胡雪岩亚洲第一巨富(胡姓48)
胡雪岩亚洲第一巨富(胡姓48)在胡天注的苦心经营下,他家的墨质不断提高,声名日盛,销路日广。集锦墨长期被作为贡品进入皇宫中,墨镌“苍佩室”为胡家老法制造,最受人欢迎。胡天注为生产出高质量的墨品,不惜花费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请良工刻模制墨。他在南京看到乡试考场上有“天开文运”的横匾,灵机一动,就取“开文”二字,冠上胡姓,打出了“胡开文墨庄”的店号。胡天注,字柱臣,号在丰,出身于商贾家庭,少年时就到徽州休宁县县城的汪启茂墨店做学工。胡天注秉承明经胡氏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勤劳,精于店务,深得汪启茂的器重,被提升为推销员。胡天注在码头、商埠中含辛茹苦地奔波,为创业积蓄资金,汪启茂把独女嫁给了他。乾隆30年(1765),胡天注开始经营自己的墨业。乾隆47年(1782),他承继了汪启茂墨店。
黄勇/文
明经胡氏中,有两大著名徽商不得不说:胡开文、胡雪岩。
胡天注:创办胡开文墨庄
徽州休宁胡开文墨店,是清朝制墨四大家之一。创办人胡天注,与胡适同族、同村。
胡天注,字柱臣,号在丰,出身于商贾家庭,少年时就到徽州休宁县县城的汪启茂墨店做学工。
胡天注秉承明经胡氏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勤劳,精于店务,深得汪启茂的器重,被提升为推销员。胡天注在码头、商埠中含辛茹苦地奔波,为创业积蓄资金,汪启茂把独女嫁给了他。
乾隆30年(1765),胡天注开始经营自己的墨业。乾隆47年(1782),他承继了汪启茂墨店。
胡天注为生产出高质量的墨品,不惜花费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请良工刻模制墨。他在南京看到乡试考场上有“天开文运”的横匾,灵机一动,就取“开文”二字,冠上胡姓,打出了“胡开文墨庄”的店号。
在胡天注的苦心经营下,他家的墨质不断提高,声名日盛,销路日广。集锦墨长期被作为贡品进入皇宫中,墨镌“苍佩室”为胡家老法制造,最受人欢迎。
胡开文墨庄先后在歙县、扬州、杭州、上海、汉口、长沙、九江、安庆、南京等地,或设分店或开新店,经营范围覆盖大江南北,后代均延用此老字号。
胡天注又开设茶号、枣庄,购置田产,成为乡里巨富。胡天注发达后,通过捐资方式,被赐封为奉直大夫。
胡天注与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被称为清朝制墨四大家。
胡余德:严格要求产品质量
胡天注的二儿子胡余德,字端斋,号郎荣,在父亲创业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墨配方和工艺,使得胡开文徽墨风靡同治、光绪年间。
胡余德塑像(资料图片)
有一个传说,足以证明胡开文墨店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胡余德曾造出一种墨,声称在水中浸泡很长时间也不溶化散色,慕名购买此墨的人越来越多。一天,有人买了一布袋这种墨。过河时,他脚下一滑,连人带墨跌进河里。上岸后,他发现背上全是黑墨水。打开袋子一看,里面的墨经水浸泡后,有的已溶化了。
他找到胡余德,胡余德最初不相信。那人当场用盆子装满水,把墨浸入其中。不久,果然就见墨裂色散。胡余德马上道歉,用一袋苍佩室墨赔偿,并叫各店各坊立即停制停售,还以高价回收这种墨进行销毁。
1915年,胡余德制造的地球墨,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
胡雪岩:被鲁迅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
胡雪岩这个名字,想来大家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已是非常熟悉了,他被鲁迅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字雪岩,在徽商衰落时,他脱颖而出,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凭借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
他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造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等药品。
胡雪岩一生跌宕起伏,最终一贫如洗。他的直系后代大多在海外,几乎不经商,也无人入仕,基本“从文从教从自然科学”。
胡雪岩画像(资料图片)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49)。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