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四大风流才子之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那些事儿)

四大风流才子之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那些事儿)故事教会我“好诗!好诗!”众宾客一齐喝彩,掌声如潮。主人立即亲自上前敬酒,感谢唐伯虎所献的绝妙祝寿诗,老太太的寿宴也变得新奇,热烈。“好!”众宾客齐声喝彩。个个转忧为喜,主人喜笑颜开,九十老太的脸上也泛起桃花晕。想不到才子又指着坐在老太太周围的儿孙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全场空气立刻像要凝固一样,主人好不尴尬。老太太的儿孙们个个满面怒容,恨不得马上把唐伯虎赶走。又停片刻,唐伯虎指着八仙桌上的寿桃,一句一顿地吟出末句:“偷得蟠桃献娘亲。”

四大风流才子之唐伯虎(风流才子唐伯虎的那些事儿)(1)

唐伯虎祝寿

明代才子唐伯虎诙谐幽默,常常是妙语连珠。

有一次,一官宦人家的老太太90寿辰,老太太的儿子备了一份厚礼拜访唐伯虎,请他第二天为老太太作祝寿诗助兴,唐伯虎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唐伯虎果然准时赴约。等到觥筹交错、耳热酒酣之际,主人邀请唐伯虎作祝寿诗。唐伯虎也不推辞,站起来思索片刻,用手指着老太太高声吟道:“这老太太不是人。”老太太顿时横眉竖眼,极为难堪,众宾客也大吃一惊,怎么才子开口就骂人,莫不是酒喝多了说胡话?众宾客惊愕,主人也满面不悦,客厅里顿时鸦雀无声。

唐伯虎似乎没有注意到别人的反应,稍停片刻,慢慢吟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好!”众宾客齐声喝彩。个个转忧为喜,主人喜笑颜开,九十老太的脸上也泛起桃花晕。

想不到才子又指着坐在老太太周围的儿孙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全场空气立刻像要凝固一样,主人好不尴尬。老太太的儿孙们个个满面怒容,恨不得马上把唐伯虎赶走。

又停片刻,唐伯虎指着八仙桌上的寿桃,一句一顿地吟出末句:“偷得蟠桃献娘亲。”

“好诗!好诗!”众宾客一齐喝彩,掌声如潮。主人立即亲自上前敬酒,感谢唐伯虎所献的绝妙祝寿诗,老太太的寿宴也变得新奇,热烈。

故事教会我

唐伯虎的四句诗引得众人的情绪忽喜忽忧。由此可见,平铺直叙的文章会让人觉得无味,而起伏跌宕的情节设置则会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唐伯虎妙笔惊雅士

唐伯虎开了一爿扇庄专画扇面。

一天,云山居士来到扇庄,说:“画的内容由我命题,如画得好愿出三倍的价钱,否则就得白拿你三把上等的扇子,你看如何?”

唐伯虎问:“居士想画什么?”

云山居士说:“就在扇面上画骆驼好了,画上一百只。”

唐伯虎听罢提笔在扇面上画了起来,他先画了一片沙漠,沙漠中间是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山下林茂路弯。眼看画面快要画满了,还没见一只骆驼。

这时只见唐伯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前半身已被山峰挡住,在山的右侧,画出一只骆驼的前半身,骆驼正被主人牵着,迈着稳健的步子从山后走出来。

居士急了,说:“不够一百只呀?”

唐伯虎一听操起笔来在画旁题了一首打油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

云山居士哑口无言,只好付了三倍的银子。

没隔几日,又有一位才子模样的人来到画庄,自云是云山居士的胞兄。居士胞兄也要自己命题,如画得好,愿出五倍的价钱,否则,要白拿上等的五把扇子。他的命题是“花香”,可画面不能见到花瓣。

唐伯虎思忖片刻,笔尖轻触扇面上,扇子右边忽现几片绿叶,一群蜜蜂,几只蝴蝶。画毕,唐伯虎题上“花香”二字。居士胞兄看了,不停地点头,掏出五倍的扇价。他走出门外又返回来说:“以鸟语为题,但不能画鸟,这次扇价十倍,如何?”

唐伯虎提笔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上隐约露出—个鸟巢,树下绿绿的草地上一只大花猫正卧在草丛中,仰头瞅着树顶上的鸟巢,垂涎欲滴。

居士胞兄看了,惊叹不已,赞道:“此世之罕睹,可谓妙笔生花,观奇墨闻鸟鸣啊!”

唐伯虎开窗

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4岁时就在绘画方面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

一天吃完饭后,饭桌上洒下了一些水,唐伯虎就用手指蘸着水,在桌上画了一朵梅花。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一看儿子的涂鸦,不禁惊住了,他叫来唐伯虎的母亲邱氏,两人一起欣赏,那朵梅花竟然像模像样。随后,唐广德找来笔和纸,让唐伯虎随便画画,没想到唐伯虎画了一只小鸡,还真的像那么回事。唐伯虎6岁时,唐广德送他到私塾读书,唐伯虎一边读书一边自己练习绘画。13岁时,唐伯虎的画名已经在周围十里八乡传开了。父亲唐广德为了让唐伯虎有更大的提高,就把他送到当时的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绘画。有了名师的指导,唐伯虎如鱼得水,更加刻苦勤奋,很快掌握了专业的绘画技艺。唐伯虎在沈周门下学习两年,绘画技艺已接近老师沈周了。

一次,有一位当地名士找沈周求画,沈周由于有事没时间画画,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唐伯虎,没想到唐伯虎把自己关在房中一整天,画出了一幅山水图,交给沈周时,沈周拍案叫绝,大大称赞唐伯虎画技的精湛。谁知自从老师的这次称赞后,唐伯虎渐渐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觉得自己的绘画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他对老师每天的辅导和自由练习课不再有原来那么大的兴趣了,有时趁老师外出,他就胡乱画点什么,应付一下老师回来后的检查,其余时间就去找一帮孩子玩游戏。

沈周发现了唐伯虎的变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像唐伯虎这样的学生,心高气傲,仅靠语言教育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沈周思索了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天,沈周特地邀请唐伯虎和他一起在自家书房吃饭,天气很热,却门窗紧闭。唐伯虎吃着吃着,感觉出汗了,就说:“老师,能把窗户打开吹一下风吗?”

沈周点了点头说:“当然可以,你去把窗户打开吧。”

唐伯虎放下碗筷,走到对面的墙上去开窗户,当他伸手去拉窗户的把手时,手触到的却是光滑的墙面。唐伯虎仔细一看,发现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没想到老师的画功竟然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他汗颜了,他突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唐伯虎惭愧地对老师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

唐伯虎没有打开墙上的窗户,却在老师的开导下打开了心灵的窗户,从此潜心学画。后来唐伯虎不再有半点骄傲之心,而是不断拜访名师,先后投到李唐、刘松年等名师门下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垂青史的大画家。(文/邵火焰)

唐伯虎赖阁老

明代著名书画家唐伯虎博雅多识,后因官场失意,寄情于山水,沉潜于书画艺术之中。虽然是一代才子,可他的生活过得却很清苦。有一年,快到年关了,可实在是没钱过年。唐伯虎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得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他便提笔写了一副春联,差人给阁老送去。阁老听说是唐伯虎赠送对联,非常高兴,赏了来人三十两银子。

打发走唐府佣人以后,阁老打开对联仔细观赏。见上面写着“今年真好晦气”。每个字都有碗大,下面写了两个芝麻大小的“全无”,阁老眼花没有看见。心想:“‘今年真好’倒不错,怎么又加个‘晦气’,这不是‘今年真好晦气’吗?好个大胆唐伯虎,怎么大年上门骂我,我还赏给他银子,岂不欺我太甚?干脆去面君,叫皇上重重惩罚他。”

于是,阁老拿了对联上了八宝金殿,给皇上叩头奏道:“吾皇做主,大胆狂徒唐伯虎,无视皇上,辱骂朝廷命官,太不像话了。”皇上问:“到底是怎么骂的?”“他给我写了副对联,人家都说些吉利话,他却骂我倒霉,请您过目。”皇上接过对联一看,所说不假。心想,唐伯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大年临近你怎么写这样的对子给阁老?于是,他立刻宣唐伯虎上殿。

唐伯虎来到金銮殿,说:“万岁我主,何事宣我?”皇帝说:“你怎么无缘无故写对联骂阁老?他是朝廷大臣,你要尊重他才是。”唐伯虎说:“阁老一定误解了,我哪能骂他!”“这不是你写的朗朗大字吗?还敢狡辩。”随手递给了唐伯虎。“这对子不会有错的,我这‘今年真好,晦气全无’,怎么是骂人呢?”皇帝说:“哪有全无两字。”“这不有两个小一点的字吗?”皇帝一看果然有两个较小的字“全无”。说:“那么一丁点就算啦?”“大字算字,小字不算字吗?要写一封文书必须一张纸写一个字吗?”问得皇帝闭口无言,唐伯虎又转问阁老:“阁老,我好意给你写了副对联,你倒说我骂你,还告到皇上这里,你说咱们怎么办吧!”皇帝一看,事情不大好办,就推脱说道:“你们的事,你们自己办吧。”唐伯虎就拉着阁老来到金殿外,悄悄地说道:“这事坏了我的名声,本来我不想和你善罢甘休,因为马上要过年了,我也不和你过多地纠缠,你就赔赏我三千两银子吧。”阁老没法,只好拿了三千两银子给他。(文/若云)

唐伯虎巧对来客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自幼机敏活泼,勤奋好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而且掌握了作诗属(zhǔ)对的技巧。他虽然年少,但在家乡吴县一带却颇有名气。

一次,客人来访,父亲拿出甜瓜和炒豆来招待,他侍立一旁。来客见他年幼乖巧,很是喜欢,又早听说他小小年纪便能舞文弄墨,但不知他是否确有其才,于是就出联试他。来客出一联,唐伯虎便答一联,从五言到七言九言、十一言等,他都能对答如流。半晌过去了,客人能够想到的对联已全部拿出来了,却始终没有难住唐伯虎。这时,伯虎的父亲看到了朋友脸有窘色,马上解围道:“让叔叔休息片刻再教你,快让叔叔吃个甜瓜润润嗓子!”来客接过伯虎递上的甜瓜,双目凝视了一下,然后笑着说:

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

聪明的唐伯虎立刻想到客人的这句即兴联按平仄来看是下联,那当然要找句合适的上联才行。他目光一扫,看见了桌上的炒豆,高兴地对道:

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

客人听罢,拍案叫好,并对唐伯虎的父亲说:“令郎果然不同凡响,日后定能成大器!”

还有一次,唐伯虎外出闲游,到了石湖边上一个美若仙境的乡村,看见一个中年妇人一面打扫乱柴,一面大叫她的小叔子,说:“快来帮我捆柴,我好搬回家去。”小叔子听到立即帮嫂子把柴捆了。唐伯虎见这情景,于是得一上联:

嫂扫乱柴呼叔束

这上联很奇特,“嫂”与“扫”,“叔”和“束”都是音同而义不同。唐伯虎一时也想不出下联来,只好边走路边思索。不知不觉间来到另一个村子,他见一个妇女挑着一担水,由于扁担没有扎严实,水桶咕咚掉地上了,摔散了。妇女忙叫她的小姑拿去箍紧,小姑笑着说:“不要慌,我来把它箍紧!”唐伯虎见了此种情状,立即来了灵感,于是对出了下联:

姨移破桶令姑箍

此对也很奇特:“姨”和“移”,“姑”和“箍”都是音同义不同,和上联对仗既工整又自然,可谓别具一格。

唐伯虎就是这样善于用不同寻常的对联来描述有趣的日常生活。

【博闻馆】

唐伯虎卖画

传说,在杭州西湖畔,明代画家唐伯虎挂出了一张水墨画,画的是一条浑身长满黑毛的狗。画的右边有一说明:此画系谜语画,打一字。有买者付银三十两,猜中者一文不取,赠送此画。画一挂出,吸引了许多游人过客。人们七嘴八舌地猜起来,好半天没一人猜中。这时,来了个秀才,站在画前,品赏了一番,二话没说,取下画就走。人们看到这个行为十分惊讶,唐伯虎忙上前问道:“你买这张画吗?”秀才摇摇头。“那你猜中这张画了?”秀才点点头。唐伯虎说道:“请说出谜底是什么。”秀才还是一声不吭。唐伯虎又连问三声,秀才仍然不回答,拿着画自顾走了。唐伯虎望着秀才的背影哈哈一笑:“猜中了!猜中了!”说完扬长而去。请问,这张画的谜底是什么?秀才为什么一声不吭地把画拿走了?

原来谜底是“默”字,你猜对了吗?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秩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