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秦岭十大古诗(唐诗里的陕西4)

秦岭十大古诗(唐诗里的陕西4)高山流水,大气盘旋;英雄失路,豪情不减。悲情发乎胸襟,壮志凌于云端!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秦岭十大古诗(唐诗里的陕西4)(1)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横秦岭家何在

孔明

唐元和年间,宪宗皇帝听说扶风法门寺供奉着一节佛骨,三十年一开示,开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乃遣太监杜英奇率三十名宫女手捧鲜花,前往迎取,先留禁中三日,再送寺院供养。上行下效,趋之若鹜。时任刑部侍郎的一代文宗韩愈不以为然,上书《论佛骨表》,指为不智之举,力谏改弦易辙。唐宪宗震怒,欲处以极刑。宰相裴度等据理力争,死罪改为左迁潮州。皇命催逼难违,韩愈仓促上路,家人随后被逐,爱女病死途中。其时韩愈年过半百,忠君之痴,爱国之忧,左迁之憾,宦海之冷,旅途之艰,家破之恨,丧女之痛,百感交集,哀哀锥心!勒马行进,寒风刺骨。至于秦岭蓝关险隘,回望长安渐行渐远。峰峦云涌,栈道雪阻;潮州尚遥,山重水复;残年一去,归来何期?恰好他的侄孙韩湘穴居玉山(至今湘子洞尚存),闻讯而来。相见于风雪交加之途,共往于生死未卜之地,万千感慨,聚积于狼毫笔端;一腔热血,融化成浩然诗篇: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秦岭十大古诗(唐诗里的陕西4)(2)

高山流水,大气盘旋;英雄失路,豪情不减。悲情发乎胸襟,壮志凌于云端!

高山流水,大气盘旋;英雄失路,豪情不减。悲情发乎胸襟,壮志凌于云端!一封奏折,何其殷勤;满腔忠诚,何其恳切;妙笔生花,何其动人!实指望“圣明”回心转意,不料想天子怒不可遏。虽说“残喘”之年,不足挂齿,“衰朽”之躯,无须顾惜,然而弊政不除,心何以安?“圣明”蒙蔽,臣何以忠?忠心反被君心弃,从此谁敢再谏君?天高“九重”,如“云横秦岭”;路远“八千”,偏“雪拥蓝关”。大祸临头,祸及全家;远行凭马,马却踟蹰!唉,有什么办法呢?王命在身,身不由己!侄孙韩湘远道而来,应该是心知而肚明。瘴江的水可能是断魂水,乃叔的忠骨可能要长埋于瘴江之畔了。

秦岭十大古诗(唐诗里的陕西4)(3)

诗人去矣,诗魂长存!秦岭依然巍峨,蓝关仍然峻险

韩愈起行时为819年,迄今已1202年。千年不可谓长,亦不可谓短。诗人去矣,诗魂长存!秦岭依然巍峨,蓝关仍然峻险。诗人不幸,留下了不朽诗篇;秦岭有幸,拥有了千古佳话。笔者更其有幸,看着“云横秦岭”长大,对“云横秦岭”自然理解有加。至于蓝关虽然近在“云横秦岭”深处,知道蓝关却是在读了诗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之后。出于顶礼膜拜之心,笔者曾数次踏行蓝关古道。好在交通已非昔比,行走不费吹灰之力。马儿何在?马嘶声绝!旷古风情,一声叹息!古道已成名胜地,蓝关犹忆韩昌黎。居高临下,极目俯瞰:悬崖绝壁,不绝行者足旅;高山空谷,不空冒险精神!触景生情,仍能感受到韩愈当年的壮烈诗心:风云突变,天地翻复;朝奏夕贬,如梦如幻!不亲身经历,不能知其凶险;不身陷其中,不能解其滋味!

秦岭十大古诗(唐诗里的陕西4)(4)

笔者更其有幸,看着“云横秦岭”长大,对“云横秦岭”自然理解有加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豪迈诗句,神来之笔!每每吟之,不胜嘘唏。志在白云之上,才会有“云横秦岭”的巍巍浩气;情在绝境之中,才会有“雪拥蓝关”的郁郁悲音!千古绝唱,饱含着失落与无奈!饱蘸着热血与悲泪!如今我们庆幸我们拥有秦岭,我们庆幸我们拥有韩愈!惟有秦岭的磅礴气势,才能唤起诗人的浩荡诗情;惟有诗人的高屋建瓴,才能造就秦岭的诗情画意!或伫立于秦岭峰巅,或行走于蓝关古道,固然扼腕叹息于诗人的茕茕失意,却也由衷叹服于诗人的昂昂斗志。诗人的伟大就在于他的诗不仅仅成就了诗人的声名,更成就了一座山的魂魄!不仅仅成就了人间一段佳话,更成就了峰头一座诗碑!试想,当登临秦岭的时候,缺少了这两句诗壮其行色,会是怎样的美中不足呵!

(《唐诗里的陕西》之四)

秦岭十大古诗(唐诗里的陕西4)(5)

文中插图均为杨稳新山水小品

愿读孔明散文者,请点击下边文题链接:

《唐诗里的陕西》(3):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唐诗里的陕西》(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诗里的陕西》(1):终南望馀雪

散步终南山

牛背梁上月

天子峪游记

我蓝田

玉山好

我岭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