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浮夸动作怎么引导(拍摄需要从内心引发尊重与善意)
摄影浮夸动作怎么引导(拍摄需要从内心引发尊重与善意)洋文盲:确切地说,我是对拍纪实和街片感兴趣,街上的场景街上的人都是我的兴趣点,这两个帖子里主要是讲人的故事,所以大多是人像。Photofans:为何对人像这个题材特别感兴趣?洋文盲Photofans:请介绍一下自己吧。洋文盲:我的人生经历很简单:18岁当农民,20岁做公社干部,23岁考入新闻班,24岁进入中国青年报做编辑记者,直至退休。
佳友洋文盲在印度与尼泊尔拍下了一系列街头人像,作为一名旅行者,她的镜头恰到好处地面对这两个信仰国度的普通人,平等地将与陌生人的关系展现了出来。具有异国情调的人文元素渗透在背景中,给予观者一个一窥两国日常生活的契口。
在本期明星中,我们与洋文盲聊了聊她的拍摄。
关于洋文盲:
2015年注册佳友在线,主要帖子有《我曾有缘与他们相遇——尼泊尔的故事》、《我见到的印度人》等。曾经做过编辑记者,热衷纪实与街拍。
洋文盲
Photofans:请介绍一下自己吧。
洋文盲:我的人生经历很简单:18岁当农民,20岁做公社干部,23岁考入新闻班,24岁进入中国青年报做编辑记者,直至退休。
Photofans:为何对人像这个题材特别感兴趣?
洋文盲:确切地说,我是对拍纪实和街片感兴趣,街上的场景街上的人都是我的兴趣点,这两个帖子里主要是讲人的故事,所以大多是人像。
尼泊尔的故事 洋文盲作品
我见到的印度人 洋文盲作品
Photofans:在印度和尼泊尔,你把镜头对准了街上的人们。在街头人像的拍摄过程中,你与拍摄对象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摄影之外,你们会否有互动?谈谈你街头人像的拍摄心得吧。
洋文盲:在拍摄过程中,我与拍摄对象首先是人格平等的人,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什么处境,都从内心尊重他们。有了这种尊重与善意,被摄着就会接受你。拍摄时,如果对方表示哪怕是轻微的拒绝,我会立即停止拍摄,即使这个镜头是我特别想要的。
在国内拍摄,只要可能,我很愿意与被拍的人聊几句,因为我很想了解各种人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故事,顺便再让他们看看你镜头里的他是什么样子,他会很高兴,这也是对被摄者的一种尊重。在国外由于有语言障碍,只能以手势和微笑或给一些小费来表示你的谢意。
我拍纪实和扫街,最看重的是真实,这也许是搞新闻的职业习惯。拍人,我都是抓拍,尽量在被摄者末知觉的时候抓拍,即使让对方发现了,也绝不摆拍;拍景,我喜欢顺其自然,什么东西影响了我的构图,我宁可移动自己也不挪动东西,尽量表现事物最原本真实的状态。注重片子的故事性,尽量交待环境,也喜欢讲述片子背后的故事。也很少用超广角近距离、低角度地去拍人,觉得以平视的视角去拍,不变形,也更真实。与被摄者保持安全距离,尽量不让对方不舒服。在形式与内容不可兼得的时候,我更看重内容。
尼泊尔的故事 洋文盲作品
我见到的印度人 洋文盲作品
Photofans:在你看来,印度和尼泊尔这两个国家的人们,对待镜头有什么差别?
洋文盲:尼泊尔和印度表面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人们的平和友善,信仰的虔诚,色彩的艳丽等等。但感觉相比之下,印度人心态更加开放,对陌生人更主动更热情,即使是胡同平民街头商贩,都很从容淡定,面对镜头不畏缩,不躲闪,也不迎合,让你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平静。而且很多人喜欢被拍照。
Photofans:你是如何接触并开始摄影的?
洋文盲:我的工作是与文字打交道,与图片关系不大,虽然1980年我就有了第一台海鸥205,90年代又买了尼康FM2 ,都只是为了给家人和孩子拍纪念照,可谓没人的不拍。直到2006年,看了同事的一组街拍,顿时心动,一下就喜欢上了街拍。从此开始了摄影。
Photofans:还有什么喜爱的题材?
洋文盲:说来好笑,我其实是2007年一次和网友聚会时,才知道可以专程去外地拍风光。十年来,我风光、小品也拍过不少,基本是赶上什么拍什么,但我内心更喜爱的还是纪实和扫街。现在对各种媒体的专题摄影也很感兴趣,有机会也想尝试一下。摄影是一种凝固美的艺术,无论拍什么题材,都会给我带来愉悦,一颦一笑,一光一影,一草一叶,都会让我产生灵感,摄影让我更敏感更细腻地感受生活中的美,甚至几个排列整齐的垃圾桶都会令我心动。我的眼睛就是一台天然的照相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图像,坐车一闪而过的景像,我也会用眼睛为它构图、成像,留下一张心里的底片。
Photofans:你在拍街头人像所使用的器材是什么?它的哪些功能让你选择了它?
洋文盲:我使用的器材都是尼康,只因在我完全不懂机器时,同事帮我选择的第一台单反是尼康的,使着挺顺手,所以就一直用尼康了。尼泊尔的片子我多用的尼康D800配80——400,可以远调,像素高,便于裁剪;印度用得多的是尼康D3S和D800配24——70,离拍摄主体近,更便于关照环境,两款机器和镜头各有优势。
Photofans:分享一些在印度尼泊尔旅行期间的趣事吧。
洋文盲:你心存善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在尼泊尔的巴德冈,我遇到了一个捡垃圾的小女孩,突然心生怜爱,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地给了她两块糖一元人民币,女孩却用出乎我意料的方式表达了她的谢意,让我深感,人与人的感情是想通的,你的善意,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无意中,我得到了一张非常满意的照片。
去印度之前朋友就告诉我,和印度人打交道要有契约,文字的更好。请人办事和拍照之前要先讲好价钱。在追着沙漠节游行队伍时,我不小心一脚踩在了牛粪上,无奈只好在路边找个小棍儿抠哧。一个小男孩走到我面前,指指他身上背的包,示意他是擦鞋的,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难题。他帮我处理干净鞋底,我感激地给他100卢比。小孩摇摇头。我给他200卢比,小孩仍嫌少,伸出四个手指表示要400卢比。我用仅会的一句英语连连说nono,最后200卢比成交。我侃了半天价儿,才用相当于20元人民币的钱抠哧了一只鞋,此后我开始极端地注意脚下,不让自己再踩到遍地的牛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