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体制机制构建路径(视域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

体制机制构建路径(视域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00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第三,重视舆论引导,必须警惕资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操控,形成推崇精神富裕的良好舆论氛围。精神产品及其服务与物质产品不同,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警惕资本对精神文化领域的操控,清除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娱乐至死、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及其危害。“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舆论平台应致力于发掘日常生活中真正促进精神富裕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激活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使之成为个体全面发展、社会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正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呈现出来,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生活的共商、共建、共享维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生活绝不是少数精英的奢侈品,广大劳动人民同样有着强烈的精神需求。要走精神共同富裕之路,就必须充分重

体制机制构建路径(视域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共同富裕”迎来了最佳实践契机。将精神富裕纳入共同富裕的范畴,强调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富裕观的创新发展,有着深厚的唯物史观根基。

体制机制构建路径(视域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2)

原文 :《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

作者 | 内蒙古大学副教授 张海燕 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 刘晓青

图片 | 网络

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正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呈现出来,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生活的共商、共建、共享维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生活绝不是少数精英的奢侈品,广大劳动人民同样有着强烈的精神需求。要走精神共同富裕之路,就必须充分重视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需要,强调精神生活的公共性维度。

第一,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需要社会制度的保障。精神生活因其与个体生命的密切相关性,不可能靠“平均主义”的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但让每个人都拥有精神生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实现精神共富的要义。精神生活的丰富需要物质条件和社会制度的保障,最首要的就是精神健康和教育公平。精神健康是精神生活丰富和美好生活的前提,必须受到充分的重视,不仅要增强心理疾病治疗能力,更要防患于未然,在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系统优化心理健康保障体系。教育公平是现代个体精神生活的关键,也是最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要想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更加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区域交流更加频繁和常态化,提升教育公平水平,注重乡村振兴中的精神共富问题。

体制机制构建路径(视域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3)

第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提升公共精神生活的公共资源共享和服务水平,多渠道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实现精神共同富裕必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融合,博采各家之长。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提升公共资源共享和服务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供更加便捷、优质、免费的精神产品,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各种精神活动公共平台的作用,在偏远的地区和农村地区增加精神生活公共场所。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重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应当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共性精神活动来提升精神生活的宽度、广度,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推动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体制机制构建路径(视域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4)

第三,重视舆论引导,必须警惕资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操控,形成推崇精神富裕的良好舆论氛围。精神产品及其服务与物质产品不同,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警惕资本对精神文化领域的操控,清除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娱乐至死、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及其危害。“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舆论平台应致力于发掘日常生活中真正促进精神富裕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激活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使之成为个体全面发展、社会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00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体制机制构建路径(视域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5)

拓展阅读

关注 | 依法科学推进地方党政机关合署办公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文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 社会科学报

体制机制构建路径(视域走向精神共富的健全之路)(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