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甲醛的菜都有哪些(菜场里的这些菜都有甲醛)
含有甲醛的菜都有哪些(菜场里的这些菜都有甲醛)其实,豆腐的颜色与原料(豆子)的种类、凝固剂的种类等因素有关。白色的豆腐并不一定是添加甲醛的豆腐,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豆腐同样可以变得很白。靠颜色来分辨豆腐中是否含有甲醛本身不合理。网络传言2:有不少商家为了让豆腐变白,强化“卖相”,会在豆腐中添加甲醛,这样的豆腐看起来就比正常的豆腐要白。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食品级胶带并不存在,但胶带和甲醛的联系程度不高,并没有传言中那样可怕。塑料膜和粘合剂都属于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下存放比较稳定,降解释放出大量甲醛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塑料胶带捆绑的蔬菜含有甲醛,食用后会中毒的理论不可以相信,更无需恐慌。发白的豆腐中含有甲醛?
说起甲醛,大家往往第一反应是:新装修的房间里容易甲醛超标。但近日,不少人都在所谓的“科普文章”中看到,原来许多我们常吃的食物中也有甲醛。这是真的吗?
塑料胶带捆绑的蔬菜真的含甲醛吗?
网络传言1:捆扎蔬菜的塑料胶带有毒,其中的甲醛量超标10倍,食用后会中毒、致癌。
事实上,捆扎蔬菜所用的胶带和我们生活中用到的透明胶无太大区别,就是涂过粘合剂的塑料膜。而胶带和粘合剂都有相关标准的限制,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并不存在安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食品级胶带并不存在,但胶带和甲醛的联系程度不高,并没有传言中那样可怕。塑料膜和粘合剂都属于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下存放比较稳定,降解释放出大量甲醛的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塑料胶带捆绑的蔬菜含有甲醛,食用后会中毒的理论不可以相信,更无需恐慌。
发白的豆腐中含有甲醛?
网络传言2:有不少商家为了让豆腐变白,强化“卖相”,会在豆腐中添加甲醛,这样的豆腐看起来就比正常的豆腐要白。
其实,豆腐的颜色与原料(豆子)的种类、凝固剂的种类等因素有关。白色的豆腐并不一定是添加甲醛的豆腐,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豆腐同样可以变得很白。靠颜色来分辨豆腐中是否含有甲醛本身不合理。
食物是否被甲醛浸泡过,靠肉眼根本不能分辨,用不靠谱的方法去验证结果,很容易冤枉了“食物”,不可过分吹毛求疵。
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可
测出食用菌甲醛超标?
网络传言3:用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测出食用菌甲醛超标。
最近,多家短视频平台上都出现了“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测出食用菌含有甲醛”的短视频,部分主播用试剂盒检测多种食用菌和蔬菜后发现,试剂盒内显色液发生了变化,比对试剂盒自带的比色卡,得出多种食用菌甲醛超标的结论。
对于这类测评,食用菌专家表示:这完全是用错误的方式得出错误的结论。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宋春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实验师刘海燕还原了主播的实验,进行了硬核辟谣。
两位农科专家使用了短视频主播所采用的室内甲醛试剂盒,检测了从市场随机采购的新鲜白玉菇、蟹味菇、舞茸菇、生菜等食用菌和蔬菜。同时,为了验证挥发性物质是否都会显色出现假阳性,测试了具有挥发性的无水乙醇;为了体现实验的科学性,同步进行空白实验,即烧杯中什么也没放,直接使用试剂盒检测。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白玉菇的显色结果比空白烧杯的显色结果低;不含有任何甲醛的无水乙醇也显示甲醛超标。
专家指出,甲醛检测试剂盒是专门用来检测室内、家具等特定空间内甲醛的半定量检测产品,试剂盒需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使用,包括检测空间大小、留置时间长短等。环境条件不满足,检测结果就会产生偏差。
此外,甲醛检测试剂盒的检测单位为毫克/立方米,意味着检测的是空气中的甲醛浓度。但视频主播们想测试的是食用菌本身的甲醛含量,又怎么能用毫克/立方米的标准来检测呢?
短视频主播用错误的实验方式检测,得到的结果自然不可信。
那么,我们该怎么检测食用菌或蔬菜中的甲醛含量?
两位农科专家介绍,权威的农业行业标准《NY/T 1283-2007香菇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介绍了香菇中甲醛的测定方式。整个流程比较复杂,包括取样后要通过蒸馏等方式,制备检测液体;再使用乙酰丙酮等试剂进行检测;最后比照甲醛浓度标准曲线,得到甲醛含量。
该方法也适用于各类食用菌中的甲醛测定。该方法的检测精度非常高——检出限为0.1毫克/千克。这意味着,即便食用菌中有微量甲醛,也逃不过这一检测方式。
两位专家参照以上行业标准,再次检测了白玉菇、蟹味菇、舞茸菇、生菜等样品,发现检测结果与甲醛检测试剂盒的完全不同。例如,未检出甲醛的白玉菇,却在试剂盒中显示甲醛超标。其余样品的甲醛含量均低于0.5毫克/千克。
行业标准检测结果与试剂盒“检测结果”对比
两位农科专家表示,大家不用担心,这些甲醛不是人为添加或环境污染所致,而是食用菌等在生长、采后保鲜或干燥过程中自然代谢产生的。含有微量甲醛的食用菌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如何避免买到非法添加甲醛的食物?
1、拒绝谣言
不要相信民间流传的自我鉴别甲醛的方法,理论和实际的偏差太大。
2、到正规场所购买
为了降低买到不安全食品的风险,建议到正规、大型的超市或者有相关资质的农贸(食品)市场购买食品。
3、食物多样摄入
食物的摄入过程中,应遵循“多样、均衡”的理念,食物多样摄入,减少单个食物的摄入量,可以降低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风险。
4、食物要完全加热后食用
甲醛本身是一种高温易挥发的物质,在烹调食物时一定要完全加热,以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
一定要科学对待
所谓的“甲醛食物”
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上海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