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经典300名句(资治通鉴有意思3)
资治通鉴经典300名句(资治通鉴有意思3)当时魏国处在四战之地,赵在北,楚在南,西接秦,东连齐。《资治通鉴》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你可能想不到,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竟然是三晋之一的魏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魏国用人的故事。如果你是老板,你能学到如何招人、识人、用人?如果你是下属,你会知道,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跟?
─── 资治通鉴有意思 ───
第3篇
葛大爷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即便在2400年前的战国,人才也是第一生产力。
你可能想不到,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竟然是三晋之一的魏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魏国用人的故事。
如果你是老板,你能学到如何招人、识人、用人?
如果你是下属,你会知道,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跟?
《资治通鉴》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当时魏国处在四战之地,赵在北,楚在南,西接秦,东连齐。
这样的国家,活下来都难,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魏文侯,却把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
1
书接上回,上篇我们讲了豫让舍生取义、为主报仇的故事,豫让死后几十年,有一位国君,仍对其念念不忘。
魏文侯觞大夫于曲阳,饮酣,文侯喟然叹曰:“吾独无豫让以为臣。”蹇重举酒进曰:“臣请浮君。”文侯曰“何以?”对曰:“臣闻之,有命之父母,不知孝子;有道之君,不知忠臣。夫豫让之君,亦何如哉?”文侯曰:“善!”受浮而饮之,嚼而不让。曰:“无管仲鲍叔以为臣,故有豫让之功也。”——《说苑·尊贤》
一日,众臣宴饮,酒至半酣,文侯叹曰:“我怎么没有豫让这样的臣子啊。”
大臣蹇重举起杯说:“国君应该罚酒一杯”。
文侯问:“为何?”
大臣说:“我听说,有福的父母不知道有孝子,有道的国君不知道忠臣。您看看豫让的国君,是啥样的呢?”
豫让的国君,不就是那个失身丧国的智伯吗?下场很不美妙。
文侯会意,罚酒一杯,说:“就是因为没有管仲鲍叔牙这样的贤臣,所以才有豫让那样的功绩啊。”
文侯作为大老板,最关心的当然是国运昌盛,公司做大做强。有豫让这样死心塌地的兄弟固然好,但是没有能人,公司干破产了,大家只能去喝西北风。
同样的道理,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跟?老好人没有用,做成事才有用。
所以,孔子那样的贤人是不适合魏文侯的。然而,孔子的学生卜子夏,却成为了文侯的帝师,这是为何呢?
2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资治通鉴》周纪一
卜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有一个说法是“孔子说礼法,曾参取礼,子夏取法”。
他的观点非常“经世致用”,比如“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事君,以致其身”,这些都很符合国君胃口。文侯于是拜子夏为师,这是连孔子都不曾享受的帝师待遇。
文侯拜师的目的,是树立风向标:魏国尊师重道,用人唯才是举。
魏国第一个打破贵族政治传统,用人不看出身看能力:李悝、吴起是卫国平民,乐羊、西门豹是魏国百姓,翟璜是戎狄出身……
李悝、吴起、段干木,都是子夏的弟子,一个是改革变法的良相,一个是开疆扩土的良将,一个是品格高洁的贤士。
文侯数次拜访段干木都不肯相见,所以每次路过他的住宅,都要行礼致意。
文侯这个姿态,不只给段干木看,更是给众人看,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每过必作揖。
哪怕是作秀,能够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就成真的了。
不像现在有的领导,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身体是诚实的,不要看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我们看看文侯是怎么做的?
3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一日,文侯与群臣宴饮。眼看要下雨,文侯却命人准备车马去郊外。
大家奇怪地问:“咱们正在开party,吃得喝得正happy,外面马上要rainy,您这是要去where?”
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好了,今天要去打猎,不能言而无信啊。”
出来混就要讲信用,说去打猎就去打猎。
虞人,是古代掌山泽苑囿的官,相当于现在的动物园园长。这是品级最低的官员,但文侯没有只是让下属去传个口信,而是冒雨赴约,当面取消约会。
你看看,老板做这个姿态,其实还是给众人看的。
上篇讲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地位卑微的士人,很喜欢国君这套礼遇。
礼遇下属,使得下属脸面有光;礼遇下属,树立领导高大形象。这种商业互捧,对彼此双方都有利。
文侯对一个末流下属都如此守约重信,群臣无不称赞。
从古至今都是一样,作为老板,你要想令行禁止,提高队伍的执行力、战斗力,自己先要做到言出必行。
反之,有的公司推行薪酬制度改革,结果到年底觉得钱发多了,就说话不算数,想办法克扣。钱是省了,信用没了。
建立信任很难,毁掉信任只需要一瞬间。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韩国向魏国借兵打赵国,文侯说“赵国是我哥们,俺不去”,韩君很生气。
赵国向魏国借兵打韩国,文侯说“韩国是我哥们,俺不去”,赵君很生气。
但是当他俩听说,文侯说的是一样的话,都佩服他是个讲究人。
你看,文侯不愧是老江湖。借兵没有实惠,还得罪人;不借兵最多落埋怨,但有恩于人。
今天也是这样,如果你发现某人默默的帮你忙,你会对他高看一眼,这比做了一点事就当面邀功的效果好很多。
文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外也树立了威信。魏国形成了三晋联合统一战线,稳住了基本盘,开始对内改革、对外扩张。
4
文侯派乐羊打下中山国,封给自己的儿子。
在庆功宴上,文侯问群臣:“我是一个啥样的人啊?”
大家都说:“仁君。“
有一个叫任座的,估计是喝高了,不识相地说:“你得了中山,不封给弟弟却封给儿子,怎么能叫仁君呢?”
文侯怒,任座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文侯怒气未消,紧接着问翟璜,翟璜也附和说:“仁君也”。
文侯被任座搞得很不爽,心里想:你们是不是都在忽悠我呢?嘴上说我是仁君,心里偷偷骂我。所以就直接追问翟璜:“怎么知道我是仁君?”
你看,这就是老板心情不好,要找茬发飙。你夸老板英明,他问哪里英明?这明显就是抬杠,是职场PUA的前兆。
翟璜却老成谋国,给出了后世学习的标准答案:“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翟璜的意思是:您是个好领导,所以任座才敢有话直说。
文侯心花怒放,让翟璜把任座请回来,自己亲自下堂迎接,把他拜为上客。
翟璜树立了一个高情商的典范,既夸了文侯和任座,也变相地进行了劝谏。
你看,高情商的下属就是这样,该说的话一样没落下,但是领导还很爱听。
当李世民说“我要杀了魏征那个乡巴佬”的时候,长孙皇后就穿上礼服拜贺他,说了同样的话:“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
也正是由于魏文侯、唐太宗的贤德,才有敢于犯颜直谏的大臣;如果你好大喜功,听到的只能是阿谀奉承。
你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文侯纳谏这件事皆大欢喜,翟璜夸了文侯,文侯礼遇任座,但是你发现一个问题没有:中山国到底该不该封给自己的儿子?
这个儿子叫魏击,他就是后来的魏武侯。
魏击获封这件事,不只是任座不认同,还有一个人也不认同,他将要给魏击上一课。
5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魏击出门,路上遇见国师田子方,连忙下车行礼。
伏谒,是趴在地上通报姓名,这可是大礼。
田子方居然不还礼。魏击怒,说:“是富贵者可以对人骄傲,还是贫贱者可以对人骄傲?”
田子方答:“当然是贫贱者啦,富贵者怎么敢骄人呢!国君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失国的人,再没有国。失家的人,再没有家。而贫贱之士呢,言不听,计不从,行不合,穿上鞋就走,到哪儿得不到贫贱呢?”
魏击受教,于是赔礼谢罪。
田子方生动的描述了老板和人才的关系:这个世界不缺人,缺人才。人才对于老板来说,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高高在上有权有势的老板,可以用权位去招揽人,可以用利益去诱惑人,但都不如用愿景目标去凝聚人,用诚心实意去感动人。
刘秀刚收编铜马军时,投降的将领对他将信将疑。刘秀为了取得信任,不顾危险,只带几个随从,深入军营劳军慰问。将领们都说:“萧王对我们推心置腹,我们怎么能不为他效命?”刘秀的坦诚相待换来大家的心悦诚服,这些人都成为中坚力量,所以光武帝刘秀也被称为“铜马皇帝”。
今天很多老板会抱怨,员工只看钱。而员工心里想的是:除了钱,别的你也不给我啊?
就像豫让说的:以普通人之礼待我,我以普通之礼报之;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之礼报之。
权力和资本只是你的粮食,有米之炊,仍需巧妇。没了人才,一切都会化为泡影。
田子方给公子上了一课,课的名字叫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刚给公子上完课,又要给文侯上课了。
6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一次,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听到钟声不和谐,就说:“左边跑调了啊。”
田子方噗嗤一笑,文侯看着奇怪,问他笑什么?
田子方说:“我听说,国君应该掌握乐官是否胜任,而不是乐音是否准确。今天我看国君把乐音搞得门清,恐怕就关注不到乐官了。”
作为国君,您应该抓大放小,管好乐官就行了,而不应该事事亲力亲为。
你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我作为领导,不懂乐音,如何知道乐官好坏?
不懂技术,但是可以懂人呐。就像韩信评价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作为领导,识人用人比亲力亲为更重要,管好人比管好事更重要。
反过来说,你作为下属,在具体业务层面,一定比领导更专业、更精通,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比领导更聪明、更厉害。
如果这一层想不清楚,每日怨天尤人,心里偷偷骂领导,也涨不了工资啊。怨天怨地,与己无益。
所以,聪明的上级,要充分地发挥下级的聪明才智,马儿你大胆的往前跑。就像《孙子兵法》里讲的:“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如果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最后只能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反观刘邦,啥也不会,碰到问题就会问四个字:“为之奈何?”但是他言听计从,所以才有萧何、张良、韩信为其取天下。
不懂是优势,信任是能力。
曾有客户到华为拜访,会谈中对方问任正非华为正在做的事情,徐直军随口说:“我们老板懂什么?他就知道IPD那三个字母。”任正非听了,哈哈大笑说:“是啊,我哪儿懂啊,我要是懂,要你干嘛!你赶紧介绍一下”。
任正非曾说:“我这个人啥都不懂,不懂技术,不懂管理,不懂财务,不就是用‘一桶胶水’把你们组合在一起,又组合了18万员工,为我所用不就行了吗?”
能够凝聚人心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魏国也面临这个问题,要选择一个深孚众望的人做相国,应该选谁呢?
7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文侯问李克(也名李悝):“您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你觉得魏成和翟璜,他俩谁适合做相国啊?”
这种问题仅次于询问下属,“谁可以立为太子?”几乎是送命题。
《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亲不隔疏,后不僭先”。外人参与内部人的重要决策,很容易里外不是人。
所以李克只能客客气气地推辞,说自己地位低微,不适合参谋这种军国大事。
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
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文侯再次要求,李克只能旁敲侧击地给出一个参考答案,而这个识人之法堪称经典,即便到了今天也仍旧非常适用。
你要观察一个人,就看这五方面:“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 平时,看你和谁亲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富贵时,看你如何用财?君子仗义疏财、物尽其用;小人视财如命、穷奢极欲。
- 显达时,看你举荐何人?任人唯贤还是用人唯亲。
- 窘迫时,看你有所不为?逆境之时是否坚守操守。
- 贫穷时,看你有所不取?安贫乐道不取不义之财。
扪心自问,这五条为人准则,我们自己做得如何?
8
一个普通的螺栓,最危险的就是长时间使用后的松动。
你知道吗?有一种特殊的螺栓,有很多反向的纹路,即便一次松动也能及时止住。
如果从上到下只有一种观点,就像普通的螺母一样,安装的时候很顺利,但是出问题的时候也会一泻千里。
逆耳忠言,明君良药。虚心纳谏,家国之福。
战国群雄纷争,实力并不占优的魏文侯,之所以能够把一手烂牌打出王炸,归根结底是一个“贤”字,自己是贤君,懂得用贤人。
文侯服高人,拜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敬贤人,用李悝、翟璜为相;用能人,任乐羊、吴起为将,用西门豹治理邺城更是一段佳话……
就像唐太宗说的:“用人如器,各取其长。”不管黑猫白猫,能够抓到老鼠,就是我魏文侯的好猫。
所以文侯享国三十八年,国泰民安,文昌武盛,西夺秦之地,北灭中山国,南败楚于上洛,东伐齐入长城,使魏国成为战国群雄中崛起的第一个强国。
我们总结魏国兴盛的经验,三条:用人唯才是举,变法改革图强,巩固三晋同盟。
这和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有异曲同工之妙:“党的建设”是组织队伍建设,是用人问题;“武装斗争”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军事问题;“统一战线”是团结和带领大多数人,是政治问题。
有此三大法宝,魏国怎能不强?
但为何魏国后来没落了呢?因为“失贤”,不用人。
魏国后继之君,逼走吴起,不用商鞅,迫害范睢,用庞涓而害孙膑……这些不受重视的小人物,都被他国重用,反过来对魏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魏国后人,不能低头拜名师,不能义气带兄弟,内失才,外结怨,穷兵黩武,四面树敌,把文侯留下的一手好牌生生打烂。
魏文侯是《资治通鉴》中第一个浓墨重彩描述的明君,他认为文侯的故事,值得皇帝好好学习。比如尊师重道,言而有信,从谏如流,知人善任……
文侯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老板,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知错能改,听人劝,不争辩。
《资治通鉴》是帝王书,文侯是第一个好榜样,也是司马光心目中最适合的读者。
反观今天有的领导,别说“闻过则喜”了,别人哪怕只是提出一点不同意见,就认为是挑战他的权威,跟他唱反调。
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孤家寡人,能做多大事?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作为一个大领导,不聪明不可怕,自以为是最可怕,一意孤行最可怕。
不服高人有罪,不听忠言有灾。
与诸君共勉。
▽ 关注不迷路,每天读好书 ▽
北山读书
李克只说了五条识人原则,到底用了谁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