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涛声音(松涛说松)
听松涛声音(松涛说松)后来,我家在另外一个山头盖新房,屋后一片松林,后山顶上一棵松树,非常好看,枝条旁逸,像伸开的臂膀,每次回家,我都要上山登顶,与它默默对语,合影留念。另一棵是村里老屋后的一棵古松,两三个人才能合抱,我经常去树下玩,灯具照明落后的时代,父老乡亲都是通过劈松木片来点火照明,俗称“点松光”,特别是每年春夏,谷雨时节,村民们下田捉蛙,淌水抓鱼,需要强光,“松光”是最好的选择。无疑,松树是闽西山林的主角。我生长的小山村,有三棵松走进我的记忆,终生难忘。村口有一棵松树,乡镇中学读书的时候,松树下是我和同伴的会合点,村里几个上学的同学,每个周末返校,都要大松树下会合一起出发。
来源:闽西新闻网—闽西日报
家乡的松树林。
□周大文 文/图
一晃,我在松涛山上住了20多年了,几回回梦里回到家乡的松林,似乎我的生活圈和梦境都离不开松林松涛。
无疑,松树是闽西山林的主角。
我生长的小山村,有三棵松走进我的记忆,终生难忘。
村口有一棵松树,乡镇中学读书的时候,松树下是我和同伴的会合点,村里几个上学的同学,每个周末返校,都要大松树下会合一起出发。
另一棵是村里老屋后的一棵古松,两三个人才能合抱,我经常去树下玩,灯具照明落后的时代,父老乡亲都是通过劈松木片来点火照明,俗称“点松光”,特别是每年春夏,谷雨时节,村民们下田捉蛙,淌水抓鱼,需要强光,“松光”是最好的选择。
后来,我家在另外一个山头盖新房,屋后一片松林,后山顶上一棵松树,非常好看,枝条旁逸,像伸开的臂膀,每次回家,我都要上山登顶,与它默默对语,合影留念。
离开家乡,我在居住的城市,一个叫松涛的小区,地以松名,自然是松生长的宝地。
龙岩八景之一曰“虎岭松涛”。松涛学堂是百年名校,松涛书院也有近百年的历史,还有一个叫松涛社区的,它们的得名大概都是因为所处的地方,曾经是松林如涛吧。
1929年6月间,一代伟人来到松涛山下的中山公园,看到松涛学堂四周苍松滴翠,高大挺拔,他动情地说,松树性喜红土地,这里有百年松涛学堂,以后建个松涛书院,我们可以在这松树下读书,那日子就是革命者的美好明天。话音还在松林间,几年后,松涛书院真的由民间贤达集资建成了。
龙岩松涛山一边的山坡上,修路盖楼,百年松树,逐渐消失,成为许多老龙岩人的遗憾。山坡的另一面松涛学堂所在地的校领导非常重视松林的存留,专门新植了一片松林,听说花了不少工夫,种植养护。我和松涛山上的居民们,透过窗户,站在阳台,都可以看到那片养眼的松林。
松树酷爱红土地,松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象征。陶铸有代表作《松树的风格》散文,陈毅有诗《青松》,读诵这些充满革命豪情的光辉篇章,让人荡气回肠。
日前,距松涛书院不足千米的龙岩红色金融街修葺一新,开业迎客,倘若与百年松涛书院连线成景,打通松涛书院文保游览的通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足迹的松涛山,重新响起松涛,穿越历史松明灯火,伴着琅琅书声,让文物活起来,那才是龙岩最美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