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发展规划(苏州工业园区发布阳澄南岸创新城和吴淞湾未来城发展建设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发展规划(苏州工业园区发布阳澄南岸创新城和吴淞湾未来城发展建设规划)(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吴淞湾未来城核心区范围24平方公里,涵盖苏州东站、桑田科学岛,上市企业产业园北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等区域,协同范围81平方公里,依托吴淞江科创带,统筹科教区、甪端新区、胜浦以及金光产业园,打造“市域一体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动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科学策源区、园区产城协调发展的未来样板区”。未来,该区域将形成“一湾一心、两轴五片”的空间结构:依托吴淞江,打造滨江“多彩绣带”;以东站为中心,打造片区综合服务核心;围绕东站科学中脊和独墅湖大道打造“十字”发展轴线,串联五个片区,形成水绿成网、区域协同的一体格局。在片区层面,将聚焦服务能级更高、科创策源能力更强、区域合作更紧密等方面开展规划实施,依托苏州东站片区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能级,面向创新人才的特色化需求,打造集站房、商业、酒店、办公研发、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桑田科学岛提升科创策源能力,围绕桑田科学岛推进“一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召开阳澄南岸创新城和吴淞湾未来城发展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全面落实“市内全域一体化”战略,进一步构建“一主两副”空间格局,实现资源更高效的统筹配置,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规划先行、产城融合”是园区经验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对园区打造“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的总体要求,建设“一流中心城区”的总体部署,园区在继续强化环金鸡湖城市主中心发展提升的基础上,重点打造阳澄南岸创新城和吴淞湾未来城两个城市副中心,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挖掘发展空间,引领区域均衡,推动发展高质量。阳澄南岸创新城和吴淞湾未来城将分别依托苏州园区站和苏州东站两个城际站点,围绕“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的总体思路,统筹城市更新和成片开发,强化产城融合、区域协同,实现创新驱动、能级提升。
阳澄南岸创新城整体规划范围73.1平方公里,覆盖娄葑北、唯亭、青剑湖生活片区以及阳澄半岛旅游度假区,将以“产业升级”为新契机、以“现代服务”为新动能、以“数字科技”为新赛道,打造“环阳澄湖一体发展引领区、长三角总部经济协作联动区、园区产城更新升级样板区。未来,该区域将形成“一圈一核、城链簇团”的空间结构:依托园区站,围绕地区总部、自贸服务,打造产业服务核;依托青剑湖,围绕公共配套、休闲游憩,打造环湖生活服务圈;同时结合丰富的蓝绿网络,形成多个产业及居住复合组团。
在片区层面,将聚焦生活提质、产业提档、生态提靓、界面提升等方面开展规划实施,推进环青剑湖环境综合提升,积极落实全区“3年两万亩”计划,加快低效产业更新转型升级,缝合织补与姑苏、相城区交接的四角山水地带,打造灵动错落、景深丰富的阳澄南最美天际线。在具体项目方面,重点建设企业总部基地、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产业活力类项目,泾园社区邻里中心、泾园幼儿园、张泾公园、唯亭东邻里中心等城市功能类项目,娄江大道“四改六”、娄江大道(沪宁高速-昆山界)快速化改造、星港街北延、园区西北门户环境综合提升等基础设施与景观环境类项目。
吴淞湾未来城核心区范围24平方公里,涵盖苏州东站、桑田科学岛,上市企业产业园北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等区域,协同范围81平方公里,依托吴淞江科创带,统筹科教区、甪端新区、胜浦以及金光产业园,打造“市域一体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动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科学策源区、园区产城协调发展的未来样板区”。未来,该区域将形成“一湾一心、两轴五片”的空间结构:依托吴淞江,打造滨江“多彩绣带”;以东站为中心,打造片区综合服务核心;围绕东站科学中脊和独墅湖大道打造“十字”发展轴线,串联五个片区,形成水绿成网、区域协同的一体格局。
在片区层面,将聚焦服务能级更高、科创策源能力更强、区域合作更紧密等方面开展规划实施,依托苏州东站片区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能级,面向创新人才的特色化需求,打造集站房、商业、酒店、办公研发、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桑田科学岛提升科创策源能力,围绕桑田科学岛推进“一区两中心”建设,对标世界级一流科创岛,打造面向未来的科学家小镇;依托科教创新区(东区)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动片区成片开发建设,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型、复合式、生态化高端智造园区。在具体项目方面,将重点建设桑田科学岛、上市企业产业园和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等产业活力类项目,桑田岛人才公寓、斜塘河南九年制学校、独墅湖医院二期等城市功能类项目,胜浦大桥改造、车坊大桥改造等基础设施类项目。
随着两个副中心建设序幕的拉开,园区将传承贯彻“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生态优先、精致管理”等先进规划理念,继续弘扬 “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后居住、先生态后业态”等开发建设经验,坚持规划项目化、项目节点化,把城市开发、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等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下一步,两个副中心将更加注重全局统筹、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和存量发展,树立园区新的城市名片、新的魅力标志,加速打造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