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你知道人和自然的区别吗(自然是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

你知道人和自然的区别吗(自然是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有时候我们工作也要敲门。“咚咚咚,咚咚咚”,敲的不是门,像是敲起一面鼓。有时候人家会开门,有时候人家不会开门,一般不在家,不在家怎么开门。 散文集收录了贾先生的《敲门》。先生说自己最害怕敲门声,“咚咚咚”总是敲个没完,不在家倒是好,但总有在家的时候。“咚咚咚”“咚咚咚”的响起,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虽然不算非常喜欢先生的散文风格,但文章中说的害怕敲门,倒是颇为符合自己的心境。

最近看贾平凹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独行》,发现自己不太喜欢先生的散文风格,幽默倒是幽默,但感觉是冷幽默,须细细琢磨,或是有所相同的经历,才能体会其味,才能会心一笑。文章也忒真实朴素了些,多了点土气,缺了点我喜欢的恬淡。

《读诗能耐热》倒是例外,许是因为先生在文中提到一个叫“马迎春”的汉中诗人,说她人诗皆美,并摘录了部分诗人的文字,那文字精巧,风采缠绵,平淡自然,读来令人心情大悦,爱不释手。我找过女诗人的诗集《行走的诗行》,没有再版。二手略贵,我想文化和才能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但用几百块买一本我不知真假的诗集,可能还不会做出这个决定。假如有一天诗集再版,倒是可以考虑。

你知道人和自然的区别吗(自然是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1)

以前读过先生的《商州》,颇为喜欢。我喜欢他写的故事,也喜欢看他笔下商州的风土人情。虽然《商州》的故事忘得差不多了,但看书时体验异地风情时好奇心的满足和愉悦感,至今清晰。

散文集收录了贾先生的《敲门》。先生说自己最害怕敲门声,“咚咚咚”总是敲个没完,不在家倒是好,但总有在家的时候。“咚咚咚”“咚咚咚”的响起,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虽然不算非常喜欢先生的散文风格,但文章中说的害怕敲门,倒是颇为符合自己的心境。

有时候我们工作也要敲门。“咚咚咚,咚咚咚”,敲的不是门,像是敲起一面鼓。有时候人家会开门,有时候人家不会开门,一般不在家,不在家怎么开门。

有段时间需要宣传很多东西,然后我们也就没完美了的上山下山、敲门关门。每次敲门的时候,都担心开门的人会忍不住破口大骂,“咋的咋的,你们怎么回事,怎么又来了?”“都说了知道了知道了,怎么就是没完没了的了?”不过还好,敲了一年多的门,至今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很多人会客气几句“知道了知道了,你们辛苦了。”不开心的也会假装认真听,等你讲完之后,就“砰”一声把门关掉。

自然是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也许是有意义的。

你知道人和自然的区别吗(自然是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2)

害怕去敲别人家的门,也害怕别人敲自己的门。在家的时候,听音乐,看书,追番,睡觉,嗨得起劲,栖得肆意,忽然有人来敲门了。“咚,咚咚”“咚咚咚”,并不知道外面是谁,不知道谁会敲自己的门,不知道开不开。

其实电话声和敲门声是一样的。手机咋响,内心会慌得一比。你在看书,在沉思,在发呆,突然的响声惊扰了思绪,你不知道是谁拨给你,不知道为了什么事。

你拿起手机的时候,才发现是领导,是同事,可能又要工作了。也许是个陌生号码,本地号,你猜是快递,网上买的啥来着,应该是快递到了呢。要是个外地号,那算了吧,把手机按一下,让它继续拨着,但是已经没有了响声。

有时候是10086,或者10085。真的,移动烦死了。一般情况下,只要接了他们的电话,就会给你推销业务,更换套餐可以赠送多少多少个月的流量,免费赠送什么什么之类的,活动多么多么划算。明明很强调,非常不愉快地告诉他们自己不需要,然后把电话挂了。到了下月初,出账单后,突然发现多扣了些费用。还能说什么,呵呵了。当然也会接到很多别的推销电话,什么房地产的,课程的,网贷的,信用卡的等等。移动是个很典型的非常霸道且无礼的电话骚扰的例子了吧。

现在的人好像被什么给束缚了。是什么呢?敲门声吗?手机声吗?不知道呢。

前两天看到朋友自己的微信文,《这个世界很吵,别听》,我觉得,题目名真好。

这个世界真的很吵,有很多声音。很想安静下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