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国度绘本(微笑国度的大国野心)
微笑的国度绘本(微笑国度的大国野心)从整个台语支的历史来看,基调是台人从北方逐渐南下,征服融合了当地原来的居民。云贵高原到中南半岛北部的河谷环境独特,在这一广大区域,河流向下流动,途中形成一个个盆地。盆地与盆地之间则有强大的地理阻隔。在台语中,这样的盆地一般称作“勐”。由于各勐之间相对隔绝,容易产生独立的政治实体。勐后来也演变成“国家”的意思。如在泰语中,泰国被称作勐泰,老挝被称作勐老,中国被称为勐津。老挝的克木族根据历史语言学考证的结果,现今傣族的自称“Tai”和泰国人的自称“Thai”其实都来自于同一个早期的词根*daiA。后来这个词在不同的地区发生了不同的音变,才形成了tai和thai的不同。在历史和语言学界,一般把这一人群称作“台人”,语言称作“台语”。台语支的语言中心词一般放在修饰词的前面,譬如汉语说“红花”台语一般会说“花红”,所以台语人一般自称“台某”,“某”为地名或形容词。如源自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台人自称傣泐
泰国一向以微笑国度的面目示人,提起泰国,绝大部分中国人想到的是碧海白沙,可能还有人妖表演。然而,19世纪20世纪初的泰国,却是一个积极寻求扩张的国度,“暹罗”改名“泰国”,就反映了泰国民族国家建构的一个激进时期。
泰国古名暹罗,根据通行说法,暹罗国统起源于13世纪的素可泰王国。素可泰早期历史仍然比较模糊,本来是高棉人和孟人王国统治下的一个附庸小邦,位于昭帕耶河上游一带。13世纪的兰甘亨大帝创立文字,并征服了周围一系列小邦,将素可泰通知推向巅峰。兰甘亨死后素可泰衰落,在14世纪被南方的阿育陀耶王国征服。1767年,阿育陀耶城被缅甸攻陷。复国后首都继续南迁至昭帕耶河下游河口地带,也就是今天的曼谷附近。
兰甘亨碑,泰文的起源
很多人都会疑惑的一个问题是:居住于云南边境地区的傣族和泰族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两个民族看起来颇有相似之处?事实上,傣族和泰族确实是同源的。
根据历史语言学考证的结果,现今傣族的自称“Tai”和泰国人的自称“Thai”其实都来自于同一个早期的词根*daiA。后来这个词在不同的地区发生了不同的音变,才形成了tai和thai的不同。在历史和语言学界,一般把这一人群称作“台人”,语言称作“台语”。
台语支的语言中心词一般放在修饰词的前面,譬如汉语说“红花”台语一般会说“花红”,所以台语人一般自称“台某”,“某”为地名或形容词。如源自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台人自称傣泐,源自缅甸掸邦景栋的台人自称傣痕,源自中国云南瑞丽以及附近缅甸南坎、木姐等地的台人自称傣卯,缅甸掸邦主体的台人则自称傣龙,越南西北部则有傣端等等。
关于台人的起源,历来都存在争议。有东南亚起源说,中国起源说乃至印度起源说等等。无论如何,历史上台人的祖先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从现存的各类台语来看,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大致位于今天中国广西龙州、大新、天等、靖西、德保到越南高平省一带。这一地区很有可能曾经是台人的扩散中心。而其他现在以台人为主的地区则往往有人口替换的历史记忆。如西双版纳就有说法,傣族人来之前当地以克木人为主,当今西双版纳仍然有少数几座克木村落,由于人口太少并未被列为民族之一,而在老挝则仍然有大量克木人生活。
老挝的克木族
从整个台语支的历史来看,基调是台人从北方逐渐南下,征服融合了当地原来的居民。云贵高原到中南半岛北部的河谷环境独特,在这一广大区域,河流向下流动,途中形成一个个盆地。盆地与盆地之间则有强大的地理阻隔。在台语中,这样的盆地一般称作“勐”。由于各勐之间相对隔绝,容易产生独立的政治实体。勐后来也演变成“国家”的意思。如在泰语中,泰国被称作勐泰,老挝被称作勐老,中国被称为勐津。
在诸多台人政治实体中,暹罗确实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暹罗人早期并不太受待见,掸邦傣族甚至称呼暹罗人为“小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暹罗却成为台人诸邦中最强大的。
相较于北部的台人政治实体来说,位于最南方的暹罗可谓尽得天时地利。昭帕耶河(湄南河)下游广阔的平原地区提供了巨量的耕地,可以养育大量的人口。事实上,与中国人多地狭、饥荒频繁不同,由于地处热带地区,在现代西方医学进入之前,台人生活的区域一直饱受各类热带疾病困扰。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口多寡对一国实力有严重影响。加之暹罗临海,贸易通畅,可算国富民强。其周边地缘政治条件也较为优越,能制造威胁的大国基本只有死对头缅甸,扩张空间充分。
相对来说,北部诸小邦要在缅甸、中国、越南等地区大国之间周旋求得平衡,如西双版纳、孟连长期以来一面对中国称臣纳贡,接受中方册封,一面又要向缅甸纳花马礼,甚至于有“华父缅母”的说法。而兰纳(泰北)、澜沧(老挝)王国在暹罗强盛后又要在暹罗和缅甸的夹缝中施展腾挪。这些自然是难以具备成为地区大国的条件。
由于独特的政治、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暹罗人的某些风俗和其他台人有许多不同。暹罗人的主食以籼米(即中国常见的“泰国香米”)为主,而北部的台人主食是糯米。暹罗女子往往把头发剪短,着灯笼裤。而其他台人的女子留长发,着筒裙。不过这些区别并不算大,出于夺取土地和人口的目的,暹罗在向南征服的同时,一直也积极寻求将同宗同源的其他台人邦国纳入囊中。
泰剧《天生一对》中的暹罗风格装束
暹罗的扩张在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可以说是成果丰硕。1775年,刚刚从缅甸灭国大难中恢复了没几年的暹罗就收到了一个意外惊喜。被缅甸控制了200年,今天泰国北部兰纳地区的贵族卡维拉(即中国史书中的“戛于腊”)王在暹罗的帮助下攻下清迈,归附暹罗,从此泰北诸城尽归暹罗。1779年,老挝诸城也对暹罗臣服。1803年开始,卡维拉继续谋夺景栋、西双版纳,多次出兵与缅甸在两地交战并掠夺两地人口至泰国北部,战火甚至波及到了孟连。至今泰国北部清莱府、难府、南邦府等地还有大量西双版纳移民。1828年,暹罗成功扑灭老挝昭阿努王反叛,昭阿努在被押送回曼谷途中被折磨致死,老挝大量居民被强迁入湄公河西岸,离暹罗本土较近的呵叻高地。以至于如今老挝的老族数量只有泰国的六分之一。1849年,暹罗再次派兵骚扰位于今天缅甸的景栋地区,不过并未成功占领。
然而暹罗的扩张梦被殖民时代的开始打碎了。
1885年,英国攻破缅甸都城曼德勒,正式控制上缅甸,末代缅王被流放至印度附近的一个海岛。他的侄子在抗英失败后逃亡投奔中国的干崖土司(在今云南盈江县)。
其时台人分布区的局势非常微妙,作为上缅甸的一部分,掸邦在理论上说也归属英属缅甸,然而出于种种原因,英国人并没有像对待缅王那样处理掸邦的诸傣王,各个小邦内部的事务仍然基本上由当地政权料理。而对于中缅边境上对双方同时纳贡的各傣族土司,英国人则通过和中国勘界,将他们明确归为英属和中属。当然,英国人的野心是不会就此满足的,他们的目标是继续持续入侵云南的中属土司领土,在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和清政府的妥协下,干崖土司、南甸土司(在今云南梁河县)等的大片领土都被英人攫取。
而在东边,自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法国人又很快兼并了刚被泰国吞并不久的老挝,并继续试图寻找机会扩张。西双版纳在傣语中本是“十二千田”的意思。但是其中一个版纳“勐乌”(今老挝丰沙里省西北部)于1895年被法国割占。严格来说目前在中国境内的其实只有十一个版纳。
暹罗虽然在诸多台人邦国中实力最强,但是和西方列强相比则仍是远远不及。英国和法国都惹不起,暹罗的扩张势头只能就此暂停。
事实上,英国人在20世纪初甚至逼迫暹罗割让了从属暹罗的北大年苏丹国南部大约40%的领土。这些马来半岛的小苏丹国传统上向暹罗纳贡的产物是金花(Bunga mas),当时的泰王有些无奈地说:“不过是少了几多金花而已。”
金花
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二战的打响,暹罗才终于又找到了机会。这一回,泰国首相披汶成为了关键先生。
应该说,披汶是个一定程度上类似土耳其凯末尔式的人物,他一边大肆宣扬民族主义,降低王室的作用,另一方面又锐意进行西化改革。
披汶本来也是华人家庭出身,但是略耐人寻味的是,他却成了反华急先锋,禁止使用汉姓、限制中文学校等政策均得以颁行。同时,地方语言文字如泰北的兰纳文,东北的老挝文以及佛寺中使用的高棉体都不得使用。
1939年,泰国的英文名正式从Siam更改为Thailand,以与泰国民众口中对国家的称呼“勐泰”对应,并且显示泰国是个台人/泰人的国家,同时,位于难府等地的最后几个小邦藩王被削。而对台人起源,官方史学也搞了一套奇特的说法。
20世纪初的泰国官方正统史学今天听来简直像是荒诞不经的闹剧,根据这套理论,台人发源于今天中国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脉(所以称作“台”)。在几千年来汉人的驱赶下,台人的祖先被迫不断南下,最终定居在现在的泰国。
事实上,现代绝大多数台人和考古发现的台人祖先的生活都离不开水稻,整体而言,台人是典型的定居稻作居民,主要居住在平原或河谷,降水较为丰沛,即有足够水源种植水稻的地方。阿尔泰山地处新疆北部,地势高而寒冷,根本不适宜水稻生存。
然而这套理论为泰人“收复祖先故土”提供了法理依据。当时泛民族主义流行,如在欧亚大陆西部就盛行泛突厥主义。而泰国也成了泛泰民族主义的温床。
披汶
二战前期,泰国与日本合作,趁着英法卷入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成功“收复”了失去的老挝、柬埔寨一部,甚至之前多次试图侵占却始终不得其法的景栋也终于成了大泰国的一部分,还一度打进西双版纳。
最有意思的是,二战时期泰国还曾在西双版纳空投传单。略显尴尬的是,由于泰国当时禁绝了国内其他文字,在西双版纳空投的传单以泰文书写,可是西双版纳本地使用的傣文本是和泰北清迈地区使用的兰纳文极为接近,版纳傣族并没有受到传单蛊惑。
1944年,日本已经颓势尽显,此时泰国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在日本人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当时的泰国成功吞并了英属缅甸景栋、法属老挝、法属柬埔寨等大片领土。此时泰国赶紧调整政策,转而宣称自己当初是被日军胁迫参与作战的,和盟军之间的战争纯属情非得已。由于二战后泰国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重要盟友和基地,和轴心国勾结的问题也就一笔勾销,然而二战时辛辛苦苦取得的“战果”却一朝化为乌有,白白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