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从古至今的进化史(最萌最Q的球形坦克)
坦克从古至今的进化史(最萌最Q的球形坦克)关于当时为什么各国都很钟情于“球”,首要原因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一战”战场上万炮齐鸣,不仅伤亡巨大,还把战场炸成了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就算了,防守一方还会挖堑壕,拉铁丝网。所以最开始的装甲车辆不叫坦克,而叫跃壕拖拉机!目的只有一个——跨过堑壕和铁丝网!而在这个思路下,把在研装备往“球形”上靠,是想利用球体几乎可以越过任何障碍的特性!折腾了一大圈,到了1917年5月,球形坦克的正统发明人粉墨登场了!美国设计师阿瑟内·派尔(Arsene Pare)终于设计出了一个球形、而不是圆圈形状的机器——“战争引擎(Engine of Warfare)”——并且,他还给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球形坦克,学名:球形战车(spherical tank,即:球罐),是一类采用球形、半球形或者滚筒形行走装置的战斗车辆的统称。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更远的话,可能要追溯到1817年出现的第一辆没有脚蹬的自行车!186
有一年愚人节,某网游推出一款球形坦克道具,玩家在专属场地上打得上蹦下跳、嘻嘻哈哈,好不热闹——你以为那是假的吗?错啦!
最近,我国某动手达人还真造出了一辆球形坦克;并且可接受预定,喜欢这一口儿的人有福啦!
球形坦克严格的说,在历史上还真有大量的原型车存在!德国人、俄国人都用真实版的原型车制造出来,不过这种今天不会被接受的设计理念,却是由美国人最先提出来的。
要说老美看热闹不嫌事大,背后递刀子的手段不是干一天两天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里根提出个“星球大战”计划,把当时苏联给拖累的,老百姓吃不上穿不好的苦苦追赶。结果后来相关文件一解密,发现老美除了送几个宇航员去月球找“变形金刚”,顺手带回几块石头和几把月球的土;什么空间拦截啦、激光武器了,都没花钱去发展!——还顺手偷学了几招我国在激光和夜视领域的黑科技!
球形坦克,学名:球形战车(spherical tank,即:球罐),是一类采用球形、半球形或者滚筒形行走装置的战斗车辆的统称。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更远的话,可能要追溯到1817年出现的第一辆没有脚蹬的自行车!
1867年,美国人理查德·亨明斯(Richard Hemmings)按照这个思路发明了外轮车(Monowheel);1869年威廉·马格拉汉(William Mackaraghan)又发明了采用两个并排轮的外轮车;1910年埃里克-爱迪生-普鲁东(Eric Edison-Puton)把一台3.5马力引擎安装在自己的外轮车上;1914年,美国人埃尔莎·克里斯蒂(Elsa Christie)又在外轮车的两侧和后部加装了保持平衡的辅轮,并考虑安装一台航空发动机,跑400公里/小时的时速......
这事儿后来到了德国人手里,也就没有什么娱乐兼科学探索可言了。1916年,德国政府向汉萨-洛伊德(Hansa-Lloyd)公司提出了“碾压车(Treffaswagen)”的概念!这东西说形象点儿,就是一个浑身长刺儿,重达18吨,安装20mm反坦克炮和57mm加农炮的“大刺猬”。若不是德军最终理智的选择了有长履带的A7V型坦克,二战时期的“虎式”、“黑豹”、“费迪南”歼击车等就不会出现了……
折腾了一大圈,到了1917年5月,球形坦克的正统发明人粉墨登场了!美国设计师阿瑟内·派尔(Arsene Pare)终于设计出了一个球形、而不是圆圈形状的机器——“战争引擎(Engine of Warfare)”——并且,他还给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
关于当时为什么各国都很钟情于“球”,首要原因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一战”战场上万炮齐鸣,不仅伤亡巨大,还把战场炸成了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就算了,防守一方还会挖堑壕,拉铁丝网。所以最开始的装甲车辆不叫坦克,而叫跃壕拖拉机!目的只有一个——跨过堑壕和铁丝网!而在这个思路下,把在研装备往“球形”上靠,是想利用球体几乎可以越过任何障碍的特性!
在各国都没拿准“坦克”到底该什么样子的时候,还是“球”比较好使。不仅能越障,还能兼顾良好的防弹外形,而且理论上会跑的非常快!二战爆发前的1936年,美国人A·J·理查德森闲来无事,又在绘图板上画出了一款叫“风滚草”的球形坦克!这型坦克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作为驾驶舱,外层是两个带齿的半圆形滚壳,可以带动“风滚草”坦克前进,并依靠两边输出的功率差实施转向。
一石激起千层浪!眼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开打,拥有了三号、四号坦克的德国,也在战备和开战的间隙,用5mm钢板制作了一个直径有1.5米,重2.5吨,安装一台双缸摩托车气冷发动机的侦查型球形坦克(Kugelpanzer)。资料显示,该坦克具有10公里/时的龟速,行走完全靠外壳刚性接地,乘员舱与行走部件没有缓冲装置。后来,一辆Kugelpanzer漂洋过海被德国送给了日本,又被出兵东北的苏军缴获!
讲到这里,下面的内容也就没其它国家什么事儿了,绝对是苏联球形坦克的专场时间了!1940年,苏联设计师佛崔索夫向中央国防开发委员会郑重其事的递交了一份《球形战车》开发计划书,首次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提出研制一种“球形”中型战车。1941年4月,一个有20吨重,配备有两门76mm坦克炮,采用B-2柴油机,并安装陀螺仪进行车体稳定的“大铁蛋”就此诞生了,而且还被官方赋予了SHT-1A的编号!
因为安装有陀螺仪及4吨压舱物,保证了里面的成员和装备不会随“球体”转的东倒西歪,终于展示出球形坦克毋庸置疑的机动性!若不是苏联造的钢爱变形,陀螺仪不达标,通风系统存在设计缺陷。深处“卫国战争”前夜的苏联,真有可能就大批量生产,让SHT-1A与T-34坦克一起上阵杀敌了……
尽管SHT-1A坦克造的不理想(关键是苏联的材料和工艺水平太low),佛崔索夫还是在1942年拿出了他的SHT-2T方案!SHT-2T重达35吨,扛着一门152“教神”炮,而且还是一种带“T”的快速型坦克。不过这辆原型车后来也是不了了之了,估计是怕侧向安装的152mm炮一开火,车体就横向滚出去了……
苏联经过实践发现,尽管让一个大圆球转起来很简单,但是能造好它却要有很高的制造工艺!在操作和使用上还存在晕驾驶员,火炮打不准等问题。最终,苏联人被迫放弃了“球形”坦克;专心去改进他们的T-34、IS-3,以及后来的T-54坦克去了……
但是——时间到了2008年,瑞典Rotundus公司却开发了一款名为GroundBot的球形无人机具。这款准备用于巡逻和监视的“球”,在雪地、沙漠和崎岖不平的地带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而且还具备两栖功能。然而,十几年来,没有任何国家或组织敢对这个“球”下单......
(参考资料及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