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吉利博越pro被撞后雷达不起作用(吉利博越Pro新提不久撞大树人员无碍)

吉利博越pro被撞后雷达不起作用(吉利博越Pro新提不久撞大树人员无碍)上图略微靠近,可以看到发动机顶端已经被撞得上抬了,这是笔者未能想到的,以为是下沉,结果是上抬,不够目的都是一样的,只要发动机不侵入驾驶舱内,对驾乘人员的腿部造成伤害就达到目的了,毕竟情况比较特殊,正好是撞到大树,直接导致大树底端阻挡了发动机下沉,既然不能下沉,那么硬挤压的结果自然也就是抬起了,符合逻辑。最后一张是撞击之后驾驶员下车躺倒在地的照片,由此可见当时油门肯定是一脚到底,直接高速撞击大树,剧烈撞击之下换任何一位上阵都难以承受,躺下不代表有事,说直白点就是缓口气,车门顺利打开也能看出整车车厢刚性强度,当然这才是关键所在,车门没有任何错位导致无法开启的情况出现,整体而言,博越Pro的整车机构强度得到了印证,当然不希望这种事情再发生,但有时候一旦碰到了,整车结构强度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异常重要。

现在家用车的普及率提升幅度非常大,而地大物博的中国市场保有量还在稳步增长之中,随之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新手群体的不断扩容,扩容的结果就是各类意想不到的事故频发,甚至在老司机看来几乎是无法理解的事故,当然了事故本身的重点还是车型本身的安全性是否堪大任,近期一台新提的吉利博越Pro就发生了一起油门当刹车,直接迎头撞上一棵大树,从车型本身的撞击结果而言,相当可以。

吉利博越pro被撞后雷达不起作用(吉利博越Pro新提不久撞大树人员无碍)(1)

开头就提及了事故原因,油门当刹车的典型,从这撞击力度来看,油门真是属于深踩,整个机舱完全报废,说实在的维修价值几乎没有,当然这是现场图片看出来的结果,具体还是要保险公司定夺是否有维修价值,我们只看安全性本身,先看牌照框,没错,这是重点,笔者仔细观察了一下所有现场图片,竟然没有出现蓝色车牌,再看牌照框本身也确实没有牌照出现的迹象,再注意看边侧辅助进气口扎着红绸缎,八成是刚提不久的新车,可以确定新手的可能性是非常高了,如此一来油门当刹车可能性也同样极高了。

吉利博越pro被撞后雷达不起作用(吉利博越Pro新提不久撞大树人员无碍)(2)

侧面这张比较震撼,原因就是整个机舱的内陷程度,几乎是整个机舱都被挤压到末端,不过注意前挡风玻璃没有碎裂痕迹,而机舱盖几乎扭曲成了麻花形,这部分也同样重要,玻璃一旦被发动机盖顶碎导致散落在高速撞击下可能造成二次伤害,顺带一提,车内最好不要摆放物件,无论是随身携带的还是带底胶粘住的一旦脱落飞起都可能带来巨大的二次伤害,笔者车内就没有摆放任何物件,香水瓶什么的更是不考虑。

还有一个细节注意看,前车轮下端出现了明显水渍(也可能是水油混合),而且位置几乎位于前轮后端了,说明发动机整体后移了,是否下沉目前不好判断,哪个角度都看不到完整的机舱情况,不过侵入驾驶室的可能应该不高,因为人员没大事,本身这句话就表明发动机下沉没问题,再看看大树本身,边上正好站着一个人,对比腰部,这可是比腰还要粗壮的大树,猛烈撞击之后整个机舱凹陷溃缩,但是大树本身除了根部略微抬起外,几乎毫发无损,足见这棵树到底有多硬多粗壮,树不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整车机舱溃缩也是正常现象,但是整车车厢部分的完整才是关键,这才是整车安全结构设计的最终目的所在,说直白点,保护驾乘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碰撞后的人员损伤情况发生,同时车别被大树劈成两半,这点太重要了。

吉利博越pro被撞后雷达不起作用(吉利博越Pro新提不久撞大树人员无碍)(3)

上图略微靠近,可以看到发动机顶端已经被撞得上抬了,这是笔者未能想到的,以为是下沉,结果是上抬,不够目的都是一样的,只要发动机不侵入驾驶舱内,对驾乘人员的腿部造成伤害就达到目的了,毕竟情况比较特殊,正好是撞到大树,直接导致大树底端阻挡了发动机下沉,既然不能下沉,那么硬挤压的结果自然也就是抬起了,符合逻辑。

吉利博越pro被撞后雷达不起作用(吉利博越Pro新提不久撞大树人员无碍)(4)

最后一张是撞击之后驾驶员下车躺倒在地的照片,由此可见当时油门肯定是一脚到底,直接高速撞击大树,剧烈撞击之下换任何一位上阵都难以承受,躺下不代表有事,说直白点就是缓口气,车门顺利打开也能看出整车车厢刚性强度,当然这才是关键所在,车门没有任何错位导致无法开启的情况出现,整体而言,博越Pro的整车机构强度得到了印证,当然不希望这种事情再发生,但有时候一旦碰到了,整车结构强度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异常重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