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走出自卑的两个法门(心灵鸡汤的鼻祖)

走出自卑的两个法门(心灵鸡汤的鼻祖)第二,阿德勒强调每个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都是由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塑造。而弗洛伊德则认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各有不同,各司其职。 阿德勒有很多著作,其实《自卑与超越》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或者看过,另外还有《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以及今天要分享的这本《理解生命》等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如下:首先,阿德勒的思想以“自卑感”和“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强调社会意识的重要性,也就是强调社会关系对个体自我的塑造,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人天生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交往和依赖,以及合作。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开始分享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解生命》。在分享这本书之前,我们有必要介绍了一些,阿德勒这个人,在心理学领域,有三位大师,一位是弗洛伊德、一位是荣格,另外一位就是阿德勒,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奥地利,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走出自卑的两个法门(心灵鸡汤的鼻祖)(1)

关于弗洛伊德和阿德勒思想的差异,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的思想强调性驱动力、潜意识,注重非理性的一面。阿德勒更强调社会对个体的影响,而弗洛伊德更强调独立的个体。阿德勒强调个体意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关注理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后期,他将人的所有活动都简化为“性本能”,而且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而与弗洛伊德近乎宿命论的假说相比,阿德勒强调人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造人格的。听起来,后者显然更加乐观和激励人心,也有人戏称,阿德勒是“心灵鸡汤界的鼻祖”。

阿德勒有很多著作,其实《自卑与超越》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或者看过,另外还有《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以及今天要分享的这本《理解生命》等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走出自卑的两个法门(心灵鸡汤的鼻祖)(2)

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如下:

首先,阿德勒的思想以“自卑感”和“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强调社会意识的重要性,也就是强调社会关系对个体自我的塑造,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人天生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交往和依赖,以及合作。

第二,阿德勒强调每个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都是由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塑造。而弗洛伊德则认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各有不同,各司其职。

走出自卑的两个法门(心灵鸡汤的鼻祖)(3)

第三,阿德勒的心理学继承了叔本华的“意志论”和尼采的“超人哲学”,他认为,人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意识的行为,而不像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受无意识或在潜意识的影响和支配。

第四,阿德勒强调未来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人既然是有意识的、就能意识到未来的种种条件,制定某种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阿德勒也承认过去的经验对人的行为有影响,但他认为不是决定性的,这同弗格伊德显然是对立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几乎所有行为都源自性本能。

第五,个体心理学认为性只是人类行为的动力因素之一。阿德勒并不完全否认性的作用.但他认为性的作用在决定人的行为方面只扮演一个极不重要的角色。他认为,真正对人的行为起作用的还是人的社会需要。

走出自卑的两个法门(心灵鸡汤的鼻祖)(4)

阿德勒生命中的主要事件:

1870 出生于维也纳郊区,是犹太父母的第二个儿子

1898 发表《定制贸易的健康手册》

1902 遇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904 成为新教徒

1910 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 成为奥地利公民;同年从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辞职

1923 在牛津国际心理学代表大会上讲话

1924 成为维也纳教育学院讲师;同年在美国游历演讲

1929 成为一家治疗神经机能症诊所的医学专家;同年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

1930 接受“维也纳市民”称号

1932 开始在美国长岛医学院执教

1934 搬到美国

1937 5月28日在赴苏格兰阿伯丁做演讲途中因心脏病突发病逝

简单介绍了阿德勒大概情况,让我们回到这本书《理解生命》,这本书是阿德勒离世前10年,在1927年以英文出版的,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基本涵盖了个体心理学的主要原理,是一本了解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全貌,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走出自卑的两个法门(心灵鸡汤的鼻祖)(5)

首先,我们来聊聊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自卑。

阿德勒说,自卑感和获取优越感的努力是所有人的共性。人类的自卑感是来自于生物性,或者说是一种生物本能。人会生老病死,每个人对死亡都有恐惧,而正是这种对生老病死的恐惧,让我们面对大自然产生了天然的自卑感。但在阿德勒这里,自卑并非是消极的,过度的自卑才是消极的,而合理的自卑是积极的。

就像哲学家尼采说的: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必将使我们更强大。人都有从自卑感走向优越的倾向,比如我们为了避免生老病死,我们积极提高医疗水平,我们积极改善了生活环境等,这些都是自卑感带来的积极作用,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在和自卑感做斗争。

自卑感有哪些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自卑感,超越自卑,走向更加健康和卓越的人生呢?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