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渐至 落叶知秋:奏响春日序曲 修枝剪叶
凉风渐至 落叶知秋:奏响春日序曲 修枝剪叶戴姆勒为了实现2021年前利润率提升8%-10%的目标,计划在2025年之前再节约40亿欧元左右的成本。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便是:当消费资金被占压的情况下,居民缩减的第一项开支就是购车。这令车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润冲击波”。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是福特,还是大众、戴姆勒、FCA等跨国汽车集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收和利润下滑,存量时代已来,在淘汰赛日益加剧的今天,“开源节流”便是应对市场下行的首要手段。与福特的应对手法类似,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伯蓝·绍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将展开一系列削减成本的举措,包括裁减约10%的管理职位人员,以达到2022年削减150亿欧元成本的目标。
在整个调整过程中,岗位变更是必然的,无论是外籍员工还是本土人才,都将在此次架构调整中成为福特“变道超车”的重要推手。而人才的精简为企业带来的直接利好则是,削减开支、降低成本。
这也恰好切合了福特以2019年“启下”的诉求:攒足更加充沛的精力打造健康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重塑标杆地位。
毋庸置疑,整体市场环境不景气已经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汽车品类“首当其冲”。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9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3%。汽车类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160亿元,同比增幅为-3.4%。值得注意的是,汽车是所有消费品中唯一呈现负增长的一项。
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便是:当消费资金被占压的情况下,居民缩减的第一项开支就是购车。这令车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润冲击波”。
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是福特,还是大众、戴姆勒、FCA等跨国汽车集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收和利润下滑,存量时代已来,在淘汰赛日益加剧的今天,“开源节流”便是应对市场下行的首要手段。
与福特的应对手法类似,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伯蓝·绍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将展开一系列削减成本的举措,包括裁减约10%的管理职位人员,以达到2022年削减150亿欧元成本的目标。
戴姆勒为了实现2021年前利润率提升8%-10%的目标,计划在2025年之前再节约40亿欧元左右的成本。
面对电气化转型大潮,高昂的研发成本令人望而却步,戴姆勒公司与宝马之间也积极寻求技术合作,一旦有关合作开发电动汽车平台协议谈判成功,将直接为这两家公司各自节省至少70亿欧元的成本。
合作、裁员、关厂,已然成了大多数车企应对车市寒冬的“三板斧”。曾一度因销量下滑而身陷囹圄的捷豹路虎在这次主题为“架构调整”的队伍中成了当之无愧的“狠角色”。
根据去年第三季度捷豹路虎发布的降本增效(Charge & Accelerate)战略,计划在2020年3月底前实现25亿英镑的成本削减和现金流改善。如人所见,在快刀斩乱麻的决心加持下,捷豹路虎2018年财报显示出“复苏”迹象,税前利润“扭亏为盈”达到2.69亿英镑。
为实现快速瘦身,捷豹路虎于今年1月份裁员、关厂“两连发”,在英国市场将原本的4万名员工裁员至多4500人,并将部分工厂关闭停工减产,以此推进战略结构调整,加快提升品牌与产品持续性竞争力。
“在当前市场形势不佳的逆境下,我们更需耐心,也更需要加倍地付出,首要任务便是回归基础,做好基本功,谋求整个体系能力的发展提升。”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国总裁潘庆的说法,同样适用于与捷豹路虎有着相似境遇的车企。
眼下,“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巴菲特这句话用在时下的汽车市场再合适不过。春日难寻,车企所作出的裁员、关厂等举措,是在这个最困难的时代作出的恰当决策,现而今,随着“裁员”现象逐渐常态化,也预示着全球车企将迎来一场自上而下全面调整的变革期。
从哲学角度考量,事物总是按照螺旋式的方式发展,尽管中间需要绕几次弯,但终归是向上攀升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