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林业高校(这座深藏乡村的)
六大林业高校(这座深藏乡村的)2018年4月22日,张治中的幺女张素久来到黄麓镇洪家疃村省亲。旅居国外,张素久始终致力于中美两国的青少年文化交流,关心国内教育发展。眼见父亲当年亲手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修缮如新的楼栋,如火如荼的扩建工程,她不禁感慨万分。“我父亲90年前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发展得很好,当地政府还对其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很感动。”桂翁堂前的百年树木木质的科学馆桂翁堂有些偏僻,寻找它的正厅着实费了一番工夫。这里是黄麓师范建校初期兴建的,集礼堂与教室为一体。张治中为了纪念父辈的“桂”字辈,故而取此名。当时担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戴季陶题写了“桂翁堂”匾额。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砖黛瓦、红色立柱的外观极富年轮,苍劲有力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桂翁堂堂前,有两棵树,一棵是龙柏树,一棵是广玉兰。两棵树可都是有实实在在的来历与典故。桂翁堂建成时,张治中从南京移栽广玉兰一棵、龙柏两棵作纪念。据考证,这棵广玉兰最早栽种于1885
黄麓师范学校有着近百年历史,由爱国将领“和平将军”张治中先生一手创办。近日,该校的桂翁堂、大礼堂、科学馆和思源堂四栋历史仿古建筑修缮完成。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如今的四栋民国风古建筑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如清流一股,依山傍水,曲径通幽,世外桃源一般,成为读书育人的宝地。
汉白玉雕塑和身后的思源堂
沿着环巢湖大道一路向东,就能看见黄麓师范学校的指示牌了。这里正在扩建的是黄麓师范学校的新校区,从旁边的“黄麓师范”小门进入,走过一条林荫小道,就是它的老校区,四栋历史仿古建筑,桂翁堂、大礼堂、科学馆、思源堂就在这里。
走着走着 时光仿佛穿梭回百年前。它们均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风格建筑,修复工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整地保留了这四栋建筑的建筑风格。
木质的科学馆
桂翁堂前保留张治中移栽的百年树木桂翁堂有些偏僻,寻找它的正厅着实费了一番工夫。这里是黄麓师范建校初期兴建的,集礼堂与教室为一体。张治中为了纪念父辈的“桂”字辈,故而取此名。当时担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戴季陶题写了“桂翁堂”匾额。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砖黛瓦、红色立柱的外观极富年轮,苍劲有力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桂翁堂堂前,有两棵树,一棵是龙柏树,一棵是广玉兰。两棵树可都是有实实在在的来历与典故。
桂翁堂建成时,张治中从南京移栽广玉兰一棵、龙柏两棵作纪念。据考证,这棵广玉兰最早栽种于1885年的金陵大学农学院,由张治中从南京空运过来移栽。后来张治中回乡视察期间,曾经多次在桂翁堂向黄麓师范全体师生演讲,传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鼓励学校师生要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如今的桂翁堂布置为展览室,展示黄麓师范近百年来的风雨历程,以及张治中为乡村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
桂翁堂前的百年树木
张素久希望能将父母的骨灰迁回故里2018年4月22日,张治中的幺女张素久来到黄麓镇洪家疃村省亲。旅居国外,张素久始终致力于中美两国的青少年文化交流,关心国内教育发展。眼见父亲当年亲手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修缮如新的楼栋,如火如荼的扩建工程,她不禁感慨万分。“我父亲90年前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发展得很好,当地政府还对其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很感动。”
多年来,张素久一直心系家乡,“黄麓镇变化很大,交通非常方便,从合肥到巢湖、再到村里都是柏油马路。”
1933年,张治中先生创办黄麓师范学校,在这之前,1928年至1929年先创立黄师附小一部(在洪家疃村)和黄师附小二部(在张家洼村);1932年创立幼稚园。从而在巢湖之滨、黄山(西黄山,又称小黄山)之麓,形成了从幼稚园到小学到中等师范的完整乡村教育体系。张治中先生自费为家乡教育事业做出极大贡献,也是安徽首个发展乡村教育的人。
作为黄麓师范“名誉校长”,张素久期待为黄麓师范引进国内外优秀资源,发展和弘扬“黄麓”的教育精神。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今后能将父母的骨灰迁回故里。
近日,合肥市市长凌云来到黄麓师范学校改扩建项目现场实地调研,表示黄麓师范学校是所百年名校,既要建设好新校区,同时也要保护好老校区,使黄麓师范这所百年名校成为环巢湖的一颗璀璨明珠。还要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将学校历史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据了解,合肥市投资数亿元,除修复了这四栋古建筑,还在现有校区基础上,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等,改扩建工程完成后,黄麓师范可容纳学生3000人。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8月起,黄麓师范与合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开始合资办学,开启“3 2”办学模式,即黄麓师范实行3年制,合肥幼师实行2年制,面向全省招生,新校区建成后,5年学制将全部在黄麓师范完成。该校现有学生1500余人,与往年不同的是,黄麓师范学校生源已从原来单一的巢湖市扩大到安徽省,一半以上招生来自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