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的智慧语录(师父说修道莫要错)
师父的智慧语录(师父说修道莫要错)如想成佛作祖,开悟,有神通等。一般来说,都不会明说,而是以种种暗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偷心是一种微妙的,里外两层的心理活动,没有定力与觉察力是难以发现的。偷心也是机心。面对人事与修行,起了机心。妄动心机是修行的大忌。偷心与机心是一种自我欺骗。他偷机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自己的本心与真心。偷心只有自己知道。如为什么建寺,为什么讲经,为什么修行,为什么出家,等等。
一、关于“心”的开示:修道莫要错“用心”
1、偷心
由于业习使然,我们在为人处事乃至修行时,不自觉地就会使用偷心。
偷懒的心。不努力就想有收获,不参禅打坐读经造像,就想有功德。
偷心也是机心。面对人事与修行,起了机心。妄动心机是修行的大忌。
偷心与机心是一种自我欺骗。他偷机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自己的本心与真心。
偷心只有自己知道。如为什么建寺,为什么讲经,为什么修行,为什么出家,等等。
偷心是一种微妙的,里外两层的心理活动,没有定力与觉察力是难以发现的。
如想成佛作祖,开悟,有神通等。一般来说,都不会明说,而是以种种暗示的方式表达出来。
真修行人,要格外小心。
2、机心
相对于偷心,机心更容易察觉。
就是投机的心理。
庄子杂篇中就记载了,子贡外出云游,看到一个农夫从井中取水,用缸一缸一缸的浇地。他走上前去,说你为什么不用“桔槔”呢?
桔槔是一种半机械的汲水设备。
农夫说,有机事必然有机心。
这是“机心”一词的出处。
有机心,心已经不真实了,何以修心?
连儒家诚心正意的道德标准都达不到,何谈参禅见性?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机心的人大有人在,很容易被人发现。
人事投机,财务投机,政治投机等。最终,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偷心是一种起心动念,而机心会表现为行动。
3、不分别心
这是很多初入佛门的人,在此都交了学费。
学习能不分别吗?做事能不分别吗?善恶好坏能不分别吗?
不分别是一种工夫,一种境界,如镜如水。事来即应,事去不留,了无牵挂的觉悟境界。而不是强求自己“不分别”。
分别而不分别,是道体与道用的自由切换,一体两面,功夫不纯熟,境界达不到,且莫“不分别”。
刚刚开始信佛修行,且不要勉强自己不分别。
当然,对于人间的人我是非,生活小事,觉知无根,当然可以采用不分别的态度,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4、出离心
出离心,其实很简单。内观其心无心,外观其物无物,身心内外,无一事物可以执着,包括生死。如此,不恋世间,不惧死生,便是出离心了。
5、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求觉悟的心。
大菩提心就是,不但自己觉悟,而且从始至终,不舍众生。
只有出离心,容易成为自了汉。
只有菩提心,容易坠入世间法。
所以,菩提心是以出离心为根据的。
此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6、慢心
慢心有好多种。
我慢,以自我为中心的傲慢。常常见于,不谙世事,心理不成熟的青少年。
增上慢,有才干能成事有功德,在此基础上的一种傲慢。常见于学者,企业家或者官人。
他们常常以盛气凌人的态度出现在人群中。
慢慢,高傲自大得忘乎所以。
上帝欲令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卑下慢,事实上不如人,但是心气很高,把人事物不放在眼里。或者,表面上看,很低调,但这种谦虚是一种傲慢。
过份的谦虚,是一种我慢。
佛慢,这是隐藏在修行人心底的一种傲慢。看不起信众,自以为功高等心理活动。
佛说,万法唯心,心为法王,含义非常丰富。
关于心大致可以分为圣心与凡心。
凡夫心细分为,如是非心,嫉妒心,谄曲心,害人心,恼人心,自私心等等,说不能尽。
任何一种成功,后面都有心念、心力、心境为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个核心词是道,第二个核心词便是心了。
几乎所有经典都在指示心体、心法、心用。
而心与道又存在着内在的关系。
学人当自深入体会!
妙华法师
2020年4月23日
↑ 点击上方“甘泉”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