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比如:一方面,很多文献认为成周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河、洛河流域(中原地区)。另一方面史记又认为是西周丰镐(西安沣河)地区。当代专家一般认为,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铭文记载了:成王亲政五年时,于新建成的东都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为西周历史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何尊铭文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不过,司马迁在《周本纪》中却认为,当时成王仍都丰镐(西安沣河),并未迁都洛邑。而《吕氏春秋》等书却认为成王营居于成周(洛邑),与何尊铭文开篇“唯王初壅(迁)宅于成周”的记载一致。而1981年岐山出土的新邑戈和2008年周公庙出土的新邑卜甲,都是这一事件的佐证。如图所示:所以,对成周铭文含义的争议与质疑,仍十分巨大:

引子

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的贾村,出土了大名鼎鼎的何尊,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中,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

何尊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内胆底部发现12行共122字的铭文: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

(网友译文):“隹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雍州何赐贝卅朋,用作口(周)公宝尊彝。隹王五祀”。”

网友译文大意:

周成王五年四月,开始在成周(今河南洛阳)营建都城。适逢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说,余入住到天下的中心,由此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质疑及争议

当代专家一般认为,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铭文记载了:成王亲政五年时,于新建成的东都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为西周历史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何尊铭文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

不过,司马迁在《周本纪》中却认为,当时成王仍都丰镐(西安沣河),并未迁都洛邑。而《吕氏春秋》等书却认为成王营居于成周(洛邑),与何尊铭文开篇“唯王初壅(迁)宅于成周”的记载一致。而1981年岐山出土的新邑戈和2008年周公庙出土的新邑卜甲,都是这一事件的佐证。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

所以,对成周铭文含义的争议与质疑,仍十分巨大:

一方面,很多文献认为成周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河、洛河流域(中原地区)。另一方面史记又认为是西周丰镐(西安沣河)地区。

比如: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5)

《史记·周本纪》云:周公赞成周洛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6)

《逸周书·度邑》武王:“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途,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其曰兹曰度邑”。

武王灭商后打算在伊洛地区营建新都,与何尊中的“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相符。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7)

不过,因为对“丰镐,洛(雒),成周,宗周,隹,宅″的理解不同,尤其受到许慎《说文解字》的影响,支持丰镐的人也大有人在…而事实上,双方都已经渐渐远离了历史真相…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8)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考古上讲,商灭夏产生甲骨文,周灭商产生周鼎文(大篆),秦灭六国生小篆,汉灭秦产生隶书…导致汉史专家(包括王国维先生),对甲骨文解读出现了偏差:一方面迷信许慎的《说文解字》,孰不知许慎距殷商时代已过去1000多年…甲骨文字形字义早已发生改变!尤其是,许慎根本就没见过殷墟甲骨文(还埋在殷墟里),更没见过三星堆文物(此遗址近100年才出土)!对《古本竹书纪年》又有“离经叛道"之评论,至于《山海经》,连司马迁都说“不敢言之也”…

所以,导致小篆字意与甲骨文义大相径庭,甲骨文被商代金文(铭文)和周代鼎文(大篆)及秦代小篆所改变,如果冒然用小篆去解释甲骨文将十分危险…所以许慎解读极有可能产生主观臆断,望形生意的情况!以至出现“大禹是条虫/妇好是贵妃”的荒唐认识!

另一方面,由于迷信西方碳14测年标准,忽略了测年误差±50~100年的情况,无形中改变了夏商周三代纪年时间,造成排序混乱!

比如何尊铭文开篇讲,“隹(唯)王初宅迁于成周″,“王诰宗小子于京室″,“隹王五祀"…,网友说是成王五年,迁都洛(雒)邑为成周(京室),那么之前存在的宗周(丰镐)是什么性质呢?

史学家唐兰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认为,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后又建宗周了,直至平王东迁洛阳,才真正迁都…这不等于是自相矛盾吗?难道会有两个都城同时存在?一个丰镐,一个成周?有网友更是脑洞大开,认为是上下都(陪都)性质,可以同时存在…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9)

其实,自汉代以来,大家都把铭文当成汉字解了,包括“隹,王,宅,周,宗,成,丰,镐,雒,亳"等,本义并不是建国建都之义,而是祭祀祭祖之义!这是汉史(包括汉字)对周史及甲骨文的极大误读,是自周武王灭商之后的王朝更迭所致…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比如说,隹(唯)王可能并非指成王,从铭文角度分析,隹(唯)是鸟形,隹王即为鸟王,甲骨文称凫王/王亥,史记称为玄鸟子契,而雒=各 隹,各→司,隹→鸟,指祭鸟之义,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0)

所以雒邑是司鸟之城,史记推为“玄鸟生商″的商人子契,因佐禹治水而受封之商地…所以迁宅并不是迁都,而是迁契祖庙!即武王及周公把二里岗之宅(契亳庙),迁到二里头(禹城)所在地,然后营建二里头(洛邑)及偃师商城(陪都/侯卫),谓之“一年救乱(灭武庚),二年克殷(改造殷墟及妇好墓),三年践奄(祭濮阳颛顼帝丘),四年建侯卫(偃师商城),五年营成周(营造二里头禹稽堂),六牟制礼作乐(周祭),七年致政成王…″,这才符合逻辑。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1)

比如我问大家,武王克商后,为什么一定要迁宅于洛(雒)邑?而周公也言听计从、深以为然?洛邑有什么魅力让武王和周公克商后极力迁宅于此?就象商汤为什么“从先王居,始居亳″?盘庚为什么从奄地回迁殷墟?

其实搞清楚了这三件事的前因后果,也就明白了武王为什么迁宅并宣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了!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2)

因为“武王即克大邑商″即是克殷墟!而殷墟就是商契祖庭(北蒙帝喾)所在地!而亚长墓即是契墓,妇好墓即是帝喾墓兼颛顼祠!濮阳龙虎墓即颛顼陵墓!而妇好铭文即帝喾受颛顼禅让记录,是夏商结盟之义!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3)

而史载周弃(后稷)与商契是帝喾长子及次子,而启弃二铭文显示都是“双手捧鼎(颛顼龙鼎)"形,有继承夏祖颛顼禅让王权之义!当然,也不排除是一人混合之可能,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4)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1650年(夏帝泄元年),商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受契夏启位,史称殷侯。封商地安阳,营建大邑商,并设“帝喾殷祠(妇好墓)”,铸司母戊鼎以“成周",史称“禹生启”事件。

但契受启位后,遭伯益和丹朱破坏(益干启位)…帝泄十二年(前1638年)契(王亥)被尧(绵臣)和伯益(河伯)及丹朱(王恒)设美人计所杀(有易杀王亥),放葬亚长墓中。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5)

而三星堆和石峁则是商汤(王恒丹朱)灭夏二里头(禹墓)及灭舜山西夏县鸣条岗遗物所在地(禹兴于西羌);

二里岗则是契佐禹治水之宅(亳)城,也是汤都。即史记“契长佐禹治水有功,舜受启,封商地"也!

因为从考古角度上看,妇好墓上方有享堂基址“母辛宗”,证明妇好墓上有明堂/祠堂/宅堂/亳堂…所以没发现妇好墓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武王没有破坏它,反而铸鼎,刻辞,搞祭祀,奥秘就是认为妇好亚长是他一家人也!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6)

事实也如此!妇好墓是周弃祖祠(帝喾墓/颛顼祠),亚长墓是商契墓(周弃同父异母的弟弟)!武王把祖父帝喾(宅)庙回迁二里岗亳都,即“隹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其实是认祖归宗事件!

可惜的是,所有当代汉史专家和广大网民,都在“地域黑(汉字)"中转来转去,一会丰镐,一会洛邑,一会成王,一会建都…搞得晕头转向!其实跳出来一看,都是许慎汉字陷阱惹的祸!

比如,根据妇好鼎三足/平底/圆口判断是周鼎风格,应是武王伐纣时带入殷墟的。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7)

说明与妇好鼎同时出土的妇好卜辞也应是周人卜辞,并根据陕西太平斗门及周原甲骨文对比分析,风格十分相似!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8)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19)

也就是说,殷墟甲骨文的主人并不是商王武丁,而是武王姬发!所以,才出现殷甲十分成熟,却没有中早期形态的“空降”殷墟现象…

同时根据二里岗牛肋骨卜辞解读分析,C14断代时间约为公元前1630年左右,那么妇好卜辞应即是公元前1600~1046年左右,与周原(包括斗门)甲骨文是一个系统,源自二里岗牛肋骨卜辞!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0)

而宗周丰镐即是“宗小子",小子指小臣子契,所以宗周即武王祭祖颛顼帝喾之义,考古证据即殷墟小臣缶鼎(契)鼎及宰丰匕骨辞,而宰丰即丰镐,指代宗颛顼和帝喾结盟之义!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1)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2)

二里头即是禹墓(3号宫殿),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3)

殷墟妇好墓即是帝喾墓和颛顼祠,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4)

亚长墓即是契墓,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5)

商契周弃都是帝喾子民…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6)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7)

而周武王及周公欲把殷墟颛顼祠(殷宅),迁于二里头(雒邑)所在地,是灭商(汤)兴夏(祀)之举。

前1632年上甲微(舜)反杀绵臣尧(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丹朱潜逃(有易潜出,为国于兽,名曰摇/尧民)…而亚长墓/鸣条岗东下冯/三星堆考古结论,及铭文解读也支持如上判断!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8)

公元前1628年,丹朱发帝诰自命“武丁孙子”(武汤),反攻鸣条岗(夏县东下冯)逐上甲微(舜)南逃,史称“商汤灭夏”…并留下二里头(偃师)/鸣条岗(东下冯)/三星堆(金沙)/石峁(皇城台)四大遗址…最后商汤(丹朱)南追舜未果,抱舜俑死葬鹿邑长子口(老子)墓,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29)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0)

而舜化名后稷名桀,“声南击西”…放香妃于湖南九嶷山,而自己西逃石峁,营建神木皇城台…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1)

500年后(前1046年),周弃(舜)17孙周武王伐纣复仇,史称“宅兹中国”,何尊即颛顼龙虎牛羊(饕餮)图腾,即高祖河(颛顼)象征…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2)

公元前1046年,舜后17孙周武王宗周妇好墓,改殷祠“母辛宗”为周弃祠。并铸造妇好鼎及龙虎二钺108件妇好礼器,并刻下“妇好冥”及“宰丰”匕骨辞以述“宗周(禹)”事件,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3)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4)

武王死后,武庚叛乱(也即三监之乱),周公平叛后迁殷人于成周宅(二里岗偃师亳都),并兴周礼于洛邑二里头(禹墟尸乡),即“帝喾(舜)而郊鲧,祖文王而宗武王”,完成了有夏的祭祀法统,文字佐证即何尊“宅兹中国”!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5)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6)

根据《何尊》铭文:“ 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之礼,福自天,惟王五祀。”分析,《史记》: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遂国之。《逸周书·作雒》“…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洛水至邙山之间,正是偃师二里头(成周)和陪都偃师商城(侯卫)。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7)

根据清华简载:“假中于河,归中于河”分析,何尊本名应叫河尊,是史记“少昊孺颛顼"及“鲧生禹,禹复生启”之物。而甲骨文“中”字即大禹开凿龙门伊阙的记载!呈“两水夹一山”状态…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8)

中即上伊汭,下洛汭,中间一竖即是运河伊阙,即“土中”!而雒邑即偃师二里头巳乡(大禹稽堂),就是大禹治伊工地兼禹墓(居葬合一),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39)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0)

据《逸周书· 作雒》记述:成周“ 立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制郊旬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里。” 又载:“ 设丘兆于南郊,建大社与国中, 乃位五宫:大庙、宗富、考富、路寝、明堂。"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1)

而二里岗(偃师商城)是《诗 王风谱》记载:“成王居洛邑,迁殷民于成周。”即武庚叛乱后,周公把殷民西迁洛邑,营建偃师商城(侯卫)以护卫禹墟二里头″,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2)

正如《竹书纪年》记载:成王七年营建成周之后“王如东都,诸侯来朝”,宣王“九年,王会诸侯于东都”。

《尚书大传》中也指出周公:“一年救乱(灭武庚三监),二年克殷(宗周妇好墓),三年践奄(祭颛顼帝丘),四年建侯卫(偃师商城),五年营成周(洛邑二里头),六年制礼作乐(周礼/周祭/夏祀),七年致政成王。”

而甲骨文“國”,即“持戈祭鼎”形!指殷人持钺祭其鼎,护卫禹城之形,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3)

甲骨文“宅”即亳,“汤先王(契)居”也,也就是禹宅二里头(尸乡/卜邑/稽堂)。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4)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5)

甲骨文“兹”为商周二族玄鸟双至,代指商契和周弃,即妇好。如图所示: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6)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7)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8)

故“宅兹中国”含义,即是史记武王伐纣及复夏灭商事件,史称“禹生启”事件及礼记“帝喾而郊鲧,祖文王而宗武王"含义也!

一句话总结:“夏商周共祖颛顼帝喾也!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49)

有网友质疑我说:“《说文》字典上有注释:“中”是军旗,卜辞:立中无风;而且中的字形,那上下的飘带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有时候还没有,怎么解释是两河呢?”

我明白他们(包括许慎)只是望形生义,并不知道小篆距甲骨文已有千年之别,更不知是大禹治水文字!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50)

而甲骨文“中”即运河(伊阙)勾通伊洛二汭(偃塞湖)形象!一旦洪水退却,二汭洪水也就不见了…那么“中”字上下的“飘带”就不见了嘛…当然,为了书写方便,汉人简化成汉字中也就十分正常了!

“君不见国人都说好不好,唯有中原人叫中不中…为什么呢?因为好是契(商)语!中是禹(夏)音也!当然,周口和商丘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汤王后裔,故又叫官不官/管不管(管理国家之义),正是长子囗墓十字棺之棺音…”哈哈,不提!

“成周”铭文(何尊铭文上的成周)(5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