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在哪儿(青未了拜年)
青未了在哪儿(青未了拜年)大家相互寒喧,互相拜年,家长里短,乡情浓浓。就这样一家一户的给长辈们拜年。到了村东四叔的家里,四叔也早在天井北堂的台阶上等着,一手拿着烟,一手插在口袋里,他是木匠,手艺不错,邻村百舍的人都请他干木匠活。他有个习惯,常年累月的只要见到他,就会看到他的左耳边夹着半枝铅笔,不知道他是习惯了干活划线忘了拿下来,还是故意显摆他是木匠,反正常年这样。他给年龄大的分烟,年龄小的分钱,一分,贰分的,一人一个小钢崩,给个贰分的就很高兴,因为三分钱就买一支铅笔。再往村西就是五爷爷家了,他儿女双全,五奶早年去世了,他独住一院,晚辈们给他拜年,也不出来迎接,他住西屋,等推开屋门时,见他点着油灯,支一矮桌,桌上一碗“肉蛋”(把自家养的笨鸡杀了,连骨带肉的剁成玉米粒大的块,用爬豆粉当糊,掺杂在一起,上油锅炸了,似圆形,比麻雀蛋大一点,就叫肉蛋,其实鸡骨占一大部分,是我们这一带过年的主菜),一盘炒芹菜,一把锡壶,一个八
文/李法德
很早以前,传说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晚上就会出来吃人。于是人就在门上挂上肉让他吃,然后关紧门。到了大年初一,人们就会开门作辑,互问平安,后来就演变成了拜年。
我看过拜年的文章很多,但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表达的情感也炯异。
回想五十几年前,我们村里的拜年风俗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记。
初一早晨,清冷的空气里弥漫着炒菜,炸肉蛋(炸鸡块),饺子等菜肴的混和香味,还有淡淡的爆仗的火药香。初夕与初一,虽然隔了一天,但初一的早上,大家都象换了个人一样。人人穿着一新,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无论男女老少都荣光焕发,心花怒放,彬彬有礼,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过年好!
在我的老家,大家吃了饺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晚辈结伴给长辈们磕(ka)头拜年。在五六岁的时候是跟着两个姐姐她们去拜年,跟头咕噜地只是为了挣那几块糖,她们称呼啥也跟着叫啥,由于家族大也分不清远近宗亲。到了八九岁,拜年就有仪式感了。我族人多,住的也散漫,不象姓赵的人家大都住赵家胡同,姓吴的大多住吴家胡同。
族人们初一天不亮就村南村北的都往村中间集结,我辈还有下一辈三十多人由几个大哥哥带队,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有说有笑的,有打有闹的。先从村北头开始给长辈拜年。住村北头的是三大爷,他在博山干过琉璃行,他懂得很多民风民俗。走在前面的哥哥们推开他家的大门时,他已经站在天井的北面,一手拿着盘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糖果,一手拿着烟,笑哈哈地答应着晚辈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拜年声。“三大爷过年好!”“三爷爷过年好!”“你们都过年好!”只见前面的哥哥们拉开架势双腿跪地,前额触地,只见旁边的一个哥哥用力摁了另一个哥哥的后脑勺一下,发出了“呯”的一声,实实地给三大爷磕了个“响头”,后面的我们也效仿哥哥们边笑着边趴下身子跪下磕头。三大爷弓身拉着前面的人说,“心领了,起来吧”。边说边开始给哥哥们拿烟,哥哥们也不客气点上烟,开始帮着三大爷给我们这些小的们分糖果,一人一块,碌碡网糖,圆的,一圈圈的杠杠,象网;薄荷糖,白色的,吃到嘴里麻嘟噜苏的;桔子糖,像是桔籽,黄色的;还有软糖,粘牙;我们最喜欢的是碌碡网糖,结实,含化时间长。烟糖分完了之后,大伙拍拍裤上的灰土,跑出三大爷家。
整个村子都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在胡同里常常看到其他姓氏的人,一帮帮的女孩子穿着新做的红袄绿裤,扎着羊角小辫跑跑跳跳地,躲避着男孩子们甩向她们点燃的,还未炸响的爆仗,生怕炸坏了身上的新衣裳。每条胡同都人来人往,这是我们小山村的胡同里人最多的时候。
大家相互寒喧,互相拜年,家长里短,乡情浓浓。就这样一家一户的给长辈们拜年。到了村东四叔的家里,四叔也早在天井北堂的台阶上等着,一手拿着烟,一手插在口袋里,他是木匠,手艺不错,邻村百舍的人都请他干木匠活。他有个习惯,常年累月的只要见到他,就会看到他的左耳边夹着半枝铅笔,不知道他是习惯了干活划线忘了拿下来,还是故意显摆他是木匠,反正常年这样。他给年龄大的分烟,年龄小的分钱,一分,贰分的,一人一个小钢崩,给个贰分的就很高兴,因为三分钱就买一支铅笔。再往村西就是五爷爷家了,他儿女双全,五奶早年去世了,他独住一院,晚辈们给他拜年,也不出来迎接,他住西屋,等推开屋门时,见他点着油灯,支一矮桌,桌上一碗“肉蛋”(把自家养的笨鸡杀了,连骨带肉的剁成玉米粒大的块,用爬豆粉当糊,掺杂在一起,上油锅炸了,似圆形,比麻雀蛋大一点,就叫肉蛋,其实鸡骨占一大部分,是我们这一带过年的主菜),一盘炒芹菜,一把锡壶,一个八钱盅,一个发黑的箢子摆在矮桌的边上,里面有柿饼,柿皮,花生软枣等果品。他爱喝酒,只听着他在昏暗的灯光下把个酒盅抽得“嗤嗤”响。前面的人趴下磕头,由于屋小,后面的也趴不开了,只好象征性的弯下腰,五爷爷颤颤巍巍的把手伸进箢子里拿出一把软枣说:“来,来,吃软枣。”我们就一窝蜂地跑出来了,看来软枣柿子这些士特产自家的树上都有,孩子们都不稀罕。
到了村中就是我们家了,父亲是矿上的工人,既善良又老实。他是很重视晚辈们来给他拜年的,年三十就又把天井扫得干干净净,贴好了找人写的春联。他早早的把大门敞开,年前就买好大前门烟,那个年代一盒大前门三毛四分钱,是很上档次的烟,那时金鱼烟一毛五,丰收烟两毛三,只有当工人的,挣工资的才抽得起,在家务农的一般都抽自己卷的烟或旱烟袋。等晚辈们磕完了头,他笑咪咪的分烟,父亲虽然不抽烟,但年前他总要想办法买了合过年烟。年龄大的哥哥们有会抽烟的,也有不会的,但看到大前门,大都不拒父亲分来的烟,糖也是贵的那种,母亲也帮着分。几个顽皮的相互争抢着,母亲见状后,慢条斯理的说,“别抢,还有”。又再多发他们几块。孩子们恣悠悠地都跑了。
出我家大门时,正好遇上一帮本家嫂子们的拜年队伍,我们那里拜年男女是分开的。一个好和小叔子们开玩笑的二嫂冲着前面的大哥哥们说,“恁这些小石猴子,过年连,快来给我磕头了,我张开兜接着连。”小叔子们一看嫂子主动挑衅,也不含糊,只见几个哥哥们一拥而上,有抽腿的,有拽手的,二嫂四蹄朝天,被小叔子们蹲开了夯。“蹲夯”,也叫“坐土飞机”。蹲了五六下,见一个哥哥去墙根抓了一把雪塞进了二嫂的脖子里,腚疼脖凉,二嫂很快就投降告饶了。小叔子们说“还给你磕头吧!”“不了!不了!再也不说连!”。只听几个哥哥们齐声喊了一句“扔”!把二嫂往地下一扔,四散逃窜了,生怕二嫂起来后逮住连掐带扭的报复他们。我们家族大,居住在村里的范围也很广,我们村南北狭长,从村北到南山足有二里路。住在村南头的是大奶奶,她住大儿子家,也就是我大伯家,大伯是煤矿工人,有时过年加班,不在家。我们去拜年时,只见她家天井里立着一个碌碡,上面放一小桌,桌上有一牌位,上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桌上摆着六个盛满供品的瓷碗,有炸鸡炸鱼炸豆腐水饺等,一个香炉里的香正燃着,院子里飘着淡淡的清香。和其他人家一样,是供奉老天爷的,祈祷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去了,她从磨盘上端起一个小箥箩,里面盛满了糖,花生果,大枣,就数她家的糖果全。这是最后的一家了,我们往往抓一把就跑,她的牙齿早掉光了,她用两片腮挤出一句话“多拿点孩子们”。到这里年基本拜完了,我们新衣服的口袋里鼓鼓嚢囊地装满了糖果,收获满满,心里美滋滋的。一户户的给长辈们拜完年得一个上午,这时也感觉累了,但是累并快乐着。我族的拜年就这样一年年的延续着。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两鬓如霜,渐渐的变成了老者,若在乡下也该到了坐在八仙桌旁的圆口椅子上,享受晚辈们给我拜年的幸福待遇了。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离开故乡有好多年了,再也无法享受那种美好的情愫。但小时候在乡下拜年的情景,常常萦绕于怀,一幕幕的浮现于脑际,那是我心灵中一抹永远难以泯灭的乡愁!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李法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八十年代中期曾在黑旺铁矿宣传科工作 陆续在报刊发表新闻,通讯报道,获《淄博日报》年度好新闻奖,后调政府部门工作,散文发表在《淄博晚报》,《淄川工作》,《老干部之家》,《般阳文化》,《淄博民俗文化》,《孝妇河畔》等报刊和平台。笔耕不掇 多次在报刊发表,游记,言论,杂文,时评等近二百余篇。热爱诗词,近两年来学写诗词在各种平台发表诗词五百余首。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征稿要求
征集作品体裁为散文,以聚焦民生、观照生活、反映时代为内容,包括齐鲁风情、文化走笔、时代生活三个主题。
要求思想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可读性,必须是作者新近一年内创作且具备完全著作权和传播权的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字数限制在10000字以内。
征稿时间
2022年1月14日至5月31日。
参与方式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申请壹点号并发布文章,标题格式为“青未了|文章标题”。
文章末尾注明作者简介,壹点号为唯一投稿平台。
评选时间
2022年6月1日至6月30日。
作品征集结束后,专家评审团将对参评作品进行评选、公示,并举办颁奖典礼和研讨论坛。
奖项设置
本届散文奖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网络人气奖以及优秀奖。
支持单位
济南市作家协会、青岛市作家协会、烟台市作家协会、潍坊市作家协会、淄博市作家协会、东营市作家协会、滨州市作家协会、德州市作家协会、聊城市作家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菏泽市作家协会、临沂市作家协会、日照市作家协会、威海市作家协会、枣庄市作家协会、泰安市作家协会、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宣发推荐
参与此次青未了散文奖的作品将得到齐鲁壹点重点推荐和全网分发,择优在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刊登。优秀创作者将得到重点包装和推荐。
获奖作品将择优入选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作品《青未了散文奖精选作品集》。
壹点号当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