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自杀心理分析(真实个案全程记录)
带孩子自杀心理分析(真实个案全程记录)2007年,他被初步诊断为抑郁,后被诊断为心境障碍。浩宇,34岁,年轻,健硕,戴着一副方框黑边眼镜,看起来有点木讷。浩宇有幸在众多想做个案的学员中被航武老师选中。个案开始时,他被邀请坐在前面,讲述出这么多年来不断折磨自己身心的心境障碍问题。
前言 :
第一次见到浩宇是在海恩文化·爱的唤醒体验课上,为期四天的课程,第三天下午是个案治疗,与平时上课的阵型不同,场地中的椅子摆放成了U型,主讲导师航武先生坐在前面,旁边是白纸板。
每位进去的同学都略显谨慎和好奇,好似生怕打破了这看起来稍显凝重的氛围。
浩宇有幸在众多想做个案的学员中被航武老师选中。
个案开始时,他被邀请坐在前面,讲述出这么多年来不断折磨自己身心的心境障碍问题。
浩宇,34岁,年轻,健硕,戴着一副方框黑边眼镜,看起来有点木讷。
2007年,他被初步诊断为抑郁,后被诊断为心境障碍。
十年间,他先后咨询过六位心理咨询师,住过两次院。
重点解释: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被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以及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可缓解,部分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时至今日,他虽不像以前一样情绪反复跌宕变化,但是每过一段时间,还是会跑到网吧躲起来,一躲就是十天半个月,不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尽管如此,他也从未放弃自己,更多时候仍在积极寻求彻底治愈的良方。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个案现场,又会得到哪些意外的收获呢?
症状描述
浩宇在高中时情绪开始有偏差,但那时不敢正视,羞于启齿,直到大学毕业,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心理疾病的严重。
毕业后,从2009年到2016年,这几年对浩宇来说是非常难熬的。
他突然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以前认识的人,不该以怎样一种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甚至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展现出来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不一样。
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自问自答中。
想到头痛的时候他就躲进网吧,一躲就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家里人非常担心着急。
等事情过去一段时间,情绪有所好转,他就又会回家,长期以往。
在听完浩宇的自我陈述后,航武老师给出了他的症状总结:
这是一种强迫性行为。
当我们面对一些自己不想面对的事情时,情绪会走向两个极端,极度高涨或极度低落。
过高或过低都无法使我们正常处理事情,所以有时候我们为了逃避这种情绪,会自我打岔,将自己隔离,强迫自己去想东想西,最后也没想通,便再次隔离,双重打岔。
例如浩宇会逃到网吧,通过另一个隔离世界阻止自己想这件事,等情绪好转再回来。
如此反复,进入一个死循环。
那么我们需要探索的是面对一件事情时,驱使人逃避的动力因素是什么?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反复交替,背后的驱动力绝对不止一个。通常情况下,家族的力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
而浩宇长达十年的心境障碍,通过他的个案资料分析,其病症根须原因至少有三个。
据浩宇和航武老师之间的对话探索,我们得知一下信息:
浩宇出生于四川,小时候多动荡不安,18岁以前先后在两个地方上过学,老家和宁夏银川。
且都是父母不在身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或者寄居在父亲的朋友家里,常常觉得寄人篱下受欺负。
18岁以后又相继转学三四次。
其中幼年和少年时期,多受人欺辱。
尤其初二时,被一个胖女人在同学面前打,回家后本打算和父母说,但最后也没有说。
这个愤懑的情绪便没有疏散掉,郁结于心。
也是从那之后,浩宇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做到最好,扬眉吐气的。
于是每次考试都是全校第一,一旦没最到最好,心里就会十分难受。也因此,浩宇在家族里备受长辈们的好评和认可。
其后,高中时,他去姨夫家玩,浩宇的姨夫让他和表妹同睡一床,正直少年懵懂的浩宇和二八少女的表妹发生了“假的性关系”(表妹对此浑然不知)。
事后,浩宇内心受到深深地自责,感觉自己这辈子完了,一度担心自己会成为少年犯。
在惶恐和焦虑中,浩宇完成了高中学业。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是那种自责的情绪并没有就此过去。
高考前和上大学后,浩宇都处在被这种情绪支配的恐惧中,自责的情绪来临时,成绩会很糟糕,情绪走时,成绩又会变好。
想做一些事的时候做不好,不做又会被人说,经常受到同学的指点和指责。
彼时,浩宇的性格已经出现极大的偏差。
在经过一些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后,已经成家立业的浩宇如今再看到自己的表妹时,已经能坦然面对,然而对他的姨夫还是不能原谅和亲近。
大学毕业时,因成绩原因,浩宇未能拿到毕业证。
于是打电话给母亲,像是一次情绪的宣泄和爆发,浩宇在宿舍里一边和母亲打电话一边哭诉,不仅说了自己没拿到毕业证的事,还说了和其表妹的事。
浩宇母亲在听完儿子的诉说后,将此事告诉了父亲。
浩宇的父亲从未接触过心理学,也不知道世界上有心理这方面的疾病。
所以在听到浩宇没能毕业的事时,大发雷霆。
不仅没能像浩宇想象中一样得到理解和宽容,反而责备他“不像个男人,不负责任”。
父亲的这句话直戳浩宇内心,在他对唯一相信的家人敞开心扉时,得到的不是包容和接纳,而是指责和批评,将浩宇再次打入情绪反复的深渊。
一直被心境障碍折磨的浩宇,总觉着自己是有问题的,事情没做好也是有原因的,并带着这份“问题”踏入了职场。
在职场中,浩宇也不顺利,每次在做当下的工作时,想的都是上一份工作,上一份工作哪里没做好,哪里出了问题,又会想去下一个新公司该如何和别人说。尤其会想自己的婚姻为什么会如此失败?
浩宇在2017年4月和自己的妻子离了婚,因为他觉得这不是在自己情绪正常的时候结的婚,而是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候结的,所以婚姻很失败。
一个仅有五岁半的女儿跟随他生活,在这个女儿之外,浩宇也曾和他的妻子堕胎三次。
在浩宇和航武老师的一问一答中,我们大致了解了这些关于他的事。
也许是机缘到了,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彻底地和那些难以面对的事做一次了解。
随后航武老师为浩宇制定了针对性的个案,还是以代表形式,逐一解决了那些病症的根须。
个案处理
浩宇在现场分别找了自己、自己的病症、父亲、母亲、胖女人、表妹、姨夫的代表上场。
其中一些是首次听课的同学,一些是身经百战的助教,在他们的帮助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动力磁场。
在航武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各自根据自己的感受移动,在短暂的几分钟移动中,场上的几位代表形成了三个阵势。
其中一个是案主代表和父亲母亲代表待在一起;
另一个是病症和表妹姨夫代表待在一起;
剩下胖女人代表一个人留在一边。
航武老师解释说:
这三组人距离较远,说明在浩宇的内心世界里,是一个相对比较分裂的空间。
几组动力在这个分裂空间里使劲拉扯,所以他的症状偏移会很大。
如果一个人出现三种反差很大的情绪或状态,基本可以断定是三种力量在拉扯。
事实上,呈现出来的结果也是如此。
浩宇在看到这个场景时说,很紧张,心里在发抖。
尽管站在爸爸的身后,应该有安全感,但是他非常紧张,甚至非常害怕看到症状。
父亲的代表则希望和家人在一起;
而母亲看到症状的代表时,想靠过去;
症状代表也说,自己本意是想靠近当事人的,但是待在姨夫这边会更舒服,只是眼睛想看着当事人代表;
胖女人代表说,自己的胸口和胃部有点不舒服,不想看当事人。
航武老师解释道,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一边是原生家庭的力量,一边是被隔离出来的两股力量,三边力量拉扯所致。
其中症状最强烈的动力是来自于表妹和姨夫的事。
这个事情本身比较容易过去,但是因为父亲后面的强化和一份指责后,对案主的影响很大。
重点解释:很多性侵犯的伤害,是来自自我批判。
但是假的性侵犯的伤害,比如小孩玩性游戏等,更多的是来自家长的批判。
家长的介入,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案件中,如果动力因素较多,可以分开逐个处理。
浩宇的内在空间较为复杂,所以现场航武老师用一条亮色围巾为界限,将场地一分为二,分边处理。
原生家庭为一组,表妹姨夫和胖女人为一组。症状可自由移动,因为在浩宇身上,这个症状是随身携带的。
随后,浩宇又在航武老师的引导下,在现场找了两位(爷爷和奶奶)代表,将时间拨回小时候五六岁时。上场后大家跟随自己的感觉移动。
场上当事人围着爷爷转;
症状代表想到当事人和爷爷中间,当事人推开了症状,并从后面抱住了爷爷,症状代表就一直跟着当事人代表,并把手搭在当事人的肩膀上。
母亲代表想拉回当事人代表,但是当事人很抗拒,双方都有情绪流动,哭泣。
而症状代表也一直挡在父亲和母亲中间,不让他们靠近当事人。
航武老师解释道,很多病症在我们幼年时没有呈现,但是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在心里留下深深地烙印。
再加上后天的刺激或敏感事件,都会变成一个爆发点使症状出现。
浩宇对于小时候被父母送出去的事并没有释怀,甚至对他们失去了信任,才会紧抱着爷爷不放,所以原生家庭问题的处理是万事处理的根源。
幼年时期的亲子中断和成年后不断逃避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
这股逃避的力量,时而慷慨激愤,时而低迷悲伤,是促使心境障碍反复发生的诱因。
为了更好地让浩宇感受到这股力量的趋势,航武老师让浩宇本人进入场域,当事人代表作为支持力跟在他身后,将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给予他一份力量。
浩宇走到爷爷的代表面前,牵着他的手,面对面站立。
对爷爷说:“你给我的全部都是付出,每次情绪来临时,我想的都是你,我希望你健康快乐,我爱你。”
背景音乐:曹格《爷爷》
在浩宇对爷爷说完这些话时,航武老师又引导他退后一步,对爷爷深深的鞠躬。
并对他说:“你是我的爷爷,我是你的孙子,你不是我的爸爸,你是我的爷爷,我也不是你的儿子,我只是你的孙子,谢谢你照顾我。”
之所以要这么做的原因.
航武老师给出了解释:
父亲在场域中一直都是比较被动的力量,是因为浩宇和父亲是失联的。
在浩宇心里,父亲的位置上坐的是爷爷,所以跟父亲之间隔着一道障碍。
要破除这道障碍,必须切断和爷爷的关系,重新认识爷爷的身份。
当航武老师解释完后,浩宇在旁边不停地落泪。
航武老师继续说:“他对你很好,但他是你的爷爷。”
随后,爷爷奶奶都站在浩宇的旁边,将手搭在他的身上,给他一份爱和支持,让他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痛。
当浩宇要走向自己的父母时,症状代表又像幽灵一样出现在他和父母之间,面对浩宇。
航武老师说,浩宇对父母的情绪也在障碍者自己,这个情绪让他选择自我逃离。当他逃到网吧时,其实是儿时逃离父母的一个动力系统在上演。
在浩宇的内心里,是很渴望父母的爱的,但是又害怕他们,所以他需要面对面做一个宽恕。
于是浩宇绕过症状代表,走向母亲。
此时满文军的《懂你》音乐响起。
浩宇将自己憋在内心许久的话,无论是委屈还是愤怒都表达了出来。
浩宇说,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站在田埂上,大声地哭喊叫妈妈。
后来妈妈回到了他身边,他对妈妈的怨恨一下就全部消除了。
虽然父亲很强势,母亲都听父亲的,但母亲总是在偷偷关注他,无限的付出和包容他。
这个时候,浩宇还是以陈述语气客观叙述,并没有完全融入这个场域之内。
于是航武老师让他跪下来,看着母亲代表,将时空调到幼年时期,那个在田埂上喊妈妈的时刻,再次把想对妈妈说的话表达出来。
这一次,浩宇开口说道:“妈妈,我需要你理解我!”
音乐《我需要你》响起。
“妈妈,我需要你。”
“妈妈,我需要你。”
“妈妈,我需要你。”
当浩宇开口的一瞬间,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下来。
这一刻,他压在心底多年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说出了自己对母爱的渴望。
就像一个哭着要糖吃的孩子,需要母亲的关爱和被哄。
浩宇母亲的代表也情绪流动,眼泪直淌,走上前拥抱着浩宇。
航武老师在旁边解释道,我们只有真实地去面对需要,才能给到自己这份爱的资源。
才能在心里看到画面:那个缺爱的孩子在田埂上哭喊妈妈,然后妈妈出现了,将他抱在怀里,把他所需要的爱都给了他。
将这个画面留在心里,将这份感受留在心里,将妈妈的这份爱留在心里。
在你需要的时候就能看到,你的内心是丰盈的。
随后,浩宇离开母亲的怀抱,走到爸爸面前。
音乐《父亲》响起。
航武老师:你想对父亲说什么?
浩宇:爸爸,你别走。
航武老师:大声地说出来。
浩宇:爸爸,你别走。
航武老师:我需要你。重复这句话。
浩宇:爸爸,你别走,我需要你。
浩宇的声音越来越大,悲痛的情绪越来越强烈,颤抖的肩膀不停地抖动,声泪俱下的哭喊道:“爸爸,你别走,我需要你。我需要你的保护,需要你的认可,需要你的理解,需要你的陪伴。我需要你给我力量和引领。”
浩宇爸爸的代表此刻也泪流满面,上前紧紧地抱住了跪着的浩宇。
等“父子俩”的情绪稍微缓和一些后,航武老师引导他们深呼吸,然后让爸爸妈妈的代表站在距离浩宇一米外的距离。
让浩宇站在他们面前,看着他们说:“我是你们的儿子,你们是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家。”
当浩宇说出“我想回家”四个字时,情绪再次崩溃。
这时父母的代表想要上前,被航武老师打住了。航武老师说,回家这件事要让他自己做。
音乐《我想有个家》响起。
航武老师一边引导浩宇慢慢地往前走,一边问他需要网吧还是家?
浩宇哽咽着说,需要家。
航武老师又让他对离他不远的父母说。
浩宇对着父母代表,一边哭一边说:“我想回家。”
“爸爸妈妈,我想回家。”浩宇近乎歇斯底里的说道。
此刻爸爸的代表张开了双臂,在不远处迎接着他。
场域周边的几十位同学也深受情绪感染,潸然泪下,也许是被感动,也许是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也许是和自己过去的某些经历相似。
个案的厉害之处就是在别人治疗的过程中同时疗愈自己。
浩宇依旧慢慢地向前挪动着脚步,说着:“爸爸妈妈,我想回家。爸爸妈妈,我想回家,爸爸妈妈,我想回家......”
一直走到父母面前,与他们深情地相拥在一起。
一直站在旁边的爷爷奶奶也上前与他们拥抱在一起,一家人悲喜交加。
几分钟后,航武老师又缓缓地疏导他们的情绪:“继续抱着,深呼吸。把这份温暖和爱吸到你的腹部,记住这份美好的体验。你不需要再自我放纵,把自己发配到边疆,你是一个有家的人,你值得拥有这份爱。当你在心里面安一个家,就不用再逃避,珍惜你找回的这一切。”
这一边是前仇爱恨冰雪消融时刻,一直阻挡在他们之间的症状代表,此刻正离开这个满满的爱的能量场,走到了表妹姨夫身边。
浩宇慢慢的离开父母的的怀抱,情绪平和后,回到当下的时刻,航武老师再问他面对父母有何感受时,浩宇说很温暖,但是对父亲还是有仇恨。
于是航武老师让父亲的代表留在场上,母亲和爷爷奶奶的代表先下台。
支持力继续跟在代表身后。
和表妹的关系处理
两个时空,已经处理掉家族系统的问题,于是拿走了地上的亮色围巾。
再看之前被冰冻的系统,胖女人代表躲得远远地,症状代表和表妹姨夫在一起。
为了让浩宇更加直面面对和父亲之间的矛盾,航武老师让父亲代表站在表妹姨夫一边,做出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案主的动作。
浩宇看到这一幕说,我不希望父亲指责我,我希望他理解我。
航武老师解释道:
父亲期待的是你可以负责任,他在等待你面对责任。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儿子,当你做这一切的时候,父亲比你更羞愧,他用一个手指指着你,却用四个手指指着自己,你知道他心里有多谴责自己吗?
这件事到了了结的时候了。
于是浩宇面对表妹和姨夫说对不起,但是表妹和姨夫同时转过身背对着他,尽管他不停地道歉。
航武老师解释道:“在表妹心里,也会有一些秘密,她更难面对的是自己。她回避你也是在回避自己。虽然你说那时候表妹在睡觉,但是人的潜意识是24小时不休息的,每分每秒都在捕捉信息。也许她的大脑意识不到,但她的身体会有记忆。我们呈现的动力,都是潜意识的动力。”
“今天重要的不是她如何看待自己,而是你如何面对这件事情。这是你的内心的画面,你的能量场。无论现实生活中他们表现如何,你的心理世界就是这样的,在你心里,他们已经成为受害者,所以你才那样谴责自己。”
转过身去的表妹哽咽着哭泣,姨夫也抱着表妹哭。
表妹代表说,没有之前那么恨他逃避他,但还是不能完全原谅他。
姨夫说,更加不能原谅的是自己,因为自己的错误把女儿伤害那么深。
对这样的结果,浩宇也是可以接受的。
航武老师解释道,
有时候,我们要面对别人的不原谅,别人的憎恨,别人的厌恶,并一一承受,因为这些是别人的选择。
他选择了他的路,我们也选择了自己的路。
当用负责任的态度,有担当的态度面对事情时,就会拥有强大的力量。
人无完人,把错误当做一种学习,还能继续好好地活下去。
尊重别人的命运,也负责自己的人生。
说完这些后,浩宇和父亲代表向表妹和姨夫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感恩的一躬,是对过往的释怀和对自己力量的获取。
在未来,无论浩宇遇到什么事,每当他想要逃避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一刻。
因为这一刻他是一个勇敢的男人,在他身后有源自父亲厚重的力量和自我巨大的成长。
尽管和父亲共同完成这些事,浩宇表示还是不想面对父亲,当看着父亲时,有很大的压力。
于是航武老师让浩宇和父亲双手抬起,面对面十指相扣。
又让现场所有的男学员站在父亲身后,将手搭在父亲的肩膀上。
浩宇身后不需要支持力。
这时,航武老师让浩宇拿出所有的力气,使劲通过手掌力推出去,大喊:“爸爸,我和你一样,我也是个男人。”
浩宇一边使劲大喊,一边使劲推,现场所有人都一起为他喊加油,喊“用力推!用力推!”
终于,浩宇用尽歇斯底里之气将股强大的父亲力推了出去。
那一刻,所有人为他欢呼,为他鼓舞,并拥抱他,将他围在中间。
音乐《怒放的生命》响起。
磁场中,男性特有的雄性力量气息经久不散。
这个体验做完以后,浩宇坦言感觉身体轻松了很多。
航武老师也现场给出了专业的体验解释。
>>>>
航武老师: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
男人的成长是在和父亲的对抗中获得的,这个对抗的过程,其实是儿子在学习自己的父亲,激发他的雄性激素和本能。
男人不断提升的是价值感,而女人是以安全感为导向的。所以在青春期的时候,男孩和女孩的教养方式有所不同。
如果是男孩,需要在生活中和父亲有一些对抗性的活动,如摔跤、打球、练拳等,然后某一天,儿子足够强壮,终于打败父亲了,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成人礼。
他可以像个真正的男人一样强壮,有阳刚之气,顶天立地。
如果是女孩,青春期时要多和妈妈连接,连接的越好,越有女人味,越有魅力。
男人长大的方式粗暴,女人长大的方式细腻,这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异。
在连续处理完家族里的动力矛盾后,浩宇显得有点能量爆棚。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根须”了,那个幼年时殴打他的胖女人。
此时场上剩下的代表只有症状、胖女人和浩宇本人。
当看到那个胖女人代表时,浩宇说不想看到她,看到她就觉得很烦,又恨又烦,直言想打她。
于是航武老师让他闭上眼睛,想象那个女人就在眼前,时空调回小时候。
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尽情地把淤堵在身体里几十年的应激能量释放出去。
浩宇便一边喊一边用手抓住她,像小时候被打那样拽过她的脖子一脚踹飞。
在想象中对着空气踢腿挥拳后,浩宇筋疲力尽,终于释放了这些年压抑在心底的怨气。
对于那些曾经嘲讽过我们,挖苦侮辱过我们的人,相比较恨,我们更应该感激他们,因为是他们屈辱的力量才让我们有动力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浩宇来说,在他心境障碍的十年期间,这个胖女人就是他亢奋的“根须”。因为她的打压,让浩宇奋发图强考第一。
但是人一旦过渡亢奋就会精力消耗,所谓否极泰来,消耗至极便是低迷。
陷入低迷后的动力会让人联想到过去种种的不好。随机进入一个死循环,便想逃离。
亲子中断就是低迷后想逃离的动力因素。
这三种动力是如此牵扯的。
通过个案,我们也看清楚了三个动力的来源,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浩宇需要对自己有所觉察:
- 当亢奋时,知道是哪一个力量在牵引着他;
- 当低迷时,知道是哪一个力量在驱使着他;
- 当逃离时,知道自己真正要连接的是什么。
浩宇是儿子,也是父亲,通过他的一些叙述,我们知道原生家庭对现有家庭的极大影响,甚至是复制模式。
在此个案中,并没有涉及他的现有婚姻问题。
每一个婚姻系统都是一个完整的动力系统,如果再深入探究,需要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爱的唤醒体验课上,航武老师只能做两个细致的个案教学。
如果大家也想处理一些自己的身心问题或者亲子关系、亲密关系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海恩文化客服,报名参加《爱的唤醒·体验课》,每年5~6期课程。问题的解决宜早不宜迟。
同时,上过《爱的唤醒·体验课》的同学,如果想继续学习个案治疗技术或者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可以参加《爱的唤醒·实修课》,航武老师层层深入、大而不腻不烦不冗不杂的授课,极受大家喜欢。
次日,浩宇上台分享其实昨天做个案之前,我还有些顾虑,因为要把自己平时不愿意说的全部说出来,感觉会很尴尬。
但是后来想,真实的呈现自己,接纳自己,于我于大家都是好的。
在个案中,这三个“根须”里,我感触最深的是亲子中断这一条。
来这里上课后我没有哭过,但是当航武老师让我喊出那句“父亲,我需要你”时,我当时就泪崩了,因为那是我真实的感受,对那个年纪的我来说,是真正的需要。
我以前也做过一些治疗,一开始谈到前面两条线时我会哭,后来次数多了就不会哭了。
但每次说到亲子中断,我都会觉得特别委屈,情绪化。我想这就是我内心深处缺失又渴望的东西吧。
最后,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看见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