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今年三育人标兵出来了吗(浙大这门成长课)
浙大今年三育人标兵出来了吗(浙大这门成长课)经过多年精心打磨专职咨询师团队的老师们共同备课这是“成长课”在浙大开设的第二个年头由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当所有飞舞的水彩笔停下舞步
一棵棵“生命树”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祝福的寄语与不舍的掌声中
“成长课”终究落下了帷幕
这是“成长课”
在浙大开设的第二个年头
由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专职咨询师团队的老师们共同备课
经过多年精心打磨
汇聚成为这样一门妙趣横生的心理通识课
在两年中不断改进和成长
赞誉不断,好评如潮
你心动了吗?
今天,就和小浙一起走进
《自我探索与心理成长》的课堂
探秘浙大成长课的课中幕后吧!
1
春风化雨,疏解大学生涯迷惘焦虑
成长课的第一节就出现了一个虚拟故事主角“小兰”,讲述了她在大学校园里的“适应与成长”的困境,但这远不是“小兰”最后一次出镜。在整个学期她不断地出现在课堂上,叙说着许多同学们的共同心声。
这门课的所有授课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点:第一身份都是心理咨询师。这也是成长课区别于其他通识类、心理类课程的特殊之处。
“我们平常在咨询工作中,会大量接触到同学们各式各类的心理困扰,所以我们发现有很多共通的部分,比如对生涯的迷茫,竞争的压力,专业选择的困惑等等。”黄皓明老师讲述道。结合当下流行的“躺平”、“内卷”、“社交恐惧”,基于咨询实践,从心理学视角,接地气地回应同学们的现实需求——成长课就是这样一门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共同探索成长的课程,为浙大学子带来一份心灵洗礼的珍贵回忆。
成长课共由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是心理的诞生、自我的力量、人生的智慧和生命的意义,旨在从“纵向”(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时间线理解和接纳自我)和“横向”(指向未来,以当下的人生议题完善当下的自我)两个层面来帮助同学们探索自我、实现自我。为了更好地传达这种理念,每一节课,老师们的课件中常附着几句打动人心的寄语,温暖而又富有力量。
“学会分离,是为更好的相聚。”
“当我需要哀伤时,别告诉我我要坚强;当我已渐渐坚强,别告诉我应当悲伤。”
“找到心之所向往,并努力实现,愿你们不负此生!”
虽然仅是寥寥数语,但却真真切切地将老师们的祝福传达到了心中,并被同学们拍下照片、不断地转发到社交平台上,甚至还有同学把课件转发到家庭群里,一家人一起从中学习。
“我非常感激这门课,它促进了我对生死、尊严、社会公平、理想、人际关系等等的思考…”“让我每周拥有一次从繁重课业、盲目沉溺于电子娱乐世界脱离出来的机会,迫使我去回顾,引导我去思考,我的生命,我所期待的生活,让我发掘出了我心底深处的期待,正面直视了很多我曾经未曾考虑到的,甚至是不断在逃避的问题…”“课程在画出自己的生命树中落下帷幕,但是成长之旅并未结束,我依然时时刻刻在成长的路上。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一份成长礼物,我们也必将继续探索,继续前行!”
师生间的心灵沟通,让成长课真正地春风化雨般,与同学们共同成长。
同学们的绘画作品与结课礼物
2
曲径通幽,通过趣味实践探索自我
每个学期,成长课都会开设多个班,而每个老师的成长课都有其独创的特点,班级规模有大有小,侧重点也大不相同,但都以独特的方式,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无论是小班化的团辅式教学,小组合作分享创作,还是社会宏观视角分析流行词,都给同学们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感受。
除了老师们的讲授,课堂还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视频、冥想、心理测试、小组讨论、书籍推荐和绘画练习等,无不让同学们更多合作参与到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去。像画“生命树”这样的练习,是成长课区别于其他所有通识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给同学们带来了全新的上课体验。在学习家庭与三元关系时,同学们各自绘制了理想中的家庭三角,并积极分享、参与线上小调查;在探讨个体与集体时,每个小组各自用彩笔画出大家希望的人际关系;讲到自我实现时,大家填写了自己的价值观表格,并在组内讨论自己的行动障碍与应对策略;在恋爱的主题中,李娟、邵瑾老师甚至编写了一本《恋爱秘笈》送给大家,干货满满。
同学们在课堂中小组创作的场景
同学们尤为喜爱的还有成长课的“匿名环节”。“老师在课程上选用反映共性议题的改编案例,更容易引发共鸣,同学们也就能在匿名群中积极讲出自己的故事或者想法。”李娟老师一直结合群聊匿名功能和同学们讨论,让同学们能够更加自由而坦率地参与到课堂中,畅所欲言。通过互相分享和匿名讨论,同学们了解了彼此的不同看法,课堂中也弥漫着快活的气息,欢声笑语从不缺席。
丰富有趣的匿名互动讨论
正是诸多引人入胜的小插曲,让同学们都能够在这节课上暂时放空自己,轻松愉悦地学。正如刘艳老师所说:“成长首先不是一道思考题,而是一道实践题。它的意义来自于我们投入精力去生活, 所产生的某种身心体验,它激发出大脑皮层中一种很特别的状态,从而让主体产生有意义的感觉。它会带来认知复杂度的提升和情感体验的升华,看世界的视角也会发生转变。“这也是老师们希望大家从实践和体验中收获到的成长——找回属于你自己的内核原动力。
3
展望未来,多元尝试助力学生成长
谈到这门课的开设与发展,课程负责人祝一虹老师显得自豪而不失谦逊,将成长课的故事娓娓道来。“这门课从2018年开始启动建设,应该说是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成长事件,中心全体老师都参与了备课,后来又有更多关心学生成长的老师参与备课和授课,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我们想把成长的理念汇聚在一门多元一体的核心课程中,多学科多视角交叉,让同学们真正受益——也契合了我们中心的理念,呵护每一个心灵,让梦想在此启航。”
这门课特色之一是授课老师们的多元学科背景,赋予了成长课无数可能,这也是这门课的难得之处。医学背景的祝一虹老师,思政背景的李娟老师,偏向于社会心理学的黄皓明老师,心理咨询背景的刘艳、邵瑾老师……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负责一块内容的备课,在自己的课上尝试不同的活动教学形式,如黄老师更专注分析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对当代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祝老师和刘老师以成长团辅的模式来加强互动,邵老师和李老师则以大班化小组合作来开展教学,展现着老师们的迥异风采。
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老师们
《自我探索与心理成长》凝聚了心理咨询中心所有老师多年来的智慧与心血,不断地吸收同学们的需求与改进建议,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门充实有趣的别样心理通识课。“我们还在不断尝试,就像一棵树一样,在将来分化完善成更多细小的分支,满足同学们更多的需求。我们都是咨询师,始终以人本的情怀关注每个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与同学们共成长。”
短短2年时间,浙大成长课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形式,大班、小班,线上与线下,通俗易懂或硬核深奥,持续更新的心理微课,最近还推出了研究生版的成长课。
“我们不知道再过5年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我相信,我们这一群老师智慧是无限的,会一直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内容和形式。成长课也会一直发展,和你们一起共同成长。” 不难相信,成长课将在未来走进更多浙大学生的生命,向更多人传递它的关怀与温情。它的价值也将远远超越一学期的32个课时,因为它将永远为同学们生命树的健康成长默默助力。
来源: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