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游鱼古诗七言绝句(在古诗词里观棋-胜固欣然)
观游鱼古诗七言绝句(在古诗词里观棋-胜固欣然)“且可随缘道我赢”。这句话表面在说胜负我都不会放在心上,而事实上恰恰是因为太在意“输赢”了。这一句跟苏轼在《观棋》诗中的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苏轼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对于下棋的输和赢,苏轼看得很淡然,只要享受下棋的乐趣就好了,胜败输赢都不用放在心上。而王安石认为,胜负是可以随意判定的。“道”字恰好说明事实上是诗人输了。既然输了还偏偏要说自己赢了。如果真的是淡薄胜负,是不需要用这样的精神胜利法来为自己输棋做辩解的。“莫将戏事扰真情”这里的“戏”是游戏的“戏”,在王安石看来下棋不过是一场游戏,用不着太认真。《棋》王安石 〔宋代〕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lián)分白黑,一枰(píng)何处有亏成。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有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在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棋类就是“围棋”和“象棋”了。围棋在古代就叫“弈”。围棋可以说是棋类的鼻祖。相传是尧发明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象棋的“象”,其实是一个人名。相传“象”是“舜”的弟弟,“象”喜欢打仗,于是他发明了一种模拟战争的游戏。因为是“象”发明的,所以就叫做“象棋”。到了秦末汉初,韩信对象棋进行了改革。一直到宋朝,象棋的面貌基本完善。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有关下棋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在古诗词里观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曾经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就叫《棋》。
《棋》
王安石 〔宋代〕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lián)分白黑,一枰(píng)何处有亏成。
“莫将戏事扰真情”这里的“戏”是游戏的“戏”,在王安石看来下棋不过是一场游戏,用不着太认真。
“且可随缘道我赢”。这句话表面在说胜负我都不会放在心上,而事实上恰恰是因为太在意“输赢”了。这一句跟苏轼在《观棋》诗中的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苏轼说“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对于下棋的输和赢,苏轼看得很淡然,只要享受下棋的乐趣就好了,胜败输赢都不用放在心上。而王安石认为,胜负是可以随意判定的。“道”字恰好说明事实上是诗人输了。既然输了还偏偏要说自己赢了。如果真的是淡薄胜负,是不需要用这样的精神胜利法来为自己输棋做辩解的。
“战罢两奁(lián)分白黑”,“奁”就是盛棋的罐子。一局棋结束之后,黑白棋都要装到棋罐子里。
“一枰何处有亏成”,“枰”就是棋盘,这最后两句是王安石对下棋的理性认识,也是他为自己淡薄胜负所找的理由。
在这首诗中王安石通过对棋的描写,传达出人生哲理。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在我国围棋史上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从这首诗中既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在棋局对弈中的思维方式,又可以通过围棋对弈,看出其中透露出来的中华民族的性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梦中作》是欧阳修被贬谪颍州(今安徽阜阳)时所写的诗。这是一首记录梦境的诗作,而在梦里欧阳修下了一盘棋。
《梦中作》
欧阳修 〔宋代〕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夜凉吹笛千山月”,写梦中寂静的夜景,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的如同白昼,诗人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一片恬静。
“路暗迷人百种花”,“路暗”说明是夜晚,“百种花”说明是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又是“路暗”又是“花繁”,诗中把春夜的景色写得扑朔迷离,符合梦中作诗的情景。
“棋罢不知人换世”,“棋罢”是用了一个典故,梁代任昉写了一部《述异记》。这本书里写了三百多件怪异的事件。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说:晋朝时,有一个名叫王质的樵夫进到山里去砍柴,看到两个童子在下棋,就把斧头放在一边观棋。其中一个童子就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一样的东西,让他含在嘴里,说这样就不会觉得饿了。一盘棋结束后,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已经腐烂。回家之后,才发觉亲朋好友都已经早早离世了。此刻,早已换了人间。这一句也反应了欧阳修超脱人世的想法。
“酒阑无奈客思家”,“酒阑”是酒筵将尽。酒意将尽,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说明诗人虽想超脱,但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很相似。
写这首诗的时候,欧阳修还被贬谪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就不难理解他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了。然而,政治革新的失败,却成就了欧阳修文学上的经典。身处逆境的他,在滁州写下了《醉翁亭记》,成就了传诵千古的文学名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对于苏轼会不会下棋?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说苏轼是个“臭棋篓子”。苏轼自己曾经也很谦虚地说“予素不解棋”。但是,有人却说他相当地懂围棋。在儋州,苏轼写过一首《观棋》,在这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苏轼说:我向来不懂棋,可是我的小儿子苏过却会下围棋。有一个朋友经常到他家和苏过下围棋。有一天苏轼的这位朋友又来跟苏过下棋,苏轼在一旁看着。棋盘上的落子声,让苏轼想起十几年前自己游庐山时,听到下棋声的一段往事。于是,颇为感慨地写下了围棋文化史上的千古名篇《观棋》。
《观棋》
苏轼 〔宋代〕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谁欤(yú)棋者,户外屦(jù)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庐山的五老峰前,白鹤古道的遗址仍留存着。庭院里茂盛的长松留下荫凉的,清风和煦,阳光正好。我时常独自游览,在山中没有遇见一个人。不曾听见说话声,常听见落下棋子的声音。二人对坐下棋,谁能理解其中的滋味。用空的鱼钩钓鱼只是想感受垂钓乐趣,哪里是为了真正的钓鱼呢?小孩子下棋一直在说着什么。下棋获胜了,自然高兴;失败了,也是可以愉快自然的。姑且就这样罢了,生活本应该悠闲自在。
苏轼认为,下棋之道就是博弈过程中,棋手在落子声中潇洒自如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心态。他认为钓鱼者钓鱼的意图,就是享受钓鱼过程中物我两忘的心境。苏轼通过钓鱼、下棋这两项活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过程。
这首诗虽然在苏轼的诗作中算不得上品。但是有人说:单就围棋博弈的境界而言,这首诗堪称是千古绝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从唐朝开始,围棋走出国门。首先是日本的大唐使团把围棋带回日本。很快围棋就在日本流行起来。不但涌现了很多的围棋名手,而且对棋子、棋局的制作,也非常的考究。比如,唐玄宗大中二年,来唐入供的日本国王子所带的棋,就是用“揪玉”雕琢而成的,而棋子则是用集真岛上手谈池中的“玉子”做成的。除了日本,《新唐书·东夷传》中记录了唐代围棋高手杨季鹰与新罗的棋手对弈的情形,这说明当时新罗的围棋也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李从谦是南唐后主李煜一母同胞的弟弟。李煜即位时,李从谦还没有成年。李煜有个习惯,宴会之后会经常跟大臣们一盘棋,李从谦也经常跟在兄长后面,看他们下棋。有一次,李煜就跟弟弟开玩笑,让他当场以观棋为题,吟诵一首诗。否则,以后就不让他来看棋了。李从谦信以为真,当场就写了下面这首《观棋》。
《观棋》
李从谦 〔唐代〕
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
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竹林”指的是晋朝时的“竹林七贤”,这里用“竹林”代指下棋者的高雅和闲适。高雅闲适的棋者正在对弈,二人终日都在沉思。表面上两个人相对无语,其实棋路上都在暗藏杀机,都在各自用心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倚仗自己阵势强大就掉以轻心,有可能输掉棋局,如果安守本分,或许就不用太害怕被对方削弱棋势。如果要说围棋的棋道深奥,沧海虽深也比不上棋道之深。
李从谦把对弈双方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出来,形象描写了对弈双方的心理活动。从观棋者的角度去揣摩他们的心思,从而获得一种感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王逢是唐朝非常有名的围棋高手,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前后,当时53岁的杜牧与王逢私交很好。在一次送别王逢时,写下了《送国棋王逢》。这是一首颇具趣味,而且充满深情地送别诗。在这首诗中,杜牧抓住王逢是围棋高手这一点,从棋盘上对弈出发,委婉的道出了惜别之情。
《送国棋王逢》
杜牧 〔唐代〕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
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檐前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窗外竹声萧萧,摆上精美的棋盘棋子,向您讨教棋艺,您是国手,让我一子。您的棋艺着实绝妙,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流淌,生机不断;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您的行事为人,坚守大哲学家、周朝史官老子李耳的学说;您的作战用兵,不亚于汉朝大将军霍去病的勇敢和谋略。如果我能活到七十岁,尚有万余日,期待能再与您在弈棋,消磨时光。
这首诗写了最理想的下棋环境。其实,这也是杜牧心中最高的棋艺境界。杜牧还借用了典故讲述了围棋的理论,这也是杜牧的下棋心得,也说明杜牧的棋艺应该也还不错。杜牧最后表明了对围棋的热爱,在有生之年还有很多时间来和高手切磋棋艺,此生足矣。
有悲有喜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乐观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懂得知足。人生也如同一场棋局,适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赢。在黑白棋子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这就是我们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方寸棋盘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振奋民族精神,使我中华民族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