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文物检测仪的原理是什么(别再给量子文物鉴定仪交智商税了)
量子文物检测仪的原理是什么(别再给量子文物鉴定仪交智商税了)如果问20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有哪些,量子力学可以毫无争议地进入榜单。然而,它反直觉的结论和晦涩的数学表达使得人们对它望而生畏。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经说过:“我想我可以肯定地说,没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这句话中的“理解”,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理解,我们并没有理解量子力学,只是习惯了它们而已)此外还有教育界的量子速读,“1分钟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闭着眼睛就能和书发生感应”、“不需要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最后曝光才发现,所谓在展示时能表演“量子速读”的孩子,是在比赛前就背好的文章。人民网截图还有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大学670万建博物馆,展出大量被文物专家称为“假得荒唐的文物”,这些文物也都是经过量子鉴定仪检测过的。当有人发现自己收藏了赝品,怎么办?把“赝品”捐给大学1000万一瓶的元代茅台,也是量子检测仪检测出来的。然而以茅台酒做为品牌名,出现在酒瓶上,是1951年,政府
前两天在域鉴的一篇文章下面,有这样一段留言,吹捧所谓的“量子文物检测仪”。
评论截图
编辑在想这都2020年了!竟然还有人相信“量子力学检测文物”,这些年曝光的的量子科技闹剧还少吗?智商税还没交够吗?
啼笑皆非的量子闹剧2019年3月某公司量子文物检测仪鉴定五个亿的“王羲之《兰亭序》真迹”,据说这幅“兰亭序”,是珠三角某藏家的祖传宝贝,在一场所谓的“古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上,号称“通过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检测”,被确定为“真迹”。鉴定结果称这幅作品创作于367年是王羲之真迹。然而上面的字写得还不如公园里的老大爷。量子检测值五个亿的“王羲之《兰亭序》真迹”,是科学还是闹剧
人民网截图
还有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大学670万建博物馆,展出大量被文物专家称为“假得荒唐的文物”,这些文物也都是经过量子鉴定仪检测过的。当有人发现自己收藏了赝品,怎么办?把“赝品”捐给大学
1000万一瓶的元代茅台,也是量子检测仪检测出来的。然而以茅台酒做为品牌名,出现在酒瓶上,是1951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之后的事情了。喝掉两瓶"元朝茅台",国宝帮再夺收藏界“奥斯卡”金奖
此外还有教育界的量子速读,“1分钟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闭着眼睛就能和书发生感应”、“不需要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最后曝光才发现,所谓在展示时能表演“量子速读”的孩子,是在比赛前就背好的文章。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如果问20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有哪些,量子力学可以毫无争议地进入榜单。然而,它反直觉的结论和晦涩的数学表达使得人们对它望而生畏。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经说过:“我想我可以肯定地说,没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这句话中的“理解”,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理解,我们并没有理解量子力学,只是习惯了它们而已)
科幻圈中流传的一句话“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一遇到解释不清的科学问题,喜欢用极其晦涩难懂的量子力学来蒙混过关,这样读者就会感觉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量子力学究竟是什么?科普中国给出的解释是:
量子(quantum),即一个物理量存在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为物理学理论,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
就是说,量子并不是一种粒子或者一种物质,它是一种用来解决微观物理领域问题的一种模型。量子物理研究的也不是一个叫“量子”的东西的物理,而是整个微观领域的粒子结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
《量子力学教程》
《量子力学教程》
没看懂也没办法,编辑也解释不清,如果容易解释也不会让伪科学钻空子了,如果想要不带公式地把量子力学讲清楚,能讲的就只有最浅显和基础的部分,而如今量子力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可以用纯文字解释清晰的范畴,如果一件民用产品或一种技术号称用量子力学解释,不用多想,是骗子在忽悠你。
伪科学为什么喜欢用量子力学做招牌伪科学产品,通常需要弄一些东西来撑场面,这个东西要符合两个条件:
1.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家都听过有这么个东西。
2.虽然有知名度,但必须大部分人都不懂。光有知名度不行,假如大家都知道是个啥原理的话,也没法骗人,所以这个东西必须足够高深,以至于远远脱离群众,对伪科学来说“你们不懂,我胡扯起来就放心了”。
量子力学刚好满足这两个要求,自打量子力学这个概念被媒体炒热之后,“量子力学”这四个字就逐渐取代了“纳米技术”和“太空辐射”,成为了无良商家广泛使用的炒作噱头,用在各种伪科学产品命名中。
所谓的“量子文物艺术品检测仪”
从低段位的量子水、量子袜、量子项链,到高段位的专利、资本市场包装,量子概念被不少嗅觉灵敏的“生意人”,拿来当成忽悠的“招牌”。
声称能够治疗失眠多梦的“量子人体舱”,可能是红外线光能小屋
真实的量子力学,极其前沿,仍未民用目前真正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高科技领域。这些领域的科研投资都是以数百亿元起跳的,基本都是国家队在研发,私人没有能力也没有经费研究应用这种前沿理论(除非是谷歌这种级别的私营公司,他们确实在研究量子计算机)。
还没有量子力学在民用技术层面的应用,短时间(这里是以十年为单位)也不可能出现。要是真研究出来了,国家科学技术大奖就是他的了,你会在新闻联播里看到的。
遇到声称有量子专利,上网查查
那些注册资本百来万的民营小公司,他们的钱既不够做一场试验,也组建不起数百人(至少多个科学院院士带队,全员博士)的科研团队。所以市面上所销售的挂着量子力学招牌的产品只可能是骗人的,量子文物鉴定也是如此。
然而都是假的!
关于文物科学检测长期以来,文物的鉴定主要是依据“眼学”,即社会阅历及鉴定经验的积累。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仪器也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因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一些古文物研究专家一直期待能有更好的技术应用于文物鉴定。正是在文物界收藏圈期待新的鉴定技术的大背景下,所谓的量子文物艺术品鉴定仪等被制造出来。迎合了广大收藏者期待科学鉴定的希望。
一般而言用科学仪器鉴定文物有几个要素——
1、测量的理论依据、原理、参数有详细说明;
2、测量的数据和结果经过可溯源样品和标准样品验证;
3、测量结果有合理解释。
毫无逻辑的量子鉴定登记卡
然而市面上的量子检测仪都不能证明这些过程。并且量子理论一直在强调量子的不稳定性,还有个原理叫“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又如何用以检测文物年代呢?
目前国家职能部门没有授权一家单位对民间进行文物科学鉴定。
真正的文物科技鉴定,一定是十分严肃的。一种鉴定科技方法,一定会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科研,一定会有庞大数量的标准器作为科研基础,一定会有领衔的科技专家。能够商用的文物鉴定方法,绝对不是突然出现的,也绝对不会违背科学的常识。
目前文博界、考古界和科技考古界认可的科学测试方法只有碳14、热释光和化学成分分析法。然而这些方法都有相应缺陷,且都有一定程度的误差,碳 14 只适合测陶器,热释光更适合测千年之内的瓷器,误差最小到 5% ,而且不能无损检测。以后有时间再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这些技术。
并且受历史和体制条件限制,国内在文物材料历史及检测分析领域持续研究和实践的专家数量稀少,其中大多还在博物馆、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等体制内机构任职,并不参与商业活动。他们的名字在《文物》、《考古》、《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艺术品鉴证》等学术期刊杂志上可以方便的搜索到,而目前市场上的文物检测和分析机构的核心人员大多不在此列。
正经的文物收藏圈子流行一句名言:真品往往是一眼货。一般情况下正经的行里和圈子里都信奉“眼力”,不到万不得已是不用科技仪器检测的。并且能够进行科技检测的文物,一定是能经得起眼学检验的。传统实践眼学这一关都过不了的“一眼新”, 科技检测十有八九是过不了。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