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因为一段文字爱上一本书(与一本书的缘分)

因为一段文字爱上一本书(与一本书的缘分)2015年6月,我撰写的《为政以公,廉慎治国---大唐开元盛世名相姚崇》一文,先后发表在《洛阳企业与企业家》、洛阳信息港的“星期六论坛”和“河洛史话”等栏目上。2018年8月26日,世界姚氏文化网转载了这一篇文章。一位姚氏的后人看到后,在文后评价说:一个外姓人能把我们的祖宗研究得如此透彻,作为姚氏的后人,我们为此感到汗颜。可是当我到达的时候,姚崇墓园的大门紧锁,我只好原路返回。刚走到半路,看见有一位长者开着一辆戴着棚子的三轮车迎面而来,由于路面比较窄加上我们人多,于是就赶紧躲在路旁避让。当长者和我会面时,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我说是去参观姚崇墓园的,可是门被锁着,只好回来了。长者说,我有钥匙,回去吧。原来长者就是姚崇墓的守护人,三轮车上坐的是他的妻子和小孙女。当我在姚崇墓园前后仔仔细细阅读碑文、有关资料并拍摄了照片之后,看见我的外甥孙女和长者的孙女在一起玩得正起劲,而且我的外甥女送给长者的

与一本书的缘分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我与一本书的缘分就是这样。这本书是三门峡市退休干部姚学谋先生著的《大唐贤相姚崇》。

因为一段文字爱上一本书(与一本书的缘分)(1)

为什么会对这本书孜孜以求,这件事说来话长。

2013年10月,我主编了一本《洛阳企业与企业家》的内部刊物。为了弘扬河洛文化,在这个刊物上,我专门开设了一个宣传洛阳人文历史的专栏。刚开始,我邀请洛阳著名的文史专家、学者赐稿,可能是因为刊物没有名气,也可能是稿费太低或者专家学者太忙,有时候眼看刊物快要出版了,而稿件还没有来,出于对专家学者的尊重,我也不敢一直催。时间一长,就影响刊物按时出版了。于是,我就想,求人不如求己,还是我亲自操刀。

因为在上大学前,我就是一所高中的历史代课教师;大学四年,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大多都与历史有关。另外,我对历史也情有独钟,在信阳上大学时,为收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有关资料,我只身一人跑到息县,拜谒过鄂豫皖革命首府、许世友将军墓等。大学毕业到洛阳参加工作后,我又被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曾收集了很多有关河洛文化的资料。说干就干,我购买了康佳相机,利用周六、周日或节假日,到洛阳各县(市)区凭吊、探访和寻找与洛阳有关的历史名人故居、墓地等,回来之后再查找有关资料撰写有关文章,效果还真的不错。目前,我已经主编出版了《洛阳人文集萃》和《洛阳传统古村落》两部专著;撰写了有关洛阳人文古迹文章等300余篇,先后发表在“今日头条”和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

2014年3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为了探寻范仲淹卒葬万安山之谜,我带着妻子和外甥一家,驱车来到位于洛阳城东南15公里处、伊川县彭店镇许营村万安山南侧的范仲淹墓园。

在查阅范仲淹的有关资料时,我得知范仲淹卒后之所以葬在洛阳,是因为受了大唐名相姚崇葬母于洛阳的启发。为此,我问范仲淹墓园的守护人,姚崇墓在这里那一片。他站起身,指着东南方向的一座房子对我说,那就是姚崇的墓园。

可是当我到达的时候,姚崇墓园的大门紧锁,我只好原路返回。刚走到半路,看见有一位长者开着一辆戴着棚子的三轮车迎面而来,由于路面比较窄加上我们人多,于是就赶紧躲在路旁避让。当长者和我会面时,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我说是去参观姚崇墓园的,可是门被锁着,只好回来了。长者说,我有钥匙,回去吧。原来长者就是姚崇墓的守护人,三轮车上坐的是他的妻子和小孙女。当我在姚崇墓园前后仔仔细细阅读碑文、有关资料并拍摄了照片之后,看见我的外甥孙女和长者的孙女在一起玩得正起劲,而且我的外甥女送给长者的小孙女两根火腿肠,长者的小孙女也回赠给我们一大兜油菜苗。

2015年6月,我撰写的《为政以公,廉慎治国---大唐开元盛世名相姚崇》一文,先后发表在《洛阳企业与企业家》、洛阳信息港的“星期六论坛”和“河洛史话”等栏目上。2018年8月26日,世界姚氏文化网转载了这一篇文章。一位姚氏的后人看到后,在文后评价说:一个外姓人能把我们的祖宗研究得如此透彻,作为姚氏的后人,我们为此感到汗颜。

在查阅有关姚崇的资料时,我得知三门峡有一位姚氏的后代是目前国内研究姚崇文化的大家,他的名字叫姚学谋。这位出生于1948年6月的老先生,是老三届,以后进修了个大专文凭。他自幼热爱文史,喜好研究历史人物。从2002年起,姚老先生在盛夏酷暑挥汗如雨,在滴水成冰寒冬腊月孜孜不倦,先后用了三年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2005年完成了大作《大唐贤相姚崇》。有人称赞说:纵观国内目前研究姚崇的学术成果,超过姚学谋先生的为数不多,大都在其左右。

为了得到这本书,我千方百计寻找姚学谋先生的联系方式,最后我们成为微信好友,我恭敬地称他姚老师。姚老师先后给我寄来了他主编出版的《姚崇研究文集》一至五集和一些有关姚崇的文章,我也将撰写的有关姚崇吏治思想、辞相侍母、“藩篱”手迹、截镫留鞭等文章寄给了姚老师请他斧正。在姚老师的帮助下,我撰写的《姚崇,自筑“藩篱”传家风》一文,2019年5月24日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在“文物说史”栏目中,其它将近30篇有关姚崇内容的文章发表在“共产党员”网上,姚老师还把我拉入他建立的“大唐贤相姚崇研究文化”“纪念姚崇诞辰1370周年学术研讨”微信群,让我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因为一段文字爱上一本书(与一本书的缘分)(2)

但是,在2018年11月24日,当我向姚老师讨要他著的《大唐贤相姚崇》一书时,姚老师不无遗憾地告诉我:出版时间长了(2005年5月出版),很多人都向他要,都满足不了,已经没了。

为了能拜读到姚老师的这本书,从2019年起,我时刻关注淘宝网、孔夫子旧书店网等出售旧书的信息。苍天不负有心人,2022年5月1日,我发现淘宝网安徽的网站上有人出售这本书,我立即下单,终于以46元的价格(书的原价25元)购买此书。5月6日收到书后,我如饥似渴地用了11天的时间拜读完了这本书,通过阅读,我对为大唐开元盛世奠定了雄厚基础、人称“救时宰相”的姚崇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

一天,当我回看这本书的扉页时,发现这本书原来是姚老师赠给一位友人的。扉页上这样写着:“请许永生先生教正。姚学谋,2005年6月。”

因为一段文字爱上一本书(与一本书的缘分)(3)

2022年5月9日,我给姚老师打电话,向他汇报我在安徽的一家淘宝网上购到了《大唐贤相姚崇》一书,并说这本书是他赠给一位叫许永生先生的。当我问及许永生先生是何方神圣时,姚老师悲痛地告诉我:“许永生先生当年也是三门峡市文史学者,此人已故多年,不知此书如何能到淘宝网上。”

从获得姚学谋老师这本《大唐贤相姚崇》的经历来看,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因此,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没有办不成、办不到、做不好的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