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而世俗文化就是既可以说明是为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也同样可以说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入世的文化。受到玄学的影响,每逢战乱过后,总会有一些不得志的文人选择相信玄学或信奉宗教,想找到自身的精神寄托。玄学强调超越自然和宇宙本体之上的“道”、“无”的精神追求和哲学境界。在西湖畔驻足,望着西湖中央的孤山,他们在想象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但却似乎又并不甘心,还妄想追求仕途的功名。但真正的隐士其实本就拥有着不同的心理背景,他们有的或是爱好山水,侧重于隐;但也有的更在乎于寻找内心的安逸。隐逸文化是源自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便是隐逸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道教的崇尚道法自然便也是对于隐逸文化的深刻影响。不去追名逐利,仅仅活在自然之间。

西湖坐落在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浙江杭州,西湖景色宜人,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此驻足留诗。如在被称为西湖一景的“白堤”则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说。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1)

隐逸文化是中国文学诗歌中的一种重要文化,大多表现为有才之人因自身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内心郁闷,而选择隐逸于山水之中。隐逸主要分几种境界,如历代所被推崇的林浦,则是达到了“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境界。

而世人所向往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也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作为隐逸文化象征之一的杭州西湖,历代的文人墨客曾在此写下自己内心中对于大自然的向往与渴望。其实,他们终归是矛盾的。

在西湖畔驻足,望着西湖中央的孤山,他们在想象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但却似乎又并不甘心,还妄想追求仕途的功名。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2)

但真正的隐士其实本就拥有着不同的心理背景,他们有的或是爱好山水,侧重于隐;但也有的更在乎于寻找内心的安逸。

一、小隐隐于山林之间1.隐逸文化与世俗文化

隐逸文化是源自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便是隐逸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道教的崇尚道法自然便也是对于隐逸文化的深刻影响。不去追名逐利,仅仅活在自然之间。

受到玄学的影响,每逢战乱过后,总会有一些不得志的文人选择相信玄学或信奉宗教,想找到自身的精神寄托。玄学强调超越自然和宇宙本体之上的“道”、“无”的精神追求和哲学境界。

世俗文化就是既可以说明是为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也同样可以说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入世的文化。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3)

在这里与隐逸文化相对应的一般都是世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追逐。因此说到钱财之物和官名则会被认为是一种入世之举动,所以才引出有“出世”与“入世”之分。

其实,隐逸文化与世俗文化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两种文化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与文学艺术的深远发展。隐逸文化多会发生在战乱时期或是国力鼎盛时期。其实这两个时间段看似是矛盾的但却很好理解。

在战乱时期,知识分子们往往心中对自己的国家都会发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壮志豪言与感叹,内心更加难过,往往会因为看到当前政治的黑暗而选择归隐山林。

在鼎盛时期,一般都会伴随着各方政治力量的相互斗争,而文人此刻恰恰容易被当作一种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相互争执,最终被贬。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4)

在宋之前的南方,大多地方还是被称作一片荒凉的景象,于是这些贬官就会在南方的山水之中,苦中作乐。

2.孤山之中的隐逸者

隐匿于西湖的孤山之中,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先生,可以说是隐逸文化的一个代表人物。

书中记载林逋先生性孤高自好,喜好恬淡,不趋于荣华和利益,曾在江淮之间交游,后隐居于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在西湖时,常常驾驶小舟遍游西湖里的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有客人前来拜访,总会叫门童将白鹤放飞,林逋见到白鹤便会驾驶小船回到孤山之中。

在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之中,他终生没有踏入官途也没有娶妻生子,唯独喜欢种植梅花与养白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林逋堪称是在宋朝年间著名的隐逸诗人,隐逸诗则是描写秀美的田园风光、抒写清闲安逸生活。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5)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如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都对于林逋的生活写了著名的诗词去赞颂,也在被贬杭州后前去拜访。林逋作为隐逸诗的代表,虽然其作品流传不多,但其梅妻鹤子的生活同样被后人津津乐道。

二、大隐隐于市1.如何才能称为隐逸

对于隐逸诗来说,通常都是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乡野田间,渴望过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明月作伴、与清风为友的生活,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苏轼曾在词中写道“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其实是描写的对时代的不满,或抑郁不得志的情怀。但同样,也有将诗中的氛围感给营造出来,具有宁静的感觉,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祥和。如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写“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6)

而在隐逸文化中,像林逋那样直接隐居在山林之中的并不多见,大多都是经历了现实生活的洗礼之后,怀才不遇或者郁郁寡欢,最终才归隐自然之中。在杭州西湖的两处重要地标,则有关于隐逸文化的故事。

2.白堤和苏堤的隐逸故事

白居易曾在《春题湖上》讲到,抛得杭州,有一半便是西湖的风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于杭州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在白居易曾出任杭州官员时,所修筑。

苏堤则是北宋诗人苏轼第二次来杭州当官时指挥20多万人利用疏通的西湖所挖出的杂草和淤泥所堆积而成。南宋时,苏堤就已经成为了“西湖十景”之一,也表现出诗人独特的浪漫与闲适。

苏轼才华横溢,但因乌台诗案被贬,后在黄州写下赤壁等佳作,锻炼了其豪迈旷达的文风。后又出任杭州知县,在杭州造福一方。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7)

这时的苏轼早已不再像当年第一次被贬时心中充满不悦,反而更加寄情山水,在杭州的西湖畔写下“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的佳句。

这便是我们所追求与林逋不同的——大隐隐于市。在仕途上,他并没有逃避官场,而是在看清官场的黑暗之后,仍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自我人格上,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

既放浪形骸又可保持不逾矩,此便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苏东坡在当时的社会中,将两种封建社会士人的角色扮演得如此精彩。

既能造福一方,如同醉翁亭中的太守般与民同乐,又能在山水之间不拘一格,不愧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8)

三、隐逸文化出现在西湖的时代意义1.政治制度中的集权与专政

我国自秦始皇以来确立了君主专政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使得权力历代都集中在皇帝的手中,皇权被视为最重要的政治统治的象征。

在官场也会有许多的利益纠葛,各大政治力量在朝堂之中都会有利益的冲突,比如北宋时期的“乌台诗案”就是几大政治力量相互斗争的结果。

因此可以看出由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的君主集中制,会导致官场的黑暗而使得许多文人仕途坎坷,在历经贬官之后对自身的才能感到怀疑,因而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心理。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9)

许多隐逸派诗人都产生在魏晋和南宋之间,这是由于战争或者少数民族的入侵,导致文人不被重视,而此时隐逸或寄情山水则成为大多数有志之士的选择。

但其实,他们的心中仍有一定的不甘。杭州西湖作为许多文人墨客的落脚之处,许多文人在此留下了较为著名的文学作品。

2.西湖拥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空间

西湖景色秀美,拥有好山好水好风光,在中国的文人作品中西湖是一个充满象征性和抽象度的地点,是文人墨客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空间。在这里文人士大夫可以遇到与自己有相同境遇且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赋诗作画品茶。

我国古代的政治性质导致士大夫无法凭借自身的能力,完成执行权力与抑制皇权的双重任务。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10)

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自己的独立性与社会机制相符,隐逸文化则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而西湖作为古代的园林代表,成为了这种独特文化发展的物质空间,同样文人士大夫也赋予了西湖独特的精神意义。

总结

隐逸派诗人笔下的西湖美景,不仅仅是那美景,不只是那好山好水,不只是那建筑与美食,更包含着淡然超脱的隐逸情怀,共同营造出西湖的山明水秀,澄澈空灵,和那举世无双的淡雅风韵。

西湖将百年来形成的隐逸文化融入于景色之中,当踏入西湖时便可感受到闲适的风情。如同历代文人在西湖所形成的意义,铸就了独特的文人气质,为后代诗人树立了榜样。在山水间不拘一格,也能造福一方百姓。

杭州西湖传说由来(酔后不知天在水)(11)

中国的隐逸文化离不开当时的政治制度与社会背景,今日站在西湖畔,迎着风,或许能够穿越千百年与那时的文人对话,感受独特的隐逸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杰.杭州西湖的隐逸文化象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6):314.

[2]任聪颖. 湖上常留处士风[D].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罗玺逸. 北宋苏轼的营建活动及其营建思想初探[D].重庆大学 201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