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北京的人还会想着回去吗(真实的生活状态)
离开北京的人还会想着回去吗(真实的生活状态)进入第二家企业算是内部推荐进去的,当时吸引人的地方主要在于当时安卓系统在国内刚刚流行,怀着对新知识的渴望踏上对安卓系统的研究之路,由于在第一家企业已经把编程的基础弄得很扎实了,更多出成绩的阶段也是在这个阶段把安卓系统的应用开发架构以及底层框架如何实现有了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并且转化成产品,并且由于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从入职就开始带着技术团队做项目攻关,也算是职业生涯比较有成就感的阶段,内心也属于比较膨胀的阶段,因为在第一家企业一直坚持做的浏览器内核领域在第二家公司得以延续,并且转化成产品在市场上去使用,并且做了大量的深层次的定制,从技术层面实现的还比较到位,这是由于这种成就感萌生了想加入顶级的浏览器内核团队的想法,这个想法放在今天来看更多是技术追求层面的,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意义不是很大。的确在适应了半个月之后躁动的心就开始了,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看一些资料,抽空就看一些老师傅是如何写代码编写测试
至今还是记忆犹新在2015年5月份选择离开了北京,当初那份不舍至今还是刻骨铭心,离开时带着很多的不甘,但又有很多无可奈何毕竟如果选择继续留下有几件事情是不可逾越的,总体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住房的问题;一个是孩子教育问题。相对来讲房子的问题是可以通过留下来继续打拼来完成的,当时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是难以逾越的坎,很多优秀的人才忍痛离开北京第二点占据很重要的因素,针对第二点很多人选择这种方案,比如在距离北京比较近的河北或者天津买房子落户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当然也有选择让孩子回到老家上学自己一个人在北京继续打拼,长期过着分居的生活,相当于为了孩子舍弃了感情生活。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迷恋大都市其实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经济发展的不对等是关键的因素,而且在大都市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事情,很多怀揣着梦想的人在一线城市打拼,起码在工作上能够获得相对的公平,毕竟中国的社会体现了太多了人情世故,如同少帅中张作霖在教育张学良的时候讲到的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虽然在电视中有很多演绎的成份但放在现实社会中却是真是意义上的存在,而且饱和很多的哲理,很多家庭状态相对不错的孩子在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父母就通过多年人脉积累的关系给孩子铺垫好路子,很多不安分的年轻人非常看不惯这种被安排的生活模式,于是带着自己的梦想选择了去一线城市,在喧嚣的城市中寻找内心的那份安静与公平。
在一线城市城市找份谋生的工作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但如果想要真正意义上达到自己理想的收入或者社会地位,就要付出太多太多,而且很可能永远也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有人形容在一线城市工作像是勤劳的小蜜蜂,早上急急忙忙的出门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人在这种重复中度过了自己的黄金年龄,而且在一线城市过了30岁不结婚算是特别正常的事情,大家的精力几乎都是锁定在工作上,因为集聚的人才众多所以竞争的压力无处不在,正是因为人才集中所以在一线城市也是很多创业者的天堂,一旦有了想法和一定的资金支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见到成效,特别是从事互联网性质的企业,一线城市是有能力者的天堂,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就是在这里找一份谋生的工作而已。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讲在一线城市能够拿到高薪水,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是一线城市最大的优势,而且由于人才众多竞争的环境相对更加公平,更多时候大家都是靠着实力吃饭,这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让大家感受到公平的存在,如果一个单位干的不舒心,可以提前联系猎头或者直接裸辞毕竟就业的机会实在是众多,起码从心理上活的更加有尊严,想对比三四线有限的工作机会实在是诱惑巨大,一线城市城市虽然人口流动众多但是整体数量还是在上升的趋势。
为什么内心不愿意呆在大都市,但迟迟下不了决心很多北漂都有回归家乡的想法,但是在真正实施起来却也非常的艰难,已经习惯于大都市的喧嚣,如果融入到三四线城市的工作氛围中,这是离开的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很多人在犹豫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终于在孩子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选择了被迫离开,很少有人能够心平气和的离开大都市,都是带着很多无奈和不舍。
如果老家在二三线城市工作机会相对还是比较多,如果是三四线城市那么面临的困难会更大,特别是已经适应了一线城市的节奏之后,回到老家面对缓慢的节奏以及低工资,内心的落差也是十分巨大的,也有很多人在离开一线城市之后回归到自己的家乡,呆的很不适应又回归到一线城市,所以既然选择回归就要从内心上接受这种落差,如果抵不住这种落差感就不要下定决心,内心要有换个活法的心态,人生有多少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学会调整到刚毕业开始的状态去认真对待,有了回归初心的状态就能很快帮助融入新的环境。
关于自己07年的下半年踏上了北漂的旅途,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很骨感,面对着偌大的北京找一个容身之所也是很难的事情,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计算机毕业生,想要找一个真正程序员的工作也是费了一番周折,最初的几个月的时间内和几个人伙计合租了一个铁皮屋里面,然后投了很多技术公司,最初的一个月对于现状也是有很多的迷茫,好在找一份编程的工作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于是在面试了几家公司之后,渐渐了解了自己如果想要在编程领域站稳需要掌握的技能,大约在面试了第三次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一份工作,后来陆陆续续的也面试了几家,最终选择了一家做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基本上算是专业对口正式进入了编程的领域,记得当时给自己的树立的一个小目标能够在公司呆到年底不被开除,今天看起来都会显得幼稚,毕竟企业对待应届的毕业生总体来讲还是要培养一段时间,不会立即上来就要求做一些很难的工作。
的确在适应了半个月之后躁动的心就开始了,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看一些资料,抽空就看一些老师傅是如何写代码编写测试用例的,看看这些功能是如何转化成代码的,为此专门买个个超级厚的笔记本把自己的疑惑都慢慢记录在上面,然后带着问题慢慢去找答案,大约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差不多能写简单的测试用例了,为了弥补对于软件框架的缺失,还专门买了一些关于编程框架的书籍,对照着代码抽象模型,直到今天还在寻找当初初入编程领域的激情,这种激情的状态大约持续了2 3年的时间,也就是这三年的时间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在3年的时间内几乎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一心一意的铺在代码上,整体来讲涉足编程领域只是经历几个月的迷茫期,在进入状态之后很快就适应了北京的快节奏,而且在第一家公司一呆就是将近5年的时间,中间也曾经历了想离职换工作的心理波动但都压抑住了,最后选择离开主要原因是这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每况愈下,明显感觉企业已经病入膏肓,于是萌生了换一家企业的想法。
进入第二家企业算是内部推荐进去的,当时吸引人的地方主要在于当时安卓系统在国内刚刚流行,怀着对新知识的渴望踏上对安卓系统的研究之路,由于在第一家企业已经把编程的基础弄得很扎实了,更多出成绩的阶段也是在这个阶段把安卓系统的应用开发架构以及底层框架如何实现有了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并且转化成产品,并且由于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从入职就开始带着技术团队做项目攻关,也算是职业生涯比较有成就感的阶段,内心也属于比较膨胀的阶段,因为在第一家企业一直坚持做的浏览器内核领域在第二家公司得以延续,并且转化成产品在市场上去使用,并且做了大量的深层次的定制,从技术层面实现的还比较到位,这是由于这种成就感萌生了想加入顶级的浏览器内核团队的想法,这个想法放在今天来看更多是技术追求层面的,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意义不是很大。
第三家企业算是纯正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属于移动浏览器内核组,其成员都算是浏览器领域的资深人士,而且编程和见识都提升了一个层级,在一起共识过一段时间之后才真正体味到互联网公司的加班强度,而且从本质上讲互联网企业对于产品的重视远大于对技术的重视,这几乎是国内互联网公司的通病,大家关心的是如何更多的攫取海量的用户,对于产品技术的重视起码在当前阶段重视度还不是很够。
整体算起来北漂了有9年的时间经历了三家企业,每家企业都有截然不同的性质,而且编程领域的涉足也不是一致的,从个人追求层面来讲已经过了单纯追求技术的阶段,在从第三家企业离职的时候已经开始规划离开北京了,从潜意识里面已经开始想着创业或者合伙创业的,也许离开会促使这种想法落地,于是在不舍中离开帝都开启了下一个五年。
离开北京的5年,都做了些什么由于在离开北京之前已经给自己选定了一个方向,主要想通过技术自媒体路线切入到在线教育的领域,而且在当时已经选定了很多的合伙人,并且在起步阶段也积累了很多的人气,包括比较火热的编码大赛参与人员也不在少数,但由于商业敏感度不足,没有及时的转化成产品导致错失了很大的一个良机,关键因素还是在于自身的决心不够,离开北京的半年时间就是在打造自媒体路上走过来的,机会稍纵即逝错过了再去挽回已经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了,当然促使终止自媒体的关键还是在于新的领域发现了机会。
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到新的项目中来,而且项目本身使用的技术和自身掌握的技术比较贴近,算是在第一年的时间内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新的项目中,通过一年的时间就把产品四个规格全部给做出了雏形,并且在市场上推广使用上了,正是在这一年重新找到了奋斗的激情,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在12点之后入睡,整体处于一种非常亢奋的状态,虽然辛苦但是心情还是非常愉快,看着短时间内做出来一个个的产品,每天的心情都是非常的愉快,第一年算是合作的蜜月期整体来讲大家劲头用的比较足。
而且由于身处三线城市相关的技术人才比较匮乏,在这种状态下就通过招收有潜质的毕业生自己培养,一边培养一边去做新的产品所以整体上的精力全部压上去了,原来也是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在新的领域锻造出新的产品,最终把企业推上市,但企业从第二年开始就开始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困难,市场收缩管理人员的不专业等等因素,造成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凶险的时刻,在这期间甚至心生了退出的想法,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中国的实体民营企业想要在一个行业内站稳脚跟,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企业在发展的第二三年算是最困难的时期,很多竞争对手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倒下,公司的经营的策略也是在不断的调整,毕竟企业的规模小方向调整会比较快速,也是小企业的一个优势所在。
但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条件以及资源上限制,已经明显感觉到个人发挥的空间有限了,想要拓展新的产品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支撑,但市场竞争环境所在目前仅仅是满足温饱的问题,而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不断在拓展自己新的产品线,相信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艰难所在,融资的渠道也是一直在洽谈,但真正有利于企业发展寥寥无几,很明显企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想要进一步做大必须要有新的资源进来。
最大的感触创业这个事情如果没有足够的心气,不太建议去做创业成功还是极低概率的存在,即使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取得一点成绩,如果想要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就需要抓住每个机会并且要有很强的容错能力,经历了如此多的事情之后在心态上已经能够平稳很多了,像从一线城市回归到三线城市的不适感在紧张的工作氛围内早就消磨光了,现在最大的担忧企业后边如何发展,如果在企业不行的情况下如何在下一个阶段继续自己的生活,毕竟已经不是那个无畏的少年了。
当然在这5年的时间内还是时常回忆起在北漂的日子,虽然当时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但是在学习技能的速度还是非常快速,要远超三线城市的速度,所以很多人选择在一线城市学习下技能然后最终回归到三线城市发展,也是一种不错的路径。
未来的道路如何走事到如今只能是硬着头皮继续向前看,虽然前途看起来不是那么壮丽,但依然需要坚持做下去,勇敢无畏的坚持下去毕竟生活还是继续,质变的发生也是在很多量变完成之后完成的,当然还是要抽空多写一下技术类或者生活感悟类的文章,以此来反省自我,同时不忘在技术道路上继续打磨编程技能,现在编程语言的演化速度如此之快,短短5年的时间内已经有很多新型的编程语言在排行榜上崭露头角,作为一个技术人还是会在技术道路上持续走下去,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自己内心对技术的那份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