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父母掌握孩子青春期3个特点和4个需求)
如何正确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父母掌握孩子青春期3个特点和4个需求)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关注点有差异,由于双方的期望和需求点不一致,亲子之间就会出现代沟!父母回想一下我们孩子3岁之前,大家还是比较有耐心和包容孩子的好奇心行为,孩子在2岁还是13岁这个青春期,都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只是关于的点不一样。父母需要换位思考、像“可怕的2岁”一样包容孩子青春期的短暂叛逆行为,有耐心地去引导孩子。产生的因素包括感到羞耻、尴尬,会逃避体育活动,这种情况比较多出现在女孩身上。其次,父母最担心的就是“早恋”,父母需要理解这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是在哪一个阶段经历而已。现在新时代思想开放,除了异性恋,还有双性恋或同性恋。父母也要留意孩子们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给予尊重和及时帮助。我们需要肯定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给予正确的“性教育”知识的引导。保护好自己,也不能伤害异性,除了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正确的爱情观”!A. 体格:女孩的体重会递增,部分女孩为了体型会尝试减肥,父
原创文:丹娜妈@丹娜妈育儿宝箱
最近关于青少年的校园霸凌、单亲家庭孩子弑母、同学一起自杀、未成年人被性侵,未成年保护法究竟如何真正意义上保护到被伤害的未成年人?我们只能期望相关法律能早日完善严惩恶人!丹娜妈除了心疼这些孩子,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洞察青春期孩子在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点到即止”引导孩子获得良好健康的校园友情,避免亲子代沟和悲剧的发生!帮助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寻找被欺凌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
1、青春期孩子发展特点,男孩女孩有差异!1) 大脑发育:女孩的大脑特性促使在日常交流中的“情绪控制”能力,比男孩的大脑更为游刃自如、心思细密!青春期孩子的大脑特点:A. 女孩的脑杏仁核比男孩小,男孩更容易出现冲动、易怒等负面情绪,女孩自控力更好:杏仁核是加工恐惧和愤怒的中枢系统。青春期孩子,大家普遍都认为很“叛逆”,跟父母对着干,说一不二。结合孩子们的“生理变化”来分析,孩子的“叛逆”其中一个方面是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才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女孩子相对来说,即使青春期会有叛逆的想法或行为,自控力比男孩更好!其二,男孩脑部杏仁核较大,在语言和行为上比女孩更容易产生愤怒和冲动的情绪。尤其是爸爸们,更容易和男孩们产生冲突,这时候妈妈要分别跟爸爸科普一下大脑和教育知识,换位思考,不要和孩子们正面冲突。“倾听”很重要,先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亲子之间在一起“探讨”,而不是坚持做“权威型父母”!
B. 女孩的大脑边缘系统比男孩更发达,却是1把双刃剑:边缘系统是大脑的情绪中枢,越发达,情绪就越敏感。这一块可以结合“心理变化”来分析,表现好的情绪可以是“心思细密”,女孩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事都教细致入微!另外一个优势是女孩更有“同理心”,对他人的“共情力”会比男孩更深入,女孩会体贴入微,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情况会多一些。在识别危险信号中,更敏感察觉到对方的不善言辞或攻击行为!相反,这就是过分敏感的代价,女孩更容易产生焦虑,如果情绪过于敏感,则会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症”等负面影响!很多孩子一方面是自己承受不想父母担心,另一方面是因为担忧父母会责怪,父母如果发现孩子们的情绪出现变化,要及时沟通和给予支持!
A. 体格:女孩的体重会递增,部分女孩为了体型会尝试减肥,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健康饮食,不要因为节食或乱食用减肥产品或药物到医院报到!而男孩的体格则更强壮,声音会产生变化。父母要提醒男孩们在跟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要注意避免肢体上的冲突,保护好自己,不惹是生非,以学习为重,但若被欺负,请勇敢反击!
B. 皮肤:“青春痘”和“体毛”是两大困惑,现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孩女孩都会注重皮肤的保养,父母不要反对孩子购买相应的产品去护理青春痘或清理体毛,但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品牌或贪慕虚荣,在没有自力更生之前,购买适合学生党“性价比”高的产品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C. 身体变化,显著的青春期标志:女孩会出现初潮,男孩开始梦遗。女孩和男孩在身体上也会出现变化,对于早熟的孩子,父母要有耐心,找一个轻松的周末,跟孩子交流一下“性教育”的知识,保护好自己,同时强调学业为重。
产生的因素包括感到羞耻、尴尬,会逃避体育活动,这种情况比较多出现在女孩身上。其次,父母最担心的就是“早恋”,父母需要理解这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是在哪一个阶段经历而已。现在新时代思想开放,除了异性恋,还有双性恋或同性恋。父母也要留意孩子们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给予尊重和及时帮助。我们需要肯定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给予正确的“性教育”知识的引导。保护好自己,也不能伤害异性,除了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正确的爱情观”!
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关注点有差异,由于双方的期望和需求点不一致,亲子之间就会出现代沟!父母回想一下我们孩子3岁之前,大家还是比较有耐心和包容孩子的好奇心行为,孩子在2岁还是13岁这个青春期,都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只是关于的点不一样。父母需要换位思考、像“可怕的2岁”一样包容孩子青春期的短暂叛逆行为,有耐心地去引导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期望和需求:1)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激素的增长,对“性”和“异性”都会充满好奇心。很多孩子对异性同学产生兴趣,也没有发生亲密接触,只是心理上产生好感,喜欢跟对方多交流。如果没有建立“恋爱”关系,父母真的不需要大惊小怪,以免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如果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是关于学习,平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不影响学习也是没必要一刀切。就像之前轰动的青岛女孩弑母的新闻,除了律师母亲对要求女儿学习要优秀外,还有女孩的同学声称,律师母亲因为女儿跟某位男同学走得比较亲近就亲自到学校面谈,这样对于女孩来说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女孩会产生羞耻感,破坏她认为很重要的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最后是影响学习和母女之间的关系。父母可以在家跟女孩沟通,循序渐进地谈,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别人的案例。一次不行就多尝试,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而不是直接正面冲突。
孩子们在校园的时间比家庭多,同学们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支柱”,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快乐“玩伴”。作为父母,我们既不要揭穿孩子们的隐私,也不要太过于伤心孩子们好像跟父母疏远了。尤其是母亲,孩子们只是在成长的路上寻求“友情”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只要没有交到损友,父母不需要干预太多!在青春校园剧《最好的我们》中,学渣女主和学霸男主作为同桌,男主骗妈妈同桌是男的,后来被母亲发现后要求老师换座位。其实,男主跟女主互相有好感,但也没有确立恋爱关系,大家一致保持好同桌互相交流学习的关系,对彼此的好感也是在心里封存。当男主母亲向老师要求换同桌,男主就很生气。确实也不是被校园霸凌,他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受到影响,何必破坏孩子们对纯洁爱情的渴望和好奇心。
如果孩子成绩优秀,被老师认可,被同学们崇拜,是一种极其骄傲的成就感!孩子们渴望交到亲密的朋友,融入优秀的团体中,有些孩子更希望成为团队中的领导者。小团体的校园霸凌也是很普遍,父母也是需要时刻留意孩子的心理情绪变化,团体中如果人人平等是最理想的。校园里面的小团体,犹如为青春期的孩子建立1个“保护伞”。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发展社交能力,发现孩子被霸凌的时候,也要及时帮助和指导孩子勇敢面对!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秘密,希望拥有多一点自己的“空间”独处。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我们要给予尊重。父母适度关心是正解,过度关心是危害,会产生亲子之间的代沟。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很难及时发现,和提供心理辅导和身体力行地为孩子争取应有的合法利益。父母只是孩子的容器,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家庭环境,但父母不能一直舍不得切割与孩子的共生关系,事事都要管孩子,这会让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更叛逆,不想与父母吐露真实的心声。
A、男孩空间能力有优势,喜欢机械物品:脑科学专家曾经给刚出生的男婴和女婴做实验,给他们看2组照片,1组是机械,1组是人像。结果显示,男婴更喜欢看“机械”图片,女婴更喜欢看“人像”图片。男孩更喜欢亲自动手玩各种乐高积木,工程类和机械类玩具。甚至现在男孩可以学习编程和机器人相关的课程。但我们小学阶段理科和工科的学科少或无,家长也要同步培养男孩的弱势——语言能力。很多孩子可能对语文课没有兴趣,或者没有女孩领悟得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丹娜妈的大宝哥哥是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就是通过有趣的“故事绘本”讲故事和丰富的角色扮演“童话剧”课程来激发他的学习语言的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可以参与各种表演话剧,脱口秀,演讲来锻炼孩子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丹娜妈高中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就有“戏剧课”,非常有趣!
B、女孩的语言天赋更高,有共情力:根据女性的大脑特点,女孩的大脑前额叶皮层比男孩大,大脑前额叶皮层是认知和语言的中枢。这就是为什么女孩比男孩更早学会流利说话。女孩比男孩更早造就她更擅长观察同类,察觉到别人的心思和想法,有良好的“共情力”就可以更好地与别人合作!现在学校和课外补习机构都逐渐运用多媒体提供有趣的互动场景,让孩子们从趣味中学习抽象和逻辑思维的知识,和男孩一样参与编程和机器人的兴趣班。如果女孩对外语有兴趣,也可以多学习外语!
C、挫折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父母不要追求完美主义!
“恰当的挫折教育是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与孩子一起面对挫折!“——心理学博士陈忻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大脑发育快慢不一致,女孩的大脑发育会比男孩快,女孩自控力好却容易焦虑,男孩却容易愤怒,但也会出现像之前补考作弊的大学生轻生的极端例子。所以,父母做孩子的后盾鼓励孩子勇敢接纳自己的失败外,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不完美是正常,不需要羞愧,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总结,学会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用语言向别人描述清晰找到解决方法,或及时倾诉给家人或朋友来缓和自己的挫折感。
2)校园霸凌:父母及时察觉“社交语言暴力欺凌”和“身体暴力欺凌”!A、女孩之间的校园霸凌通常是呈现在一些“社交语言暴力欺凌”和“网络霸凌”:女孩们喜欢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损同学,散布不实的流言蜚语,包括对女孩的学习成绩、行为和同学关系!有时候也会像男孩一样做一些整蛊同学的行为让女孩受轻伤或弄脏个人的身体或私人物品。现在科技发达,网络传播速度更快,即使明星都会受到网络霸凌而选择轻生。欺凌的人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女孩的自尊心,让受欺凌的女孩受到团体排挤,严重的话就会受到身体暴力欺凌,造成女孩抑郁症或其他极端行为!如果家有女孩的父母,女儿突然变得担惊受怕,不想说话,情绪和性格变化很大,就要警醒是否在学校受到语言暴力欺凌。
B、男孩之间的欺凌更多是直接来“身体暴力欺凌”:此前被同班同学和社会青年打死的青少年就是同学勒索恐吓,以致他不敢上学考试也不敢告诉父母。对于性格比较乖巧随和的孩子,父母平时再忙都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或行为变化,这位青少年的母亲就说孩子平时和节省,突然就拿上千块去购买其他东西,这就是家长值得警醒的事情。
C、遇到霸凌必须勇敢抗争,留下证据将恶人绳之以法:
- 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对于受霸凌情况很严重的孩子,父母必须找律师求助法律援助,出谋划策给到指引找证据。
- 到医院出病假条:特别是头部受伤,检查是否脑震荡。如果是心理创伤,必须找正规的精神病科去给到诊断书。
- 做笔录:如果是中等程度身体碰撞,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做笔录盖手印。如果是很严重的伤害就必须让警察介入帮忙做正式的笔录以便对施暴者进行逮捕和法律诉讼。
- 找老师助力:对于中等程度身体碰撞,家长可以选择跟老师沟通好,在与霸凌施暴者及对方家长沟通时,让老师主动站队帮忙。利用孩子这次受到欺负的事例来换取老师对孩子在学校得到更好的照顾。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孩子学会勇敢对抗霸凌者,平安健康直到毕业。
- 争当学霸,外向自信,有特长的学生:成绩好或有特长的学生都会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很多时候就是成绩中等或沉默不爱说话的孩子容易受到欺凌。
“预防霸凌,首先是家庭之责,其次是社会体系的建立。”——霸凌幸存者,作家陈岚
- 法律完善:美国2000年,有45个州颁布《反霸凌法》,如果学生受到霸凌,校方需要立刻严惩施暴者和提供心理咨询援助。而中国在2016年,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通知》。2018年,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关于校园欺凌的地方性法规。希望国家能出台全国反霸凌法规,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惩施暴者,如果施暴者是未成年人不能重罚,其监护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男孩和女孩在大脑发育、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明显差异!作为父母,应该要识别青春期孩子这种差异后,循序渐进地去引导,不能操之过急!青春期的孩子认为“友情或爱情大过天”,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程度“点到即止”避免代沟!如果孩子与父母一直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给予孩子独立的“选择权”,和“自由空间”,孩子就会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独立个体,自由和有掌控权,学习起来就会更努力,因为“我的事情我做主”!掌握男孩与女孩的学习优势,正确引导挫折教育。当孩子遇到霸凌,我们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勇敢面对,以及如何杜绝未来可能出现的霸凌行为,家园合作,与老师建立好关系,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原创版权声明:本头条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ID: 头条号@丹娜妈育儿宝箱
原创不易,请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收藏、留言。再次感谢您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