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牺牲缉毒英雄人物(94年缉毒烈士十万人相送)
最近牺牲缉毒英雄人物(94年缉毒烈士十万人相送)1994年,云南省镇康县缉毒大队副队长王世洲接到了抓捕境内外勾结毒贩团伙的任务,他本以为,这次任务与往常一样。在抓捕行动开始前,他还告诉妻子多做些菜,任务结束回家吃饭。缉毒警察作为一项最危险的工作,一直以来都在与最危险的人打交道,游走在生命边缘,面对着生死考验。虽然他们深知,每一次出警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但从未有人退缩。老人颤颤巍巍地一步步走近棺材,就在众人哀痛白发人送黑发人时,老人突然伸出手,颤抖着用尽最后的力气扇了儿子一耳光。为国捐躯的王世洲是英雄,但他的母亲却为何在葬礼上扇儿子遗体巴掌呢?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公殉职的警察中,缉毒警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警察,不仅数量惊人,这些警察的牺牲年龄平均只有四十一岁。
文 | 老毛说历史
编辑 | 老毛说历史
1994年,缉毒警察王世洲在一次抓捕行动中不幸牺牲,与王世洲一同牺牲的,还有他的同事张从顺。葬礼当天,十四万群众自发沿路相送。
在追悼会上,王世洲八十四岁的母亲已经行走困难,但执意要见儿子最后一面,只能在亲人的搀扶下送儿子最后一程。
老人颤颤巍巍地一步步走近棺材,就在众人哀痛白发人送黑发人时,老人突然伸出手,颤抖着用尽最后的力气扇了儿子一耳光。
为国捐躯的王世洲是英雄,但他的母亲却为何在葬礼上扇儿子遗体巴掌呢?
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公殉职的警察中,缉毒警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警察,不仅数量惊人,这些警察的牺牲年龄平均只有四十一岁。
缉毒警察作为一项最危险的工作,一直以来都在与最危险的人打交道,游走在生命边缘,面对着生死考验。虽然他们深知,每一次出警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但从未有人退缩。
1994年,云南省镇康县缉毒大队副队长王世洲接到了抓捕境内外勾结毒贩团伙的任务,他本以为,这次任务与往常一样。在抓捕行动开始前,他还告诉妻子多做些菜,任务结束回家吃饭。
王世洲却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的任务会让他永远留在他日夜保护的土地上。他再也没能吃上妻子亲手做的饭,而翘首以盼的妻子满心欢喜等着丈夫回家时,却等来了丈夫因公殉职的消息。
当王世洲的遗体被运回家中时,他的家人难以解释他已经去世的事实,一时之间悲痛难忍,王世洲的妻子朱绍兰甚至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在任务中牺牲后悲伤过度几近休克,幼小的孩子也永远失去了疼爱保护他们的爸爸。
群众自发为烈士送行
王世洲的牺牲不仅仅意味着公安部门少了一个优秀的缉毒警察,更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瞬间失去了支柱。年迈的母亲失去了儿子,年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幼小的孩子失去了父亲,人生至苦莫过于此了。
追悼会之前,考虑到王世洲母亲年迈,恐难承受丧子之痛,家里人本想瞒住死讯,但母子连心,老人很快就察觉到了不对,一直追问,世洲呢,怎么还没下班,快问问什么世洲时候回来。王世洲的妻子见无法隐瞒,最终还是告诉了婆婆真相。
老人上了年纪身体本就不好,得知儿子死讯后更是失了魂一般,连床都下不来了。追悼会当天,已经无法行走的王世洲母亲说什么都要来看儿子最后一眼。
在几人的搀扶之下,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向了儿子的遗体,就在众人沉浸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中时,却看到老人拼尽全力推开了棺盖,颤抖着扇了儿子一巴掌。
这一巴掌似乎用尽了老人的全部力气,打完之后便瘫倒在地浑身颤抖着,神情悲戚,儿媳想要扶她起来,她却开始嚎啕大哭,一边锤着棺木一边哭喊着质问着永远不会回答的儿子。为什么要说话不算话,说好了要孝顺她,给她养老送终,为什么让她这个老婆子白发人送黑发人。
在场的人震惊之余,听到这些话,心里都不是滋味,也难忍悲痛掩面哭了起来。王世洲11岁的儿子王建毅在人们的哭泣之中记住了父亲离世前最后躺在棺材里的样子。
他进缉毒大队时,只是一个普通的缉毒队员,没有什么休息日。后来,他随同事一起破获了一桩大案,升到了二级警司,就经常不能按时回家吃饭,直到后来的一次抓捕毒贩的行动中,他不顾危险救下同事,从此便受到领导重用,一路升到了缉毒队的副队长。
自从王世洲当上了缉毒大队的副队长就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甚至多少天都难回家一次,他对工作恪尽职守,但他的家庭,却只能靠妻子一人苦苦支撑。缉毒警察工资不高,妻子又体弱多病,家中开销全指望着王世洲那点微薄的工资。
王世洲一生获得无数荣誉,但这些荣誉对他的家人来说,提心吊胆远远多于喜悦骄傲。对于家人来说,他们宁可王世洲只是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而不是做英年早逝的英雄。
每次抓捕毒贩的任务中,王世洲总是冲在最前面。别人总劝他命是自己的,别傻不愣登地只顾往前冲,但王世洲却认为,缉毒警察就不能怕死,这世上总有人得去做危险的事,这样才能保证大部分人的安全。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最终在四十二岁这一年因公殉职。
1994年8月31日,云南省临沧市一派出所得到准确消息,追查良久的境内外勾结的贩毒团伙正在悄悄行动,由臭名昭著的毒贩刘从柱携带大量毒品入境,准备在我国境内实施犯罪。
当时的派出所所长立即向缉毒大队寻求支援,在9月1日凌晨,连夜赶来的张从顺见到了正在值班的王世洲,了解清楚情况后,王世洲立刻召集队员出发抓捕。
到了毒贩所在的军弄乡轩岗村后,缉毒警察们发现,毒贩不仅携带了巨量的毒品,身上甚至带着手榴弹。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为免打草惊蛇,缉毒队员比没有立即靠近实施抓捕,而是先派人盯着他们,再商讨作战计划。
缉毒警察缴获的武器
最终计划是由王世洲负责抓捕身带手榴弹的头目刘从柱,其余人负责缉拿刘从柱的手下。王世洲明白自己任务的重要性,更知道此次行动有多么危险,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允许他打退堂鼓。
在夏日的雨夜,所有警察严阵以待,等候抓捕时机。不知过去了多久,潜伏的警察已经浑身湿透,就在大家四肢已经因为趴守而有些麻木时,毒贩终于有了动静。
毒贩警惕地四处张望着,慢慢向包围圈靠近,当毒贩穿过对面的路,走进埋伏时,警察立刻一跃而起实施抓捕。毒贩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警察,慌乱之中难以逃脱。
缉毒警察缴获的毒品
就在所有人以为抓捕行动即将成功之时,穷途末路的刘从柱居然摸出手榴弹,一把拉开了安全绳。察觉不对的王世洲立刻按倒了他,此时一声巨响,不少人被手榴弹的冲击力掀翻,离得不远的张从顺还被炸伤了小腿。
爆炸中心的王世洲在同事们起身查看时已经不省人事,身上的伤口连经验丰富的同事都不忍直视。同时急忙将他送到医院,但伤势严重已无力回天。
被炸伤的所长张从顺在爆炸现场时意识还是清醒的,救援赶到时,他几次将去医院的机会让给伤重的人,最终送往医院时因为失血过多不治身亡。在一个雨夜,两位英雄与世长辞。
王世洲从小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向往公平正义的性格,但刚参加工作的王世洲并没有成为缉毒警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教书,然后又调到法院,在法院经手了各种案件,让他对正义更加向往。
在1992年,他辞去法院工作成为了人民公安。但这时王世洲还不是缉毒警,只是后来缉毒的位置缺人,领导才将王世洲调到了缉毒岗位。
第一次参与缉毒任务便破获一起大案,抓获毒贩五人,缴获毒品三万多克,从此就有了毒贩闻风丧胆的王警官,更是凭借过人的实力一路晋升至缉毒大队副队长。
缉毒警察生前不能露脸的采访
在他去世后,他的一双儿女都考上了警校,父亲的精神让他们意志坚定,儿子读了禁毒专业,女儿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
相较于王世洲丰富的缉毒经验,另一个缉毒牺牲的英雄张从顺在此行动之前并没有太多与毒贩交手的经验。
张从顺出生于边疆少数民族,对党的向往让他在二十岁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并在两年后入党。1982年,张从顺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后来任军弄派出所所长。
在军弄乡,没有人不认识派出所所长张从顺,无论什么困难危险,只要张从顺出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军弄乡在边境地区,鱼龙混杂,时常会有复杂案件发生,张从顺总是能立刻解决这些案子。
张子权在父亲张从顺缉毒牺牲时年仅十岁。在父亲的葬礼上,大哥张子成掩面哭泣,二哥张子兵也紧握双手一言不发,只有最小的张子权说了让在场之人都不禁泪流满面的话,他说只要看见了爸爸的照片,就忍不住想哭。
后来,长大的张家三兄弟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警察。张子成在派出所做教导员,长子兵做了交警,而最小的张子权,投身到了缉毒事业,成为了一名禁毒警察。
在张子权十岁时父亲因为抓捕毒贩牺牲后,他便决定做像父亲一样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立志做一名警察,铲除危害社会的毒瘤,抓住所有的贩毒人员,让社会避免毒品危害。
长大后的张子权毅然选择成为一名警察,并且不顾危险主动申请调任到禁毒支队,去做父亲当年未完成的事业,实现与父亲的共同愿望:扫尽天下毒贩。
刚进入禁毒大队时,张子权怕母亲生气,还不断央求两个哥哥替他保密自己调任的事情。在禁毒大队工作非常忙,不仅加班是常事,还要经常出差,妻子和母亲在家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他几次。
在妻子的软磨硬泡之下,张子权嘴上答应尽快休假多陪家人,但实际上还是一心扑在事业上,极少回家。
终于,见自己劝不动丈夫的妻子就搬出来杀手锏,让婆婆去劝。在母亲的苦口婆心劝导之下,张子权决定休假,趁着休假的时间好好陪陪家人,弥补过去缺席的时间。
就在一家人马上就要共享天伦之时,张子权告诉妻子自己有紧急任务脱不开身,便转头开始工作。为了这个紧急任务的顺利完成,张子权与同时加班加点连续熬夜。
在近一个月的高强度工作之后,张子权的身体出现了很大问题,家人同事都劝他回家休息,但他却放心不下手头的案子,硬挺着工作,最终支撑不住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父亲去世时,十岁的张子权在看到父亲照片时都会想哭,而如今他去世了,他的女儿才五岁,总是对着家里摆放的爸爸照片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带她去度假。
张子权牺牲后,他的二哥张子兵在弟弟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表示,他们一家父子四人从警,信念坚定,有憾,但绝无悔!
为了百姓免遭毒品侵害,无数缉毒英雄前赴后继,即使明知前路艰险,仍然一往无前。二十五岁的缉毒警李雄在被毒贩子抓住后残忍地剥皮碎骨;
卧底二十四次的缉毒英雄陈建军牺牲时身上满是白霜,就连眼睛也是张开的;接受采访时依然满身伤痕的三位缉毒警察。
还有一位缉毒警,只是因为孩子在街上叫了一声爸爸,就被毒贩残忍地杀害了全家。还有那些未被报道公布的无名英雄,据公安部门统计显示,仅从2017年至今,就有33名缉毒民警在执行任务时牺牲。
世界上或许没有神灵,但恶魔却是真实存在的,恶魔化身毒贩,他们制造销售毒品,害了无数人。被毒品引诱的人们一步步走进被称为白色瘟疫的罪恶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毒品的危害就像一只看不见的猛兽,它不直接撕咬人的血肉,却能让人在无形之中被侵蚀殆尽,吸毒的人他们付出的不仅是金钱和健康,更是对自己的掌控权和自由,一旦染上毒瘾,余生都会付出代价。
缉毒警察就像是刀尖上的舞者,在危机四伏之中与毒贩斡旋;而卧底毒窝的警察就像是已经出鞘的刀剑,寻找时机给敌人致命一击。
缉毒警察李云峰
缉毒警察隐姓埋名,做着最危险的工作,承担着最大的风险,他们的每一次出警,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与亡命之徒的殊死对决。他们身处黑暗,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为了更多人的光明。
大多数缉毒警并不能以真实身份活在世上,生前为了家人安全不敢照照片,死后甚至没有证明身份的墓碑,亲属无法在节日祭拜,孩子甚至无法光明正大地叫一声爸爸。然而在他们为国捐躯之后,却连补助都无法保证落实,妻子儿女的生活无法保障。
一位缉毒警在接到任务后,告诉他的朋友,以后不要再联系他,如果以后在路边见到一块无名碑,可能他就躺在那里。
缉毒警察石林
即使不能留名,即使饱受威胁,但他们仍旧毅然决然的投身缉毒使命,用赤忱铸成打击犯罪的铁拳,用热血筑起保护百姓的高墙。他们付出了一切,无惧生死坦然向前。
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像王世洲张从顺这样的缉毒警察在黑暗中扫除威胁和障碍,才有了明媚阳光下的欢声笑语和幸福无忧。是无数无名英雄在前方负重前行,才有了后方人民的岁月静好。
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时刻牢记毒品危害,牢记为禁毒付出和牺牲的英雄,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禁毒不只是警察的任务,更是全社会的职责,希望未来某一天,他们不在隐姓埋名,而是自由地活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