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内战有多强(西班牙内战邪恶与正义的较量)
西班牙内战有多强(西班牙内战邪恶与正义的较量)1936年,由西班牙共产党、共和党、社会党和劳动者总同盟等民主力量在大选中获胜组成民主政府,国内政治冲突日趋强烈,暗杀、罢工层出不穷。右翼军人在与德、意法西斯密谋和策划后,经过充分准备而发动了这场颠覆共和国的武装叛乱。叛军首领之一的埃米利奥·莫拉(Emilio Mola Vidal,1887—1937)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墨西哥和美国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这是一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交战双方约有50万人战亡,战争造成第二共和国解体,佛朗哥的法西斯统治政权建立,波旁王朝(Bourbon Dynasty,1327—今,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在西班牙第三次复辟(王位悬空)。西班牙这场内战被认为是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王永云编
1936年7月17日至1939年4月1日,在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及北非西属摩洛哥等地发生了一场西班牙国内战争。
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Manuel Azana)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有45万人参战;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1892—1975)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有60万人参战。
曼努埃尔•阿扎尼亚(1936—1939担任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总统)
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墨西哥和美国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这是一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交战双方约有50万人战亡,战争造成第二共和国解体,佛朗哥的法西斯统治政权建立,波旁王朝(Bourbon Dynasty,1327—今,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在西班牙第三次复辟(王位悬空)。西班牙这场内战被认为是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希特勒(左)与佛朗哥(右)
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共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土地改革、裁军、限制宗教团体传教等措施,引起了地主及以长枪党为首的西班牙反动势力的极端仇视,为内战埋下了伏笔。
叛军首领之一的埃米利奥·莫拉(Emilio Mola Vidal,1887—1937)
1936年,由西班牙共产党、共和党、社会党和劳动者总同盟等民主力量在大选中获胜组成民主政府,国内政治冲突日趋强烈,暗杀、罢工层出不穷。右翼军人在与德、意法西斯密谋和策划后,经过充分准备而发动了这场颠覆共和国的武装叛乱。
西班牙内战中的德国军机
7月18日,叛乱从驻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的西班牙殖民军率先发起,陆军和空军约12万人和由摩洛哥人组成的“外籍军团”参加了叛乱。叛军迅速占领西属摩洛哥、加那利群岛、巴利阿里群岛(Baleares)等,战火迅速蔓延到本土的加的斯(Cadiz)、塞维利亚(Sevilla)、萨拉戈萨(Zaragoza)、布尔戈斯(Burgos)等大中城市。7月30日叛军在布尔戈斯成立“国防执政委员会”,企图南北夹击马德里(Madrid),进而夺取全国政权。
国际纵队中赫赫有名的德国“台尔曼支队”,他们在战场上与身为同胞的秃鹰军团兵戎相见,势不两立
叛乱发生后,各阶层人民响应西班牙人民阵线的号召,拿起武器保卫共和国,两天内共有30万人报名参加人民警卫队。马德里、巴塞罗那(Barcelona)、瓦伦西亚(Valencia)、卡塔赫纳(Cartagena)、马拉加(Malaga)、毕尔巴鄂(Bilbao)等大中城市的叛乱很快被平息。南方仅有安达卢西亚(Andalusia),北方还有加利西亚(Galicia)、纳瓦拉(Navarra)、旧卡斯蒂利亚(Old Castilla)等经济落后省份还被叛军控制着。
佛朗哥的军队
为乘机推翻西班牙共和国,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切断英、法与亚非殖民地的联系,将西班牙变成制约英、法的战略基地,7月底,德、意开始派遣飞机到西属摩洛哥,协助佛朗哥向本土运送叛军,并把大批坦克、飞机运往西班牙(共向叛军提供1 650架飞机、1 150辆坦克和装甲车、2 700门火炮、数十万杆步枪、750万发炮弹等);随后又派出5万余干涉军以“志愿者”的名义到西班牙参战(至1939年累计参战兵力达20余万人,其中德军5万、意军15万)。
巴塞罗那街头上的共和派民兵围在自制的坦克旁边
8月,叛军在干涉军的支援下,从葡萄牙边境向马德里方向发动进攻,先后攻占巴达霍斯(Badajoz)、卡塞雷斯(Caceres)、托莱多(Toledo)等城镇,将南、北两块控制区联成一片。
9月,叛军在北部攻占伊伦(Irun)和圣塞巴斯蒂安(San Sebastian),切断了共和国北部与法国的联系。
希特勒对佛朗哥最大和最后一次支援行动,就是派出著名的秃鹰军团图为在战场上的德国秃鹰军团
10月,叛军兵成4路进逼马德里,于11月6日进抵马德里近郊。共和国政府迁往瓦伦西亚,并又组建30万的正规军,在国际纵队的配合下展开马德里保卫战;在马德里以西构筑三道防线英勇抗击敌军,多次粉碎叛军的进攻。
苏联以志愿兵的名义派来3 000人,含飞行员1 000人,图为苏联顾问和为西班牙政府军提供的坦克
1937年2月6日至27日叛军在马德里东南远接近地发动哈拉马河(Jarama R.)战役,企图切断马德里通往东南地区的交通线,完成对马德里的合围;共和军英勇反击,粉碎叛军的企图。
国际纵队中著名的美国“林肯支队”
自1937年6月起,叛军将进攻重点转向北部,集中了15万兵力(含意军10万)对毕尔巴鄂(Bilbao)发起进攻,企图攻占比斯开湾(Bay of Biscay)沿岸的重要工业区和阿斯图里亚斯(Asturies),遭遇6万共和军反击。由于兵力相差悬殊,毕尔巴鄂失守,叛军继续向桑坦德(Santander)和希洪(Gijon)方向进攻。
国际纵队中手持“盒子炮”的加拿大志愿者
为减轻北部战线受到的压力,同年7月和9月,共和军在中部战线马德里西北的布鲁内特(Brunet)和东部战线萨拉戈萨以东发动两次进攻战役,但未能制止叛军对北部战线的攻势,8月26日,桑坦德失守。
10月22日,共和军在阿斯图里亚斯的最后一个根据地希洪陷落。北方工业区的沦陷,使共和国遭到沉重打击。
白求恩大夫(右)和他的同事正站在一辆输血车旁
10月28日,共和国政府从瓦伦西亚迁至巴塞罗那。
12月5日,共和军在东部战线进攻并一度解放叛军主要根据地特鲁埃尔(Teruel),以迫使他们放弃进攻马德里的计划。由于共和军未按计划推进,且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苦战了两个月,终因寡不敌众而损失惨重。
17岁的政府军女战士(1937年)
1938年2月15日特鲁埃尔失守,此后叛军将作战重点转向东部战线。
3月,叛军在埃布罗河(Ebro)河谷投入5个军的兵力以及大量的飞机、坦克,在干涉军的配合下向阿拉贡(Aragon)发起进攻(共和军在东部战线的兵力仅有11个师)。
9日,共和军防线被突破,至4月15日,叛军先后占领莱里达(Lleida)、比纳罗斯(Vinaros)等地,切断了加泰罗尼亚与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联系;然后南攻瓦伦西亚,北进巴塞罗那。
国际纵队告别巴塞罗那(1938年10月)
于7月至11月,共和军投入7个师10多万兵力在埃布罗河地区,发动内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战役,3个多月歼敌8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00余架,但由于人力物力得不到及时补充而被迫转入防御,未达战役的预期目的。
佛朗哥的军队在一片废墟中推进至马德里附近
12月23日,叛军和干涉军出动20多个师约40万的兵力发动加泰罗尼亚战役,至1939年1月26日,巴塞罗那失陷。
1939年2月8日,共和军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菲格拉斯(Figueras)失陷,25万共和军越过法国边境后被解除武装。次日,叛军和干涉军进抵法、西边境,切断西班牙共和国与其他国家的陆上联系。
2月11日,加泰罗尼亚全境被占领。
佛朗哥的军队进入巴塞罗那
1939年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断绝与西班牙共和国的外交关系;共和国内部的投降派猖狂活动;3月3日,共和国海军基地卡塔赫纳爆发叛乱;3月5日至6日,中部战线司令卡萨多上校在马德里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接管政权,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及民主人士,并向叛军敞开进入马德里的大门;28日,叛军和干涉军进入马德里和瓦伦西亚,战争结束;最后一批共和军在1939年4月1日投降。
佛朗哥宣布西班牙内战结束,图为佛朗哥在马德里阅兵(1939年4月1日)
1939年4月,西班牙国民军获得胜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国解体,所有右翼组织合并,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施行独裁统治,战后遭处决的人数达15 000至35 000人,此外还有监禁、强迫劳动等措施。在美国的支持下,佛朗哥担任西班牙摄政王直到1975年去世。
流亡到法国的西班牙人
德、意的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英、法等欧洲国家对西班牙战争采取“不干涉”政策,签署《不干涉协议》;美国则宣布延长1935年的“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双方输出武器和军用物资。但是,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得到国际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的支持。各国人民募集粮食、药品、捐款和武器予以支援;包括我国在内的54个国家约4万余名反法西斯战士自愿前往西班牙,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但最终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
战后在法国的国际纵队战士合影(从照片中能看到有国人的面孔吗?)
通过此书可深度了解在参加西班牙内战的国人身上曾经发生的真实故事
从客观上分析,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德、意武装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使双方力量对比明显不利于共和国一方;人民阵线内部党派政出多门,没有建立一支统一的军队,战斗力不够强大;人民阵线政府没有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展人民战争;战争指导原则采取防御战略,未能对叛军实施有效的进攻;没有建立起适应战争需要的军事经济;对混进政府和军队的敌对分子以及投降派的破坏活动打击力度不够等等。
这场战争首次出现飞机对坦克的轰炸和第一次对不设防城市的大规模轰炸,国际间对此战争也十分注目。《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40创作的长篇小说,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是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的代表作之一。英国社会评论家、记者乔治•奥威尔、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人均对西班牙内战做了详细的研究和报道。
被轰炸后的马德里(1936年12月3日)
(注:原资料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