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昆明昆曲传承基地(雄安新区的昆曲之乡淀边村马村)

昆明昆曲传承基地(雄安新区的昆曲之乡淀边村马村)白建桥 白建桥其父白老和,其子白玉田、白玉珍。白建桥是有名的昆曲旦角,学艺于安新子弟会。他在其父成立的和顺班“挑大梁”多年,他演出的《琴挑》(饰陈妙常)、《刺梁》(饰渔家女邬飞霞)、《出塞》(饰王昭君)、《闹学》(饰丫环春香)、《刺虎》(饰费贞娥)、《思凡》(饰尼姑赵色空)等戏脍炙人口,极负盛誉。尤其是《棋盘会》中扮演钟无盐(刀马旦)非常出色,当时堪称一绝。白建桥曾演过《丑思凡》,即尼姑赵色空不梳大头,不带道姑巾,而是头戴僧帽,脸上涂白并点几个墨点,但丑扮不丑演,故名“丑思凡“,此剧不常上演。 不过,白永宽一生重艺术,惜人才,讲道义,不畏权势,为同行们所称道。 白老和及其侄白永宽 白老和是白玉田、白玉珍的祖父。他的老师是蠡县留史昆弋班的徐老发,学花脸。白永宽是花脸兼老生演员。他叔侄二人都是醇王府恩庆班的主要演员。由于他二人艺业精湛,深得醇王府家族器重。他叔侄二人曾在醇王府合演《负荆请罪》,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民间视角看遍雄安新区白洋淀世情民风

昆明昆曲传承基地(雄安新区的昆曲之乡淀边村马村)(1)

友情提示:本文很长,可以先关注本头条号,或收藏、转发,这样方便下次寻找。

文:赵玉生

五、白云生一家及马村诸多昆曲名伶

(一)白云生及其昆曲世家

安新县马村籍的昆曲艺术家,首推白云生及其白氏一家。

白老和及其侄白永宽 白老和是白玉田、白玉珍的祖父。他的老师是蠡县留史昆弋班的徐老发,学花脸。白永宽是花脸兼老生演员。他叔侄二人都是醇王府恩庆班的主要演员。由于他二人艺业精湛,深得醇王府家族器重。他叔侄二人曾在醇王府合演《负荆请罪》,白老和饰关羽,白永宽饰张飞,一红一黑,珠联璧合,栩栩如生,看戏的王公贵族们一个个如醉如痴。“七王爷”每逢宴乐,非让他俩演这出戏不可。

1888年恩庆班解散时,醇王府将一份御批恩庆班戏箱赏赐给白老和叔侄二人。这份戏箱运到马村后,全家人焚香礼拜。启封后发现这份戏箱从蟒、靠、盔、靴到水衣、水纱、网子全是双份。不久,叔侄二人分了家,白老和分得一份戏箱,成立了“和顺班”;白永宽分得一份戏箱,沿用王府旧名,仍叫“恩庆班”。

白永宽外号白大眼,生得体态魁梧,有一条好嗓子,演花脸气魄很大,老生戏唱得也很好,所以在京南诸县颇有影响。但是他性情高傲,脾气暴躁,一般演员搭他的班都很犯怵,生怕伺候不了这位班主兼主演。一次,外地一位花脸演员搭他的班演出《张飞闯帐》扮演张飞。因为这位演员事先没向白永宽请安问好,白永宽便设法给他难堪。这出戏本应陶显庭扮演诸葛亮的中军,那天白永宽却替了陶显庭。待张飞的差官上场后问“门上哪位听事?”时,扮演中军的白永宽快步上场,二目圆睁,大吼一声“干什么的”,声若霹雷,凶如煞神,吓得演差官的演员一下子倒在台上。台下竟掌声大起,经久不息。可那位演张飞的演员上场后再也压不住场。散戏后,那位演员饭也没吃,钱也没要就不辞而别了。

不过,白永宽一生重艺术,惜人才,讲道义,不畏权势,为同行们所称道。

白建桥 白建桥其父白老和,其子白玉田、白玉珍。白建桥是有名的昆曲旦角,学艺于安新子弟会。他在其父成立的和顺班“挑大梁”多年,他演出的《琴挑》(饰陈妙常)、《刺梁》(饰渔家女邬飞霞)、《出塞》(饰王昭君)、《闹学》(饰丫环春香)、《刺虎》(饰费贞娥)、《思凡》(饰尼姑赵色空)等戏脍炙人口,极负盛誉。尤其是《棋盘会》中扮演钟无盐(刀马旦)非常出色,当时堪称一绝。白建桥曾演过《丑思凡》,即尼姑赵色空不梳大头,不带道姑巾,而是头戴僧帽,脸上涂白并点几个墨点,但丑扮不丑演,故名“丑思凡“,此剧不常上演。

白建桥艺业不凡,但领班能力较差。白老和去世后,和顺班因他经营不善而解散,把那份好戏箱卖给了新城县的李宝珍与邓玉山,从此京南才有了“宝山合”戏班。白建桥卖掉戏箱后,随其子白玉田充当配角,浪迹江湖,后来改唱了小生。1941年他六十岁以后,只落得在天津新中央戏院为京剧班跑龙套,生活十分穷苦。

昆明昆曲传承基地(雄安新区的昆曲之乡淀边村马村)(2)

白玉田 自幼随叔伯父白永宽及其父白建桥学旦角。他学戏刻苦用功,天生丽质,扮相俊美,一双眼睛非常有戏,被京东观众誉为“白大姑娘”。他能戏很多,刻划人物细致入微,表演艺术精到绝伦,所以当时与“昆旦大王”韩世昌齐名,甚至扮相好,嗓子好还要优于韩世昌。1917年(民国六年)同侯玉山、其父白建桥等人组成“福寿社”演于北京丹桂茶园。1926年与其胞弟白玉珍、堂弟白云生(那时白云生给白玉田跟包)加入郝振基创办的“基顺和”戏班演于京东玉田县等地。1928年加入王益友、郝振基、陶显庭、白云生等人组成的“庆生社”在京、津一带演出。这期间,白云生主要是向白玉田学艺。同年,束鹿县旧城商会会长王祥斋见白玉田艺业超群,红极一时,便专门为他购置了戏箱,组班为“祥庆社“,由白玉田挑班演出,给王祥斋赚了大钱。之后,他还在新城县“宝山合”班演出过一段时间。1935年加入“荣庆社”巡回演出,在天津演出的时间较长,直至1938年。

白玉田二十岁时,曾两次进宫演出,皇后们称之为“真天仙”,并赐宫廷戏装一套。

可惜的是,白玉田二十多岁时便开始抽大烟,有时回马村,翰林张怀信还经常请他到张家后院吸大烟。三十岁左右由抽大烟改为吸白面,以后又打吗啡针。因此,身体状况日渐衰弱,台上演戏往往难以坚持,最后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落得衣不蔽体,流落街头。同行们凑了点盘费打发他回老家马村,不想走到天津城西杨柳青附近的路上,烟瘾、饥饿、疾病并发于一身,一代名伶竟死在路边的草堆里,终年仅三十多岁,(约生于1901年,卒于1938年)

白玉珍 生于1909年,卒于1973年4月13日。乳名老纪,是白玉田的胞弟。在束鹿县王祥斋办的“祥庆社”学戏时,为“祥”字辈,叫白祥纪,后改名为白玉珍。从师昆弋名净侯玉山,学花脸兼老生。他秉赋聪颖,勤学苦练,善于求教,各种行当的角色都能演。他跟陶显庭学过武生戏,向魏庆林学过老生戏,也向父亲白建桥、胞兄白玉田学过旦角戏,小时候随其祖父白老和学过小生戏,因而家学渊博。他曾随白建桥、白玉田、陶显庭、侯玉山演出于河北农村,也曾在“祥庆社”、“荣庆社”等班社演出多年。抗日战争时期,昆曲极不景气,他曾在著名京剧老生马最良(京剧艺术家马连良的堂弟)的戏班里任教,偶尔唱一出,颇受欢迎。

1938年,白玉珍应李桂春之邀,在天津为其子李少春传授《武松打虎》《安天会》等戏。1942年收马又良为徒。

解放后,经文化部安排,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舞剧院教学生练基本功和古典舞蹈。1956年,他随北方昆曲代表团南下参加会演。演出期间,青年演员崔洁、刘秀华在白玉珍及其他艺术家的指导下排练了《胖姑学舌》,白玉珍并与李淑君合演了《渔家乐》以及《三档》等戏。《三档》等戏以后还灌制了唱片。

1965年调河北省戏曲学校任教,导演过京剧现代戏红灯记”、“红嫂”。

白玉珍有子士林,生于1937年,幼承家学,为北方昆剧院主要青年演员之一。经文化部批准,白士林拜著名京剧艺术家高盛麟为师,得到高派武生戏真传。1978年北昆恢复后,他在北昆排演了《宗泽交印》,饰宗泽。又排练了《血溅美人图》(即红娘子与李岩的敌事),白士林扮演李岩。因此剧十分成功,于1980年拍成电影。

白玉珍、李淑君合演《渔家乐》

白玉珍的女儿白晓华,也是北昆演员,曾任北方昆曲剧院党委副书记。

白云生 (生于1903年,逝于1972年8月4日)原名白瑞生,后据唐朝杜牧诗《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而改名。他自幼酷爱昆曲,在中学读书时就从名武生王益友学会了许多旦角戏。1921年在保定四中毕业后,迫于生计,曾一度经商,在白玉田的引导帮助下,决意投身梨园,继承家学,从白建桥、白玉田学旦角戏。那时,其岳父何云星对其学艺,精神上给予鼓励,物质上予以资助。

1928年,韩世昌带领荣庆社部分人去日本演出时,白云生随白玉田、白玉珍等本家弟兄加入郝振基、陶显庭等组织的“庆生社”在京演出。由于他有文化,演出期间整理改编了一些传统剧目,如《天河配》《西游记》等。这时,他在社内唱旦角名声大起。

因昆曲小生缺乏,1935年,由高阳县庆长社出科的笛师侯瑞春先生建议,白云生改演小生,从此与韩世昌长期合作。1936年秋,韩、白领衔“祥庆社”,辗转演于全国南北各大城市,先后到济南、开封、汉口、长沙、南京、上海、杭州、苏州、嘉兴、无锡、镇江、烟台,然后由天津回到北京。此次演出时间最长、足迹最远,遭受到的艰难也最多。

那时,北京的业余昆弋学会是很多的,多由名人组织。如1922年北京大学刘半农教授发起组织的昆弋学会,有郑振铎、孙楷弟、马叔平、顾羡季等学者参加。1925年北京艺术学院女生组织的兰阁雅集,专门学演昆曲。1928年俞平伯、许萦环夫妇组织的谷音社,1929年西园等组织的复兴言乐会,都是为振兴昆曲的业余组织。白云生同韩世昌经常去那里求教于名家指点,并结识了许多名家、教授,如吴梅、赵子敬等。

1938年秋,白云生拜著名京剧小生艺术家程继仙(叶盛兰的师父)为师,学习京剧小生戏。

1945年日本投降后,昆曲演出很不景气。白云生为提倡昆曲,在中山公园董事会夏枝巢老先生的帮助下,在春明馆东边黄亭子里成立了“昆曲亭”。每周二、四、六晚上曲友们去参加拍曲、唱曲;星期日举行曲会,持续了一年多就解散了。

解放后,白云生被文化部分配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工作,任古典舞蹈教师兼戏曲导演。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进京演出《十五贯》之后,白云生作为北方昆曲代表团成员到南方参加会演。1957年6月22日北方昆剧院成立时,他作了关于北昆建院筹备工作的报告,并被文化部任命为北方昆剧院副院长。1960年,文化部在上海举行了全国南北昆曲大型观摩演出,演出由“艺委会”主持。白云生同俞振飞、陈鲤庭三人为“演出组召集人。

白云生在北昆任副院长期间,竭力提携后起之秀。如李淑君、洪雪飞、丛兆桓、许凤山、蔡瑶铣等都得到过他的教诲。

“文革”期间,“北昆”被迫解散,白云生被批斗后,含冤患病,于1972年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白云生曾任二、三、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委员。白云生生前灌制了一些唱片,拍过几部电影片断,如《琴桃》、《拾画叫画》《惊梦》《折柳阳关》等,作为宝贵资料为国家珍藏。白云生生前写过不少关于昆高腔艺术的论文、著作,有《昆高腔十三绝》、《谈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谈昆曲生、旦、净、末、丑的表演方法》。

白云生的先妻何氏,安新县何庄子人,早亡,后娶夫人李凤云,是马村子弟会第三期演员,也是著名的昆曲名角,她随白、韩等演出多年。北方昆曲剧院成立时,只有李凤云一名昆曲女演员。

白云亭 是白云生的族兄,从师白永宽,唱丑,也唱老生,能演红净,也能演武生,是一位全能的演员。他的唱腔韵味十足,但嗓音欠佳。他是韩世昌早期的师父,教过他《十二连城》的赵王、《回头是岸》的刘大生和《白蛇传》的刘汉卿等戏。(注:此白蛇传系演刘汉卿受继母虐待投水寻死为小白龙所救的故事,非白娘子许仙故事)

昆曲名丑孟祥生是白云亭的弟子,孟随韩、白演出多年白氏家族中著名的昆曲演员还有白增利、(1863年一1932年,演武生)白福顺、白敬亭、白月亭、白二子、白玉柱、白茂斋、白茂源、白俊立等人。

昆明昆曲传承基地(雄安新区的昆曲之乡淀边村马村)(3)

(二)昆曲名伶陶显庭

陶显庭号耀卿,生于1870年(同治九年)农历正月初七,故于1939年9月18日(民国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初六日),享年七十岁。

陶显庭生于马村这个昆曲之乡,自幼便深受家弦户咏唱昆曲的熏陶,七、八岁上就学会了《玉簪记》、《西厢记》等戏中的书童角色,演娃娃生。1883年(光绪九年)陶显庭十四岁时,在一次子弟会演唱中,被白永宽看中,收为入室弟子,传授其花脸、老生戏,倾囊相教。白永宽还自己出钱请来当时著名昆弋大武生钱雄,教给陶显庭《夜奔》《探庄》《单刀会》《劝农》《打虎》《训子》《山门》《弹词》等武生、老生和花脸戏,为其成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陶显庭身材魁梧,嗓音高亢浑厚,声若宏钟,故各行当的戏演来得心应手,各展其妙。

1919年,他同郝振基、朱义鳌、朱小义等组成的“同合社”,在北京广兴园演出,因上座情况不佳,不久加入“荣庆社”。

《安天会》演的是美猴王偷桃盗丹、大闹天宫的故事。当时与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齐名的活猴郝振基技艺精妙绝伦,美不胜收。他演猴吃桃时两耳前后扇动,眼睛左右转动,尖嘴一鼓再鼓,背向观众时,后脑骨上下耸动,真似活猴一般。这种绝技,今已失传。陶显庭在该剧中扮演托塔李天王,数十句唱词一气呵成,且韵味醇厚。此剧有“唱死天王累死猴”之说,一般演员难以胜任。此二老合演的《安天会》堪称昆坛绝唱。

1938年,陶显庭六十九岁高龄,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连演三出重头武生戏:“夜奔”、“对刀步战”和“别母乱箭”,可见功底深厚。七十岁时,他与郝振基在天津小广寒剧场同台演出了两出武戏,陶演“夜奔”、郝演“探庄”。陶、郝二老乃是同庚,有人赠诗曰:“向年陶郝本同庚,七十共台扮武生,夜奔探庄真媲美,万人拍掌动雷声”。

陶显庭的拿手戏很多,如“夜奔”、“单刀会”、“醉打山门”、“五台山”、“训子”、“别母乱箭”、“麒麟阁”等。尤其是《弹词》一剧,是他毕生的佳作。《弹词》是《长生殿》中一折戏。演的是唐朝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攻陷长安后大肆掠杀,唐明皇、杨贵妃及群臣逃走,梨园伶工也四散逃命。宫廷梨园老艺人李龟年流落江南,怀抱琵琶沿街卖唱糊口。陶显庭饰李龟年,演唱的曲牌是《吕南一枝花》、《梁州第七》及《九转货郎儿》等,他按“遏云阁曲谱”演唱。他以无比深沉的感情,抒发了国家沦亡的痛切之情,凄凉悲惨,感人肺腑,真正达到了“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东晋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琴赋并序》语)的高深境界。他在天津每演此剧,北京一些巨商贵胄驱车津门观看,有的看完《弹词》便连夜返京,可见其艺术魅力之大。

1939年天津发大水,陶显庭住西开教堂,生活无以为计,劳累成疾,身染重病。其弟子“慕陶馆主”韩跃华先生将他请至家中供吃住,后又经姚礼门先生为他租了一间房子疗养,不久与世长辞。死后,由韩先生及同行们资助买了一口棺木,葬于河北火车站附近墓地。

陶显庭一生勤奋好学,对艺术精益求精,但生活俭朴,一生布衣粗食。陶氏无子女,早年抱养一子,名陶小庭,原名陶鑫泉,系马村子弟会第四期学生。陶小庭继承了其父很多戏,解放后在北方昆剧院任教。现已退休住文安县滩里乡中滩村。

陶氏家族中昆曲演员还有陶锅腔、陶振江、陶双春(1860年一1930年,演武旦)、陶爱五等人。其中陶振江是束鹿县“祥庆社”武旦、文武小生吴祥珍(“北昆”老艺人)的师父,曾在“荣庆社”随陶显庭、郝振基等演出多年。

(三)著名京昆武生朱小义一家

朱小义 生于1903年,1941年农历六月初八日病殁于天津,享年仅三十八岁。

朱小义四、五岁随父亲朱义鳌(昆弋花脸名角)和伯父朱义铮(昆弋著名青衣、小生演员)浪迹江湖,耳濡目染,深受昆弋艺术熏陶,七岁时便能登台演娃娃生。

光绪末年,他家与翰林学士张怀信家发生纠纷,朱家不堪忍受欺辱,便迁居京东玉田县落户。那时,朱小义不足十岁,拜“益和科班”武花脸孙益勇为师,幼工扎实,后又拜在郝振基门下学艺,十三岁时又拜当时著名昆弋武生张文生为师。张文生是高阳“庆长社”笛师侯瑞春的外甥,侯瑞春乃是朱义铮的弟子。因此张文生对朱小义倾囊相授,先后教给他《夜奔》《夜巡》《武十回》(即打虎、蜈蚣岭、快活林、杀嫂等十出武松戏)等剧目。不久,朱小义便在昆剧剧坛上奇峰突起,红遍京、津一带。

十七岁时,朱小义随“荣庆社”在北京同乐园演出时,被著名京剧武生尚和玉看中,决意要收他为徒,继承尚派。朱小义的父亲朱义鳌出于对昆曲后继有人的愿望,舍不得让其子离开昆曲,谢绝了尚和玉的美意。尚和玉便托人说情,请客送礼,朱义鳌仍不应允。尚和玉爱才心切,最后搬出高阳县名人李石曾出来说话。李石曾当时是社会名流,又是国民党元老之一,人称“高阳李”。那时,李是上海书局董事、北京中华戏曲学校总董事,著名话剧导演焦菊隐是他的外甥。这位李先生出面,朱义鳌再也难以推却了。朱小义列入尚派门墙,学京剧武生。尚派的拿手戏《四平山》《艳阳楼》《挑滑车》《雁荡山》《铁笼山》等,他都完美地继承下来,遂进一步誉满京津。

朱小义年轻,扮相俊美,身段轻快帅美,加上有一条好嗓子,台下非常“有人缘”。北京城里的一批青年观众,包括许多大、中学生都以一睹朱小义的演出为快。

朱小义在天津演出时,一些贵妇人、姨太太、女学生们沉迷于朱小义的扮相漂亮和技艺高超,争相定座、包厢、包场,有的还争着与他同场票戏。更有甚者,终日请他吃喝,形影不离,尾随其后,连吃饭、洗澡都有一群妖艳的女人与之鬼混。久而久之,朱小义身体日渐虚弱,三十岁上便因吐血而不能登台演戏。此后生活困难,囊空如洗,求医无钱,惨死于津门。1941年6月12日的《新天津画报》曾载文说:“近年以来,小义因患失血病症,时愈时犯,精神甚为消沉,故不现身舞台。迩来病势转重,虽经中西医诊治,药石无灵,群医束手,延至六月初八日一时,溘然逝于本市法租界同善里四十八号本寓。年仅三十有八,此一代武生杰才,竟从此久别人间,殊堪痛惜。”小义死后,连棺木都没有,同行朋友张德发、侯永奎、盖春来三位武生演员发起,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唱了三天义务戏,才将他安葬。

朱小义兄弟三人,二弟朱仁义,三弟朱保义,都是昆弋演员,现年事已高,从事昆曲教学工作。朱小义身后萧条,无子女。

朱可义 (1905年生,1968年冬卒于马村)幼承家学,十二岁时加入白建桥的和顺班学艺,十八岁随叔父朱义鳌到京,参加“荣庆社”,为场面。二年后回乡,搭“祥庆社”演于河北各地农村。二十二岁复回“荣庆社”。1931年天津庞士奇组织“宝立社”,邀朱可义和高景池(新城县人,习文场)同去,朱自此开始司鼓。后又随“祥庆社”演于大江南北六省。日寇入侵后,回乡务农。解放后被召回北京,北昆建院后专任鼓师,教授学生。“文革”前退休回乡,1968年故于马村。

朱可义为韩世昌、白云生、白玉田、侯玉山、郝振基、陶显庭、白玉珍等司鼓多年。

朱义铮 朱小义的叔父,学艺于马村子弟会和玉田县“益和科班”,是著名的昆弋名角,曾与其兄朱义鳌加入祥庆、荣庆演出。束鹿县王祥凤是其弟子,工昆丑。

朱小名 为马村子弟会第四期学员,为昆弋演员。

(四)昆弋名净化起凤

化起凤 系马村昆弋子弟会早期演员,与白老和、白永宽、张元红同期。他从师高老佩,工花脸、红净。高阳县河西村“庆长社”是侯姓财主成立的昆弋班,化起凤曾在该班管事,诸如前台、后台、安排戏码、戏份子的分配,都由他掌管。因为他办事利落公道,大家非常信任他。他还搭过获鹿县孤庄村的“和粹”、“和丰”两个班社,与昆弋名老生郭蓬莱同是该班主演。民国初年,他在完县“德庆和”戏班演出时,得病吐血回家,不久便去世了。

化氏一家中,化长城、化傻柱等都是昆弋演员。

(五)马村张氏几位昆弋名家

张元红 昆弋名丑,马村子弟会早期演员,曾同白老和、白永宽在醇王府恩庆班供奉,为该班主要丑角演员。

张福元 张元红之子,系昆弋名丑,与陶显庭同期。卒于1919年农历2月12日,年仅27岁。

张德发 陶显庭的弟子,与白玉珍是师兄弟,是马村昆弋子弟会第三期学员,工武生及武花脸。朱小义拜尚和玉为师后,张德发经常在天津演出。1936年天津劝业场主高渤海创办“稽古社科班”,聘请尚和玉、侯喜瑞、李兰亭(京剧李派武生创始人河北省京昆剧团著名武生郭景春即为李的弟子)等名家教戏。这时,张德发经常与尚和玉配演武花脸。张德发武功扎实,颇为尚和玉器重,同时张也学会了不少尚派戏,也系尚派入门弟子,所以张德发也是京昆皆能的武生名家。

解放初期,王均衡、郭景春、郄承鸾、陈茂春等人组成的冀中十分区培新剧社(河北省京昆剧团的前身)到端村演出,正好张德发回马村探家,在乡里们及剧团的要求下,张德发演了一出《挑滑车》,扮演高宠,其时年过花甲,但功架稳练凝重,不失尚派风范。

张德发解放后曾任哈尔滨京剧院院长,黑龙江省戏曲学校校长、省政协委员、省剧协委员。其族兄张德顺学艺于子弟会第二期。张德发本家张万友、张其盛都是昆弋演员。

张荣茂(卒于1938年),系马村子弟会第二期学员,专工武小生,有“活吕布”之称。

六、几件昆坛轶事

(一)白永宽骑驴进京

前面说过,醇王府的恩庆班解散后,白老和及其侄子白永宽将御批戏箱各分一半,分别成立了和顺班和恩庆班。有一年,安新县的县太爷要抓恩庆班的官戏作乐,派衙役到马村命白永宽带班进城献艺,白当即拒绝。县太爷闻听大怒,便依仗权势胁迫白永宽屈从。白永宽硬是不从,当即骑着毛驴从马村到了北京醇王府说明原委。王府管家即以王府的名义给县太爷写了一封信,说白永宽的戏箱系御批恩庆班专用,那位县太爷才不得已收回成命。可见白永宽为人耿直,不畏权贵。

(二)翰林点戏,弟兄和好

有一年,白玉田、白云生叔伯弟兄因故不睦,乡里调解未成,有人禀告退职还乡的翰林学士张怀信,求他为白氏弟兄和解。张怀信胸有成竹。值其寿诞之日,请白氏弟兄二人去唱堂会祝寿,点戏《牡丹亭·游园惊梦》。剧中人杜丽娘(旦角)和柳梦梅(小生)两个角色。白玉田、白云生都能扮演。到化装时,他二人不知扮演哪个角色。僵持了一会儿,还是白云生先开口问白玉田,才扮了小生,白玉田扮了旦角。自此,翰林点戏,白氏弟兄重归于好的事,一时传为佳话。

昆明昆曲传承基地(雄安新区的昆曲之乡淀边村马村)(4)

(三)为争侯玉山,打死三口人

侯玉山,生于1893年,为迄今仅存的百岁昆坛名宿。他是高阳县河西村人,学艺于该村庆长社。他年轻时翻觔斗以“快、高、帅”闻名河北。1915年(民国四年)文安县北斗村大财主、外号“活阎王”任义礼的儿子“小阎王”任铁庄掌管他家祖传“昆弋元庆班”,以五十一元现大洋的压班钱给了侯玉山,约定第二年仍住元庆班。同时,新城县大庄村的“宝山合”班以五十三元的定金交给了侯玉山的父亲,并约定正月十五到白洋淀大田庄演出。侯玉山回家得知此事,左右为难。为免生枝节,他索性躲起来,闲居不出。“宝山合”班到了大田庄将要开台演出,文安县“小阎王”带领二十名家丁,手持刀枪棍棒三节棍等器械,乘三条冰床子驰向大田庄,他们进村后直奔戏台搜人。未搜出侯玉山,气急败坏,将宝山合的戏箱行头全部砸毁撕破。怒恼大田庄村民,将“小阎王”一伙人团团围住,双方混战,血流遍地,“小阎王”见寡不敌众,冲出包围逃跑,村民们紧追不放。“小阎王”掏出手枪打死了一名叫田二横的青年,村民们更加恼火,“小阎王”又连发两枪打死两人。“宝山合”诉之官府,“小阎王”花了不少白银打点,也无济于事。最后托出军阀韩复榘的亲戚、霸县台上村韩六出面调停,此案才得平息。

为争一演员,三名村民血染白洋淀的新闻很快传遍冀中各县。

(四)“红豆馆主”轶闻

清皇族后裔溥侗,别名厚斋,字西园,号“红豆馆主”,辛亥革命前任民政总理大臣。此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更潜心研究昆曲、京剧艺术。他与南方昆曲大师徐凌云并称,有“南徐北侗”的美称。“红豆馆主”文武昆乱不挡,生旦净末丑各行当无一不精。他为学京剧,就曾求教于俞菊笙、谭鑫培、陈德霖、王楞仙、黄润甫等名家,故称“票界大王”。1911年开始,他在北京成立了“言乐社”,赵子敬、赵子衡、俞平伯、朱自清、京剧梅、尚、程、荀四位旦角名家、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等著名须生经常到“言乐社”研究、演唱昆曲和京剧。1917年以后,韩世昌、白云生等人经常去求教于“红豆馆主”。

每年五月五日,“红豆馆主”出钱租北海公园大船一只,并请名厨师在船上做菜,邀请“言乐社”同仁乘舟游荡,顾曲品韵,昼夜为欢。一次在北海舟中宴罢,即粉墨登场,梅兰芳、姜妙香、“红豆馆主”合演《奇双会》,韩世昌演的《刺虎》,白云生演的《琴挑》。

自此,白云生、韩世昌等人与红豆馆主结下了不解之缘。

(五)白玉田力演《牡丹亭》

1928年,白玉田、白云生、侯玉山、朱义鳌、朱义铮、李凤云等人率荣庆社曾到保定演出。那时,直系北洋军阀曹锟督署保定,他有一私班,昆曲、河北梆子、京剧都唱,后台老板自然是这位曹大将军。

荣庆社到保定后,每天贴演什么戏,曹锟那边也贴什么戏,与之抗衡。荣庆社同仁十分气忿,大家商议决定,把在北京演唱的昆弋名旦韩世昌邀来与白玉田合演《牡丹亭》,定能一举成功,压倒对方。因为那时韩世昌已是与梅兰芳齐名的昆曲名家。荣庆社前台经理便奔波于保定北京之间,约定韩世昌即刻赴保定搭荣庆社演出,荣庆社人们喜出望外,写好“欢迎韩世昌参加荣庆社演出”的横幅标语,悬挂于剧场门口,并且,三天戏票抢购一空。不料,曹锟那边也贴出了海报,说“韩世昌莅保演出春香闹学”,三天的票也都卖光了。荣庆社同仁已知曹锟依仗权势胁迫韩世昌赴保演出,大家商议说,白玉田艺业与韩世昌不相上下,要求白玉田主演《牡丹亭·春香闹学·游园惊梦》。

白玉田那时已染上吸大烟的嗜好,演戏有气无力。但在大家的敦促下,决心为荣庆社争光,便吸足大烟,使尽全身解数,演出了“春香闹学”,剧场效果极佳,连续二十多天,场场暴满。此次演出,白玉田确实为荣庆社争得了光彩,也说明白玉田艺术之精到,功力之深厚,是为内外行所折服的。

保定演出结束时,韩世昌已决定带荣庆社一部分人东渡日本演出,白玉田、白云生、侯玉山等与之深情笃笃地欢送,语重心长地告别。

昆明昆曲传承基地(雄安新区的昆曲之乡淀边村马村)(5)

(六)周信芳学演许仙

白云生同韩世昌南下演出时,《白蛇传·水漫金山寺·断桥》是经常上演的剧目。京剧大师周信芳(麒麟童)先生对韩、白二位艺术家的表演非常赞赏,尤其注意白云生饰许仙的精彩表演。周信芳先生对别人说:“我先后看七场昆曲“断桥”的许仙,就能学会。”他果然连续看了几次韩、白的表演。一次,周信芳设宴招待韩、白二人及其他昆曲名家,席间周信芳先生按白云生演许仙的路子不差分毫地走了一遍,韩、白二人俱都惊服。(按:许仙由小生扮演,唱法宗娃娃腔。而周信芳是麒派创始人,演老生,唱大嗓,但早年周先生就曾以大嗓唱过小生戏。)解放后,周信芳先生果然以大嗓老生唱法演许仙,一时轰动上海剧坛。

河北自媒体百佳号 新区白洋淀 投稿邮箱:52601024@qq

雄安新区雄州纪事: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

雄安新区纪事:安新任丘争白洋淀水,惊动总理!

雄安新区白洋淀竟然是黄河故道:“北播九河”到“逆河入海”之间

雄安新区白洋淀的上将府,豪奢与破败,你想象不到!

雄安新区第一家西医院在这了:思罗新安医院

雄安新区白洋淀:除三害

即将离开雄安新区,由国际庄借调来的干部这么说

白洋淀的女人们

雄安新区大王堡:500年老物现身大王镇

安新“煤”事——今年以及去年

注意,雄安新区白洋淀要补水了!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民间视角看遍雄安新区白洋淀世情民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