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花鲢为什么一直没口(想钓花鲢却总上白鲢)
野钓花鲢为什么一直没口(想钓花鲢却总上白鲢)另外一点就是,即使白鲢数量比较多,可你就是想钓花鲢,这个时候也应该针对花鲢去制定饵料和方法,哪怕结果还是白鲢钓得多,但至少针对性的去钓,上花鲢的概率就大那么一点。饵料、水层、钓法难道不重要吗?当然不是,如果花鲢和白鲢数量相差不是很大,那么饵料、钓法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钓法固然重要,但资源才是王道”。其实我并不是很想扯资源二字,但没办法,鱼获就是和资源牢牢挂钩的,资源不行、鱼少,一定钓不多甚至经常空军。想钓花鲢却总上白鲢,说白了就是白鲢数量多、花鲢数量少,仅此而已。这两种鱼的食性、习性又比较相近,所以即使你用专攻花鲢的饵料,也抵不住成群的白鲢围攻,个体越小越明显。换言之,如果花鲢数量比白鲢多,那么自然而然就是花鲢钓的多,哪怕你用白鲢喜爱的饵料,一样也是花鲢多。
鲢和鳙都是大家很喜欢垂钓的鱼种,个体大、爆发强、力量足,钓起来是非常刺激的。
如果要在鲢和鳙里面选一个,我想很多人都更愿意选择鳙鱼,也就是花鲢,毕竟这种鱼更贵、也更好吃。
但实际上鳙鱼的垂钓难度是要大于鲢鱼的,你会发现不管是鱼塘、水库还是江河,不管你是用手竿还是抛竿,基本上都是白鲢钓的多。
这是为啥呢?很多人都分析过这两种鱼,说鲢和鳙习性、食性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所以饵料、垂钓水深是不一样的。而我认为,这些因素虽有影响,但并非是关键所在。
想钓花鲢却总上白鲢是为什么?关键在密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钓法固然重要,但资源才是王道”。其实我并不是很想扯资源二字,但没办法,鱼获就是和资源牢牢挂钩的,资源不行、鱼少,一定钓不多甚至经常空军。
想钓花鲢却总上白鲢,说白了就是白鲢数量多、花鲢数量少,仅此而已。这两种鱼的食性、习性又比较相近,所以即使你用专攻花鲢的饵料,也抵不住成群的白鲢围攻,个体越小越明显。
换言之,如果花鲢数量比白鲢多,那么自然而然就是花鲢钓的多,哪怕你用白鲢喜爱的饵料,一样也是花鲢多。
饵料、水层、钓法难道不重要吗?当然不是,如果花鲢和白鲢数量相差不是很大,那么饵料、钓法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另外一点就是,即使白鲢数量比较多,可你就是想钓花鲢,这个时候也应该针对花鲢去制定饵料和方法,哪怕结果还是白鲢钓得多,但至少针对性的去钓,上花鲢的概率就大那么一点。
关于白鲢和花鲢的水层,我也要说两句理论上来说,花鲢要比白鲢深一点,但究竟深多少呢?这两种鱼又具体活跃在几米的地方呢?
这个谁也说不好,是真的没有标准答案,毕竟鱼是活的。
夏秋季节等水温普遍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钓浅再钓深,鲢鳙属于中上层鱼,要是天气舒适、水温达到了它们觅食的标准,那么一定是活跃在浅处的,但要注意是活跃在深水区的浅水层。
所以,一般手竿钓鲢鳙基本都是1.5米开始钓,1.3米开始钓行不行?当然行!1.8米开始钓行不行?当然也行啦!没有标准的。
理论上来说,鲢鱼浅,鳙鱼深,那么假设钓鲢鱼是1.5米,主攻鳙鱼就可以钓2.0米。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你会发现,钓2.0米也还是鲢鱼,甚至钓3.0米也还是鲢鱼,原因前面说过了,大部分地方都是鲢鱼多,鲢鱼多意味着更容易碰上!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事情是:当你钓1.5米的时候有口,钓了几条发现都是鲢鱼,此时按照常理鳙鱼在更深一点的地方,所以需要钓更深的位置。但现实中你会在有口且已经上鱼的情况下再去调整水深吗?
我觉得很多人不会!毕竟对于大多数地方的鱼资源来说,不空军就已经很好了,已经钓到鱼了,还折腾干嘛,万一一折腾花鲢没钓到,把鲢鱼也给钓乱层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鲢鱼和鳙鱼在选择饵料味型上的区别有的人说鲢鱼喜香喜酸,也有的人说鳙鱼才喜香酸喜,实际上这两种鱼的食性有相同点,所以很多人经常搞混。腥、香、酸、臭,鲢和鳙都喜欢,你用这些味型都可以把两种鱼都钓到。
如果一定要说,我认为臭味明显是钓鳙鱼更好一些,而酸味则更适合鲢鱼。但由于大多数地方都是鲢鱼多,所以你要是想钓鲢鱼,饵料开啥味型都行,只是如果非鳙鱼不钓,那就大量加臭味。
至于臭味,我认为有两种方法来获得,最好的是将食物深度发酵,让其发酵过头自然产生臭味,平常用豆渣、米糠、玉米面发酵做“老食”的比较常见。
第二种是通过加臭味的食物,比如臭豆腐、臭鸡蛋,也可以通过一些添加剂来实现。
最后补充鲢鱼是以吃藻类、浮游植物为主的,也会吃浮游动物,而鳙鱼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捕捉一些小虫子。虽然这两种鱼都是杂食性鱼类,但鳙鱼还是有一些攻击性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玩路亚的经常正口钓到鳙鱼,而钓到鲢鱼都是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