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对于穷人来说,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他们需要拥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强的意志力,承担更多的义务。然而,恰恰相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那些小花费、小障碍、小错误,在穷人的生活中却成了尤为突出的问题。与芭芭拉不同的是,斯蒂芬妮并非自愿成为底层人民,她的底层的挣扎之路远比芭芭拉要艰难很多。作为一名单亲母亲,斯蒂芬妮要操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痛楚,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在此之前,斯蒂芬妮的身份是:单亲妈妈、清洁工、社会救助对象;在此之后,她的身份变成了作家,实现了从小以来的梦想。在《女佣的故事:我只想让我的女儿有个家》的致谢里,我们看到了斯蒂芬妮已经重启了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家庭,而改变这一切的,是写作。(在斯蒂芬妮的博客中提到自己在毕业一个月后生下了小女儿,在小女儿两岁时这本书即将出版)斯蒂芬妮的作品能够得以出版,离不开经济困难报道项目(Ecomonic Har

淋浴间的角落和缝隙里生出了粉色的霉菌。滴下来的清洁剂在我脚边汇成一条小溪,棕色和黑色的脏污与霉菌淌了出来。我原本想一点一点来,但很快就后悔了,因为这意味着我要把一小间淋浴间的每一寸都使劲擦洗一遍。

每天面对不同肮脏程度的房子、未婚生育、被家暴、居无定所、靠着7份政府补助勉强生存、不得不将孩子托管在不负责任的日托所、想要摆脱前男友的纠缠又不得不求着他看孩子……这些构成了斯蒂芬妮·兰德(Stephanie Land)二十多岁的人生。

幸好,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励志故事,白天跪着清理马桶的斯蒂芬妮·兰德,晚上回到家会在孩子熟睡后打开电脑,将自己的生活敲击成文字,分享到网络世界。这些绵延不断的文字,汇聚成了这本《女佣的故事:我只想让我女儿有个家》(Maid: Hard Word Low Pay and a Mother's Will to Survive)。写作,不仅成为她的精神寄托,更彻底改写了她的命运。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1)

这本充满了清洁打扫的气味、孩子哭闹的声音和渴望爱与关怀的人文温度的书,不仅入选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2019年夏季书单,受到《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福布斯》《卫报》等众多媒体的一致好评与推荐,而且已经被Netflix买下版权,即将在大屏幕上与观众见面。

在此之前,斯蒂芬妮的身份是:单亲妈妈、清洁工、社会救助对象;在此之后,她的身份变成了作家,实现了从小以来的梦想。在《女佣的故事:我只想让我的女儿有个家》的致谢里,我们看到了斯蒂芬妮已经重启了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家庭,而改变这一切的,是写作。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2)

(在斯蒂芬妮的博客中提到自己在毕业一个月后生下了小女儿,在小女儿两岁时这本书即将出版)

斯蒂芬妮的作品能够得以出版,离不开经济困难报道项目(Ecomonic Hardship Reporting Project),这一项目的创始人芭芭拉·埃伦赖希正是一位关注底层群众的社会学家和记者,她曾经化身女服务员、清洁工、看护,体验底层人民的疾苦,并写出了《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一书,呼吁社会关注贫穷人群。

与芭芭拉不同的是,斯蒂芬妮并非自愿成为底层人民,她的底层的挣扎之路远比芭芭拉要艰难很多。作为一名单亲母亲,斯蒂芬妮要操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痛楚,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01 “我只想让我的女儿有个家”

对于穷人来说,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他们需要拥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强的意志力,承担更多的义务。然而,恰恰相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那些小花费、小障碍、小错误,在穷人的生活中却成了尤为突出的问题。

——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 & 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 《贫穷的本质》

斯蒂芬妮的故事可以从她的父母开始讲起。她的父母很早离异,并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父亲的人生是走一步看一步,面对事情总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反正就像大家一样,到现在都挺好,所以无论事情最初是否如预期,最终都会很好。母亲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硕士学位,跳出了自己的阶层,远嫁英国,开始改写自己的命运,但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斯蒂芬妮对爱有着天然的渴望,当得知自己怀孕时,她不顾男友的反对,毅然决定生下孩子,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甚至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也正是这个决定,让她不得不开始了底层的生活。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3)

电影《小偷家族》剧照

当女儿米娅出生之后,男友对她冷言冷语、暴力相向,为了自保,斯蒂芬妮不得不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开始谋生,无家可归的她们住在政府提供的收容所和过渡住所里,忍受执法部门的随时抽检。当她遇到了特拉维斯之后,她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家,但没想到,自己只是陷入了另一个泥潭:被迫做很多无偿工作、在家中像一个隐形人、忍受特拉维斯的冷漠……

明白了自己不能只是成为附属物之后,斯蒂芬妮开始追求经济独立。但以她的时间(要看孩子所以需要时间相对自由)和学历,她可以选择的工作范围非常有限,最终她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清洁工作,开始了为不同人家跪着清理马桶的生活。

可以想见,这并不是一份愉快的工作。伴随而来的不仅仅是污垢与肮脏,还有长时间弯腰劳作导致的身体疼痛与精神麻木,以及更糟糕的是——丧失尊严。

芭芭拉在为《我在底层的生活》一书积累素材的时候,她亲身体验了不同的工作,她发现,当一名清洁女工远比当服务员要辛苦得多,这种辛苦更多的体现在清洁的工作让人更加没有尊严,完成工作后浑身上下散发和挥之不去的味道让清洁女工不仅成为被社会嫌弃和放逐的人,甚至会被自己嫌弃。

“当我把别人的生活打磨地光洁如新时,我的困境却无人察觉。” 斯蒂芬妮被困在了底层,当她匍匐在马桶边清理污垢时,内心却在惦记接女儿的时间,她的愿望听起来如此真实又如此无助:她只想给女儿一个家。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4)

电影《小偷家族》剧照

02 给女儿一个家,这个愿望为何如此难实现?——挣脱出底层束缚远比想象中艰难

低收入者是如何生存的?答案是他们根本生存不下去。只有那些身体强壮地足以做两份工作,或是能与别人合租房子的人,才能够生活得下去。

——芭芭拉·埃伦赖希《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

斯蒂芬妮想要给予女儿米娅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屋子。离开前男友后,斯蒂芬妮带着米娅住过收容所和政府提供的其他过渡住所,这些地方的逗留时间都有明确的时限,住在那里的人鱼龙混杂,有从监狱或戒毒所出来的人,也有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人,而且她们需要随时接受警察、消防员或社会救助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检查,以确保她们没有做“他们认为穷人会做的坏事”。

这种居住环境让斯蒂芬妮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她开始产生自我怀疑,更担心周围环境会对女儿米娅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于是她决定自己找房子,但实际上,居住问题恰恰是很多美国底层人员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① 芭芭拉通过亲身经历验证了底层人民找到理想住所非常之难。

在贫穷的世界里,就如同物理学命题所讲的一样:起始点的条件决定了一切。”芭芭拉无奈地写下了这句话。

对于底层人民而言,首先他们的预算通常非常有限,对于居住地的可选择范围很少;其次,稳定的住所需要有一笔较大的初始资金用于押金和最初的租金,而这是很多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们所无法负担的。于是,他们只能选择性价比更低的周租房或其他选择,而这又会耗光他们接下来的工资,以至于陷入恶性循环。

在斯蒂芬妮的故事里,她租到了一个狭窄的单间,但单间临近地下室,非常潮湿阴冷,总是有霉菌滋生,以至于她的女儿米娅不断染病而无法好转。这又陷入了另一个恶性循环:女儿生病——需要金钱治疗和时间陪护——需要更多的工作——无法腾出时间陪护女儿……

看过韩国电影《寄生虫》的观众都会对金基泽一家的居住环境印象深刻,他们生活在脏乱的半地下室,忍受着没有网络、随时发洪水的种种不便,并不是因为他们愚笨或懒惰,只是缺少了“起始点的条件”,而故事的转机正在于他们获得了“新的起始点”。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5)

电影《寄生虫》剧照

② 另一方面,社会的福利保障机制导致生活在贫困线上下的人们无法储蓄。

斯蒂芬妮一直依靠着若干份社会救济讨生活,但是一旦她的收入超过某个标准线,她就会失去几百块钱的福利补助,这使得她根本无法存钱。“整个机制把我牢牢地锁在底下,压着我洗刷底层的地板,根本不打算让我从深渊里爬出来。”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 和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一直致力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他们发现,穷人们因为一无所有,所以被迫成为了“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但再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也“难为无米之炊”。当收入被限制在某个范围之下的时候,要挣脱出贫困陷阱又谈何容易!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6)

电影《寄生虫》剧照

③ 更雪上加霜的是,领取社会救济同时意味着要承受社会大众的白眼。

为了给女儿米娅提供足够的营养,斯蒂芬妮会用食品救济券换取有机牛奶等平时负担不起的营养品,但每次在超市结算时,她都要承受周围人投射的目光。

凭心而论,当想到社会底层人民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很多人会想到他们之所以一直挣扎在底层,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本身是无可救药的人、心智有缺陷或是曾经有过失足行为,如果这些人再享受纳税人的钱去购买有机食品呢?很多带着有色眼镜的人会认为这些穷人在钻制度的空子、自己好吃懒做还想吃救济。

实际上,那些使用食品救济券的,很可能是像斯蒂芬妮一样,勤勤恳恳试图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被整个制度压在底层无法自拔,而她们只有一个微小的愿望,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

④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因素:贫穷导致短视。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在研究中发现,贫穷的人之所以会永远缺钱,原因在于在长期的金钱稀缺环境中,人们会“短视”,认知资源只能集中在眼前的问题上,而无法做长远的规划,从而丧失了做出理性决策的机会,最终使自己深陷其中。

斯蒂芬妮在《女佣的故事》中写道:

身为穷人,我不习惯于去回顾过去那个月、那一周或是那几个小时。就和我打扫的房子的每一个房间一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我把我的生活划分为几个部分。不管是记在纸上,还是记在脑子里,我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修车、开庭日、空掉的食品柜——标在最顶上,从左开始。接着是第二要素的,列在右边。我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这种短浅的目光能防止我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也让我再也做不了美梦。“从现在起的未来五年计划”从来到不了待办事项的顶端。攒退休金或是供米娅上大学从来不在我的“雷达”范围里。

斯蒂芬妮的生活状态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为什么挣扎在底层的人很难跳出固化的阶级、为自己的人生重新规划。当每天的精力要花费在计算每一分钱的时候,又哪有心思去想什么诗与远方呢?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7)

电影《小偷家族》剧照

03 为什么说是写作改变了她的命运?——心怀诗与远方的梦想

当一个人在贫困的恶性循环中陷得太深,可能就再也找不到重新爬上去的轨道了,生活中只剩下苦难。但是对我来说,我做的许多决定,都是因为我相信所有事情到最后都会开始变好。

——斯蒂芬妮·兰德《女佣的故事:我只想让我女儿有个家》

斯蒂芬妮之所以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与她坚持写作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在怀上米娅之前,斯蒂芬妮就梦想着前往蒙大拿大学参加创意写作课程。虽然为了米娅,她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可梦想从未褪色,她一直在坚持写作这件事。

米娅去洗澡或者忙着其他事情时,我就会练习写作:将脑海中想的东西在10分钟里连续不断地用键盘敲下来。有时,我会在周末早上写作,大量的段落里充溢着好天气、享受周末的计划,以及我兴奋地想要和女儿分享的小秘密。其他时候,我也会在米娅睡了以后,在精疲力尽地与米娅度过充满波折的一天后,开始写作。

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认知和探索自我的方式;写作让斯蒂芬妮更敏锐地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也让她更勇敢地去承受生活所施加的一切苦难。

在斯蒂芬妮的故事里,我们能够感受很多种非常浓烈的感情:除了对女儿深切的爱意之外,斯蒂芬妮会因为社会对于穷人的排斥而自卑和绝望,也会因为独自一人而无比渴望他人的关怀和爱;哪怕客户给予了极小的尊重,她也会感受到强烈的自我;而看到客户家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下同样暗藏着各自的危机与苦痛时,她又表现出深切的同情与怜悯……

也许是因为她的感情丰富,使她坚持了写作来记录生活;也可能是因为写作让她的感情有寄托,让她能够更敏锐地感受生活,总之,她坚持了下来,将自己的生活写到网络上。

写作的好处最初慢慢显现是在她寻找房子的时候。在见到梦想中的海边的家时,她没有能力支付房租,但房东在看完了她的博客后,被她对女儿的爱所深深触动,决定让她以打扫卫生的方式来替代部分房租。从这一步开始,斯蒂芬妮慢慢通过自己的故事和文字来改写自己的人生。

随后,在朋友的鼓励下,斯蒂芬妮开始申请奖学金,想要重新前往米苏拉市参加蒙大拿大学创意写作项目。

“当你渴求什么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愿望。” 故事开始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斯蒂芬妮拿到了奖学金,攒起了工资,修好了车,换到了梦想中的城市,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8)

斯蒂芬妮·兰德与大女儿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是在他开小酒馆的时候写完的,当时二十多岁的村上春树欠着银行钱、背着朋友的债,只能在酒馆打烊后的深夜写作。后来当他回忆起那段时光时,感受到的是“它巧妙地填满了我在三十岁即将来临时感到的内心空洞般的东西”,感受到的是“梦想着将它孕育出来的可能性”。

这里并不是说村上春树像斯蒂芬妮一样通过写作改变了命运,当然写作的确改变了村上春树的人生轨迹,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写作为他们在平凡、甚至压抑的生活中提供了某种寄托情感的渠道,让他们得以在文字间践行自己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理想,正是这种浪漫主义让他们抬头望见了头顶的月亮。

斯蒂芬妮描写了很多触动人心的场景,而最让我动容的是这一段:

总是急匆匆地赶时间,总是在车上,总是匆匆忙忙吃完饭然后收拾,总是在迁移,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喘口气。生怕自己落在后面,生怕忘记什么事情,导致我们的日子过得更糟——我根本没有时间来陪米娅一起观察人行道上蠕动着前进的毛毛虫。

如果不是心里保留了一块地方给爱与诗,又怎么会惦记着要陪女儿观察人行道上的毛毛虫?

改变原生家庭的书(豆瓣8.4女佣的故事)(9)

斯蒂芬妮·兰德和两个女儿

04 结语

除非生来衔着金钥匙,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在一生中难免经历一段挣扎谋生的日子,只不过比起普通人,斯蒂芬妮经历得更加艰难。她生活在社会底层,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扶持,遇人不淑,但肩负着对女儿的爱和责任,她勇敢地扛起了生活的重压,忍受着长期劳作导致的躯体劳损和苦痛,拼了命擦净生命中那些试图染污她的脏物,默默承受了世人施加给贫穷的“龌龊”与“声名狼藉”的标签,最终凭借着手中的文字,为自己和女儿赢得了一个家,更赢得了世人对于底层生活的重新认知。

《女佣的故事:我只想让我女儿有个家》绝不是一个人的故事,也不是最后的故事,这世上还有许许多多像斯蒂芬妮一样的人,他们挣扎求生,想要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意志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将来,但却被生活中无数的小障碍所阻碍。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想说,梦想也许未必一定能实现,但没有梦想一定无法突破头顶的阻碍。如果你很幸运,并不需要承受那么多,那我想说,请善待身边的人,每一个人的努力向好都值得尊重和敬佩。

【作者简介】晓心读写社,读书旅行写手帐,身心永远在路上。不读心的心理学人,不女权的女性内在成长关注者。信仰是看不到整段楼梯时踏出的第一步,生活是望不见一生尽头时写下的每个字。欢迎关注我,持续推送更多优质书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