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清朝古墓出土一诡异女尸(内蒙发现清代女子大墓)
20年前清朝古墓出土一诡异女尸(内蒙发现清代女子大墓)考古专家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了一个名字,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测,考古工作组对古墓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建筑风格来看,应该是一座清代的古墓,陵墓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侧殿,这是皇室成员才有的标准。在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一位农民正在烈日下劳作,突然脚底下传来一声轰隆巨响。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巨坑凭空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个地方的土质很坚硬,也没有暗河地下水的存在,地下极有可能是一处古墓,他赶紧向当地的文物局反映了这一情况。考古专家到达现场后,对土坑进行了挖掘,发现下面果然有一座古墓,而且规模还不小,大概有5000平方米左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大小。
1972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发现的一座清代古墓中,发现了一具头戴凤冠身穿龙袍的女性尸身。
不腐女尸
仅仅在凤冠和龙袍上面,就镶嵌了近十万颗名贵的珍珠、宝石,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尸身240年仍然保存完好,这到底是何等人物?
古墓现世
在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一位农民正在烈日下劳作,突然脚底下传来一声轰隆巨响。
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巨坑凭空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个地方的土质很坚硬,也没有暗河地下水的存在,地下极有可能是一处古墓,他赶紧向当地的文物局反映了这一情况。
考古专家到达现场后,对土坑进行了挖掘,发现下面果然有一座古墓,而且规模还不小,大概有5000平方米左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大小。
从建筑风格来看,应该是一座清代的古墓,陵墓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侧殿,这是皇室成员才有的标准。
考古专家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了一个名字,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测,考古工作组对古墓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由于之前该墓地已经多次遭到盗墓贼的光顾,通道已经完全被破坏,横七竖八的盗墓洞交错在主墓室的上方。
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已经被洗劫一空,但主墓室外面的机关显然是出自名匠之手,让无数的盗墓贼悻悻而归。
经过几天几夜的挖掘工作,工作人员终于将主墓室安全地呈现在了眼前。
当棺盖被打开的一瞬间,众人都惊呆了,因为里面躺着的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考古专家用戴着手套的手指轻轻地触摸了一下女尸的皮肤,甚至还能感受到弹性。
最令人震惊的是她身上穿着的龙袍,前后和肩膀各绣着两条五爪金龙,翻开袖口,又发现了第九条金龙。
从陪葬品的珍稀程度来看,仅一个凤冠恐怕就价值连城,上面镶满了各种罕见的玛瑙、珍珠,可见这名女子生前一定深受皇帝的宠爱。
随后工作人员在主墓室的地下发现了一块被严重腐蚀的墓碑,经过仔细的勘校,答案终于揭晓,这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固伦荣宪公主。
清朝唯一穿龙袍下葬的公主
在清朝,龙袍被定义为吉服,于是像皇后和太后这样的皇室女性,在一些重大的典礼上也可以穿上九爪龙袍,但下葬时能够穿上龙袍的公主,在清朝历史上仅有一人,这人就是固伦荣宪公主。
康熙一生共育有55个儿女,其中活到成年的有31个,其中有7个是女儿,要是在其中找出一个他最喜爱的儿女,非荣宪莫属。
康熙的宠妃荣妃在生下荣宪之前,接连夭折了五子,只有荣宪活了下来,因此康熙对她格外的疼爱,之后荣妃又生下了三皇子胤祉,康熙大喜,认为这是荣宪带来的好运。
在清朝,只有皇后生的嫡女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而康熙在世期间,他仅仅册封了一名固伦公主,也就是荣宪,可见康熙对于荣宪的偏爱。
清朝有一个传统,就是利用联姻来维护满蒙之间的关系,进而巩固政权。
康熙的7个女儿,有5个都嫁到了蒙古,康熙三十年,荣宪19岁的时候也难逃这个命运,她被嫁给了蒙古巴林部郡王那木德格的弟弟乌尔衮。
在这个选择上,康熙也是煞费苦心,巴林部向来被他视为蒙古重地,康熙数次远征准格尔,巴林部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个巴林郡王的弟弟乌尔衮,也深得康熙喜爱,是个文武双全,不可多得的帅才。荣宪公主和乌尔衮成婚后,乌尔衮对她相敬如宾,两人育有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幸福安稳。
康熙一直挂念着这个女儿,据史料记载,在荣宪公主远嫁乌尔衮后,康熙曾四次北巡巴林部,每次到了巴林部,荣宪公主都寸步不离其左右。
按照当时的规定,和亲的公主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是不允许回京的,很多公主出嫁,意味着在外终老一生。然而在荣宪公主的身上,这个铁律再度被打破。
康熙四十三年,那木德格病逝,由于没有子嗣,乌尔衮继承了郡王爵位。
这一历史变故,对于清朝的皇权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容妃、三皇子胤祉在朝中的地位,也因为荣宪公主的存在而变得举重若轻。
康熙四十七年,朝廷内部派系斗争频繁,大皇子和太子都被废,康熙大受打击染上重病,此时,和荣宪同母的三皇子胤祉的势力渐大,在他的提议下,荣宪获得了回京探视的机会。
在荣宪公主的墓志铭上便记载了她这次回京探视的经历:“四十八年圣躬不豫,公主亲膳问安晨昏不辍,四十余辰未尝少懈。
迨即安之后乃优旨褒奖,谓公主克诚克孝竭力事亲,诸公主中尔宽为最,是用厚其典礼晋封荣宪国公主。”
其意就是:公主为了让康熙的病尽快地好起来,亲自下厨侍膳,每日早晚都侍奉左右,坚持40余天不曾休息,康熙被荣宪的孝心打动,赐她为固伦荣宪公主。
雍正六年,荣宪公主去世,享年56岁,雍正皇帝赐予她身穿龙袍下葬的特殊待遇。按理来说,虽然荣宪贵为固伦公主,但当时清朝的固伦公主共有五位。
论地位,显然太勉强。雍正之所以如此重视荣宪公主,源根还在于当年康熙将她远嫁巴林部这个决定。
西北守护神
巴林部是蒙古最为古老的部落,他们的强大可以追溯到公元十世纪,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国的中坚力量。
后金时代,巴林部在征服察哈尔林丹汗和征伐明朝的战争中都屡立战功。1644年,清兵入关后,巴林部南下迎战吴三桂,击溃李自成,攻克山东,为清朝打下江山立下了不世功勋。
在当时,大清国的西北边境一直饱受准噶尔的侵扰,康熙为了永绝后患,共三次御驾亲征漠北,不但成功地阻击了准噶尔的进攻。
还将喀尔喀蒙古收入囊中,自此,喀尔喀巴林部成为了清朝在西北边境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让清朝进军中原没有了后顾之忧。
那木德格病逝后,由于乌尔衮常年在外征战,十几年来巴林部的政务其实一直是由荣宪公主在打理着,康熙六十年,积劳成疾的乌尔衮在行军途中去世。
他的儿子琳布承袭爵位,然而琳布此人不务正业,将政务管理得一塌糊涂,无奈之下,荣宪公主只能重新执起权柄。
荣宪公主和乌尔衮夫妻的一生,可以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清朝。
康熙本想将她嫁给巴林部郡王的第二子,可以远离朝堂的纷争,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没想到却让她扛起了西北门户二十载。
百年不腐
荣宪公主去世是在雍正六年,也就是公元1728年,到1972年,已经过去了240多年,是什么让她的尸身能够保持得如此完好呢?
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发现过不少下葬百年而尸身不腐的案例。同样在1972年,慈禧太后的陵墓也被摸金校尉掘开了,她的尸身完好程度比荣宪公主更为夸张,已经下葬20年的慈禧太后,皮肤仍然泛着光泽。
而尸身保存时间最为长久的,当数西汉时期的辛追夫人,即使过去了两千多年,她的容貌依然不变,被外界称为“睡美人”。
辛追夫人
考古学家在这些罕见的尸身上面发现了几个共同点。
首先就是墓地的环境,为了防止受潮,一般都选择在高地上,周围没有水源;
辛追夫人
其次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在荣宪公主的墓地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硝石和硫磺,这两种原料可以防止墓地里面植物的生长,尤其是主墓室的墙体,砌墙的时候甚至添加了铁水进去,还有大量的石灰。
这样一来,整个墓地将变得更加的坚固,密封性也很好。
但让这些尸身能够保持百年不腐的最重要环节,还在于棺材里面。
荣宪公主的棺木和慈禧太后一样,都是用极品金丝楠木做的,这种木材既能防水,又能防虫,即使是在皇家,也没几个人可以享用。
在荣宪公主棺木的下方,是一个特制的水槽,工作人员对里面的残渣进行了化验,结果发现里面有麝香、冰片、丝草、水银、砒霜等成分,这几种材料混在一起,能起到杀菌防腐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荣宪公主尸身周围,发现了数十个极为稀有的玉石和夜明珠,这让她的尸身能够一直保持阴冷的状态,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产生变质。
历史上像荣宪公主这种规格的墓地其实有很多,这些古墓传承了无数古代的信息,也藏着惊人的财富.
最为核心的价值,也许就在于古墓主人的棺木里面,这也让摸金校尉、盗墓贼们不惜铤而走险去挖掘,让无数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流失到海外,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