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丁入亩为什么会导致人口增加(摊丁入亩的税收制度)
摊丁入亩为什么会导致人口增加(摊丁入亩的税收制度)纵观中国历史,古代各朝所收赋税占百姓收成的比例是逐渐下降的。“秦收泰半之赋,三分取其二”,秦朝时期百姓要把每年收成的三分之二都上交给朝廷,早期税收制度的苛重可见一斑!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开始了全面的征收“人头税”。那么什么是人头税呢?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人”为单位征收的钱税。各朝代人口数量图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可以笼统地说在清朝雍正登基之前,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主要是以“人头税”为主。“人头税”有着非常悠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末年!
中国目前有14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国家。
人口的快速增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的,中国古代很长时间也是地广人稀的局面。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我国的人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下图中不难看出虽有增长但却是十分缓慢的!
这种情况直到清朝时期才得以彻底改变,到了康雍乾三朝人口快速增长,清朝末期中国的人口数量已达到四万万(也就是4亿人),这可以说为后来中国人口爆炸式增长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促使清朝的人口快速增加的呢?那就要来谈一谈“摊丁入亩”的税收制度了!
各朝代人口数量图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1、浅谈古代中国税收制度可以笼统地说在清朝雍正登基之前,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主要是以“人头税”为主。“人头税”有着非常悠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末年!
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开始了全面的征收“人头税”。那么什么是人头税呢?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人”为单位征收的钱税。
纵观中国历史,古代各朝所收赋税占百姓收成的比例是逐渐下降的。“秦收泰半之赋,三分取其二”,秦朝时期百姓要把每年收成的三分之二都上交给朝廷,早期税收制度的苛重可见一斑!
到了汉朝时期,君主吸取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强调与民休养生息。因此税收有了很大幅度的下调,实行“十五税一”的税收制度,意思就是朝廷收取的税赋比例占百姓全年收成的十五分之一。明朝时期,税收制度的比例下调到“四十税一”,税赋比例低于任何历史时期。普通百姓手中的余粮也是逐渐增加,人口的数量也开始缓慢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头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由于长时间的土地兼并,大面积的土地集中到了小数量的人手中。这就导致了富人只需缴纳少量的人头税,穷苦百姓却可怜地连几人的人头税都承担不起。长此以往,就造成了百姓们想方设法逃避税收,流民的数量不断增加,盗贼四起,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
因此废除“人头税”,推行“摊丁入亩”的税收制度势在必行!
2、什么是“摊丁入亩”摊丁入亩是指把人头税合并在土地税中一起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即按照土地的拥有量进行征税,地多的则多缴税。土地少的,就少交税。没有土地的则不交税。
雍正继位第二年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丁入亩”制度,并逐步放松对人口户籍的监管与控制,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迁徙以出卖劳动力。
雍正皇帝御书金匾
“摊丁入亩”的实施一方面使税收制度更加合理,每一亩地的收成都有一部分会上交国库,确保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保障了国家机构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减轻了贫苦人民的负担,普通百姓不必再为家中人口多,需要上交的税也多而担忧。该税收制度的实施彻底取代了在中国实行2000多年的“人头税”,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兼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