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邦历史故事介绍(大风歌背后的巨人黄昏一代雄主刘邦)

刘邦历史故事介绍(大风歌背后的巨人黄昏一代雄主刘邦)大风中的刘邦120个小儿步入大厅,跟着一起和声歌唱,歌声响彻大地,响遏行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6年,刘邦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沛县。

眼下已是天寒地冻、朔风阵阵,但这位征战归来、身负重伤的老人,没有立马回到温暖如春的皇宫疗伤,而是选择了重返故里。

十五年前,他只是一个小小亭长;十五年后,他已成为帝国的开创者。这期间的风风雨雨,一言难尽。

父老乡亲一起陪他宴饮,席间,刘邦百感交集,酒酣之际,击筑而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20个小儿步入大厅,跟着一起和声歌唱,歌声响彻大地,响遏行云。

刘邦历史故事介绍(大风歌背后的巨人黄昏一代雄主刘邦)(1)

大风中的刘邦

虽已威加四海,但树欲静风不止。心腹离心离德、外戚渐行渐远、大臣口是心非,无一不让刘邦感到孤寂与悲凉。

这个60岁的老人,在一年后即将死去,可还孤独地在外苦苦征战,连儿子都不愿帮他。面对英布反叛,他本想派太子刘盈替父出征,可吕后催促他:上虽苦,为妻子自强。(皇上虽然辛苦,但为了老婆儿子也应该勉力图强。)......

纵使富有四海,但想来想去也只有家乡还残存着一丝温馨回忆。想到这,他感慨不已,慨然高歌之后,不禁潸然泪下。

这首悲壮雄浑的《大风歌》,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大胸怀、真性情开国皇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该诗是“天纵之英作”,朱熹也在《楚辞后语》中赞道:“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者也。”

众所周知,刘邦出身草莽,少有诗作。为何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却连作《鸿鹄歌》和《大风歌》两首悲歌?到底因何原因,让一代雄主作出如此无奈的感叹?

只因在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刘邦发现: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越来越多的昔日盟友,开始变得不可靠,渐行渐远。为了维护这刘氏江山,他如履薄冰地苦心经营,直至耗尽最后一滴血。

刘邦历史故事介绍(大风歌背后的巨人黄昏一代雄主刘邦)(2)

大风歌

异姓诸侯生异心,差点让汉朝胎死腹中

异姓诸侯、刘氏宗亲、外戚势力和功臣集团,他们是大汉立国之初的主要权力构成。

但异姓诸侯们在政权中分量实在过重了。

公元前202年,垓下一战项羽败亡,楚汉之争尘埃甫定。

刘邦立马收到了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七个诸侯王的上疏:

大王功德之著,於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

可几个月前,这些诸侯的态度,尚还暧昧不明:刘邦约韩信、彭越南下发动对项羽最后一战。可关键时刻,韩、彭掉了链子,竟然均未如约出兵!

刘邦孤军作战,被楚军打败并在陈下被围。千钧一发之际,刘邦不得不采用张良的意见,以加封大量土地为筹码,终于请动了韩、彭二人,垓下之战方才出现逆转。

这让刘邦不得不思考这些异姓诸侯们的威胁。要知道,刘邦就是从诸侯王变为天子的。大汉建国之后,天下的三分之二的区域,还被异姓诸侯王们所掌控。倘若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王达成共识,共同反对刘邦,那么大汉王朝很有可能还没诞生就胎死腹中。

异姓诸侯王威胁到政权稳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邦开始谋划翦除之策。

刘邦历史故事介绍(大风歌背后的巨人黄昏一代雄主刘邦)(3)

汉初异姓诸侯分封图

没了异姓诸侯,外戚势力又羽翼渐丰

让谁来干掉异姓诸侯王?刘邦想到了让吕后和外戚们。

毕竟都是自家人,办事会格外上心一些,也不会干那些邀功请赏的事。若让其他大臣处理,到时候还得给人封这封那的,一不小心还会冒出新的异姓王来。

可没想吕氏势力却来了个弯道超越,反倒盖过了刘氏宗亲和功臣集团,局面变得更不好收拾。

吕后展现出了她的铁腕。她在长乐宫室诱杀楚王韩信,又下狠手杀了梁王彭越,接着又将彭越剁成肉酱分赐诸侯,逼反了淮南王英布和燕王卢绾。至汉高祖刘邦去世前异姓王中仅剩下实力可以忽略不计的长沙王吴芮。

除去异姓王的过程中,吕氏的威望和实力瞬间爆表,达到新的高度。

吕氏自刘邦沛县起兵后一直追随,立下了赫赫战功。吕氏兄弟一直担负着守卫核心根据地的任务,掌握着老刘家的命脉。

汉朝开国之后,吕泽受封周吕侯,吕释之被封为建成侯。吕雉的妹夫樊哙,一路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出任大将军、左丞相,封舞阳侯。《汉书》记载,在汉初受封的143个功臣中,吕泽手下的4位大将名列前茅,分别是:丁复(排名第17)、虫达(排名第18)、郭亭(排名第27)、郭蒙(排名第41)。此外,吕姓封侯者为数不少。

诸吕和群臣在战争中都混成了铁哥们,能够争取到不少功臣集团的支持。他们联合功臣集团,直接影响了刘邦晚年太子之争的结果。

这样刘邦的同盟又少了一个。

刘邦历史故事介绍(大风歌背后的巨人黄昏一代雄主刘邦)(4)

铁腕的吕后

首施两端的功臣集团,让刘邦产生了无力感

功臣集团,是刘邦起家主要班底,如今也开始貌合神离。

裂痕始于太子之争。当刘邦提出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时,出乎意料地遭到了朝臣们的极力反对。

先是叔孙通,接着是张良,到最后元老周昌也站出来反对。萧何、曹参、陈平等人均未表态。——没有一人站出来支持刘邦。

就如张良所说:当初战争时,臣子们还能起点作用,如今天下安定,皇帝因偏爱而要换太子,家中事臣子插不上手。

这种冷漠,让刘邦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倘若他死后,臣子们还这么热心地支持外戚吕氏,会不会让刘家江山一夜改姓?

刘邦历史故事介绍(大风歌背后的巨人黄昏一代雄主刘邦)(5)

刀切豆腐两面光的张良

结语:孤寂中远去的背影

从公元前202年大汉立国,到公元前196年英布叛乱,短短6年时间,初生的大汉王朝暗流涌动。

平衡不断被打破,异姓诸侯王、外戚势力、功臣集团画风突变,逐一走向分裂。往昔最熟悉的朋友,正在变成最可怕的敌人。

但刘邦认定:维护刘家天下,强化中央集权的方向却不容逆转。

当务之急,是注入新鲜血液。刘邦做过尝试,他培养年轻的御史赵尧,让赵尧顶替元老周昌出任御史大夫,带着赵尧攻打陈豨并立功,将其封为江邑侯。

他开始鼓励年轻人凭借军功上位。白马盟中,刘邦更是明确提出:

“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不是刘氏不得封王,没有军功不能封侯,如有违约,天下共同讨伐之。)

一曲《大风歌》,蕴含着刘邦的无奈与悲凉,更有着他对未来的无限希冀。他真的好想在离开人世之前,能够把握好、培育好刘氏宗亲这最后一支王朝命脉,发掘出更多的年轻猛士来守护刘氏家业。

然而,这一切谈何容易?!

倍感孤寂的刘邦,只得将满腔的无奈和惆怅融入了《大风歌》这一千古绝唱中。

刘邦历史故事介绍(大风歌背后的巨人黄昏一代雄主刘邦)(6)

白马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