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缘起性空通俗易懂的解释(什么是所谓的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通俗易懂的解释(什么是所谓的缘起性空)佛陀继续引申这个概念,说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空,但却仍旧受到“缘”,也就是“因果律”的束缚。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现在做的事情一定会对日后造成影响,而现在发生的事也是从前因而来,这就是佛家里说的“业报”。那么什么是“性空”呢?佛陀认为性空就是“这些偶然聚合的万事万物会因缘起而形,缘尽而灭。本来便无一物,即为性空”。也就是佛陀理解的万事万物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并不是因为它们的本质,而是因为偶然聚合成才变成这样,本质依旧是“空”。关于“下地狱”这种垃圾诅咒中的前世、今生概念其实是自一部佛经而来,也就是《三世因果经》。里面最为人熟知的概念就是:“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若问来世果,今生做者是。”那么佛陀到底是悟到了什么道理,才会得出这个结论呢?答案是:“这个概念其实跟佛陀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三世因果经》其实是一部道地的中国制造佛经,也就是翻到最后一页,上面会印着三个英文大字:“M

作者:AnnieEasyFM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zK81I-eVYiuZJNnZ8Zvfw

节选

关于“下地狱”这种垃圾诅咒中的前世、今生概念其实是自一部佛经而来,也就是《三世因果经》。里面最为人熟知的概念就是:“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若问来世果,今生做者是。”那么佛陀到底是悟到了什么道理,才会得出这个结论呢?答案是:“这个概念其实跟佛陀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为《三世因果经》其实是一部道地的中国制造佛经,也就是翻到最后一页,上面会印着三个英文大字:“MADE IN CHINA”的一部出版品。真正属于佛陀原创的概念,其实可以浓缩成四个字:“缘起性空”。

所谓的“缘起”,指的是“万事万物都是偶然聚合在一起才形成眼前的样子”。而这个“偶然聚合”,简单来说就是“因果律”。

那么什么是“性空”呢?佛陀认为性空就是“这些偶然聚合的万事万物会因缘起而形,缘尽而灭。本来便无一物,即为性空”。也就是佛陀理解的万事万物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并不是因为它们的本质,而是因为偶然聚合成才变成这样,本质依旧是“空”

佛陀继续引申这个概念,说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空,但却仍旧受到“缘”,也就是“因果律”的束缚。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现在做的事情一定会对日后造成影响,而现在发生的事也是从前因而来,这就是佛家里说的“业报”。

所谓的“业”就是“因”,“报”就是“果”,而因果律的束缚就叫做“业力”。看到这里你就知道“业力引爆”的意思其实就是“脱离因果律”。

佛陀认为,当你做了一件事、说了一句话,甚至动了一个念头都会成为日后的“因”,也就是“业”。如果是好事,那就是“善业”;坏事,就是“恶业”;不善不恶的事,就叫“无记业”。

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从“善业得善报,恶业得恶报,无记业不得果报”而来的。

但是这种在“缘起性空”基础上加入“业报理论”的因果律齿轮几乎把万事万物都给锁死了,所以要想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就必须让这个齿轮停下来才行。

那要怎么让齿轮停下来呢?

你看,有因就会有果,无论是善因还是恶因,只要你一起心动念,就会有因了。就连无所作为,也会变成“无记业”,依然还是有“业”。

而且,既然今生都是因前生而注定好了,那么你今生学佛还是不学佛、学得成还是学不成、你能从轮回里解脱还是不能解脱,那也都是注定好的,全由不得你,都是你的业力在让你自作自受。

但如果今生都是注定好的,我们也会因业而受报的话,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或是“好人命苦,恶人命好”这种事情呢?

正因为面临着这种刁钻的矛盾困境,再加上中国人并没有“六道轮回”这种思想基础,所以面对这种直指教义基础的挑战,中国化佛教只好生出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也就是“三生因果论”

好人为什么会多灾多难?就是因为前世造孽太多。但因为他这辈子是好人,所以来生终究会享福的。坏人为什么能够享尽荣华富贵、逍遥法外?那是因为前世积德行善,但是他的来世会因今生的恶行受苦。

你看,有了这种架空设定,生活中的苦难是不是好像就好受一点了呢?

中国人,尤其是普通百姓,其实是很难理解什么“涅槃境界”、“缘起性空”,或是“脱离因果轮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些玄虚的东西远不如“三生因果论”来的真切感人。自己这辈子哪怕再苦再累,只要多行好事,多积善缘,来生就能获得福报,过上好日子,这样就够了。

你看,这种思想多简单(简陋)!

也正因为这种思想简单好理解,也相当符合人性,所以“三生因果论”才能成为中国最流行的两大佛教思想之一(另一个是“净土思想”,就是“要你没事多念‘阿弥陀佛’,死后就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一派)。

这两种蔚为流行的流派,其实都是为了佛教的广传与普及而进行的中国式改款。至于创始人佛陀会不会同意这种中国式改款呢?

否认“因果律”

第一,量子力学推翻了因果律。

第二,休谟的哲学观点也否认了因果律。

缘起性空通俗易懂的解释(什么是所谓的缘起性空)(1)

哲学家休谟

休谟对因果律的观念形成提出了两种关系。

第一,接近的关系。因为A总是和B紧靠在一起,比如公鸡打鸣的时候天就会亮,所以公鸡打鸣是天亮的原因。

第二,时间的在先性关系。因为A的原因总是先于B的结果发生,所以人们把A和B产生关联。著名的例子是信鸽迷信,人们设置了一个每隔一定时间就会自动掉下米粒的装置,然后让鸽子们进去,鸽子在茫然无意识的状态下挥了下翅膀发现米粒掉了下来,于是就下意识的重复了一下这个动作结果米粒又掉了下来,于是鸽子们就不断重复,这时鸽子已经形成了观念,认为米粒掉落和自己挥动翅膀之间存在着因果律,其实他们挥不挥翅膀米粒都会掉下来。

休谟认为,接近的关系和时间在先行的关系导致了人们产生因果律的观念,如果我们分开去考察对象的话,没有一个对象能包含在另一个对象的存在。比如无论你考察多少次氧气也不能得出氧气和氢气反应会得到水这个结论,我们之所以知道氧气和氢气反应会产生水,是因为我们考察了水的形成。

所以因果律根本无法考察,我们从一个对象推断出另一个对象的存在,只能依靠经验。

休谟的结论是,因果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我们主观的认知,因果律并不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的真实性质,只是我们观念中产生的“习惯性联想”。

一句话,因果律是人的主观创造出来的用于描述客观世界的关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