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丕平献土只是为了报答教皇)
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丕平献土只是为了报答教皇)丕平时代,教会的实力十分弱小,远远没有后来中世纪盛期的强权景象。因此教皇在丕平篡权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聊胜于无。但即便教皇的号召力并不强烈,但其“罗马”属性却是法兰克王国本身所不具备的。丕平的加洛林王朝要想继续对外扩张,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罗马的法统,以“罗马”之名义征伐欧洲。丕平征伐意大利前的形势黄色部分为丕平献土范围 西罗马灭亡之后,罗马天主教皇也就沦为了罗马城的一般主教,地位远远不如有拜占庭庇护的君士坦丁大主教。此时的东西教会虽然尚未正式分裂,但教义冲突却早已存在。面对伦巴底人(另一支日耳曼部族)不断的进攻,罗马教皇的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尽快同无法为其提供庇护的拜占庭(教皇曾被伦巴底人逼迫,出走避难)割裂关系,转而寻求新的庇护所。 西罗马灭亡之后仅仅十年,克洛维在高卢北部就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并于公元496年皈依了基督教。进入8世纪的时候,法兰克王国和曾经的罗马帝国有近一半疆域出现重叠。实
公元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墨洛温王朝的王位,创建了加洛林王朝。即位之后,为了酬谢天主教会的相助,丕平率领法兰克军队先后两次出兵亚平宁半岛,在754、756年两次征服大片领土,并将意大利中部,罗马城周围的大片土地赠与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
历史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亦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就算教皇帮助丕平篡权,他也没必要赠送土地,毕竟在封建农耕社会,土地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丕平做出献土决定的呢?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厘清一个问题,教皇为什么会同丕平成为盟友?从公元四世纪开始,西罗马帝国境内出现了严重的奴隶制危机,国内的奴隶、农民、隶农起义不断,严重损耗了国家实力。与此同时,北方的日耳曼诸部不断往南逼近,蛮族入侵促使西罗马帝国的统治摇摇欲坠,最终于公元476年在奥多亚塞控制意大利全境之后宣告灭亡。
黄色部分为丕平献土范围
西罗马灭亡之后,罗马天主教皇也就沦为了罗马城的一般主教,地位远远不如有拜占庭庇护的君士坦丁大主教。此时的东西教会虽然尚未正式分裂,但教义冲突却早已存在。面对伦巴底人(另一支日耳曼部族)不断的进攻,罗马教皇的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尽快同无法为其提供庇护的拜占庭(教皇曾被伦巴底人逼迫,出走避难)割裂关系,转而寻求新的庇护所。
西罗马灭亡之后仅仅十年,克洛维在高卢北部就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并于公元496年皈依了基督教。进入8世纪的时候,法兰克王国和曾经的罗马帝国有近一半疆域出现重叠。实力强大的法兰克王国显然是教皇寻觅的新目标,因此深度介入法兰克内务,支持当时已经是墨洛温王朝权臣的丕平,显然是明智的抉择。
丕平征伐意大利前的形势
丕平时代,教会的实力十分弱小,远远没有后来中世纪盛期的强权景象。因此教皇在丕平篡权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聊胜于无。但即便教皇的号召力并不强烈,但其“罗马”属性却是法兰克王国本身所不具备的。丕平的加洛林王朝要想继续对外扩张,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罗马的法统,以“罗马”之名义征伐欧洲。
然而此时的欧洲社会,在西罗马灭亡之后广泛尊崇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为古罗马帝国的继业者。所幸的是,在罗马教皇加罗马皇帝的二元体制中,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大主教显然并没有罗马城的教皇“纯正”,中西欧的天主教信徒更青睐罗马教皇。正因如此,丕平献土,不仅交好了教皇,更为几十年后(公元800年圣诞节)查理大帝加冕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丕平献土的背后,并不仅仅是加洛林王朝对罗马教皇的政治报答,更是为了自己的宏图霸业,布下的一颗妙棋。此后的法兰克帝国虽然因为蛮族传统,在凡尔登条约之后陷入分裂,未能实现对欧洲的统一。但它却直接影响并塑造了法、德、意、奥、荷等众多中西欧大国的政治格局,并深深影响了近现代欧洲秩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