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彝族古籍里的历代君王(彝族记载里滇国的创建者不是庄蹻)

彝族古籍里的历代君王(彝族记载里滇国的创建者不是庄蹻)《彝族源流·天地津梁断》记载:武家嫡子迁到远方,给德本氏织绸缎,在德本境内开山辟岭作耕地。滇池流域是武德本的地盘,武祖后裔初到滇池流域,先给武德本家族干活,后来积累了实力,成为滇池流域的君长。他们一族才是汉武帝之前统治滇池流域的王族。②彝族六祖分支的传说记载:武、乍二部从原居住地分移出来后,主要向云南各地迁徙,成为今天居住在云南各地彝族的祖先。滇中地区的彝族主体为武部后裔,主要居住谷窝(今昆明)、龙朵嘿(即滇池)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慕雅切后裔实阿武的第十世孙皮武古,娶妻耿叩娄益,生下八个儿子,分住四方,征服周围各部落并建立了滇国。滇国强盛时期,其辖地东至云南沾益、陆良、华宁、蒙自,西到今保山县,北至今云南剑川、姚安、禄劝,南抵红河北岸,即汉武帝时设置的益州郡范围内的各彝族部落。彝族典籍里的德晋落出现的时间远远早于“战国时代”,可以考古的空间还非常大,昆明的考古人员请继续努力。我们期待有更多发

石寨山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是战国至汉代滇王及其族人的墓地。1955年至1996年,经过五次发掘,清理战国至汉代的古墓86座,出土“滇王之印”金印等文物近5000件,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反映了古滇国的社会发展水平。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彝族古籍里的历代君王(彝族记载里滇国的创建者不是庄蹻)(1)

滇文化铜鼓

在西南彝族的典籍里,晋宁被称为“德晋落嫫”,直译为“鸽子大城”,鸽子是代表这地方非常热闹,人口众多,繁殖力强。德晋是西南夷著名的“打铜地”,也就是大西南最早以青铜铸造而名闻夷区的地方,与宜宾、成都一起,在西南夷的第2个时代就成为知名聚落,是西南最早的3个大城之一。

彝族古籍里的历代君王(彝族记载里滇国的创建者不是庄蹻)(2)

古滇国青铜器

彝族典籍里的德晋落出现的时间远远早于“战国时代”,可以考古的空间还非常大,昆明的考古人员请继续努力。我们期待有更多发现。

关于滇国创建者,中原及西南夷的典籍都有一些记载,现列如下:

①《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②彝族六祖分支的传说记载:武、乍二部从原居住地分移出来后,主要向云南各地迁徙,成为今天居住在云南各地彝族的祖先。滇中地区的彝族主体为武部后裔,主要居住谷窝(今昆明)、龙朵嘿(即滇池)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慕雅切后裔实阿武的第十世孙皮武古,娶妻耿叩娄益,生下八个儿子,分住四方,征服周围各部落并建立了滇国。滇国强盛时期,其辖地东至云南沾益、陆良、华宁、蒙自,西到今保山县,北至今云南剑川、姚安、禄劝,南抵红河北岸,即汉武帝时设置的益州郡范围内的各彝族部落。

《彝族源流·天地津梁断》记载:武家嫡子迁到远方,给德本氏织绸缎,在德本境内开山辟岭作耕地。滇池流域是武德本的地盘,武祖后裔初到滇池流域,先给武德本家族干活,后来积累了实力,成为滇池流域的君长。他们一族才是汉武帝之前统治滇池流域的王族。

武祖慕雅切是“彝族六祖”中的长房:一世慕雅切(慕雅苦、弭雅克),二世切雅希(克雅能),三世希雅糯(能雅糯),四世糯雅克(糯洛提),五世洛陀施(提阿舒),六世施武额(舒阿达),七世武额克(武额濮、阿达武余)。武额克时当了“君”,下设“臣”武额那(武阿哪、武阿那),和“师”武朋安(武朴安、武濮安、武阿安)。

史书介绍了“这三贤时代”的祭祖习俗:建蒙散祖祠,两大牛献祭,大牛牵到时,时过没用上。用松设天位,用桃设地位,建鹤形祖祠,鹃形祖灵位,男祖居鄂位,女祖居莫位,以额居阳位,以索居阴位,前面设君位,后面是臣位。两大牛祭祠,不修建天祠,建蒙散祖祠,不顶敬地灵,敬蒙散祖灵。在高天,在大地中间,首居车益博,末至车洪卓(嵩明牛栏江也称车洪江),左抵米苦洪,右至借阔法,这个范围内,武地择多同,多同米谷地(滇东与滇池一带),多同濮娄邛,米谷诺娄法,在这范围内,君臣各一位,一布摩来管,是这般情形。武支系以“多同米谷”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发展,其活动范围在滇东南和滇西洱海地区一带。“三贤”协力,开拓土地,“武”支系的名称就是从武额克这一代开始的。

③夜郎世系倒数第4代为多同米,《彝族源流·液那源》记载:多同米时代在多同米谷,自称是天地(慕靡)后代,是天生子,又称武僰后裔。经过论证,我们明确多同或多同米谷就是昆明(谷窝)及滇池以东地区。说明夜郎最强盛的时期曾到达昆明(不是晋宁)。夜郎不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家联盟。昆明在历史的某个时段可能是夜郎下面的一部分。夜郎势力在多同时代曾经也达滇池。

④四川荥经那边有传说:古代四川丽水地区盛产黄金,成为楚国西向移民的巨大动力。春秋战国时代楚王在楚雄和荥经两地先后设立两个移民总管作为他的代理人,管理黄金的开采和东运。同时,楚国就有金饼和金钣两种金币在全国市场上流通。楚国黄金之多,在世界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岷山庄王是楚王在荥经的代理人。如自战国时代开始,迄于秦灭巴蜀之时,这个小朝廷就已有一百六十年的历史(公元前476—316年)。岷山庄王和滇王庄蹻皆以庄为氏,庄蹻可能是岷山庄王的后裔;秦灭巴蜀,岷山庄王乃南迁于滇池之上。

⑤《南诏野史》记载:战国时,楚顷襄王命将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蹻至以兵威畧定滇地属楚。欲归报,会秦司马错攻楚,黔中道塞。蹻遂以其众王滇,号滇国,踞之。后有王常羌者好佛,国势不振。法令不行,国人遂推白崖国蒙苴颂之后,白饭王之裔仁果为王,治白崖,于是两国角立。......后仁果奉汉,封为白子国。迨后有仁果者,汉封为滇王,号白子国。又十五世至龙佑那,后汉诸葛武侯南征,次白崖,以佑那为酋长,赐姓张氏,仍统其民,号建宁国。

⑥《武僰分支谱》记载:待仇叩部成为古滇国的王族,在彝语,“滇”和“待”,实为同一个词在两地的发音的差异,仇叩则是古彝语“王”或“君’’的别称词,如“恒仇叩”、“道仇叩”、“待仇诃”等。记载称:仇叩子孙贤,住堂琅四方,用银塑偶像,用金雕偶像,树铜柱银柱,四方放天租,五方收地税,地位尊高,权势显赫,代天把权掌,代地来保境,贵为仇叩君……。待仇诃的统治中心在会泽及其周边。

⑦《彝族源流·武陀尼源》记载:武分十六国,其中北方有四国,耿耿大城在德本国内,额扎大城在德晋国中部,能沽大城在能沽边境,均为武国度。《彝族源流》还有“德晋国炼铜,火焰如山高”的说法。

现在晋宁石寨山发掘的就是德晋国的遗址。《彝族源流》记载里,滇池周边唯一明确国名的部落只有“德晋国”。武德本又叫武德僰,多个研究者认为他就是德晋国的国王,即滇王。

⑧《唐书》、《通典》载:“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封阿佩为罗甸王,又封其别帅为滇王,后改普宁王。”

综合以上说法,列出滇王可能的族源:

序号

滇国建立者

来源

记录

族属

1

庄蹻

《史记·西南夷列传》

司马迁

楚国

2

待仇诃

《彝族源流》

唐至清乌撒毕摩

武僰

3

武德本

《彝族源流》

唐至清乌撒毕摩

武僰

4

武额克

《彝族源流》

唐至清乌撒毕摩

六祖之武祖

5

支格阿鲁

《彝族源流》

唐至清乌撒毕摩

雕国

6

多同

《彝族源流》

唐至清乌撒毕摩

夜郎联合体

7

仁果

《南诏野史》

明代杨慎

大理白子国

8

羌人

现代研究者

现代方国瑜

羌人

9

岷山庄王

荥经当地宣传资料

四川荥经

楚国

10

罗殿国别帅

《唐书》、《通典》

后晋

默祖后裔

由黄懿陆《滇国史》整理出来的滇王,由于缺乏文字材料,大部份的滇王墓还无法确认其本名及年代。

庄蹻(M41墓主)(前278年——前256年)

M33墓主(前256年——前224年)

M12墓主(前179年——前87年)

M3墓主(前179年——前157年)

M13墓主(前156年——前141年)

M71墓主(前?年——前123年)

尝羌(M6墓主)(前140年——前87年)

由于《彝族源流》里没有记录到庄蹻的事迹,石寨山遗址里的中原文化特色的文物也很少,所以,我认为庄蹻在云南可能只是一个普通方国的君长。中原文化中心史观的研究者总认为中原地区随便有个官到了边疆地区就可以成为王,成为边疆民族的始祖,这是非常荒谬的。

从现在考古发现的情况看,地球上远在一万年前已经是各地皆有先民,而且已经相互有文化交流。如萨满教,本来流行在欧亚大陆,但美洲印第安人也信仰萨满教,印第安人最后一批跨过白令海峡去美洲的时间大约在1万多年前。宗教是一种文化,1万年前欧亚大陆的萨满教已经传播至美洲,更不用说在欧亚大陆上了。

据说庄蹻带了2万多人入滇,在庄蹻之前,蜀国开明王朝末代王子在秦国攻占巴蜀后带3万多人跑到越南去立国。为什么不在南中立国,因为南中已经有豪强势力。六祖分支约在公元前425年,早于秦灭巴蜀(前316年),更早于庄蹻入滇(前277-263年间)。开明南迁及庄蹻入滇时,六祖势力在滇东北及滇池流域都很强。彝族典籍里没有记载有外来势力进入这一区域。武祖一族占据昆明,势力遍及云南与东南亚。武祖七世孙武额克(前275年)已经在滇池流域成为君长,也可以称为一代滇王。

在六祖分支之前,武僰十六国中的德晋国,其都城额扎大城在德晋国中部。晋宁彝语称德晋,“鸽子”的意思。国君是谁,很多文章里记为武德本。武德本是武僰系最擅长打仗的人,战力非凡,被称为“暴蛮”。网上很多彝史研究者说滇就是“德”。武德本又叫武德僰,是武僰系阿武僰第12代孙丽罗阿武的儿子,降居费著大城。

《彝族创世纪》记载,武德本治在德晋落,以费著洛姆、岩古洛姆、能沽洛姆、那娄洛姆为四方邑城。也就是说滇池德晋国势力在武德本时代曾管辖到四川成都。

在武德本之前,早有武僰系的支格阿鲁活动在滇池流域,他是彝族最崇敬的祖先,大量彝族传说里都称他为支格阿鲁王,他是最有声望的滇王。而滇池也因支格阿鲁坠入而得名“龙坠湖”(洛夺核)。

我们根据《武僰分支谱》推算出支格阿鲁约为公元前500年人物。武德本为公元前400年人物。他们都是武僰系后裔。当然,“洛夺核”还有一个意思是“阿龙诞生的湖”。“夺”在彝语里是坠落、诞生的意思。也有传说,支格阿鲁诞生在滇池边。

武僰系还有一位老前辈待仇诃,也被认为是滇王。我们根据《武僰分支谱》推算出待仇诃为公元前570年人物,比支格阿鲁早3代人。但彝文记载里,待仇诃的国都在堂琅(会泽、东川)。有人说“滇”就是“待”,我查了一下待仇诃的“待”,彝语是“云”的意思。

司马迁的《史记》里,滇国属于靡莫之属,石寨山的考古发现里,一位尊贵的老妇频频出现在青铜器上。她就是靡莫,与司马迁的记载一致。靡莫核心区在嵩明、寻甸、小哨一带。有研究者说,靡莫是慕靡之转,刚好嵩明与寻甸在汉代也被称为牧靡县。嵩明与寻甸是六祖老五家最早的地盘,属于彝文典籍里的实益中心,跟堂琅一样,相当于彝族早期的“中原”。慕靡时代,天君与地王共同掌权,窦米能崇拜地王恒度府,其后裔笃慕--六祖也崇拜地王。属于彝族内部的宗教信仰。

彝族古籍里的历代君王(彝族记载里滇国的创建者不是庄蹻)(3)

史迁

按照这个说法,司马迁也就没错了。因为他的“庄蹻王滇”在汉朝被纠正为“庄蹻王靡莫”,靡莫核心区嵩明也有庄蹻在大成村修嘉丽泽西湖的传说。说明庄蹻确实到过嵩明,只是大家忘看司马迁的另一句话“变服,从其俗”,也就是说庄蹻变成了西南夷。

湖北在春秋时期被称为“荆夷”,说明他们也是夷人,只是汉化比西南夷早一些而已。楚王的祖先季连与昆明族的祖先昆吾是亲兄弟,都是颛顼后人,湖北、湖南山区的土家族也是彝语支民族。蜀国的开明王朝是楚国人鳖灵建立的。

庄蹻与靡莫是有关联的,但从石寨山考古发现看,这一族群仍然是女王为尊。楚国人早已进入了父系社会,或许庄蹻一群人“从其俗”融入西南夷部落,号女王为尊。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发生的比较多,因为中原地区文明程度高于边疆,中原人被俘之后,不会被杀,多数成为了边疆部落的上门女婿。历史上,汉代很多汉人被俘成为匈奴女婿的记载比比皆是,如苏武、李陵、张骞等等。在云南,天宝战争后,很多被俘的中原子弟兵也被大理百姓一抢而空,带回家做女婿。因为中原人文明一些,各方面技术也高一些,加之战争死了太多青年人,每个人家庭都需要青壮年劳动力。

是不是庄蹻的2万人都成了西南夷的上门女婿?不,庄蹻没有那么多兵力,周朝,2万人已经是很有规模的军队了。秦国步步逼近,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楚王不可能让2万人的军队跑西南不务正业去。有人说庄蹻入滇是为了包抄巴蜀秦军,但没有看到庄蹻从云南进攻巴蜀的记载,而是来了就入乡随俗住下了。如果他们要打回去,就算不走贵州,绕道广西也可以打回湖南、湖北。2万人,这是中原文化中心史观的研究者猜测的数据。关于庄蹻的很多记载都可能不是真的,比如,很多记载说,庄蹻先征服了夜郎,再进军滇池。但汉代很多记录是,汉朝在贵州设了牂牁郡,夜郎王不听话,被牂牁太守给灭了。不是战国时的庄蹻灭的。贵州的彝文典籍里也没有庄蹻。

庄蹻到西南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黄金及井盐,楚国早在庄蹻之前就在云南楚雄及四川荥经设点采矿,尤其是金沙江金矿。楚国已经濒临灭亡,庄蹻难道看不出来吗?他未必就是受王命入滇,也有可能是逃离战乱,寻找一个平安度过下半辈子的地方。他的所谓军队很可能只是一帮兄弟,类似梁山好汉那样的一帮人,再多也不可能是2万。

庄蹻入滇,就像唐玄奘西行。玄奘在李渊时代乘混乱出了长安,一个人去印度学习佛教,功成名就之后,就变成是受李世民之托而去的。于是《西游记》里就多了个女妖们爱叫的昵称:“御弟哥哥”。

至于岷山庄王“南迁滇池”,成为滇王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开明王朝都不能够在南中立国,需要跑到越南去建国,岷山庄王的势力不会大于开明王朝。岷山庄王迁入云南也只可能通过联姻与当地人成为一体。

按彝族典籍,最有可能的滇王应该是支格阿鲁--武德本--六祖武部,从公元前500年到汉代一直统治滇池流域。中原典籍里的庄蹻却不在滇池周边,而是在嵩明称王,融入了西南夷社会。

目前的主流认为:滇国大约存在了600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东汉初年(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分布于云南中部的昆明、玉溪一带。滇人创造了璀璨的青铜文明,他们的青铜器铸造精美、形象生动,以生动写实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一个周秦汉方国的神秘气息。

当然,这一说法还不能服众,因为还有太多关于滇国的问题尚待解答。所以,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更有利于我们探索历史的真相。我整理了一下中原及西南夷典籍中关于滇池一带称王的人物及其大概的历史时间节点:

序号

建立者

最早建立时间

灭国时间

存在时间

1

尼能德晋落(晋宁)

公元前4000年

约公元100年左右

约4100年

2

什勺谷窝城(昆明)

公元前2000年

约2100年

3

待仇诃(会泽)

公元前577年

约677年

4

支格阿鲁(滇池)

公元前502年

约602年

5

武德本(晋宁)

公元前402年

约502年

6

武额克(昆明)

公元前275年

约375年

7

庄蹻(嵩明)

公元前277-263年间

约370年

8

多同(昆明)

公元前102年

约202年

从上表可以看出,庄蹻与武额克同一时代。武额克是武祖后裔,住在昆明,彝文典籍里说他势力很强大,不但管理滇池流域,还远达滇东南及滇西大理一带。已经继承了武德本德晋国的全部基业。庄蹻一开始的基业在嵩明,因雨季嘉丽泽水患,后来迁走了。还有一个信息,庄蹻之后,夜郎的多同时代,都城可能在昆明。夜郎是国家联盟,都城及疆域几乎每代都在变化。

昆明地区人类出现的历史非常早,比如龙潭山古人类遗址:位于昆明呈贡大渔乡邓家庄村东240米处,为一座二迭纪石灰岩构成的馒头形孤山。1973发现,经1975—1983年四次对三个洞穴遗址的考古发掘,已获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臼齿、颅骨、动物烧骨、炭屑和大批打制石器、哺乳动物化石,经碳十四测定距今3万年,定名为“昆明人”。滇池地区悠久的人类历史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什么时候形成了方国。

《彝族源流·尼能源》载:“尼能先出现,德晋先形成。”远在尼能时代,德晋就以打铜名闻西南夷,与能沽、尼兹一起成为西南地区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城市。而谷窝(昆明)也是彝族第3大时代什勺的著名城池。最早出现在滇池流域的王就是支格阿鲁,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与现在考古界主张的公元前5世纪也比较接近

彝族古籍里的历代君王(彝族记载里滇国的创建者不是庄蹻)(4)

滇国及典籍记载的王

从支格阿鲁到皮武古、多同等都属于武,庄蹻也属于武。彝文典籍中,从滇东北核心区迁徙到外面的叫啥,比如滇东北很多部落迁往滇西,滇西大理一带就叫啥靡,靡就是地;从巴蜀、荆湘等中原方向迁徙进入滇东北的就叫武。武是后期白彝的先民,白彝比黑彝更先进一些,有的彝人把武视为汉人。湖南、湖北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就属于白彝的一种,湖北也有濮人,西南夷里,濮人的比例也是很高的。

从滇池到嵩明、寻甸、东川、会泽一带,自商末就是彝族的核心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