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阻止孩子的想象力(变成大人的我们)
永远不要阻止孩子的想象力(变成大人的我们)安妮没有漂亮的脸蛋,满脸雀斑,瘦得皮包骨,还长着一头讨厌的红发。《绿山墙的安妮》讲的是一个孤女被一户农家收养的成长故事。她天真,直率,善良,爱幻想,动不动就和人尬聊。开始觉得她怪怪的人们最终被她的品格而打动,也为她积极的生活态度而折服。在这个可以名正言顺集体装嫩的日子到来之前,波叔讲一个非常纯美的故事,让你们的心提前适应儿童节。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她叫安妮‧雪莉。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出自长篇小说《绿山墙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有菠菜小时候读过这本书吗?
六一儿童节啊!
现在过儿童节的可不只是儿童,越来越多跟波叔差不多年纪的叔叔阿姨都嚷着也要过。
是啊,谁还不是个宝宝?
年纪越大,越觉得童年时光可贵,总想回到过去。
在这个可以名正言顺集体装嫩的日子到来之前,波叔讲一个非常纯美的故事,让你们的心提前适应儿童节。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她叫安妮‧雪莉。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出自长篇小说《绿山墙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
有菠菜小时候读过这本书吗?
《绿山墙的安妮》讲的是一个孤女被一户农家收养的成长故事。她天真,直率,善良,爱幻想,动不动就和人尬聊。开始觉得她怪怪的人们最终被她的品格而打动,也为她积极的生活态度而折服。
安妮没有漂亮的脸蛋,满脸雀斑,瘦得皮包骨,还长着一头讨厌的红发。
她对自己的父母毫无印象,却从不怨恨他们。
她先后两次被收养家庭弃养,却仍然对第三个收养家庭充满感激。
她过去被收养家庭当丫环呼来唤去,痛苦的经历锻练出了她超强的生存技能和应对能力。
当然,安妮也有很特别的小缺点。
-
她经常耽于幻想,忘记或搞砸自己的任务,让收养她的善良的马瑞拉很是头疼。
-
她会大发脾气,令心直口快的林德太太难堪。
-
她敏感任性,让真心想与她做朋友的同学饱受折磨。
-
她还是一个唠叨到让人顶不顺的大话痨。
但是安妮有一个原则:同样的错误绝不犯第二次。
安妮的想象力还十分让人动容。
一个孤独穷苦的小女孩,寄人篱下,被人各种嫌弃,在暗无天日的孤寂当中,唯一能够给她生命带来一点点色彩的,就是想象力。
孤苦无依的时候,她想象出两个忠诚的好朋友,陪她渡过最难熬的日子;
她可以把一棵开满花的树,想象成一个盛妆打扮正要去参加舞会的女士;
她为一条小路取名,为一个湖取名,为窗外的苹果树取名;
她把家里的盆栽想象成伙伴,每天早晚不忘问候。
所有平淡无奇的东西,她都可以运用想象力,把它们变成美好的事物,并且以此来对抗生活的艰难与枯燥。
其实,这部作品讲述的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事。安妮的创作者与原型,就是——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
1874年11月30日,露西出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北部一个叫克利夫顿的小村子里。
巧了,她与英国首相丘吉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可她不像丘吉尔那样出身高贵,成长顺利。
露西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在她两岁时去世后,父亲再婚了,没过几年,他带着新婚妻子搬离爱德华王子岛,就这样抛弃了小露西,从此不闻不问。
7岁的露西被带到距她出生地几英里的卡文迪许村的外公外婆家,跟二老一起生活。
外公外婆都很爱她。可家里没有同龄的兄弟姐妹,外公外婆又年迈,露西难免有些孤独,没事就对着碗柜玻璃门自己的影子诉说心事。
自己和自己说话,一看就知道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外婆是个很朴实的农妇,但她并不了解孩子,总喜欢用僵硬的宗教信条来约束安妮的行为和心灵。
在物质方面外公外婆对我很宽厚,我也是深深感激,可是在别的方面他们对待我的态度并不聪明。
露西从小聪明又活泼,不受束缚,天生就爱天马行空地幻想。
她9岁开始写诗,15岁写作文,还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三等奖。
正在她为自己的成绩兴高采烈的时候,却不得不缀学了。因为她被带去见了亲生父亲,还要留在父亲与继母的家里。父亲不是抛弃了她吗?又把她带去干什么呢?
带小孩。
没错,继母要她留下来帮着照顾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所以她不能再上学了。
无端失学,本来就够很难受了,带小孩又是个又苦又累的活,而且心中的委屈无法化解,这段日子对露西来说简直就是折磨。但是,聪明的她很快找到了化解苦痛的办法——
写作
她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稿。
有一首长诗被一家报纸看上,发表在头版,当时她还不满16岁。不久后,又有一篇短篇小说得了奖。
媒体注意到了她,称她为“Lady writer”——女作家。
就这样,在父亲家过了一年,也辍学了一年,还好写作的本领没拉下。这时候,要照料的弟弟妹妹也长大点了,任务也就完成了。父亲就又把她送回到外公外婆家。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她就像一个随时等候主人吩咐的女仆,干完活了,再次被父亲抛弃。
回到爱德华王子岛后,露西太珍惜回到学校的机会了,她加倍努力地学习。
1894年,20岁的露西毕业了,获得了二级师范证书。1895年,升级成一级师范证书。
从此以后,露西自食其力,当起了教师。但是两年之后,亲爱的外公去世了,为了陪伴年老的外婆,她毅然辞去工作,回到乡下与外婆相伴。
她帮外婆看管菜园、果园、制牛油烛、做各种家务农活。从一名优秀的女教师,变成一个普通的农妇。
但是,无论多忙多累,她从未放弃过写作。
农村的生活虽然很苦很累,却不枯燥,美丽的风景,淳朴的邻居,岂是城市的繁华可比?更重要的,是外婆的亲人温情和童年的美好回忆。
她以自己的过往经历为蓝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一部小说。
那就是1908年出版的《绿山墙的安妮》。
我们可以把这部小说看作是露西的自传。她曾说:
我的童年与少女时代都是在卡文迪许一所老式的农舍里度过的,我家的四周都是苹果园。
对大自然的热爱贯穿了她的一生,也在她的小说中得到强烈的表现,这是与她在海岛上度过的童年生活分不开的。
但《绿山墙的安妮》之所以能够打动无数人,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安妮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想象力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被利益所惑,失去了想象美好的能力。
想来多可怕啊。
很可能,变成大人的我们还在不知不觉中毁掉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呢。
大胆的想象力后面,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良勇敢的品格、锲而不舍的进取心。它们是安妮的本色,她用这些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安妮不仅仅是一个写给孩子的纯美的故事,也是作者献给成年人的一份礼物。
作家周国平说过,今天的成年人也应该能够从《绿山墙的安妮》中获得教益:
一是促使我们反省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该知道,就天性的健康和纯净而言,每个孩子身上都藏着一个安妮,我们千万不要再用种种功利的算计去毁坏他们的健康,污染他们的纯净,扼杀他们身上的安妮了。
二是促使我们反省自己的人生。在今日这个崇拜财富的时代,我们该自问,我们是否丢失了那些最重要的财富,例如对生活的惊奇感,使生活焕发诗意的想象力,源自感激生命的善良等等。
谁也没想到一个生活在乡村的孤女会引起那么大关注。出版之后,《绿山墙的安妮》奇迹般地畅销,一年之内再版6次,第二年被引入英国,印刷发行了15版。
1914年,该书就印刷了15万册。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安妮俘获了众多粉丝,读者来信塞满了露西家的信箱。
在大堆的来信中,有一个重量级人物的来信,那就是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
晚年的马克‧吐温百病缠身,生活困苦,是安妮的故事照亮了他凄苦的暮年。老头在信中激动而欢乐地写道:
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事实证明,无论是大作家还是小孩子,人人都爱安妮。
安妮的故事后来被拍过电视剧,也拍过电影,最近加拿大重新拍了一个版本叫《清丽佳人》(ANNE)。
该剧最引人入胜的是画面,如同BBC纪录片般精美。但故事被改动比较多,与原著相差有点大。
如果大家想看与原著最接近的版本,波叔推荐看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片《红发少女安妮》。
是的,宫崎骏老头子把安妮变成了亚洲人。安妮的魅力是超越国界的。
童年只是一个很短的时期,长大后有很多很烦心的事在等着我们,没有人可以永远做孩子。
但我们还可以永远怀有一颗孩子般的心。
像安妮一样。
明天是孩子的节日。
如果你像安妮那样,懂得保持对生活的惊奇感。
说不定在今晚,你会惊讶地发现,其实自己还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