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398年,34岁的小陶估计余粮吃的差不多了,继续找机会撸点工资再说,投奔权臣桓玄,当了幕僚,可惜没多久,恒玄这家伙原来是个造反派,以清君侧的名义,打算称帝了,小陶所受的九年义务教育告诉他,这事儿不能干,于是又转投桓玄的对手刘裕那里,结果更加戏剧性,刘裕这家伙也想把自己整成皇帝,然后又跳槽到建威将军刘敬宣那里当了参军,这位刘敬宣虽然不想造反,但是这老板屡被他人排挤,活的那叫一个憋屈,他由刘敬宣想到自己的遭遇,体会到若想建功立业,欲“大济于苍生”,是何其艰难!身居高位、功勋赫赫的刘敬宣,尚且落得如此结局,更何况他自己一名小小的参军呢?一不小心进的就是这种高风险的创业公司,什么上市,什么财务自由,什么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你们自己玩吧,我还是挥舞锄头刨地,种种高粱,采摘菊花,酿酿酒来的自在。 20岁,小陶觉得老是像“三和大神”这样打零工也不是办法,于是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但是得到的都是一些非

前几天看见一位女粉丝儿发了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然后我留言说,写一写陶渊明,有人说,这不是三和大神吗?工作干的都是短工,临时工,稍微有了一点钱,就往网吧里面钻。不对,是往田园里面钻。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没办法反驳你。 那么你知道他跟三和大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他会写诗,而三和大神不会。所以说,掌握写诗这项高端技能有多重要。硬生生的把一位“三和大神”写成了载入史册的隐居大神。

这里做个冷知识讲解,什么叫三和大神?深圳有个地方叫三和,那里的人才市场每天都有一些人在找短工,临时工。从来不干长期工,最喜欢日结,有点钱就进网吧,睡网吧,吃泡面,抽烟按根买,没钱了继续找活干,就重复这样潇洒快活的日子。 什么房贷车贷结婚彩礼,养娃择校,996打卡内卷,这些玩意儿通通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这就是三和大神的“精彩”人生,看上去还真不错呢。读到这里劝你千万不要去评价他人,他们会说:“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人生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你以为你走的道路是正确的?那仅仅只是你以为。人家没准比你想象的滋润100倍呢!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1)

好了,言归正传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角陶渊明先生,小陶出生于365年,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据说那些唐朝的田园诗人都是他粉丝,如果在唐朝,肯定跟孟浩然,王维等一众朋友可以喝酒撸串吹牛到天亮,然后互相讨论,描写菊花该怎么写。孟浩然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小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王维说:你们聊,我先撤了。

据说小陶家境本来还不错,因为他父亲有能力娶妾,不像现在,养一个老婆孩子都苦哈哈的要死,不过小陶八岁父亲去世,和母亲妹妹相依为命,虽然那个年代还没有科举,但是小陶也非常努力读书,不为别的,纯粹就是喜欢。所以说,读书好不好这种事情真的基因自带。当然,为了养家糊口,从小也干零活,不挑活,给钱就干,什么代写小学生作业,扮演家长参加家长会,帮有钱人家抄书,打扫卫生等等,没有办法,没有父母的孩子只能自己撑起这个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学会了挥舞锄头刨地这么个高端技能,为以后终身事业隐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2)

20岁,小陶觉得老是像“三和大神”这样打零工也不是办法,于是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但是得到的都是一些非常非常基层的实习生工作,跟现在年轻人差不多,这个公司干一两年,边干边找更好的,然后另外一个公司又干一两年,跳着跳着,慢慢的薪水也就上来了。这阶段的小陶也是一模一样,从来没有干的久的,甚至干着干着,就直接隐居,就是这么拽,被上司稍微数落几句,一言不合就裸辞,像极了现在的刚出校门的年轻人。所以写到这,我严重怀疑小陶有可能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

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份正式编制工作是小陶29岁时候的江州祭酒,不是负责喝酒,类似教育局局长,或者学校校长,分管百姓的教化工作,就是整天提醒老百姓讲卫生,懂礼貌,别迷信,信科学等等。不过小陶碰到了一位奇葩领导,没错就是王羲之的儿子,江州刺史王凝之,怎么个奇葩法,这领导特别迷信,喜欢拜神,不是在拜神就是在拜神的路上,然后所有杂事一股脑儿都甩给小陶,小陶顶不住了,论功劳是领导的,背黑锅是小陶的,没干多久就觉得真没意思,迷恋起曾经挥舞锄头刨地的洒脱日子,掐指一算,现有的存款,余粮,每天消耗量,土地食物产出量,经过类似奥数的这么一番精准计算,得出可以维持三年生计,妥了,那就辞职吧。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3)

你们看,就是这么任性,什么职业发展,升官发财,溜须拍马,这些世俗的东西滚远点。这就是30岁的小陶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期间东晋公司让他重新回去上班,既然教育局长嫌累,给你个主簿官,就是起草公文,管理档案之类,顺便帮老板打杂,当秘书,酒桌上敬酒,帮老板挡酒,这岗位才要经常喝酒。小陶一算自己存粮,还够吃,坚决不去。

398年,34岁的小陶估计余粮吃的差不多了,继续找机会撸点工资再说,投奔权臣桓玄,当了幕僚,可惜没多久,恒玄这家伙原来是个造反派,以清君侧的名义,打算称帝了,小陶所受的九年义务教育告诉他,这事儿不能干,于是又转投桓玄的对手刘裕那里,结果更加戏剧性,刘裕这家伙也想把自己整成皇帝,然后又跳槽到建威将军刘敬宣那里当了参军,这位刘敬宣虽然不想造反,但是这老板屡被他人排挤,活的那叫一个憋屈,他由刘敬宣想到自己的遭遇,体会到若想建功立业,欲“大济于苍生”,是何其艰难!身居高位、功勋赫赫的刘敬宣,尚且落得如此结局,更何况他自己一名小小的参军呢?一不小心进的就是这种高风险的创业公司,什么上市,什么财务自由,什么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你们自己玩吧,我还是挥舞锄头刨地,种种高粱,采摘菊花,酿酿酒来的自在。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4)

以上三次求职经历是小陶毕生政治理想抱负的体现,但是认清了社会的本质,官场的本性,东晋南北朝时代那种道德沦丧,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之下,隐居对于才子们来说,是最安全的事情。 405年,小陶大概率为了给当权者们一个无心当政的姿态,接受了最后一份工作,彭泽县令,在岗期间不是泡菊花茶就是喝高粱酒,一壶接一壶,上班迟到早退不打卡,上级领导都邮来考察工作,实际上以考察之名,行受贿之实,助理提醒他,稍微做点准备,小陶一看这种情况,我连刘裕,桓玄这种国级干部都不想伺候,还来逢迎你一个都邮?直接留下“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去,只干了80天就辞职了,从今以后,一心一意开始了他的归隐大业,直至427年去世,享年62岁。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5)

往后的日子里,他搬到山下的小村庄里,种了十几亩地,盖了八九间草屋,院子里栽有桃树、李树、榆树、柳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菊花。然后开始做短视频,挂小黄车,直播带货,想多了,那是李某柒,不是陶渊明。 陶渊明的境界,我们都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初中时,语文课上学习陶渊明的超级名诗: 《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当时我十分不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怎能不砥砺奋进,而直接撂挑子隐居呢?”可当我走出校园、走入社会,面对办事中的潜规则,职场上的勾心斗角,公司的尔虞我诈,996内卷,无数次内心出来一个声音:“算了,别干了吧,回家种田。” 可当第二天早晨起来,看着节节攀升的房价、少的可怜的存款、一堆花呗,借呗、信用卡,以及还没到帐的工资、面对孩子高昂的择校费,补课费、倦容满面的妻子,我瞬间没了递交辞职报告的勇气。这时我才明白:成年人的世界,不是谁都有资格说放弃二字,更没用容易二字。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6)

隐居的陶渊明对物质要求极低,只要有菊花茶,有高粱酒就行,有次,跟他老婆起了争执,家里仅有的几亩地种什么,陶渊明说全部种成高粱,拿来酿酒,他老婆说,全部种成粟米,拿来糊口,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半种高粱,一半种粟米。

别看他整天发朋友圈挥锄头,你以为陶渊明是种田好手吗,非也,非也,他种的杂草比农作物更茂盛,比如那首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我严重怀疑他在田里不是泡茶就是在喝酒,挥锄头仅仅为了发朋友圈,发一些照骗。在一般人看来,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轻松、安逸,喝喝酒,采采菊,写写诗,一不留心就成了田园诗人的鼻祖。若在今天,陶渊明每天自拍发发朋友圈,短视频,再开家民宿,做直播卖卖菊花酒、菊花茶、菊花面膜,搞不好就是超级网红,而且他这种淡泊名利的性格,肯定不会偷税漏税。

实际上,隐居的陶渊明小日子过得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很贫穷,有一次他朋友来看望他,看见他家徒四壁,临走留下两万钱,他一想,这私房钱被老婆看见,还不得拿去交学费,给孩子报班啊,不行,为了以后不断酒,直接拿着钱寄存到了酒家,可想而知他有多爱喝酒。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7)

陶渊明对待自己的五个儿子,要求极低,信奉儿孙自有儿孙福,写的那首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尽杯中物。

把五个儿子骂了个遍,大儿子阿舒,你真是名符其人,松弛舒逸,游手好闲,懒惰无比;老二阿宣,到了“志学”的年龄,却厌倦读书,无所事事;老三、老四——阿陶和阿雍,你们这对双胞胎,都十三了,阿拉伯数字还傻傻分不清楚,更别说十以内的加减法了;小儿子阿通,长得也挺可爱。人家孔融四岁都“能让梨”了,你已经九岁了,咋就知道吃梨呢?吃!吃!吃!地道的吃货一枚。这样的五个儿子,真是让当爹的悲催。一顿数落后,却也无可奈何:天意如此,老爹我还是借酒消愁吧!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8)

其实,陶渊明不但“责子”,也“责己”。晚年时,陶渊明恐时日不多,曾给儿子们写过一封家书《与子俨等书》,说自己不擅官场,又种不好田地,没有养家糊口的本事,让孩子们在饥寒交迫中长大,很是愧疚。还是一片拳拳的爱子之心呐!犹如自己写的那首著名的 《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最后四句,是不是很讽刺,其实到最后,估计他对自己的人生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遗憾,不过人生没有假如,我一直觉得成功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生无悔,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9)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超级名词《桃花源记》诞生,陶渊明在眼前的苟且中, 建造了一座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任何人都不可能找到这里, 因为它只存在于自己的心中。

《桃花源记》节选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就是陶渊明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世界,然而,残酷的事实就是他并不存在。为什么很多人羡慕陶渊明?因为陶渊明用他的率性、淡泊、洒脱,活成了所有人最想要的样子:不为金钱名利而活,只为取悦自己而活,活出了真我。反观我们自己,活着活着,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岁月不但蹉跎了肉体,搞不好也同样蹉跎了灵魂,与君共勉。

我愿意成为陶渊明这样的人(真想做一把陶渊明)(10)

作者:今晚吃鱼

芸芸里的众生,尘中的尘。

2021.12.26于沪

转载请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诗词爱好者,伪诗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