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陕西食品的英文段子(陕西小吃话英文)
描写陕西食品的英文段子(陕西小吃话英文)我看了陕北霞姐的美食视频借题发挥,把地方特色小吃当成了翻译课题来探讨,连我自己都觉得另类。谁说翻译研究一定要“高大上”?观察日常生活,从感兴趣的琐事着手,解决身边的个别问题,自己开心,也让人有感。由点而线,由线而面,有志之士共同努力,集腋成裘,不也是功德一件?洋芋擦擦是陕北特色小吃,若要翻成英文,音译的yangyu caca符合跨文化词语对应的规律,理当是面向英语受众的第一步。至于能让人大致了解、快速掌握概念的意译,则不妨抓大放小,得意忘言,仿照mashed potatoes(土豆泥,字面“捣成泥的土豆”)的模式,翻成grated potatoes(字面“擦成丝的土豆”)。进一步的细节,可留待有篇幅解释时再清楚交代。词汇翻译,讲究的是精简的对应,不宜诉诸冗长的解释。点赞,是给博主直观、量化的肯定。转发,是跟我的粉丝分享,同时给自己留个记录。评论,就要写点心得感想,把肚子里的话说出来,让自己
陕西小吃浆水鱼鱼。 (IC photo/图)
不好意思,没有开门见山。在进入“陕西小吃”“英文”这两大主题之前,请容我先兜个小圈子,简短说明一下相关背景。
我是新浪微博的认证用户,粉丝有一万多个,绝大多数都是大陆的朋友。当然,我自己也关注别人,是他们的粉丝,其中有一个我相当感兴趣的博主,网名叫“陕北霞姐”,是个美食视频的网红,仅微博粉丝就有一百多万。
陕北霞姐,家住陕北的延安市志丹县永宁镇,是个有两个女儿的三十多岁的农村妇女,纯朴、接地气、有亲和力。她在视频里分享陕北家常菜和特色小吃,从原材料一步步做到成品上桌,并与家人和乐共食,大快朵颐,享受天伦之乐。事实上,网上类似的视频博主有好多,不过我的兴趣都不是特别大。厨艺与美食固然重要,一旦缺乏了风土、生活、气质与氛围,便显得单薄而不够立体。在陕北霞姐的视频里,相关的元素相对丰富,让我着迷,从5月初开始关注以来,她的每一期视频我几乎都全力支持,先点赞再转发并加以评论。
点赞,是给博主直观、量化的肯定。转发,是跟我的粉丝分享,同时给自己留个记录。评论,就要写点心得感想,把肚子里的话说出来,让自己的粉丝知道,也让陕北霞姐和她的粉丝看到。
我发表的评论,除了感性的印象和随想之外,还经常有知性的语言观察和研究心得。陕北的特色小吃有些名字很别致,单看字面经常难以参透,有了视频的辅助我才豁然开朗,看着看着,也思考了英文翻译的问题。
有一期的视频介绍了“洋芋擦擦”,特别吸引我,因为这是我多年前知道的第一个陕北小吃。“洋芋”的学名是“马铃薯”,也常俗称为“土豆”。至于“擦擦”,我原本直觉以为是拟声词,但无法领略个中奥秘,经霞姐示范方知,擦擦就是用“擦丝器”(grater,俗称“擦子”)把食材“擦成丝”(grate)。擦成丝的洋芋再以干面粉拌均匀,然后上锅蒸熟,蒸熟的洋芋丝可以拌酱吃,可以炒配料吃,甚至可以煎成饼吃。
洋芋擦擦是陕北特色小吃,若要翻成英文,音译的yangyu caca符合跨文化词语对应的规律,理当是面向英语受众的第一步。至于能让人大致了解、快速掌握概念的意译,则不妨抓大放小,得意忘言,仿照mashed potatoes(土豆泥,字面“捣成泥的土豆”)的模式,翻成grated potatoes(字面“擦成丝的土豆”)。进一步的细节,可留待有篇幅解释时再清楚交代。词汇翻译,讲究的是精简的对应,不宜诉诸冗长的解释。
我看了陕北霞姐的美食视频借题发挥,把地方特色小吃当成了翻译课题来探讨,连我自己都觉得另类。谁说翻译研究一定要“高大上”?观察日常生活,从感兴趣的琐事着手,解决身边的个别问题,自己开心,也让人有感。由点而线,由线而面,有志之士共同努力,集腋成裘,不也是功德一件?
我思考了洋芋擦擦的英译,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粗浅的看法,不久就有个西安的网友留言,问我浆水鱼鱼。
浆水鱼鱼?我这个台湾人孤陋寡闻,看了一头雾水。浆水鱼鱼的词语结构貌似洋芋擦擦,但什么是浆水?什么是鱼鱼?依我判断,应是一道地方特色美食,但陕北霞姐似乎未曾介绍过。上网一搜,果不其然。读了文字,看了视频,综合各家说法,才有了粗浅的认识。
浆水鱼鱼是陕西著名的小吃,多见于关中一带。浆水是种发酵的酸汤,做法是先把烫过变凉的蔬菜置入冷却的面汤,经发酵变酸之后,再加入佐料和配菜,由此煮制而成。鱼鱼是种两头尖尖的短面食,做法是先把淀粉加凉水搅拌均匀,倒入加热的水中熬成糊,再把粉糊倒进大孔眼的滤盆,慢慢滴漏到另一锅凉水里,冷却成型为一截截的面食。这一截截的面食宛如一大群白色的小鱼在水中浮动,故名鱼鱼。浆水鱼鱼就是把鱼鱼放入浆水,浇上辣油或其他调料,撒些香菜、韭菜,吃起来酸爽可口。
那么,浆水鱼鱼的英文该怎么说?同样的思路,同样的道理,“浆水鱼鱼”也是文化特色词,音译的jiangshui yuyu同样得先发。放眼中外,鉴往知来,这类词汇的翻译,大抵都是先诉诸语音,以音译打头阵。
事物概念若要让人容易理解掌握,第二步的意译必不可少。认准区别性特征,得意忘言,抓大放小,意译才能精简,精简才能对应,才是词汇翻译的目标。若想面面俱到,则多半得化身为解释,解释不免冗长,不能拿来做语际对应,只能留待篇幅容许时再行为之。
所以,陕西小吃“浆水鱼鱼”如何意译?我建议whitebait pasta(字面“银鱼面食”),请容我略述原委。
浆水鱼鱼的意译,若从字面、食材、做法切入,似乎都难以找到精简到位的英文。我在视频里注意到了最吸睛的元素,就是锅碗里白色半透明的面食“鱼鱼”,这个鱼鱼几乎就是江南银鱼的翻版。“银鱼”的英文是whitebait(字面“白色的鱼饵”),是个常见的字眼。Whitebait之所以得名,是因其色泽银白,原本做鱼饵用。
浆水鱼鱼是种以鱼鱼为主角的酸汤面食,于是我借用了意大利面食的统称字眼pasta,冠以whitebait修饰,全新的词组whitebait pasta依循了shell pasta(贝壳面,形似贝壳的意面)的结构,想要传达的是“形似银鱼的面食”,希望能让受众立即掌握大致的概念。Whitebait pasta是我建议的意译,意译在短,不能主次皆取,不能包山包海。意译在聚焦核心特征,在去芜存菁,在得意忘言。
或曰,whitebait pasta会不会让人误以为是“意面佐银鱼”?诚然,有可能,但日常用语多半有潜在的歧义,若词语有歧义,那就分列义项,一词多义本乃常态。讲到词汇引起的误解,例子屡见不鲜。譬如台湾的鸡丝面,面里没有鸡丝,也不含任何鸡肉成分,只是因为面条的外形像鸡丝而得名。又譬如chocolate truffle(松露巧克力),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内含松露的巧克力,其实它不含松露成分,只是因其形状与松露相近。如是,那whitebait pasta一脉相承,有什么大问题?
地方特色美食的翻译,是个许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历久不衰。各方均有值得尊重的立场,也都有可取的见解。意译,见仁见智,我的看法,也不过是众多看法之一。
然而,部分人士不愿正视甚至嗤之以鼻的音译,事实上远远强大得多,许多音译词都已经被英文正式吸纳,收录于权威的英文词典之中。过去,有chow mein(炒面)、dim sum(点心)、moo goo gai pan(蘑菇鸡片)等,不一而足。现在,有jiaozi(饺子)、baozi(包子,常略作bao)、char kway teow(炒粿条)等,持续增长。未来,谁说音译不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呢?
曾泰元(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原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