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升自己的国学能力心得体会(教师随笔叩响国学的大门)
教师提升自己的国学能力心得体会(教师随笔叩响国学的大门)除了有收获,我还有些小疑惑,记得中语会中有人曾提过:建议语文老师教学时一个字别读出太多字音,那我们在国学与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时到底应该怎么办?在古文中,我们是尊照古时的读法,还是读成现在的字音?如果按现在的读法,时否失去了那时的意义,可倘若按旧时的读法,就苦了我们低年级的小学生。他有时连常用的生字 、多音字都掌握不好,如果再加上旧时读音,相信他们会更加混淆不清,可能各有各的意见了。但我们能否想出一个更符合小学生心理的办法,来将国学美美地带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自然地灌溉到孩子们的心田?《弟子规》里许多的民族礼仪,现在都已开始逐渐地淡出了我们随意的生活了,中间的道理与规矩我们真得重新深刻。《百家姓》中,知道了许多姓氏来源以及人物典故。以后再也不会读错“纪小岚”与“令狐冲”的名字。我想,我会把《声律启蒙》当作我女儿的国学启蒙书,弥补我过年时的那种心有余而识疏浅的遗憾。(
点击标题下方 蓝字订阅本号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妈妈的指导下背《增广贤文》和《三字经》。不识字,不知义,只知道跟着念。晚上乘凉时,便在旁人的夸赞声中,小伙伴羡慕的目光中背上一大段。教学中,教过很多科目,但最耐人寻味的还是母语。尤其是近几年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开始慢慢地走进校园,国学也开始一点点渗入。一直以为,国学无非就是读读背背《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直到今天,李博士的国学团队才真正的为我开启国学大门。
在李博的古诗词吟诵课上,我仿佛看到了诗仙醉里赠友人;与杜甫一起聆听春雨润物;欣赏了江南美景下“吴娃双舞醉芙蓉”;感受 了纳兰容若含情的眼神中相爱而无法相守的无奈;特别是当李博吟唱《清平乐.村居》时,我尤为激动,这可是我为女儿选的摇篮曲,我只会念,这么久以来居然从没为女儿读美过这篇词,更别说吟。还好,女儿还没长大,每天还需要。我洗耳恭听,李博把词中所述的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全吟了出来,真了不起。我想,我除了学李博的吟出感情,还得吟成一首最动听的催眠曲。一回家,就吟给宝宝听,宝宝似乎不习惯,我想这么美的摇篮曲我得有事没事地哼着,无意中强迫宝宝接受。难怪有人说受益最多的是我。
确实是的,黄老师教的《千字文》里,竟包涵着那么多的内容,一夜的时间,用一千个汉字,组成一篇训蒙教材, 涵盖天文、地理、政治、历史、修身、养性等,感觉就像回到了南北朝时代。
《弟子规》里许多的民族礼仪,现在都已开始逐渐地淡出了我们随意的生活了,中间的道理与规矩我们真得重新深刻。
《百家姓》中,知道了许多姓氏来源以及人物典故。以后再也不会读错“纪小岚”与“令狐冲”的名字。
我想,我会把《声律启蒙》当作我女儿的国学启蒙书,弥补我过年时的那种心有余而识疏浅的遗憾。(过年看着爷爷写春联,觉得上下联没对工整,可就是不知怎么修改)《声律启蒙》不仅琅琅上口,还能从中得到语音词汇的训练。还有……太多太多的收获。只觉得还刚入门培训就结束了。
除了有收获,我还有些小疑惑,记得中语会中有人曾提过:建议语文老师教学时一个字别读出太多字音,那我们在国学与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时到底应该怎么办?在古文中,我们是尊照古时的读法,还是读成现在的字音?如果按现在的读法,时否失去了那时的意义,可倘若按旧时的读法,就苦了我们低年级的小学生。他有时连常用的生字 、多音字都掌握不好,如果再加上旧时读音,相信他们会更加混淆不清,可能各有各的意见了。但我们能否想出一个更符合小学生心理的办法,来将国学美美地带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自然地灌溉到孩子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