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鸣沙山和月牙泉(丝绸之路上的奇景)
历史悠久的鸣沙山和月牙泉(丝绸之路上的奇景)只见道士挥剑作法,口中念着咒语,霎那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黄沙席卷而来,将雷音寺埋在了黄沙之下。热闹的寺院顷刻间消失了,唯独庙门前那碗敬佛的圣水却依然清澈,丝毫未动。来挑战的术士非常恼火,继续作法想用沙掩埋这碗圣水,可是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碗内始终未进一颗沙粒。扬起的沙子在碗周围堆成了一圈沙山,但是圣水依然清澈如初。浴佛节有一项内容是 “ 洒圣水 ” ,由方丈将一碗寺内祖传圣水,经过众僧拜祭后放在寺庙门前。这一年方丈刚放好圣水,忽听一位道士大喝一声,要与方丈挑战,比试斗法。关于鸣沙山和月牙泉,沙山环抱泉水,千年不变的奇景,古代的人虽然惊叹不已,但是却没有科学的认知,因此就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很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敦煌一带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终年干旱少雨,大风卷着黄沙漫天飞舞。树木庄稼都因为缺水几乎都枯死了,人们干渴难忍,因此祈求神灵降雨。据说这一带很
作者:安妮巴顿(原创游记)HI我是安妮巴顿 分享游闻趣事引言
来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一个“买一送一”的景点,也是游客必去景点,那就是鸣沙山和月牙泉。据《后汉书》记载,鸣沙山与月牙泉这对搭档形成的“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观,已经共存了2000多年的历史。
原本沙漠中的泉水就很稀奇,何况还是流淌千年而不干涸,也未被沙漠掩埋消逝的泉水,这得多么的神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只“大漠之眼”晓澈千年呢?
沙泉共生源自一个神话传说月牙泉,形似一轮弯月,东西长300多米,南北宽50米,泉水碧蓝清澈,悠然的静卧在大漠之中,四周环绕着金黄高耸的沙山。
关于鸣沙山和月牙泉,沙山环抱泉水,千年不变的奇景,古代的人虽然惊叹不已,但是却没有科学的认知,因此就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很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敦煌一带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终年干旱少雨,大风卷着黄沙漫天飞舞。树木庄稼都因为缺水几乎都枯死了,人们干渴难忍,因此祈求神灵降雨。
据说这一带很久以前有一座寺院,叫雷音寺。每年四月初八寺里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附近的男女老少都会来寺里烧香敬佛,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浴佛节有一项内容是 “ 洒圣水 ” ,由方丈将一碗寺内祖传圣水,经过众僧拜祭后放在寺庙门前。这一年方丈刚放好圣水,忽听一位道士大喝一声,要与方丈挑战,比试斗法。
只见道士挥剑作法,口中念着咒语,霎那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黄沙席卷而来,将雷音寺埋在了黄沙之下。热闹的寺院顷刻间消失了,唯独庙门前那碗敬佛的圣水却依然清澈,丝毫未动。来挑战的术士非常恼火,继续作法想用沙掩埋这碗圣水,可是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碗内始终未进一颗沙粒。扬起的沙子在碗周围堆成了一圈沙山,但是圣水依然清澈如初。
道士见此情景,只好不服气的离去。刚走没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向一旁倾倒,变成一弯清泉,而作恶多端的道士也得到了佛祖的惩罚,变成了一块黑色顽石,永久的守卫在泉水边。
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的,世代相传,专为人们解渴消病,驱邪除灾 。由于道士残害生灵,作孽多端,便显灵惩罚之,于是就化成了一湾清泉,世代守护着这方土地。 从此沙泉共生,千古不变,称为敦煌大漠中的奇景。
神话归神话,但是月牙泉和鸣沙山这对搭档的奇美,的确是令人惊叹称奇的。尤其是如此一湾泉水却千年未干涸,实属奇观。
鸣沙山的奇和美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鸣。
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
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
更寻掊井处,时见白龙行。
这是唐代敦煌诗人对鸣沙山独特风景的形象描述。鸣沙山位于敦煌城南,约五公里处。东为三危山,西为库姆塔格沙漠戈壁,携带沙质的西北风在这里受到山体阻挡,沙砾沉积,日久天长,形成了鸣沙山。
鸣沙山不高,只有百余米,但是它的奇就在于,沙遇风或者人为搅动,会发出鸣响,而且经宿风吹,辙复如旧,因此一直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
鸣沙山因含矿物质,因此沙粒有红、黄、绿、白、黑五色。五色沙使得整个山体色彩斑驳,绵延壮阔。
每当狂风大作时,整座沙山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而清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如果人从沙山顶滑落,也会有不绝于耳的声响,鸣沙山因此而得名。沙鸣也被称赞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界的美妙乐章”。
关于鸣沙山,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最早在西汉时期就有记载:
“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东汉时期的《辛氏三秦记》中也有记载道:
“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
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鸣沙山并称为我国四大鸣沙山。
至于沙山为什么会鸣响呢?科学家给出了几种解释:
1、静电发声。根据检测,鸣沙山的沙砾含有石英晶体,相互摩擦会释放出静电,因此一旦被外力扰动,就会发出劈里啪啦的声响,扰动越大,声响越大。
2、沙砾摩擦发声。沙漠被太阳照射后升温,干燥的沙砾相互摩擦,会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搅动的沙砾越多,碰撞声越大,汇聚后就变成了巨大的轰鸣声。
3、共鸣作用。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沙粒表面因为常年风蚀、水蚀、化学溶蚀等作用,产生了很多蜂窝状小孔,从而每个小沙粒都是一个小小的“共鸣箱”,沙粒摩擦时的声音,会被"共鸣箱"放大,声音汇聚形成巨大的回响。
其实,鸣沙山的形成,肯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管成因如何,亲身体验一番“沙岭晴明”才是重点。
现在的景区内有完善的滑沙项目,沿着沙山小道慢慢的爬上沙顶,然后坐着一个滑沙小木板,从沙山顶一冲而下,有趣又刺激。滑一次20元,也可以买多次票。小朋友们最喜欢的项目,大人一般体验一次就好,小朋友们多次也玩不够。
沙山顶日落也是不可错过的体验,站在沙顶,聆听沙响,俯瞰泉水,静待落日,真正体验一把“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意趣。
月牙泉的灵和秀月牙泉,沙海环抱中的一轮弯月。古代曾命名为:“沙井”、“药泉”、“渥洼地”......,清代时才正式命名为月牙泉。
根据记载,月牙泉不仅已存在2000多年,千古不涸,而且水量非常大,也非常深,有清代的文献记载,当时的月牙泉上可以跑大船。20世纪初期,还有人来垂钓,并记载道:
“池水极深,起底为沙,深陷不可测。”
月牙泉在文献记载中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而且水中还有传说中的铁背鱼,岸边长有七星草,水底是红、黄、绿、黑、白,五色沙。水草丰茂,与环绕四周的鸣沙山相印成趣。
月牙泉的存在,一直是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被流沙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骇风黄沙中存此碧水,在满目荒凉中唯此处水草繁茂,聚天地之灵气,集造化之神奇,令人惊叹痴迷。
关于月牙泉的成因也有众多说法,主要成因如下:
1、古河道的残留段
据地质学家考察,月牙泉很有可能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因为党河改道,其余河段已被风沙掩埋,但是月牙泉段因为地势低洼,而且还有自然的地下泉以及地下潜流的补给,因此数千年来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形成一个内陆湖。
2、地下断层补给泉水
敦煌城南有东西向的断层,使得地下的含水层被抬高,而月牙泉所在地低洼,因此南部抬高的地下水流源源不断的补给着月牙泉,使得月牙泉千年不涸。
3、月牙泉可能是风蚀湖
风蚀湖,就是松散的地面,因风的长期吹蚀,形成许多洼地,洼地内聚集地下水,形成内陆湖泊。
无论哪种成因,总之月牙泉已存在千年。但是因为地理结构变化,以及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月牙泉水量日渐减少,近年来还一度出现断流的窘迫局面。当地对这个千年古湖的干涸非常重视,做了很多挽救措施,才使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看到沙泉并存的美景。
沙泉共生之谜成因月牙泉的不涸与地下水滋养有关,但是鸣沙山随风移动,为什么没有将泉水掩埋呢?究其原因居然是因为独特的地貌结构。
原来,沙不埋泉,是因为泉水北侧的沙山东北和西北两处地势较低,形成两个进风口。西北地区多刮北风,北风从两个风口流入低洼的泉水表面,交会后又形成反向的气流,沿着东、西、南三侧沙山盘旋向上,越过沙顶流出洼地。盘旋上升的气流产生离心力,将底部的沙砾带向沙山顶端,从而使低洼的月牙泉处,少有沙砾堆积,保持着泉水不被掩埋。
千百年来,正是因为特殊的地形,以及独特的气流,使得沙泉共存,山泉相依,和谐而奇美。
写在最后
月牙泉和鸣沙山,与莫高窟并称为敦煌“二绝”,无论什么季节来,都能欣赏到不同的美景。沙泉交相呼应,泉边亭台楼阁倒映水中,泉中水草随风飘摇,此一方大漠风光,美轮美奂。
傍晚立于沙山顶,远眺夕阳西斜,大漠孤烟直,耳边萦绕阵阵驼铃声,脚下湖水如月,倒映着蓝天白云,遥想敦煌昔日的辉煌,回忆古丝绸之路昔日的丰饶,这一刻久久不能忘怀!
PS:景点门票价格:旺季120元,淡季60元,电瓶车、骑骆驼、滑沙另付费。
开放时间:8:00~17:00,一年四季都适合游玩。
#宅家看世界##文史之旅##头条带你游中国#
我是安妮巴顿,热爱生活,喜欢旅行。走过五大洲20多个国家,优质旅游创作者,旅行体验师,持续输出原创内容,分享旅途中的见闻与趣事。丝绸之路游记持续更新中。如果喜欢安妮的文章,请您点赞鼓励,同时也非常欢迎关注安妮,共同交流旅行心得及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