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楚辞》如果大家对诗律了解不够,的确很难读懂作品中很多作诗的操作,此处的限韵就是规定了作诗的用韵法则,必须押“盆”“魂”“痕”“昏”四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系统学习一下诗歌的格律,希望我们以后对于《红楼梦》里面的情节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并且能够自己琢磨创作诗歌。中国古代的诗歌灿若星河,光芒万丈。诗歌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了诸多形式与体制的变化,直到初唐以后出现了具有严格格律限制的律诗和绝句,诗歌才正式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因此为了区别,人们把唐代以前比较自由的诗体称为“古体”或“古诗”,而唐朝新产生的诗体被称为“近体”或“今体”。我国的诗歌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与《楚辞》。

我们阅读《红楼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黛玉宝钗等人作诗的情节。海棠社初结时,众人一时兴起,便决定咏物写诗。李纨出题为咏白海棠,迎春接着便翻书限韵,下面则为迎春限韵时的具体描写:

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头一个韵定要这‘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又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1)

《红楼梦》

如果大家对诗律了解不够,的确很难读懂作品中很多作诗的操作,此处的限韵就是规定了作诗的用韵法则,必须押“盆”“魂”“痕”“昏”四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系统学习一下诗歌的格律,希望我们以后对于《红楼梦》里面的情节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并且能够自己琢磨创作诗歌。

一、诗歌形式与体制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的诗歌灿若星河,光芒万丈。诗歌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了诸多形式与体制的变化,直到初唐以后出现了具有严格格律限制的律诗和绝句诗歌才正式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因此为了区别,人们把唐代以前比较自由的诗体称为“古体”或“古诗”,而唐朝新产生的诗体被称为“近体”或“今体”。

我国的诗歌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与《楚辞》。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2)

《楚辞》

到了汉魏六朝,古诗大体分为三类:五言诗、七言诗和与乐府诗。乐府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所谓“乐府双壁”就是中学语文课本里面的名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乐府是汉朝设置的专门收集民歌并谱曲的官署名称,后世许多文人都喜欢沿袭乐府旧题来作诗,但是他们并没有为之配乐,不过也统称为乐府。

五言诗和七言诗都是汉朝的新生诗体。五言诗的著名代表有《古诗十九首》,它的起源是西汉的民谣。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此诗做到了句句押韵,令人读来朗朗上口。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3)

《孔雀东南飞》

后来随着四声的发现,文人作诗开始讲究平仄,齐梁时期的永明体便是重要代表。永明体既是元嘉体的延续,又有属于自己的创新之处,表现在形式上讲究声律和对偶,风格上追求清新、流丽、晓畅。其特点可总结为“四声八病”:

“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音韵悉异,二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南史·陆厥传》

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探索,为唐代格律诗的创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不同

古体诗和近体诗具有诸多不同,可以说古体诗是一种比较自由的诗体,而近体诗有许多格律上的限制,具体不同如下:

1、句数不同

古体诗对于句数没有固定的要求,句数不限,诗人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及爱好进行创作,可长可短。但是近体诗规定了诗歌的句数,唐以后的律诗句数限定为八句,律绝为四句。如果诗歌句数超过了八句,便称为长律或排律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4)

杜甫草堂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如果一首诗仅有八句,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它就是律诗,因为固定的句数不是近体诗的本质特征,平仄才是近体诗的本质特征。除此之外,唐代科举考试之中出现了超出八句的律诗,比如六韵十二句或八韵十六句,它们不是合乎规范的律诗,只可视作律诗的变体。

2、押韵严格与否

押韵是诗歌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古体诗和近体诗都追求押韵。一般押韵的形式有句句押韵和隔句押韵,近体诗要求首句入韵、隔句押韵,通常古体诗也要求隔句押韵,二者在押韵这一点上比较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用韵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要求相对来说就比较严格,它一般只能押平声韵,不允许中途换韵,必须一韵到底。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5)

关于押平声韵问题,需要详细说说。我们不能以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来判断平声韵,因为从古到今语音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的读音与古代的读音大有不同,必须对每个历史时期的语音做相应的了解。平是平声,仄是非平声,包括上声、去声、入声。由于“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的缘故,所以平、上、去、入不完全等同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如果想要了解特定时期诗文的用韵情况,首先要了解当时的语音。上古时期(先秦)的语音可以以《诗经》作为参考,中古时期(六朝到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法言的《切韵》音系为代表,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参考。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6)

《诗经》

至于唐代诗歌的用韵情况,应该参考有关“平水韵”的相关知识。先秦时期的诗歌韵文依靠上古三十韵部便能解决,但是随着语音的变化,诗人用韵出现了转变,这一过程中便出现了许多新的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分出了一百九十三个韵,北宋陈彭年在此基础上细分为二百零六韵,但是这两部韵书的划分实在是太琐细了,使诗人作诗用韵变得非常繁琐,所以有时候邻韵允许同用。

到了南宋,为了减少麻烦,开始有人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金人王文郁编纂了《平水韵新刊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了一百零六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平水韵”。“平水韵”当中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其中平声三十韵属于平声韵,其余的都属于仄声韵。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7)

网络图片·平水韵

近体诗的押韵只能押平声三十韵,每一首诗所押的韵需是“平水韵”中的同一韵部,否则就是“出韵”。古体诗的押韵没有这么严格,平声韵和仄声韵皆可用,邻韵也可以。

3、平仄

所谓平仄,其实是为了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古体诗不需要讲究平仄,但是近体诗一定要讲究平仄,平仄的规则看起来似乎繁多又复杂,但是其实只需要牢牢记住“平仄相间”即可。近体诗有四种基本句式,五言律诗的平仄可视为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基础上再加一个可平可仄的音节,七言律诗只需要在五言律诗的基本句式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具体如下: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乙丙丁四种句式交叉组合,便可以得出律诗的四种不同格式:

五言仄起仄收式(七言为平起仄收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平起仄收式(七言为仄起仄收式)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仄起平收式(七言为平起平收式)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甲)平平/仄仄仄平平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甲)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平起平收式(七言为仄起平收式)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丙)仄仄/平平仄仄平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面的四种格式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其实都是可以自己推导出来的。简而言之就是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式都可以成为首句,然后遵守平仄相间的原则将其进行排列,还必须注意押平声韵的问题,也就是说每一联对句末尾必须为平声。八句当中前四句需要推导,后四句是相同的,而且掌握了五言律诗的格式之后,七言律诗便自然而然出来了。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8)

关于平仄,还可以从“粘”与“对”的方面来理解。近体诗中,每两句成一联,每一联中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对”指的是每一联中的上句和下句要平仄相反,这里可以用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出句对句不能做到平仄相反,就称为“失对”。唐人作诗,很少有“失对”的现象,宋代以后更是没有了。

“粘”指的是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不符合这一规则的就称为“失粘”。“粘”和“对”是近体诗必须遵守的规则。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上述提到的其实只是律诗平仄的一般规律,并非律诗里的每一个字都“严防死守”上述的平仄规律。

近体诗有些地方是可平可仄的,这里可以稍微利用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七言律诗当中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可以不用完全遵照规律(五言为第一、三个字),但是第二、四、六个字必须遵守规范(五言为第二、四个字)。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10)

李白

不过“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不是“屡试不爽”的。

有时候“一三五”必须论,比如在(丁)种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个字必须为“仄”而不能为“平”,因为此处如果为“平”会导致三个“平”连用,也就是“三平调”,这是古风诗的特有句式,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

另一种就是在(乙)种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个字必须为“平”而不能为“仄”,因为此处如果为“仄”会导致整句除了韵脚为平声之外,仅存在一个平声字,这个问题称为“犯孤平”。不过“孤平”的问题可以挽救,只需将第五个字换成平声字便可救,即“仄仄仄平平仄平”。

有时候“二四六”可以不分明,比如在(丙)种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个字若换成仄声字,那便是“拗”,那么相应地第六个字应换成平声字来“救”,这便是“拗救”。五言律诗是三字“拗”四字“救”。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11)

杜甫诗文里有不少“拗救”

此外,(甲)种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第六个字可以换成仄声字,但是对句的第五个字需换成平声字来救,即原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经过“拗救”后变成“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五言是出句三字“拗”对句三字“救”。

分析了这么多的平仄规律,可见近体诗的平仄内容确实繁杂。古体诗就不需要遵循平仄的规律,但是律诗产生之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古体诗,便开始有人创作一种“入律”的古风。

4、对仗

诗歌讲究对仗也是常见之事,近体诗的对仗也有相应准则。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称,一般来说是中间两联需要对仗,不过除此之外,也有首联或尾联使用对仗的。律绝通常来说都不对仗,而排律是除了首尾两联之外,其余的都需要对仗。(关于对仗的知识在上一篇有关骈体文的文章里有具体讲述喔,有兴趣可以回翻喔)

近体诗中有两种比较独特的对仗。一种是借对,既可用一字多义形象构成对仗,又可以利用借音构成对仗。另一种是流水对,即同一联中的上下句,表面上是对仗的,但是在意思上有相承的关系。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12)

《红楼梦》诗词

文末附上黛玉教给香菱的学诗方法:

“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从句数押韵平仄)(13)

黛玉

黛玉让香菱先读王维的五言律诗,再读杜甫的七言律诗,再然后就是李白的七言绝句,从这些经典名家的作品入手,再去学习其他名家的作品。其实这不仅是黛玉的学诗方法,更是作者曹雪芹的学诗方法,古代的文人知识分子也许大多数都遵循这样一套学诗法则,从经典入手,当有了一定的积淀之后,再亲手去尝试写诗,也许效果会比较显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