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武松做了什么事儿(水浒传中武松当过的)
水浒传中的武松做了什么事儿(水浒传中武松当过的)最早的“都头”一词最早出于《周礼集说》卷八:“若乡士、遂士、县士、方士各主当司之狱讼,其有不决来问都头。”这里的“都头”中的“都”是城市、都市的意思,指城市中的民间领袖、有名望的乡绅等,在司法官员审理案件遇到不明的情况时可以向这些人咨询。 一、都头的起源于唐朝高级军职 可见在当时人看来,武松身上有三大标签,一是“行者”身份,二是曾在景阳冈打虎,三是当过“都头”。 那么,武松当过的都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官儿?能让众人如此重视呢? 答案说起来让人意外,武松当的这个都头,可能连官都不是……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后到阳谷县向知县报告,知县见武松忠厚勇武,让他在本县做了“都头”。小说中写道:“知县随即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
《水浒传》中的“都头”,除了武松,还有朱仝、雷横、李云,以及若干无名的路人都头。
武松以及周围的人们对武松曾经当过的“都头”一职非常重视,在武松上梁山之后,仍称之为“都头”。例如第五十七回,慕容知府向呼延灼介绍二龙山的情况,说:“再有一个行者,唤做武松,原是景阳岗打虎的武都头,也如此武艺高强。”第五十八回,鲁智深向朱武介绍武松,说:“这行者便是景阳岗打虎都头武松。”
阳谷县步兵都头——武松
可见在当时人看来,武松身上有三大标签,一是“行者”身份,二是曾在景阳冈打虎,三是当过“都头”。
那么,武松当过的都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官儿?能让众人如此重视呢?
答案说起来让人意外,武松当的这个都头,可能连官都不是……
一、都头的起源于唐朝高级军职
最早的“都头”一词最早出于《周礼集说》卷八:“若乡士、遂士、县士、方士各主当司之狱讼,其有不决来问都头。”这里的“都头”中的“都”是城市、都市的意思,指城市中的民间领袖、有名望的乡绅等,在司法官员审理案件遇到不明的情况时可以向这些人咨询。
不过,这里的“都头”不是职务,而是一种泛称,跟武松没啥关系。
作为一种官职名称的“都头”,起源于唐朝,是唐朝人对藩镇中的都知兵马使的称呼。都知兵马使是藩镇中辅佐节度使主管军事的长官,如果把唐朝的藩镇比作一个王国,那么节度使就是国王,都知兵马使就相当于国防部长。《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载: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兵马副使张暹召都知兵马使刘悟回郓州,张暹对刘悟说:“请都头速归,同受传语。”这里的“都头”即指正担任着都知兵马使的刘悟。
唐朝军队的高级将领
再后来,唐朝军队中普遍设立以“都”为名的军事单位。《资治通鉴·唐纪七十》胡三省注:“唐之中世,以诸军总帅为都头。至其后也,一部之军谓之一都,其部帅呼为都头。”《新唐书·兵志》载:“田令孜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离为十军,令孜自为左右神策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将,亦曰‘都头’。”每都一千人,各有不同番号,如天武都、天威都、捧日都、登封都、勇胜都、扈跸部、耀德都,宣威都、清远都等等。
五代时,各个割据政权普遍编制有名为“都”的军事单位。如朱温有“落雁都”,李存勖有“帐前银枪都”,石敬瑭有“护圣都”等等。其主将皆称为“都头”。
二、都头在宋朝的泛滥化与降格化
宋朝的职官制度继受于唐末五代,但与唐朝相比,宋朝职官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唐朝的官职到了宋朝普遍出现泛滥化、降格化的现象。
《宋会要辑稿》载,北宋天圣中,特诏:“文武官不得过称官品,唯有诸节度使、观察使未至太傅者,许称太傅,防御使至横行使,许称太保,诸司使许称司徒。”
太傅、太保、司徒在唐朝是官僚体系中最高的“三师三公”,只有极少数功勋卓著者才能担任。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官职选授已滥,许多割据地方的节度使被授予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师三公”之职,以至于一些没有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的节度使也往往自称太傅、太保,或被人称为太傅、太保。民间称李克用手下的十三员大将(都当过节度使)为“十三太保”,就是这么来的。
《水浒传》第八回还提到:“原来宋时的公人都称呼端公。”“端公”在唐朝是对侍御史的称呼。侍御史虽然官品不算很高,但却是时人心目中的“清贵之官”,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可到了宋朝,凡是公门中人,包括胥吏、杂役,都可以称为“端公”了。《水浒传》中负责押送林冲的衙役董超,就被酒店的酒保称为“董端公”。
都头一职在宋朝也面临着同样的泛滥和降格的境遇。
首先,宋朝的禁军、厢军、乡兵中均设有都头。但这里的都头不像唐朝那样是一军之将,而是已经降格为中下级军官职务。
例如《宋史·职官志》载,禁军殿前司“御龙诸直,有四直都虞候,本直各有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这里的都头低于都虞侯、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在一个“直”(军事单位)内也只是一名中层军官。
宋朝禁军
厢军中仍设有“都”这一单位,但其长官却不是都头,而是军使。“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都头在一个“都”里面也是中层干部。
在乡兵中,则是“以五百人为指挥,置指挥使、副二人,正都头三人,十将、虞候、承局、押官各五人。”在一个“指挥”(军事单位)里,长官是指挥使,都头仍是中层,而且设有三人。
其次,根据《宋史》的《职官志》《兵志》以及《宋会要辑稿》等资料,宋朝的“都头”是军队中的军官职务,宋朝县级政府中并没有设置“都头”这一职务。
既然这样,那武松被称为“都头”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版的武松非常靠谱
从《水浒传》中的描述来看,武松以及朱仝、雷横等都头从事的是案件侦查、人犯抓捕等工作,其实就是衙役,是“胥吏”的一种,不是正式的“官”。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都头”,是因为他们可以指挥一定数量的乡兵。
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朱、雷二都头领了公文,便来点起土兵四十余人,迳奔宋家庄上来。”这里的“土兵”就是由州县自行招募的“乡兵”。可见都头可以指挥一定数量的乡兵。朱仝、雷横执行一次任务可以带上四十多人,也不算少了。
故而人们对武松、朱仝、雷横等衙役中的头目,以乡兵中的军官职务“都头”相称,以示尊重。这和宋朝时高级官称泛滥化、降格化、低级化的风气有关。
把武松称为“都头”,其实就和把节度使一概称为太傅、太保,把公人一概称为“端公”一样,是宋朝时的一种“过称官品”的社会风气和习惯。
这就和现代的“语言贿赂”有点类似。现代社会交往中,许多人也喜欢“过称官品”,例如把副局长称为局长,把不是处长的人称为处长,把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称为科长,等等。
武松被人称为都头,就是一种“语言贿赂”。当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风俗习惯,一种礼仪、礼貌。
三、宋朝县级政府都头的地位
宋朝县级政府中的都头,实际上就是衙役头目,属于“胥吏”,其职能不过是“任奔走、供役使”而已。
古代“官”和“吏”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98版《水浒》梁中书,非常典型的宋朝官员形象。
第一,官的身份高于吏。官一般从有功名的读书人中产生,需要政府甚至是朝廷的正式文件任命。吏虽然也可能是读过书的人,但没有功名,而且吏中的衙役、杂役往往是没读过书、没有什么文化的人。所以吏的任免也很随意,不需要走什么程序或者下达什么文件。只要主管的官就可以自行任免。例如知县想让武松当都头,“随即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知县自己完全就可以决定武松来当都头,所谓“参”,是上报的意思,但并不需要上级批准,只是备案,向上级说明有这么一件事而已。后来武松犯案,“知县叫取长枷,且把武松同这婆子枷了,收在监内。”也不需要办理什么免职的手续。
第二,官的待遇高于吏。官有较高的俸禄,可以不断升迁,而吏通常只能在一个机构中任职,薪酬也很低,收入来源主要靠收取贿赂或各种灰色收入。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朱仝、雷横奉命去抓宋江,却故意放走宋江,为此宋太公要“随即排下酒食,犒赏众人,将出二十两银子,送与两位都头。”
第三,官的职权高于吏。官的职责是发号施令,管重大决策,而吏只负责执行官的指示和命令。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杀西门庆、潘金莲后到县衙自首,“知县叫那令史先问了王婆口词,一般供说。四家邻舍,指证明白。又唤过何九叔、郓哥,都取了明白供状。唤当该仵作行人,委吏一员,把这一干人押到紫石街检验了妇人身尸,狮子桥下酒楼前检验了西门庆身尸,明白填写尸单格目,回到县里,呈堂立案。”可见在审理案件时,询问口供、验尸、填写文书等具体事务,都由令史、仵作、委吏等人负责,知县只管最终的判决。
武松杀潘金莲
因此,武松当的“都头”,在宋朝的政治体制内地位是非常低微的。有的人说武松当的“都头”相当于现代基层公安局的刑侦大队长,从职能上看确实如此,但从体制内地位来说,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刑侦大队长是公安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考核任免的科级领导职务,虽然级别不算高,但有固定的编制和职数,有相应的工资奖金等待遇,相当于古代的官。而武松之类的“都头”放到现代只能算是辅警、协警、聘用人员,跟大队长没法比。
不过,宋朝县级政府中都头的地位低,是就其在体制内的地位而言。而在实际生活中,都头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因为他们毕竟是在体制内,是政府的人,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一般的老百姓对他们是很尊敬的。就算是知县,通常也会尊重这些都头,因为知县的很多工作要靠这些都头去具体实施,没有他们知县干不成事情。
98版《水浒》阳谷知县
例如《水浒传》中朱仝、雷横去办案抓人,晁盖、宋太公等人对他们都是毕恭毕敬,好酒好菜招待,甚至还要给他们贿赂。知县在决策时也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他们礼敬三分。
正是因为都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武松在当上都头后,众猎户要请酒庆贺,武大郎要说“你今日发迹了”。即使是在武松不当都头多年之后,鲁智深、慕容知府等人提起武松也还是言必称“武都头”,而且用的是称赞的口气,没有任何不敬之意。
参考文献
【明】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2000年版。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朱国林、黄晓玲:《北宋末期都头执法研究——以水浒传四位都头为范本》,载《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