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天门山古诗词(一首诗一幅画李白千古绝唱望天门山赏析)
李白望天门山古诗词(一首诗一幅画李白千古绝唱望天门山赏析)李白当年对天门山一带无限眷恋,今天,这儿的人民以诗人的这片深情为骄傲,对李白同样怀有特殊的感情。李白曾经在当涂、天门山游历的许多地方现已开发成旅游胜地,青山李白墓已建成李白墓园,供游客瞻仰凭吊。安徽马鞍山为纪念李白举办了十届国际吟诗节,以诗会友。芜湖市人民政府也将天门山定为“芜湖十景”之一,定名“天门烟浪”,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天门山,熟悉李白的伟大生平,踏寻诗仙当年的踪迹,寓教于游乐之中,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把李白生前最为钟爱的天门山建设得更加美好。这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天门无语慰诗魂”当李白遍迹天下奇山丽水之后,当李白在经历了仕途一次次失意之后,他最后选择了距天门山不远的当涂,因为“天门”深深刻入他的心中。他的一生在天门山留下了许多诗文,除《望天门山》外,还有如《天门山铭》,写尽此山地理、历史,并精辟论断天门“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感性之丰富与理性之深刻完美统一,具有很强的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北20公里,马鞍山市当涂县西南,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宛若相连之峦,被长江巨流冲破,形如门户,故称“天门山”。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路过此处,留下著名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成为千古绝唱,世代颂扬。
《望天门山》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时,李白出蜀第一次舟行过天门山时有感而发。据史料记载,李白出生在西域碎叶(当时属唐安西都护府管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附近),五岁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少年时的李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大约在十八岁时,他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在大匡山的几年,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二十岁游成都,谒见益州长史苏頲,受赏识。同时,青少年时期的李白还学过剑术,做过侠客,这对他的豪放风格和侠义气质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
开元十二年(724),李白游峨眉山。秋,他从峨眉山沿平羌江(青衣江)东下,至渝州,写下《峨眉山月歌》。第二年春,他东出夔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东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扬州,往游越中,在这段漫游的日子里,李白经过天门山,写下为人传诵的《望天门山》。后来他西游云梦,经襄阳,作客汝海,不久便在湖北安陆定居,与许氏夫人结婚,从此“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唐代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正是给天门山送来了神来之笔——“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是诗人在长江上游远望天门山的全景描写:远处东西梁山如虎踞一般夹江对峙,其间,一线江水天际而来豁然中开,好一座天设的门户!小舟轻快行驶,天门山如城阙扑面而来,视野中鼹山似乎逐渐向外移开,江面显得越来越宽,山与水就这样很自然得被诗人组织在一句中,作为全诗的总起。清代诗人查慎行对该旬很是赞赏,曾云:“当年太白,杰句曾传遍。气象吐长虹,最好是天门中断。”
“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人舟近天门山,望水流冲击岩壁回旋的近景,此句专写水。长江水流经天门山处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突然向北拐弯,“至此”,一作“折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三句,诗人重点写山,舟经两山间,移步换形,层出不穷。随着舟动,天门山渐渐远去,诗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一片孤帆从遥远的天边驶来,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到此,诗人完成了对天门山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地描写。
总览全诗,诗人未用—个“望”字,也未用—个“望”字的近义字,但实则句句写“望”到的景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天门仙境,和诗人一起感受天门山的壮观。这首诗,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是李白众多描写天门山的诗文中的精品,更是李白绝句作品中的代表篇目,它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天门山一带的人习惯上把李白称为“天门第一人”,这当然不是因为李白是第一位游览天门山的游客,而是说李白有着太深的天门山情结。公元725年,抱着“安社稷”、“济苍生”的雄心壮志,李白首次仗剑出游。当他偶经天门山,面对绝壁巨川,李白以他神奇的感悟力,将自己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喷发出激情奔放、淋漓酣畅、气象恢弘、自然天籁的《望天门山》。李白就是凭借着包括《望天门山》在内的一系列作品得到诸如右司郎中崔宗之、玉真公主、贺知章甚至唐玄宗的赏识,一步步走上仕途。
当李白遍迹天下奇山丽水之后,当李白在经历了仕途一次次失意之后,他最后选择了距天门山不远的当涂,因为“天门”深深刻入他的心中。他的一生在天门山留下了许多诗文,除《望天门山》外,还有如《天门山铭》,写尽此山地理、历史,并精辟论断天门“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感性之丰富与理性之深刻完美统一,具有很强的历史和文化的穿透性。“这样的山,怎能不让诗人梦魂萦绕,能不让诗人将他最后的归宿留在天门山附近吗?可见李白葬在离天门山不远的当涂青山,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他最终还可完成“志在青山”的夙愿,与他最欣赏的南朝诗人谢觥结为异代芳邻。
李白当年对天门山一带无限眷恋,今天,这儿的人民以诗人的这片深情为骄傲,对李白同样怀有特殊的感情。李白曾经在当涂、天门山游历的许多地方现已开发成旅游胜地,青山李白墓已建成李白墓园,供游客瞻仰凭吊。安徽马鞍山为纪念李白举办了十届国际吟诗节,以诗会友。芜湖市人民政府也将天门山定为“芜湖十景”之一,定名“天门烟浪”,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天门山,熟悉李白的伟大生平,踏寻诗仙当年的踪迹,寓教于游乐之中,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把李白生前最为钟爱的天门山建设得更加美好。这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天门无语慰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