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雪天打雷是真的吗(沈阳下雪天打雷)
沈阳雪天打雷是真的吗(沈阳下雪天打雷)巨大的电流通过一条狭窄的通道瞬间释放出去,这些热量足以将周围的空气加热到30000摄氏度的高温,把空气分子撕成等离子体,发出明亮的闪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闪电。云层中电荷产生示意图打雷现象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而且越是接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天气越热,越容易下雨,那么打雷就越频繁。因为天气热的时候,水汽很容易蒸发到空气中形成上升气流,这些气流在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形成积雨云不再上升,慢慢凝结成水雾和小冰晶。但是高温导致大量的暖湿气流不断涌入云团,让水雾、冰晶和气流在云团里翻滚摩擦,形成了大量的电荷。而不同的气流也会形成正负极不同的云团,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两个“帮派”。在气流的推力下,带正电子的云团和带负电子的云团四处乱飘,在擦肩而过的时候发生了摩擦。一开始两个云团之间,还只是你一拳我一脚地试探,随着气流的“拱火”,两边很快打作一团。随着“参战”的正负电子越来越多,“肢体接触”越来越频繁,两种电荷
2021年11月8日凌晨,立冬日刚刚过去,沈阳有一些居民却被轰隆隆的雷声惊醒了,在迷迷糊糊中还以为自己活在夏天。古怪的是,窗外正下着大雪,就连很多老人都说,自己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次见到传说中的“雷打雪”。
因为民间曾经流传着“雷打雪,人吃铁”的说法,很多人说“雷打雪”是一种凶兆,预示着未来一年将出现大灾难。罕见的“冬雷”现象为何会出现,它们真的预示着灾难吗?
雷打雪
为什么夏天雷多,冬天雷少?要想知道冬天为什么会打雷,我们首先要明白打雷这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打雷现象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而且越是接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天气越热,越容易下雨,那么打雷就越频繁。
因为天气热的时候,水汽很容易蒸发到空气中形成上升气流,这些气流在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形成积雨云不再上升,慢慢凝结成水雾和小冰晶。但是高温导致大量的暖湿气流不断涌入云团,让水雾、冰晶和气流在云团里翻滚摩擦,形成了大量的电荷。
而不同的气流也会形成正负极不同的云团,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两个“帮派”。在气流的推力下,带正电子的云团和带负电子的云团四处乱飘,在擦肩而过的时候发生了摩擦。一开始两个云团之间,还只是你一拳我一脚地试探,随着气流的“拱火”,两边很快打作一团。随着“参战”的正负电子越来越多,“肢体接触”越来越频繁,两种电荷就会中和放电。
云层中电荷产生示意图
巨大的电流通过一条狭窄的通道瞬间释放出去,这些热量足以将周围的空气加热到30000摄氏度的高温,把空气分子撕成等离子体,发出明亮的闪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闪电。
而强烈的电流在空气中通过时,也会造成沿途的空气突然膨胀,推挤周围的空气,使空气产生剧烈的爆炸,冲击波向四周传播开来,此时所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了。
夏天之所以雷声多,就是因为气温高,暖湿气流极不稳定,这样的对流运动非常频繁,所以打雷往往和着暴雨一起出现。
但是冬天却很少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气流非常稳定,很少出现抬升现象。所以天上的云团很平静,无法通过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另外,我们国家冬天气候比较干燥,云团中缺乏湿润的空气进行导电,所以像打雷这样的放电现象就很难发生了。
“雷打雪”预示着什么?既然冬天气温低,对流弱,为什么还是会打雷呢?
对比了沈阳立冬前两天的温度变化可知,在两天时间内沈阳的最高气温从20℃直接跌到了0℃。寒潮的突袭不仅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也让暖气流没有反应过来。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它会在暖湿气流的下方快速向前推进,迫使暖湿气流上升,在高空中形成对流云团。这些上升到对流层的云团经过两天的摩擦,积累了大量电荷,在冷空气的侵袭达到顶峰的时候,电荷最终爆发出了雷电。
这个时候,气温已经降低到了-2℃,前两天的阵雨天气,也就变成了冻雨和暴雪,使得常见于夏天的雷电和冬天的暴雪,这两个本来不能同时产生的现象,在同一天爆发出来。
很多人认为这样不正常的天气现象是来年爆发大灾难的预兆,毕竟民间曾经流传着“雷打雪,人吃铁,遍地贼”的说法。意思就是,冬天出现了雷雪天气将会出现大饥荒,吃不饱饭的人只能砸锅卖铁填饱肚子,贼也顾不得人人喊打了,可谓到处都是贼影儿。
沈阳早高峰
上面这些都是北方的说法,而在南方地区虽然寒潮会在南下过程中迅速衰减,不会出现“雷打雪”现象,但是如果寒潮的威力巨大,导致南方地区降温幅度很大,形成冻雨现象,也会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比如闽南地区也有“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的说法。
冻雨
这些民间流传的说法汇聚了中国老百姓上千年的生产生活智慧,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过,“雷打雪”天气虽然预示着暴雪灾害,却不太可能造成这么夸张的影响。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农业保护和粮食储存技术落后,所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危害非常大,容易引发大饥荒。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粮食储备非常充足,肯定不会出现严重的饥荒了。
突发暴雪的危害虽然自然灾害的影响没有古代那么大了,但是这次突如其来的寒潮,也确实给很多农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一直有晒“地趴粮”的习惯,也就是将收获的玉米堆放在露天的院子里晾晒。
但是,突如其来的暴雪却让很多农民慌了神。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农牧民张伟旭,在暴雪前刚刚把秋收的3万斤玉米晒在院子里还没来得及卖,就被大雪掩埋了。眼看着玉米就要捂坏了,张伟只能“和时间赛跑”,赶快将玉米刨出来。
在强降雪过后,当地气温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一旦等到积雪融化渗透到玉米里面,就会大大增加霉变的风险,到那时候一年辛勤的努力恐怕全都要白费了。
在邻居和农牧局的帮助下,张伟的玉米好不容易被抢了回来,可是在这些被刨出来的玉米中,已经有一大半玉米的水分达到了32%,而收粮的标准含水量是要低于30%的。没有办法,只能用烘干机慢慢处理,但是由于烘干效率低,卖粮的农民也很多,肯定会有一部分玉米因为来不及处理而发霉。
除了给农民带来了许多麻烦,暴雪也让牧民们损失惨重。大暴雪损坏了很多用彩钢瓦搭建的牛棚,导致新生的小牛犊直接被冻死。而存活下来的牛羊也缺乏充足的食物,因为玉米刚挖出来,玉米秸秆还没来得及打捆带回家,暴雪就将农田掩埋了,很多牧民家里都缺少草料,不得不向村委会求助。
值得警惕的是,这才11月份,北方多个省市都出现了严重的暴雪灾害,今年的气候状况看来不容乐观。专家警告,明年初或有极端寒潮出现,到时候交通出行可能会存在较大问题。
所以,我们确实应该在家适度囤积一些粮食蔬菜,当暴雪天气来临时,就能够更好地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