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她渴望别人能靠近她(她悄悄冒犯女性)
她说她渴望别人能靠近她(她悄悄冒犯女性)年度爆款剧《三十而已》,尽管存在着部分情节失真的毛病,但确实是将视角对准了三十岁以上的女性,展现她们生活中的艰难与挣扎;而单从影视作品来看,也确实如此——看到这,你可能眉头一紧,这该不会是“又在制造两性对立”了?最近两天,围绕一场脱口秀演出引发的次生矛盾,像互联网上一切性别议题一样,在一夜之间沸腾。都说今年是中国女性声量最大的一年。
这样令人窒息的家庭关系,可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听见她说》
比起现实生活中女性所面临的真实处境,镜头里能呈现出来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相比之下,女性在网络空间话语权的高涨,远远不足以抵消掉实际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不公。
“我知道我不该在葬礼上笑,毕竟死的是我男人” “我要是真胆儿大,我就杀了他”——这样惊世骇俗的话,并非出自哪个女囚之口,而是热播剧《听见她说》中郝蕾饰演的一位被家暴的妻子的独白。
看到这,你可能眉头一紧,这该不会是“又在制造两性对立”了?
最近两天,围绕一场脱口秀演出引发的次生矛盾,像互联网上一切性别议题一样,在一夜之间沸腾。
都说今年是中国女性声量最大的一年。
而单从影视作品来看,也确实如此——
年度爆款剧《三十而已》,尽管存在着部分情节失真的毛病,但确实是将视角对准了三十岁以上的女性,展现她们生活中的艰难与挣扎;
顾佳的人设,被认为“既是独立女性,又是全职太太”。/ 电视剧《三十而已》
小众悬疑剧《摩天大楼》,比起女主杨颖的演技有没有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女性之间的真实关系并非如多数国产剧中那般争风吃醋,而是互相理解、守望相助;
熟龄女团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与后续同类节目中一个赛一个油腻的“哥哥”们一比,“浪姐”们身上的拼劲与可塑性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而最近一段时间,在公共舆论场上最具话题性和讨论度的女性视角作品,则无疑是由赵薇发起并监制的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
播出超过一个月,豆瓣评分依旧能够维持在刚开播时的8.4分,对于这样一个“赔本赚吆喝”甚至近乎是公益的项目来说,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然而,任何一个看过BBC原版的观众都难以否认的是,国产版的8.4分与BBC原版的9.3分之间的差距,绝对不仅仅是1分。换句话说,《听见她说》的高评分里,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鼓励的意味在。
从《她说》到《听见她说》
目前,这部总计8集的短剧已经播完6集,在这个时候表达一下对它的评价,应该也不算是以偏概全了。
坦白说,我对《听见她说》的感情相当复杂。在这种复杂心理的双重作用下,我情愿给它打上高分,但不愿意再看第二遍。
毕竟,作为一部主要概念清晰,现实素材充沛,且由多位成熟导演、编剧和演员团队共同打造出的影视作品,它实在是有些过于单薄了。
这种单薄并不只是题材层面上的。
你一定听说了,《听见她说》的灵感来源于两年前BBC制作的同名独白剧《她说:女性人生瞬间》。为了纪念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100周年,原版每一集分别聚焦了职场性侵、种族歧视、性解放、婚内强奸、女性宵禁、反抗殖民等话题。
相比之下,人们很容易发现翻版的《听见她说》选取了更偏个人视角的话题,如“容貌焦虑”“原生家庭”“全职主妇”,而非能够进入公共舆论领域的问题,如“性侵”“性别歧视”……
两者的区别,还不仅仅在于前者容易上热搜,而后者容易掉热搜,而是说在呈现手法上,《听见她说》更强调内化的感受,而非外化的行动。
《听见她说》中少见这种直截了当的质问。/《她说:女性人生瞬间》
没有冒犯到任何人
除了女性
就拿由白百何主演的第三集《失眠人的梦》来说吧。
这一集,跟由咏梅主演的第四集《重塑》,无疑是目前播出的六集里观感最好的两集,但这种说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演员本身的演技,而非剧情。
作为一部文艺向的短片,它挺出色,但作为一部聚焦全职妈妈的发声之作,它太失真。
不信?比照一下原版就知道了。
同样是对着镜头诉说自己的遭遇,原版主妇倾诉的是丈夫强奸她,警察和法律也不保护她(直到1991年,在英格兰强奸妻子都是合法的),你甚至能够通过画面中被子的不断收紧,直观地感受到她正在被糟糕的婚姻所吞噬——
而到了《失眠人的梦》这里,女主的痛苦就变得形而上了起来。
困扰女主的是读书速度变慢、老公睡觉打鼾,而非繁重家务、家庭暴力、丈夫出轨、丧偶式育儿等在全职主妇群体中更加常见的遭遇。
你甚至可以说跟“全职主妇”这个身份并无关系,只是一种对机械生活的抗拒,是性转版的“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世界崩塌”。
观众实在很难在这样的剧情中获得共鸣。
毕竟,在剧情设定中,女主丈夫工作稳定,上班时顺便送孩子上学,下班时按时回家不去应酬,而且不烟不酒,没有恶习。毫不夸张地说,这已经可以击败大多数已婚男性了。
于是,你能看到弹幕中的主流风向,都指向了女主“自我调节能力不够”“不懂知足”“女文青的无病呻吟”等等的指责。
这显然并不是创作者的初衷。
而到了第五集《云重传》中,奚美娟饰演的制瓷世家传人司徒云重,从小被重男轻女的祖父当作男孩养大,一生要伪装男性来生活。
对于重男轻女的粉饰,讲述者只用“司徒家的家规可严了”一笔带过。
在祖父威权的笼罩下,云重不但错过一生挚爱,甚至还一度产生了性别认知方面的障碍。
孤单半生的云重,念念不忘祖父的遗志,终于将家族企业运转得蒸蒸日上。这种“你伤害了我,我却一笑而过”的境界,看得让人胸口发闷。
别误会,这并不是什么“无心谈感情,一心搞事业”的大女主爽文剧情。直到生命最后关头还在思念年少爱侣的她,分明是个被性别歧视误了一生的悲剧人物。
片尾,晚年的云重,不断抚摸爱人为自己所作的画像,默默垂泪。
不够狠,是《听见她说》被诟病最多的一点。但让人更加遗憾的,是它对不平等的现状揭露得不够狠,对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批判得不够狠,唯独对自己,倒是挺狠的。
或许大多数人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集《魔镜》。齐溪扮演的容貌焦虑的女孩卸妆后,对着镜头那一连串的发问,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当你以为女主终于要怒斥这种畸形审美有多可恶的时候,她话锋一转,展开了自己批评——“纵容这种变化的,不是别人,就是我”。
这种凡事都先责备自己的低自我认知,固然是东亚社会中女性心态的一种写照,但相比之下,或许还是原版中女性的抗争姿态更提振人心。
提到针对女性的宵禁,她们说要“夺回属于自己的夜晚”,不愿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言行,因为“我们什么都没做错”。
谈及在女性和有色人种双重歧视之下权利的争取,她们说“我不能为桌上掉下的面包屑而感激,如果我们不能在桌上留有一席之地,那就该掀桌而起了”。
面对殖民政府的高压统治,她们也没有选择为虎作伥,而是奋起反抗,直指殖民者虚伪的一面。
当然,无论是从创作环境还是资金方面考量,要求《听见她说》做到原版的高度,显然都不现实。
中国女性的难
镜头里仅是冰山一角
比起《听见她说》剧集本身,反倒是镜头外的故事更值得一提。
你可能想象不到,一部能同时请来齐溪/杨紫/白百何/咏梅/奚美娟/王智/郝蕾/杨幂(按出场顺序排列)等多位名气与实力兼具的当红女星的剧组,究竟能有多穷。
这样一部几乎全女性阵容,专注讲述女性故事的影视作品,确实是开风气之先,但也就意味着招商困难。
即使有赵薇护航,杨幂、杨紫这样的流量小花坐镇,项目依旧招不到冠名商。于是《听见她说》从演员到导演,从编剧到监制,统统零片酬,仅有赵薇代言的两个品牌赞助。
这就造就了该剧中最具争议的一幕,第一集结尾,有观众惊讶地发现正片里女主刚反对完容貌焦虑,到了花絮就开始给面膜广告带货,宛若大型精分现场。
这为该剧招来了“吃女性红利”的指责,但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这仅有的两个广告商的帮助,这个命途多舛的项目还真未必能顺利与观众见面。
这种商务广告与节目立意之间产生的微妙割裂,并不是第一次。
“浪姐”的独家冠名商,是2015年才创立的微商品牌梵蜜琳。在一档不定义女性的节目中,姐姐们仔细挑选口红色号,对着镜头留下唇印;在中插广告中试用贵妇膏,边涂边说:“乘风破浪就要赢,姐姐都涂梵蜜琳。”
沈梦辰和金晨在节目中试用梵蜜琳的口红。/《乘风破浪的姐姐》
然而,比起将女性意识与消费主义捆绑在一起的商业话术,更加令人心惊的,则是社会对于侵害女性权益行为,依旧保持着极大的容忍度——
时至今日,“被配阴婚”依然是部分地区女性死后的宿命,一些残障女性甚至因此在生前就惨遭谋杀,但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这不过是传统习俗。
物化女性的标语,常常能被商家堂而皇之地张贴出来,质疑反而是“没有幽默感”的体现。
而知名主持人接连被爆出在公开放映的节目中骚扰女性,包括但不限于紧握住手不放、百般劝说女嘉宾做劈叉动作并上前按压腰部位置……相关微博的评论区里,热门评论的第一却是“这个貌似很正常吧”。
比起现实生活中女性所面临的真实处境,镜头里能呈现出来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相比之下,女性在网络空间话语权的高涨,远远不足以抵消掉实际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不公。
恰如书评人维舟所指出的那样, “女性在公共空间的声量增加,未必是她们地位高的体现,也有可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们的权利被压缩,因而促使她们激烈抗争”。
而这种反抗,往往会被反对者冠以“割韭菜”“煽动性别对立”的罪名,最近说到的被举报的杨笠即是一例。
但这依旧不是丧气的理由。
怎么办?不如就像《她说》所说的那样——
掀翻桌子,大步向前。
《赵薇新剧:不能站在女性的位置体察世界,贩卖“痛点”成为隔靴搔痒》,水瓶纪元,2020-12-05
《听见她说的剧里剧外》,镜像娱乐,2020-11-30
《中国女性地位下降了吗?》,维舟,2020-12-17
✎作者 | 陆一鸣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