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始烹暖茶(雪里来尝北苑茶)
寒意始烹暖茶(雪里来尝北苑茶)功名塞外心空壮,诗酒樽前发已华。未恨光阴疾驹隙,但惊世界等河沙。离开抗金前线而到闽地当一个茶官,这让年轻时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大感失落。他感叹:“五十之年已过,非复壮心;八千里路来临,况如昨梦。”虽然无奈,但这一年的冬天,陆游离开临安回到故乡山阴稍作停留后还是动身赴任,他取道浙江的诸暨、衢州、江山,过仙霞岭进入闽地,从南浦溪顺流而下,于第二年正月到达建安任所。赴任途中,陆游写下了《适闽》这首诗。 适 闽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
导 读
陆游生当宋金对峙时期,金戈铁马,北定中原,是他终其一生的理想。但陆游在建安(今建瓯)所担负的只是管理茶盐的公务,打交道的是积案的文书,与自己所欲实现的抱负相差太远。在报国无望的心境背景下,陆游借茶排遣胸中的抑郁与愤懑。他将对建茶的情感揉入诗中,留下了“建溪官茶天下绝”、“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60年间万首诗”,陆游的一生留下了9300多首诗词,其中涉及茶事的诗歌就达320多首,大部分是和建茶有关,是历代写茶事诗歌最多的诗人。
南宋淳熙五年(1178)的春天,入蜀九年、已经54岁的陆游被朝廷召回京城临安(今杭州),宋孝宗给了他出蜀东归后的第一个职位“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公事”,任所是建宁府。建宁府是南宋的10个府城之一,下辖建安、瓯宁、建阳、浦城、崇安、松溪、政和等闽北各县,府治设在建安(今建瓯)。根据《宋史》记载:陆游是在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到建瓯,当年九月就奉诏离任,在建瓯前后才九个月,却做了125首诗、2首词,平均每两天就有一首诗。
离开抗金前线而到闽地当一个茶官,这让年轻时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大感失落。他感叹:“五十之年已过,非复壮心;八千里路来临,况如昨梦。”虽然无奈,但这一年的冬天,陆游离开临安回到故乡山阴稍作停留后还是动身赴任,他取道浙江的诸暨、衢州、江山,过仙霞岭进入闽地,从南浦溪顺流而下,于第二年正月到达建安任所。赴任途中,陆游写下了《适闽》这首诗。
适 闽
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
未恨光阴疾驹隙,但惊世界等河沙。
功名塞外心空壮,诗酒樽前发已华。
官柳弄黄梅放白,不堪倦马又天涯。
少城,指成都。北苑茶,指产于建安凤凰山的贡茶。诗人说,春天的时候他还在西南的成都赏花,冬天就又来到东南的建安品尝北苑茶了。真是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世事复杂如恒河之沙无法胜数。第三联写出他真正的心事:入闽赴任,离开了想建立“功名”的“塞外”,空有抗金之壮志;虽然能以“诗酒”消愁解闷,可惜时不我待,早已是头发花白了。最后一联写南行途中景物:官道两旁的杨柳已经抽芽,梅花也绽放了,可我哪堪这“倦马天涯”的旅程呢!“不堪”这两个字,道出了陆游离乡“适闽”的落寞心境。
怀着这样的心绪,适闽途中的天气又极为恶劣,不是下雨下雪,就是结霜结冰。他在几首诗中反复写道:“苦雨催寒不肯晴”(《大雨中离三山宿天章寺》)、“裂面霜风快似镰”(《双桥道中寒甚》)、“驿门上马千峰雪,寺壁题诗一砚冰。”(《衢州道中作》)他那“不堪倦马又天涯”的心情可想而知。
淳熙六年正月,陆游经过一个冬天的颠簸,总算抵达建安任所。在南宋,建安是闽地的重镇,那里不仅有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更有天下闻名的建茶。从北宋开始,建安的北苑就设立有专门机构叫“龙焙”,生产御用贡茶,当时就有“建安茶品甲天下”之说。初到建安,正是早春又逢雪天,看到满天飞雪,预示着茶叶的丰收,陆游写下了著名的茶诗《建安雪》:
建 安 雪
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
雪飞一片茶不忧,何况蔽空如舞鸥。
银瓶铜碾春风里,不枉年来行万里。
从渠荔子腴玉肤,自古难兼熊掌鱼。
诗一开篇,陆游就对建茶给予全力称颂:“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陆游对北苑贡茶早有所闻,也早有所爱,这次能亲自到产地修贡,在雪花纷飞、“蔽空如舞鸥”中,坐在漕司行衙内,窗外飞雪飘寒,室内茶香氤氲,在“银瓶铜碾春风里”,一边欣赏碾茶、煮茶的各道工序,一边雪里品尝,自然是赞不绝口了。加上闽地还能尝到荔枝,“自古难兼熊掌鱼”的事,在这里似乎也可以兼而得之。想到这些,过去一年中,自己由四川到建安的长途跋涉,也就感到“不枉年来行万里”了。
陆游原本就好茶,写有大量茶诗,如今到了“茶都”建安,他更有机会亲近茶道,因而屡屡形诸于诗,写了《试茶》、《烹茶》、《昼寝闻碾茶》等诗作。他毫不掩饰对建茶的喜爱,将对建茶的情感揉入诗中,以诗会友,以茶待客,考察龙焙,参与茶事。只要提到建茶,陆游就会流露出难得的欣喜。
建安城东北三十里外的凤凰山,位于闽国北部,五代以来始名北苑,是贡茶的产地。据《建安县志·名胜》记载:“凤凰山形如翔凤,上有凤凰泉,前引二泉为池,曰龙凤池,池中有岛名红云岛。”作为负责上供北苑贡茶事务的茶使,北苑龙焙所在地的凤凰山是陆游首先要光顾的地方。他来到凤凰山麓,只见成片茶园连绵起伏,郁郁葱葱,建溪的流水从山前蜿蜒而过。举目四望,这里山青水秀,地势开阔;青山绿水间,点缀着气象非凡的亭台楼阁,碑石泉流,与天然成趣的凤冠岩、红云岛浑然一体,交相成趣。于是,一首《游凤凰山》从陆游的笔尖汩汩而出。
游凤凰山
穷日文书有底忙,幅巾萧散集山堂。
一樽病起初浮白,连焙春迟未过黄。
坐上清风随麈柄,归途微雨发松香。
临溪更觅投竿地,我欲时来小作狂。
“龙焙”在凤凰山麓,此番游山有幸品尝贡茶龙焙,春虽将暮,而茶叶尚嫩,品饮之际,尤觉座上生风,甚而引起时来“做狂”之想。
宋代的建安被誉为“茶都”,茶文化在这里已成礼俗。有人搬家,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访,主人敬“元宝茶”;男女订婚要“下茶”,结婚要“定茶”,同房要“合茶” 受聘礼要“吃茶”;定金称“茶金”,彩礼称“茶礼”。宋代以来,建州茶肆云集,茶庄密布,到处漂浮着茶色,弥漫着茶香。就这样,陆游一瓯一瓯地品,一盏一盏地尝,茶道的高尚,斗茶的技巧,建茶的韵味,制茶的妙法……都在陆游的笔下娓娓道来:有的淡如微风,有的浓如烈酒,有的清如寒泉,有的厚如琼浆,翻江倒海,荡气回肠。
试茶是茶官免不了的事。每每新茶出焙,便要呈给茶官品试。于是,陆游作了《试茶》一诗:
试茶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茶香挽梦回。
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
诗人说他正在北窗之下高卧酣睡,鼾声如雷,沉浸梦乡之际,茶事司的小吏已煎好茶,正准备请他试茶,而茶的香味竟然把他从睡梦中熏醒,足见建茶香味之奇烈。
建茶的神奇功效,陆游在《昼卧闻碾茶》诗中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诗是这样写的:
昼卧闻碾茶
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
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碾茶时茶叶散发出阵阵幽香,让人一闻就精神振奋,睡意全无。建茶的这种提神醒脑、助人诗兴的“破睡”之功,诗人在建安时作的《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词中则用了“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壁”的词句来表现,洋溢着茶熟诗成的快感。
一晃,陆游来建安已半年有余了。公务之余,城南云际山的开元寺也是陆游喜欢的去处。这个建于晋朝太康年间的寺院,初名“林泉院”,有著名的八大奇观:丹青阁、一览亭、定光岩、观音岩、弥陀岩、陆羽泉、石龟池和宝月井。《开元暮归》这首诗借春游抒发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元暮归
白发书生不自珍,天涯又作宦游身。
溪桥烟淡偏宜晚,野寺花迟未觉春。
日暖登山思谢屐,病余漉酒负陶巾。
茹芝却粒平生事,回首岩扉一怆神。
古寺不再,遗篇犹存。直到65岁,陆游在浙江山阴老家还写了一首《开元寺小阁十四韵》的长诗。这“小阁”便是“丹青阁”。陆游诗性一来,妙句如蜇龙腾飞。今天的建瓯云际山,常年飞云如瀑,那正是陆游所描述的“朝看雨空蒙,暮揖云轮囷”的景象,陆游与僧侣“缓烧海南沉,细碾建溪春”的情景也恍若眼前。
建溪河畔的长汀驿,也是陆游熟悉的。《长汀道中》,风景殊异,目不暇接:
长汀道中
晚过长汀驿,溪山乃尔奇!
老夫惟坐啸,造物为陈诗。
鸟送穿林语,松垂拂涧枝。
凭鞍久忘发,不是马行迟。
陆游诗中提到的长汀驿,就是现在建瓯的徐墩镇。镇政府所在地至今还叫长汀村。长汀村在建溪河畔,据史书记载,宋代时属建宁府瓯宁县慈惠里,“在县西三十里”。陆游笔下的长汀驿是多么秀丽的地方。“鸟送穿林语,松垂拂涧枝”,以至诗人驻马流连忘行,惊叹:“溪山乃尔奇!”
然而,建溪的茶再好,建安的风景再美,也留不住诗人了。南宋淳熙六年(1179)的秋天,刚在茶使任上9个月的陆游,又要离开建安到江西赴任了。他在今建瓯城北的北岩寺接受欢送,第二天过建溪,到长汀驿,再到建阳、武夷山,前往江西。离开建安时,他不仅写了《初发建安》一诗,交待自己是在一阵秋雨过后上路的:“小雨初收云未归,吾行迨及晚秋时。”还意犹未尽,又一连写下了两首情深意长的《别建安》:
欹帽扬鞭晚出城,驿亭灯火向人明。
多情叶上萧萧雨,更把新凉送客行。
楚泽吴山已惯行,武夷从昔但闻名。
北岩小寺长汀驿,且喜游山第一程。
看来,陆游的心情不错。多情好客的建安人为他游览武夷山水准备了足够的茶水。按建州茶司的惯例,凡在北苑离任的茶使,送贡余茶3年。
在秋风送凉的季节,在灯火初亮的时分,55岁的陆游离开建安踏上了人生的下一站。此后他并未再度入闽,但他没有忘记在建安的温馨岁月,如同他念念不忘的唐婉一样。78岁那一年的夏天,陆游奉命入朝修撰国史,得到了建茶,他以极为欢快的笔调写下了《喜得建茶》一诗,再次回忆起建茶的神奇效力:“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83岁那年,“出门易倦常思卧”的陆游还写了《八十三令》一诗,留下了“他年犹得作茶神”这样的诗句,表达他对建安、对建茶深厚的感情。
人生是茶,百味杂陈。痛饮生活的满杯,才是没有缺陷的人生。走过千山万水,历经沉浮沧桑。陆游是痛饮了人生的满杯的,他不完美的人生让他拥有了无需声张的厚实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