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24小时内宝妈一定要做的4件事(产后24小时新生儿和产妇常见12种现象应对方法)
产后24小时内宝妈一定要做的4件事(产后24小时新生儿和产妇常见12种现象应对方法)
长文干货,新生儿常见的12个生理现象和产妇产后需要注意的9个事项分享给大家,产后总结,持续更新。
谁都有第一次做父母的时候,回想自己当初虽然做了不少的准备,但是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有点惊慌失措,但是学习越多还是会相对从容一点,不至于一点概念都没有。
总结经验,把新生儿常见的12个生理现象和处理办法一次性说明白。
一、新生儿常见的12个生理现象和应对办法
1、寻乳反应(觅食反应)
这是新生儿出生后的求生需求,当有物体(肌肤、手指、乳房、奶瓶等)碰触到新生儿的嘴角,婴儿便会试图寻找到物体来源并做出吸吮的动作。
产后建议尽早让新生儿与妈妈开始做肌肤接触,不仅能帮助孩子稳定体温,较不易有低血糖,也可以更好吸吮乳房,有助于母乳喂养。
2、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由于胎粪排出、胎脂的吸收和水分丧失较多,一般会出现暂时性的体重下降,这是很常见的“生理性体重下降”。随着宝宝吃奶量的增多,体重会逐渐增加。
但是如果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或第10天时仍未回升到出生时水平,那就要注意了,排查下原因,例如是否喂养不当、奶量不足,还是小孩生病了,有必要时请教医生专业意见。
3、惊跳反射(生理性抖动)
表现为睡觉的时候出现四肢、身体的无意识、短暂的抖动,被称为新生儿睡眠惊跳,是种正常的生理表现。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家长不必紧张。
惊跳反应其实是因为婴儿的自我保护反应,随着月龄的增长这种反应会逐渐消失,大概在5个月左右就明显减少,暖暖大概在6个月后这种惊跳反应彻底没有出现了。
惊跳反应一般没有危害,比较头痛的是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4、漾奶(溢奶)、吐奶、呛奶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很小,如果吃奶过多、过急或者妈妈的乳汁比较“冲”,那么久很容易溢奶或者吐奶甚至是呛奶,特别是溢奶是常见的现象。
建议妈妈在喂奶的时候,尽量采用坐喂或半卧位等姿势哺乳,注意喂奶的正确姿势,防止婴儿吸入大量的空气。喂奶后要及时拍隔,一般睡着宝宝月龄的长大,这些情况会逐渐减少。
很多人分不清楚这三种情况,以为都是“吐奶”,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这里重点说一下:
(1)漾奶(溢奶)
属于正常现象,基本上小宝宝都会有,妈妈不必过度紧张。
表现:这个可能就是各位宝妈口中经常说的“吐奶”,一般表现为宝宝吃完奶之后,随意从口边溢出的奶液,量不多,可能就是一口或者一点,但是小宝宝也没有任何的不舒服的表情。
应对方法:
1、拍嗝,轻拍婴儿背部5-8分钟,直至打出响嗝就基本不会漾奶了,在一次喂奶的时候也可以中间拍一次嗝,拍完之后接着喂剩下的奶。(拍嗝方法有很多种,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对于我来说其实拍嗝5分钟实在是太长了,而且这样宝宝也累,妈妈也累,有时候拍了很久都没有嗝出来又烦躁,所以如果是在拍不出嗝来也不用担心,知道漾奶是正常想象就好了,不用过于担心)。
2、喂奶后尽量少改变宝宝的体位,例如吃奶后换尿片真的非常容易漾奶,所以如果要换尿片最好是喂奶之前换,喂完奶后尽量少移动宝宝。
3、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漾奶的机会;
4、不要喂养过多,不要吸空奶瓶,让宝宝在安静平和的情绪之下吃奶,啼哭容易让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
5、吃完奶后可以让宝宝侧卧一会,不宜马上仰卧。(这个时候一定要在旁边看好小宝宝哦,小宝宝不会翻身,侧卧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2)吐奶
吐奶也很常见的现象,但是相对溢奶来说,风险更大,较严重的吐奶有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消化道梗阻的表现。
表现:吐奶量较多,多发生在喂奶后,宝宝的吐奶前会出现伸脖子或者张口等痛苦难受的表情。
注意:吐奶不应经常发生,如果吐奶频繁,而且量大,体重不增,或同时伴有其他不舒服等症状,建议寻求医生的意见,寻求原因。
应对方法:参照漾奶的应对方法。吐奶后一定要及时清理干净,防止堵住口鼻。
(3)呛奶
当婴儿吃奶过程或吐奶后,奶汁误入了气道,叫做“呛奶”。婴儿在吃奶时如果奶汁流得过急,他会自行调整呼吸和吞咽,或者会吐出奶头、暂停吃奶,有时会会伴有轻微的呛咳。但是如果呛奶严重,奶汁可能会直接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如果奶汁堵塞了气道,发生呼吸困难和缺氧,就是“呛奶窒息”,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表现: 频繁剧烈咳嗽,奶会喷射性喷出。
原因:奶汁误入了气管,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新生儿反射还很薄弱,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及时咳出,严重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呛奶窒息”。
应对方法:(专业处理意见来自于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
如果呛奶后婴儿呼吸很顺畅,可刺激其身体让他再使劲大声哭泣,观察婴儿哭泣时的吸气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果婴儿哭声宏亮、脸色红润,则表示一时并无大碍,可再观察一阵子。如婴儿出现呛奶窒息,声音哭声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脸色青紫,需即刻送医,同时家长必须争分夺秒立即处理。1.侧向一边
如果平躺时发生呕吐,迅速将婴儿脸侧向一边,或让婴儿侧卧,并拍其后背部,以免吐出物因重力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2.清理口腔
如果吐、溢出奶水较多,迅速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内甚至咽喉处,进行快速的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免得阻碍呼吸。此时,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
3.拍打背部
如果发现婴儿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马上使其趴在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质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4.刺激脚底板
如果以上步骤都做了,但婴儿仍旧无反应,即刻用力拍打婴儿背部或揪掐刺激脚底板,目的在使婴儿因感觉疼痛而哭叫,会哭表示婴儿能呼吸,氧气能进入肺部,以免缺氧。
在上述家庭抢救的同时,应同时拨打120呼救,或准备急送医院抢救。
5、粟粒疹(鼻子上的小丘疹)
常见新生儿,在鼻尖、鼻翼、脸颊等地方,如针尖大小的黄白色小疹子,可能就是婴儿粟粒疹。
粟粒疹既不疼也不痒,不需治疗,一般出生后数周会自动消息。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用手去挤,新生儿皮肤娇嫩,抵御较弱,容易引发感染。
6、生理性脱皮
新生宝宝出生几天甚至在几周后,会逐渐出现脸部和全身脱皮的现象,一般以手脚关键部位较为常见,是非常正常的。
脱皮期间,可以涂抹润肤油/霜,以保持皮肤滋润。其次,不要撕宝宝的蜕皮,也会存在感染的危险,等待自然脱落。
注意: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
我的宝宝当时主要是手、脚脱皮比较多,但是不要管,自然就会消退。
7、打嗝频繁
看到宝宝总打嗝,很多新手妈妈都觉得难受,还有很多妈妈担心宝宝会难受或者生病了。
其实,这是由于小宝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家长可尝试拍隔、喂温开水、喂奶等方式来缓解,随着宝宝的成长,打嗝现象会逐渐好转。
我家宝宝打嗝喝几口奶或者水就好了,现在差不多十个月了,还是偶尔会打嗝,问过周边的朋友都说她们宝宝也会这样,医生也说打嗝是正常现象。
8、喉鸣
新生宝宝呼吸时,常会听到喉咙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并不是感冒了,也并不是喉咙有痰,很有可能是因为新生儿喉咙软骨发育未完善造成,随着月龄增长喉头慢慢变硬,在半岁到1岁时呼噜呼噜的声音就会自动消失。
不过,如果宝宝候鸣非常严重,持续时间很长,或者怀疑其他疾病时才需要看医诊疗。
我家宝宝就有这种情况,一度非常担心,去医院听肺也说没有问题,大概在8-9个月的时候这种现象好像就没有再出现了。
9、打喷嚏
给新生儿洗澡或换尿布时,或者变换环境的时候,新生儿特别容易打喷嚏,其实不一定是感冒,更多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新生儿鼻腔狭小,鼻道狭窄且短,鼻粘膜血管丰富,非常容易受到空气和灰尘刺激,从而引起打喷嚏。妈妈们担心的话,就多观察宝宝有没有其他异常情况,如果都正常就不必过分担心。
10、乳房肿大和泌乳
宝宝后3~5天,无论是男还是女宝宝,都可发生乳腺肿大,有的甚至还会分泌乳汁,这一般也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在胎儿时期,胎儿体内存在着来自母体的一定量的孕激素、雌激激素和生乳素导致的。
家长记得切勿挤压,以免感染,一般会在生后2~3周内消退。
11、蒙古斑
据说这是亚洲人比较常见的,多见于臀部或背部,其他部位也有可能有,表面光滑,面积可大可小,颜色呈棕色、蓝色(像淤青)或灰色。
暖暖身上有不少,我还特意给皮肤科医生看了,说是正常的,让我继续观察,一般在学龄前会自行消退。
12、假月经
部分女新生儿受母体内分泌雌激素的影响,出生5-7天阴道里会有少量月经样的少量血样黏液分泌物。一般不必处理,注意保持外阴卫生即可,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就会自然消失。
二、产妇产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1、第一时间与宝宝做肌肤接触,国际建议标准是1小时甚至更长,最好是可以解开衣服,肌肤与肌肤直接接触,这不仅仅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问题,对于宝宝来说可以刺激寻乳反应,稳定情绪和体温,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对于妈妈来说,有助于子宫收缩,刺激乳汁分泌,更好实现母乳喂养。
2、产后24小时,产妇主要的任务是休息恢复和哺乳,其他的事情能不操心就不要操心了,例如换尿片,给宝宝换衣服,带宝宝去洗澡、去打针,请由家人负责代劳吧。
3、分娩出血多,恢复需要时间,从床上起来,或者去完厕所起来的时候要慢一点,以防突然晕眩导致不适,家人应该关注和关心产妇的情况。
4、初乳是黄色的,并不是脏,里面有珍贵的免疫蛋白,而且初乳时间很短,一定要给宝宝吃。
5、产后不易马上催奶,因为新生儿的胃容量很小,催奶太极,宝宝吃不多,涨奶、堵奶问题就容易发生,容易诱发乳腺炎。
6、产后饮食方面,不要补得过快,分娩后不易喝过咸、过油的汤,要喝点容易消化的。
7、产后第二天,尽早下床活动,有处于身体恢复,一开始下床,家人要多照顾和帮忙,因为这个时候孕妇的疼痛还没有完全消失,身体还没有恢复好。
8、勤排便,防止产褥期感染,产后有些孕妇可能会有排便困难,如果无法排出小便一定要告诉医生。
9、家属要多关注产妇的情绪,产后雌激素突然降低,容易导致情绪波动,这个时候家属要多体谅孕妇,多给孕妇休息的时间。
全职妈码字不易,觉得内容能帮助你的点赞支持,也欢迎关注我哦!
有疑问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我看到后一定会回复的。
内容来源:宝宝树用户@mayhao1010